醫宗金鑒

《雜病心法要訣》~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失血總括

九竅出血名大衄,鼻出鼻衄腦如泉,耳目出血耳目衄,膚出肌衄齒牙宣,內衄嗽涎脾唾腎,咯心咳肺嘔屬肝,精竅尿血膀胱淋,便血大腸吐胃間。

白話文:

九個孔出血皆稱為大衄,鼻出血鼻衄像泉水,耳目出血為耳目衄,皮膚出血稱肌衄,牙齦出血為齒牙宣,內出血咳吐唾液叫脾唾腎,咯血、咳嗽、吐痰均屬肺,精竅尿血屬膀胱淋,便血屬大腸、吐血屬胃。

【注】九竅一齊出血,名曰大衄。鼻出血,曰鼻衄。鼻出血如泉,曰腦衄。耳出血,曰耳衄。目出血,曰目衄。皮膚出血,曰肌衄。齒牙出血,曰齒衄,又名牙宣。此皆衄血隨所患處而命名也。若從口出則為內衄,內衄出血,涎嗽出於脾,唾出於腎,咯出於心,咳出於肺,嘔出於肝,吐出於胃,尿血從精竅而出,淋血從膀胱而出。嘔吐之分,嘔則有上逆漉漉之聲,吐則無聲也。

白話文:

九竅出血的總稱叫做「大衄」。鼻子出血,叫做「鼻衄」。鼻子出血像泉湧一樣,叫做「腦衄」。耳朵出血,叫做「耳衄」。眼睛出血,叫做「目衄」。皮膚出血,叫做「肌衄」。牙齒出血,叫做「齒衄」,也叫「牙宣」。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出血部位來命名的。如果從口裡出血就是「內衄」,內衄出血,涎味腥臭出於脾臟,唾沫出於腎臟,咯血出於心臟,咳嗽出於肺臟,嘔吐出於肝臟,吐血出於胃,小便有血出於精竅,淋血出於膀胱。嘔吐的區別為,嘔吐有上逆漉漉之聲,吐血則無聲。

2. 失血死證

失血身涼脈小順,大疾身熱臥難凶,口鼻湧出而不止,大下潰腐命多傾。

【注】大疾,脈大疾也。臥難,不能臥也。大衄、大下,血出如湧泉不止,內潰腐屍之氣,則命傾也。

3. 失血治法

陽乘陰熱血妄行,血犯氣分不歸經,血病及腑滲入濁,由來臟病溢出清。熱傷失血宜清熱,勞傷理損自然平,努即內傷初破逐,久與勞傷治法同。

白話文:

  1. 陽氣旺盛,陰氣衰弱,導致血液妄行。血液侵犯氣分,不循經絡運行,血病影響腑臟,使濁氣滲入,由來已久的臟腑疾病溢出清陽之氣。

  2. 熱傷導致失血,應當清熱瀉火。勞傷導致身體虛損,自然會逐漸平復。努傷是內傷初期,應當及時治療,與勞傷的治療方法相同。

【注】凡失血之證,陽盛乘陰,則血為熱迫,血不能安於脈中而妄行氣分,不能迴歸經脈也。若血病傷及於腑者,則血滲入腸胃濁道,上從咽出,下從二便而出也。血病傷及於臟者,則血溢出胸中清道,上從喉出,下從精竅而出也。夫血藏於臟內,行於脈中,軀殼之中不可得而見也。

白話文:

凡是失血的症狀,陽氣旺盛乘戰陰氣,於是血因為熱而受到逼迫,血不能安定地留在脈中,而錯誤地運行在氣分的部位,不能迴歸到經脈。如果血病傷害到腑,那麼血就會滲入腸胃的濁道,往上從咽喉吐出來,往下從大小便排出來。如果血病傷害到臟,那麼血就會溢出胸中的清道,往上從喉嚨吐出來,往下從精竅排出來。血藏在臟的裡面,運行在脈中,身體的表皮中是看不到的。

非有損傷,不能為病。而損傷之道有三:一曰熱傷,宜以清熱為主;一曰勞傷,宜以理損為主;一曰努傷,初宜以破逐為主,久亦宜以理損為主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損傷,就不能成為疾病。而造成疾病的損傷途徑有三種:一種是熱損傷,宜以清熱為治療原則;一種是勞累損傷,宜以補虛損為原則;還有一種是用力損傷,初期宜以疏通散瘀為原則,時間久了也宜以補虛損為原則。

熱傷一切失血病,犀角地黃芍牡丹,胸膈滿痛加桃大,熱甚吐衄入芩連,因怒嘔血柴梔炒,唾血元參知柏煎,咯加二冬嗽二母,涎壅促嗽鬱金丸

白話文:

