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

1. 壯熱第二

《巢氏病源》壯熱候:小兒壯熱者,是小兒血氣盛,五臟生熱,熏發於外,故令身體壯熱。大體與溫壯相似,而有小異,或挾伏熱,或挾宿寒。其挾伏熱者,大便黃而臭;挾宿寒者,糞白而有酸氣。此二者腑臟不調,冷熱之氣俱乘腸胃,蘊積漸染而發。溫溫然熱甚盛,是溫壯也。

白話文:

《巢元方巢氏病源論》壯熱候:小兒壯熱,是因小兒血氣旺盛,五臟生熱,熱氣燻發於體外,所以使身體感到壯熱。總體上與溫壯相似,但也有小的差異。有夾雜伏熱的,有大便祕結發黃且有臭味的;夾雜宿寒的,糞便發白且帶有酸味。這兩種情況都是腑臟不調,冷熱之氣都停滯在腸胃之中,積蓄漸漸擴散而發作的。溫溫然發熱較嚴重、旺盛的,這個是溫壯。

其壯熱者,是血氣盛,熏發於外,其發無漸壯熱甚,以此為異。若壯熱不歇,則變為驚,極重者,亦變癇也。

錢乙論風溫、潮熱、壯熱相似云:潮熱未晚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發熱,此欲發驚也。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甚則發驚癇也。風熱者,身熱而口中氣熱,有風證。溫壯者,但溫而不熱也。

白話文:

錢乙談到風溫、潮熱、壯熱的相似之處說:潮熱不是晚上發燒,過一陣子就退了,第二天按時發燒,這是要發驚風。壯熱是指一直發燒不止,嚴重的還會發驚風。風熱是指身體發熱,口中氣熱,有風證。溫壯是指只有溫熱而不發燒。

錢乙附方論小兒壯熱昏睡、傷風、風熱、瘡疹、傷食皆相似。未能辨認間,服升麻葛根湯惺惺散、(方並見本卷傷寒門。)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頭汗出門中。)甚驗。蓋此數藥通治之,不致誤也。惟傷食則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食,宜以藥下之。

白話文:

錢乙在附方中提到,小兒壯熱昏睡、傷風、風熱、瘡疹、傷食的症狀都相似。在無法辨別的情況下,服用升麻葛根湯、惺惺散(藥方請參考傷寒篇中的條目)和小柴胡湯(藥方請參考傷寒頭汗篇中的條目)。這些藥方都非常有效。因為這些藥可以通治各種疾病,因此不會有誤。但是,如果傷食了,大便就會酸臭、不消化、厭食或嘔吐,這時應該服用瀉藥。

張渙謹按:小兒冬末春初溫厚之衣,或乳母恣食酒面甘肥等,令兒心肺不和,內蘊邪熱。因其解脫,風邪傷於皮毛,傳入腑臟,則令胸膈痰滯,身體壯熱,心神驚悸,又似傷寒、時氣、瘡疹之類,乃名風熱候。

白話文:

張渙謹慎地提醒:在冬末春初溫和的季節,如果小兒穿上過於厚重的衣服,或者乳母過度食用酒食、甜膩的食物,都會導致小兒的心肺不和諧,體內蘊藏邪熱。當邪熱解脫出來,風邪就會傷及皮毛,並傳入腑臟,從而導致胸膈痰滯、身體發熱、心神驚悸,這些症狀類似於傷寒、時氣、瘡疹等疾病,因此被稱為風熱候。

《莊氏家傳》小兒壯熱有七候:

傷寒候:渾身壯熱,時時舌出繳唇。

斑瘡候:咳嗽,嗄聲,渾身壯熱,唯耳鼻不熱,不然噦逆也。

風熱候:渾身壯熱,鼻兩邊胞動,吸吸然。甚者,鼻內生瘡,手有血紋也。

氣積候:渾身壯熱,早晨手足冷,曉沉重困悶,晚哺發潮熱。

虛積候:渾身壯熱,腳冷手不冷,積在左肋,即右腮赤;在右肋,即左腮赤也。

驚熱候:亦渾身壯熱,愛睡,妄語,睡便仰臥、驚跳、啼叫、搖頭、弄舌、上竄也。

喉痹候:亦渾身壯熱,時時發嗽,思冷水飲。喉中痛時,復小寒是也。以上七候,宜在審詳用藥。

《葛氏肘後》,徐王神效方,百日兒患壯熱氣急,唯得欹眠、眼不開,小便黃赤方。

白話文:

《葛氏肘後》中記載的徐王神效方,是一種治療百日嬰兒壯熱氣急、只能欹斜著睡覺、眼睛睜不開、小便呈黃赤色的藥方。

上服水銀如大豆一粒,日十度。三日瘥止,不瘥更服。(水銀太冷,切宜消息用也。)

白話文:

口服水銀如黃豆般大小的一粒,每天服用十次。三天內症狀停止,如果沒有停止則繼續服用。(但要注意,水銀性寒,服用時宜謹慎,不可過量。)

《千金》治小兒肉中久挾宿熱,瘦瘠,熱進退休作無時。大黃湯

大黃甘草(炙),芒硝(各半兩),石膏(一兩),大棗(五枚),桂心(八銖)

白話文:

