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南山

《盤珠集胎產症治》~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瀉方五

澤瀉散(一)

澤瀉(炒),桑皮(炒),赤茯苓通草,炙甘草生薑枳殼炭(少許)

白話文:

  • 澤瀉(炒):澤瀉是一種利尿消腫的中藥,炒後可以增強其利尿作用。

  • 桑皮(炒):桑皮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炒後可以增強其清熱作用。

  • 赤茯苓:赤茯苓是一種利水消腫的中藥,可以促進排尿,消除水腫。

  • 通草:通草是一種利尿消腫的中藥,可以促進排尿,消除水腫。

  •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種補益氣血的中藥,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 生薑:生薑是一種溫中散寒的中藥,可以驅除體內的寒氣。

  • 枳殼炭(少許):枳殼炭是一種消食化積的中藥,可以幫助消化,消除積食。

四苓散(二)

豬苓,澤瀉,白朮(炒),茯苓

白話文:

豬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症狀。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濕的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路感染等症狀。

白朮(炒):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溫中止瀉的功效,可治療脾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症狀。

地膚子湯(三)

地膚子車前子知母黃芩,赤茯苓,白芍,炙甘草,升麻(炒),枳殼炭(少許),通草

白話文:

  • 地膚子: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利尿、除濕止瀉的功效。

  • 車前子: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利尿、明目退翳的功效。

  • 知母: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的功效。

  • 黃芩: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降火、瀉火除煩的功效。

  • 赤茯苓: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

  • 白芍:是一種中草藥,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的功效。

  • 炙甘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升麻(炒):是一種中草藥,具有升陽舉陷、散寒通絡的功效。

  • 枳殼炭(少許):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 通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利尿、宣肺止咳的功效。

胃苓湯(四)

蒼朮(炒),厚朴(制,上二味宜炒焦,不可多用,以傷胎氣),陳皮,甘草(炙),豬苓,澤瀉(炒),白朮(炒),茯苓

白話文:

蒼朮(炒),厚朴(制,以上兩種藥材需要炒焦,但是不能用太多,以免傷及胎氣),陳皮,甘草(炙),豬苓,澤瀉(炒),白朮(炒),茯苓。

五苓散(五)

豬苓,澤瀉,白朮(炒),茯苓,肉桂(少許)

2. 惡阻

保生湯(一)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烏梅香附(制),橘紅

白話文:

  •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安神益智。

  • **白朮(炒):**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瀉。

  •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烏梅:**收斂固澀,生津止渴,清熱安神。

  • **香附(制):**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 **橘紅:**理氣健胃,化痰止咳。

橘皮竹茹湯(二)

橘皮竹茹半夏(制),茯苓

白話文:

橘皮:橘子的外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作用。

竹茹:竹子的外皮,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的作用。

半夏(制):半夏經過炮製後,具有化痰止嘔、降逆平喘的作用。

茯苓: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

君子湯(三)

人參,白朮,炙甘草,廣皮,煨姜

3. 子煩

人參散(四)

人參黃芩,麥冬(去心),犀角地骨皮赤茯苓甘草

白話文:

  • 人參: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氣養陰、益氣健脾的功效。

  • 黃芩:是一種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的中藥。

  • 麥冬(去心):是一種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中藥。

  • 犀角:是一種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中藥。

  • 地骨皮:是一種清熱涼血、滋陰潤肺的中藥。

  • 赤茯苓:是一種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中藥。

  • 甘草:是一種清熱解毒、補氣回陽的中藥。

當歸湯(五)

當歸,人參,阿膠,甘草,蔥白(連須)

白話文:

當歸:有助於滋補氣血,增強體力,減輕疲勞。

人參:具有滋補強身、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多種功效。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潤燥滋陰、安神養顏等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蔥白(連須):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理氣和胃、止咳化痰的功效。

黃連散(六)

黃連(末),米飲下。

人參黃耆散(七)

人參,黃耆知母,麥冬(去心),葛根茯苓,甘草,竹葉秦艽

白話文:

  • 人參:一種具有補氣強壯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疲勞、虛弱、體力不足等症狀。

  • 黃耆:一種具有補氣升陽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下陷等症狀。

  • 知母:一種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涼血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虛火上升等症狀。

  • 麥冬(去心):一種具有養陰清肺、潤腸通便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肺陰不足、腸燥便祕等症狀。

  • 葛根:一種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口乾舌燥等症狀。

  • 茯苓:一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水腫尿少等症狀。

  • 甘草:一種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狀。

  • 竹葉:一種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口乾舌燥等症狀。

  • 秦艽:一種具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通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痠痛等症狀。

4. 子氣

腎著湯(八)

白話文:

  • 白朮:它具有健脾燥濕、益氣補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瀉、嘔吐等症狀。

  • 茯苓:它具有健脾利濕、益氣補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瀉、嘔吐等症狀。

  • 甘草:它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狀。

  • 杏仁:它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咽喉疼痛、氣喘等症狀。

  • 乾薑:它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

防己湯(九)

防己,桑皮,蘇梗,赤茯苓木香

白話文:

防己:

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防己的根。性微寒,味苦。具有解表散寒、利水滲濕、通經活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關節疼痛等症。

桑皮:

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桑的樹皮。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咯血、便血、水腫等症。

蘇梗:

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蘇子的梗。性微寒,味辛、苦。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氣短、咳嗽痰多、嘔吐等症。

赤茯苓:

中藥名。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根莖。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木香:

中藥名。為木香科植物木香的根莖。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痛、泄瀉、嘔吐、胃寒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5. 子癇

葛根湯(十)

葛根人參甘草當歸,貝母,黃芩川芎防風桂皮(二三分足矣)

白話文:

葛根:具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

人參:具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甘草:具補氣健脾,益肺清熱,緩急止痛的功效。

當歸:具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貝母: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黃芩: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川芎:具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防風:具祛風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桂皮(二三分足矣):具益氣活血,暖肝散寒的功效。

黃蠟膏(十一)

如牙關緊閉,先將麻油溶化黃蠟搽牙,然後進藥。

加味逍遙散(十二)

白朮(炒),白茯苓,當歸,白芍柴胡薄荷,黑山梔,丹皮,生地

白話文:

  • 白朮(炒):炒過的白朮,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

  • 白茯苓:可健脾益氣、補肺益氣、寧心安神。

  • 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白芍:可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平抑肝陽。

  • 柴胡:可疏肝解鬱、清熱退燒、和解表裡。

  • 薄荷:可疏風清熱、解暑明目、止咳平喘。

  • 黑山梔:可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止血止痢。

  • 丹皮: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安神定驚。

  • 生地:可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生津止渴。

6. 子嗽

百合散(十三)

紫菀,麥冬(去心),桑皮,桔梗甘草竹茹,白蜜

白話文:

紫菀:是一種菊科植物,具有止咳化痰、祛風散寒的功效。

麥冬(去心):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根莖,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去除中心空心部分。

桑皮:是桑樹的樹皮,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明目的功效。

桔梗:是一種桔梗科植物,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化瘀的功效。

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竹茹:是禾本科植物竹子的外皮,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

白蜜:是蜜蜂釀造的蜂蜜,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

參蘇飲(十四)

人參,紫蘇,陳皮前胡,桔梗,茯苓,炙甘草,葛根知母(炒),砂仁

白話文:

人參:補氣生津,益元固脫。

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寬中。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前胡:宣肺化痰,散寒止咳。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開音。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炙甘草:益氣補脾,益陰除煩。

葛根:解肌透疹,升陽止瀉。

知母(炒):清熱滋陰,斂陰止汗。

砂仁:行氣調中,溫脾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