一切失血病的熱症病症,用犀角、地黃、芍藥、牡丹皮治療,胸膈之間悶痛加上桃仁治療,熱氣過盛導致吐血、鼻血,加入黃岑、連翹治療,因生氣引起的嘔血,用柴胡、炒梔子治療,吐血加上元參、知母、柏樹煎服治療,咯血加上二冬、二母治療,口水凝聚堵塞,引起咳嗽,用鬱金丸治療。

【注】熱傷一切失血之病,皆宜犀角地黃湯。若胸膈滿痛,是為瘀血,加桃仁大黃。若吐血熱盛,加黃芩黃連。因怒致吐血及嘔血者,加柴胡、炒梔,唾血加元參、黃柏知母,咯血加天冬、麥冬,嗽血加知母、貝母。涎壅氣促,陣陣急嗽帶出血者,宜鬱金丸,方在後。

白話文:

【翻譯】由於熱性疾病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都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胸部和隔膜發生疼痛,是瘀血造成的,可以加入桃仁和大黃。如果吐血比較嚴重而且伴有熱症狀,可以加入黃芩和黃連。如果是因為生氣導致吐血或嘔血,可以加入柴胡和炒梔子。如果是唾血,可以加入元參、黃柏和知母。如果是咯血,可以加入天冬和麥冬。如果是咳嗽出血,可以加入知母和貝母。如果是痰液壅塞、氣息急促、陣陣劇烈咳嗽並伴有出血症狀,應使用鬱金丸,具體處方在後文。

勞傷吐血救肺飲,嗽血加調鬱金湯。形衰無熱氣血弱,人參養榮加麥良。

白話文:

勞傷吐血救肺飲:如果有勞傷引起的吐血,可以使用這個方子治療。

嗽血加調鬱金湯:如果有咳嗽伴有吐血,可以加用調鬱金湯治療。

形衰無熱氣血弱:如果身體虛弱,沒有發熱,氣血虛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治療。

人參養榮加麥良:如果身體虛弱,氣血虛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治療。

【注】救肺飲,即虛勞門之加味救肺飲加調鬱金末也。若氣血虛弱不見火象,宜用人參養榮湯麥門冬也。

白話文:

【註解】救肺飲,也就是虛勞門的加味救肺飲加上調鬱金末。如果氣血虛弱不見火象,應當使用人參養榮湯加上麥門冬。

芎歸飲

飽食用力或持重,努破脈絡血歸芎,嘔血漉漉聲上逆,跌撲墮打有瘀行。

【注】飽食用力,或因持重努傷脈絡,失血湧吐,宜用芎歸飲,引血歸經,及嘔血跌撲墮打,傷其脈絡,令人大吐者,亦皆宜之。其有瘀血者,或加大黃以下之,或加桃仁、紅花以破之,或加鬱金、黃酒以行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吃撐了、用力過度、或是因為拿重物而用力損傷脈絡,吐血、失血,可以用芎歸飲來引血歸經。此外,跌打損傷,傷到脈絡,讓人大量吐血的,也都適合用。如果有瘀血,可以使用大黃來利血,也可以加桃仁、紅花來破血,或是加鬱金、黃酒來行血。

參地煎

參地衄吐血不已,熱隨血減氣隨亡,氣虛人參為君主,血熱為君生地黃

【注】參地煎,即人參。生地黃也。凡因熱傷衄、吐血不已者,則熱已隨血減,然氣亦隨血亡也。氣虛甚者,當倍人參為君。血熱者,宜倍生地為君。時時煎服自止也。

白話文:

人參生地湯,即人參和生地黃的湯藥。凡是因熱症而導致吐血不止的,熱就會隨著血量的減少而減輕,但是氣血也會隨著血量的減少而喪失。氣虛特別嚴重的人,應該加倍使用人參作為君藥。血熱的人,應該加倍使用生地黃作為君藥。每隔一段時間煎煮服用,自然會止住吐血癥狀。

瀉肺丸

嗽血壅逆虛蘇子,積熱痰黃瀉肺丸,蔞仁半貝金葶杏,三黃惟大有除添。

【注】嗽血痰壅氣逆,形氣虛者,蘇子降氣湯降之,方見諸氣門。痰黃積熱,形氣實者,用瀉肺丸下之,即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子杏仁、黃連、黃芩、大黃也。惟大黃形氣實者加之,若形氣虛者,或大便溏瀉,則減去不用。

白話文:

咳嗽吐血、痰多氣逆,身體虛弱的人,用蘇子降氣湯來治療,方劑見於《諸氣門》。痰液黃色、積熱,身體強壯的人,用瀉肺丸來治療,方劑包括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子、杏仁、黃連、黃芩、大黃。只有身體強壯的人才加用大黃,如果身體虛弱,或者大便溏瀉,則不用大黃。

保肺肺癰吐膿血,白芨薏苡貝金陳,苦梗苦葶甘草節,初加防風潰耆參。

白話文:

治療肺部膿腫,吐膿血,要用白芨、薏苡、貝母、金銀花和陳皮,以及苦梗、苦葶、甘草和節節草。最初加入防風、潰瘍耆和人參。

【注】保肺湯,即白芨、薏苡仁。貝母、金銀花陳皮、苦桔梗、苦葶藶、甘草節也。初起加防風、潰後加生黃耆,人參。

白話文:

保肺湯是白芨、薏苡仁、貝母、金銀花、陳皮、苦桔梗、苦葶藶、甘草節組成的中藥。在剛開始服用時,可以再加入防風;在潰爛後,可以再加入生黃耆、人參。

牛膝四物湯

尿血同出痛淋血,尿血分出尿血名,尿血精竅牛四物,淋血八正地金通。

【注】淋血、尿血二證,若尿與血同出而痛,名曰淋血。尿與血分出,名曰尿血。尿血為精竅之病,用四物倍加牛膝。淋血為尿竅之病,用八正散,加木通生地、鬱金治之。

白話文:

尿中有血,小便時會疼痛,這種情況叫做淋血。尿液和血分別排出,這種情況叫做尿血。尿血是腎臟精氣的疾病,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倍牛膝來治療。淋血是小便通道的疾病,可以使用八正散,加上木通、生地和鬱金來治療。

珀珠散

尿血諸藥而不效,塊血竅滯莖急疼,珀珠六一硃砂共,引煎一兩整木通。

【注】尿血一證,乃精竅為病,每次因忍精不泄,提氣採戰,或因老年竭欲而成。服諸藥不效者,所尿之血成塊,竅滯不利,莖中急疼欲死者,用珀珠散,日三服,每服三錢,引用整木通去粗皮黃色者,煎湯調服。其方即琥珀末一錢,珍珠末五分,硃砂末五分,飛滑石六錢,甘草末一錢,合均,分三服。

白話文:

如果大便乾燥不通,用八正散加上牛膝、鬱金來瀉下。如果有熱感尿道不通暢,用導赤散加上牛膝、鬱金來清利。在瀉利之後仍然服用此藥,自然有奇特的功效。

若其人大便結燥不通,以八正散加牛膝、鬱金下之。有熱尿澀,以導赤散加牛膝、鬱金清之。利後仍服此藥,自有奇功。

槐花散

便血內熱傷陰絡,風合腸風濕臟瘍,槐花側枳連炒穗,風加秦防濕楝蒼。

【注】便血二證,腸風、臟毒。其本皆熱傷陰絡,熱與風合為腸風,下血多清;熱與濕合為臟毒,下血多濁,均宜槐花散,即炒槐花、炒側柏葉。醋炒枳殼、川黃連、炒荊芥穗,為末,烏梅湯調服。腸風,加秦艽、防風。臟毒,加炒苦楝、炒蒼朮。若大腫大痛,大便不通,當以臟毒未潰之瘍治之,非臟毒下血之病也。

白話文:

便血有兩種證型:腸風和臟毒。其根本原因都是熱邪傷陰絡,熱與風相結合為腸風,便血多清;熱與濕相結合為臟毒,便血多濁,均宜服用槐花散,即炒槐花、炒側柏葉。醋炒枳殼、川黃連、炒荊芥穗,研磨成細末,用烏梅湯送服。如果是腸風,再加入秦艽、防風。如果是臟毒,再加入炒苦楝、炒蒼朮。如果腫痛嚴重,大便不通,就應該把它當作臟毒未潰的瘡瘍來治療,而不是臟毒下血的疾病。

升陽去濕和血湯

便血日久涼不應,升補升耆蒼桂秦,歸芍丹陳二地草,熱加萸連虛人參。

【注】便血日久,服涼藥不應,宜升補,用升陽去濕和血湯。即升麻。黃耆、蒼朮、肉桂、秦艽、當歸白芍、丹皮,陳皮、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也。有熱,稍加吳茱萸、炒川連。虛加人參可也。

白話文:

對於患有便血日久,服用涼藥無效的人,應該採用升補的治療方法,使用升陽去濕和血湯。升陽去濕和血湯的成分包括升麻、黃耆、蒼朮、肉桂、秦艽、當歸、白芍、丹皮、陳皮、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如果患者有熱,可以適量加入吳茱萸、炒川連。如果患者體虛,可以適量加入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