大黃:具有通便、瀉熱、活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便祕、腹瀉、濕熱、痢疾等病症。

甘草(炙) :具有補氣、益陰、生津、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陰虛、津傷、熱毒、瘡瘍等病症。

芒硝:具有清熱、瀉火、除煩、通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便祕、口瘡等病症。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退熱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熱痢、口瘡等病症。

大棗:具有補氣、益血、調和營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營衛不和等病症。

桂心:具有溫心、益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心陽虛弱、胸痹心痛、痛經、產後瘀血等病症。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千金》治少小有熱不汗。二物通汗散

雷丸(四兩),粉(半斤)

上搗和下篩,以粉兒身。《千金》,調中湯,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欲赤白滯起數去,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白話文:

把藥材上端搗碎,下端篩出細粉末。《千金翼方》中的調中湯,用來治療小兒春秋季節,早上晚上突然受涼,受到寒氣侵襲,導致四肢痠痛,但體內熱氣無法發散,就會出現壯熱的情況。寒氣進入胃中,變成腹瀉,或者大便時會排出紅色或白色的黏液,反復發作不止。小腹脹痛嚴重,壯熱難耐。脈搏洪大,或是快而數的,可以服用這個方劑,服藥後體內的熱症會消退,腹瀉也會痊癒。但是,對於壯熱但沒有嘔吐腹瀉的人,也可以用這個方劑治療。

葛根黃芩茯苓桔梗,芍藥,白朮藁本,大黃,甘草(炙。各六銖)

白話文:

葛根、黃芩、茯苓、桔梗、芍藥、白朮、藁本、大黃、甘草(炙。各三公克)

上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斟酌之。其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龍膽湯加之。

白話文:

將上面九種藥材切碎,用水二升煮,煮到剩五合。服用方法如下:孩子出生第一天到第七天,取一合,分成三服。出生第八天到第十五天,取一合半,分成三服。出生第十六天到第二十天,取二合,分成三服。出生第二十天到第三十天,取三合,分成三服。出生第三十天到第四十天,取五合,分成三服,擔心吃五合不夠,可以酌情增減。孩子出生一百天到三百天,可以用龍膽湯加這九味藥材服用。

《千金》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吃食不安,谷為不化方。

大黃,黃芩,甘草(炙),芒硝,麥門冬(各半兩),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白話文:

大黃,黃芩,甘草(烤過的),芒硝,麥門冬(各30克),石膏(60克),桂心(12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歲以下兒,作五服。

《千金》,青木香湯,浴小兒壯熱羸瘠方。

木香(四兩),麻子仁(一升),虎骨(五兩),白芷(二兩),竹葉(一升)

白話文:

  • 青木香:四兩

  • 麻子仁:一升

  • 虎骨:五兩

  • 白芷:二兩

  • 竹葉:一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千金》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李根湯

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銖),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千金》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十二物寒水石散粉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黃,甘草(炙),黃芩,防風,芎藭,麻黃根

白話文:

  • 寒水石: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疾病。

  • 芒硝:具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肺熱咳嗽、大便乾燥等疾病。

  • 滑石:具有清熱利濕、收斂止汗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暑熱煩渴、汗出過多、小便不利等疾病。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發熱口渴、血熱妄行等疾病。

  • 赤石脂: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吐血、衄血、血崩等疾病。

  • 青木香:具有理氣止痛、化濕醒脾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腹痛、腹脹、食積等疾病。

  •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熱毒瘡瘍、便祕、痢疾等疾病。

  • 甘草:(炙)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疾病。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熱毒瘡瘍、黃疸、痢疾等疾病。

  •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感冒、頭痛、肌肉痠痛等疾病。

  • 芎藭: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疾病。

  • 麻黃根: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上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三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外臺》以牡蠣代防風,余並同。)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藥物等分成份,混合後過篩,取一升藥粉,加入三份藥屑混合均勻,再次過篩。用藥粉敷在患處,每天三次。(《外臺祕要》一書中,以牡蠣代替防風,其它藥物與此相同。)

《千金》治少小新生肌膚嫩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治療小兒皮膚嫩弱、容易被風邪侵襲,導致身體發熱,或患上大風,手腳抽搐痙攣的藥方。

配方:

  • 甘草:生用,研磨成粉末。

做法:

  1. 將甘草研磨成粉末。

  2. 將甘草粉末與豬油混合,攪拌均勻。

  3. 將混合物塗抹在患處。

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皮膚,緩解炎症。
  • 豬油具有滋潤保濕的功效,可以保護皮膚免受外界刺激,促進皮膚的生長。

用法:

  • 將藥膏塗抹在患處,每日兩次。
  • 連續使用至症狀消失。

注意事項:

  • 僅供外用,不可內服。
  •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惡化,請及時就醫。

甘草,防風(各一兩),白朮,桔梗(各二十銖),雷丸(二兩半)

上㕮咀,以不中水豬肪一斤煎為膏,以煎藥,微火上煎之,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闢寒風。

白話文:

用牛角的尖端,把一斤不沾水的豬油煎成膏狀,用來煎藥。用小火煎藥,觀察藥液的稠度和清濁,煎好藥膏後將雜質去掉。取出一塊像彈珠大的藥膏,用手心搓熱後,在孩子身上按摩一百次。如果孩子感到寒冷,就會覺得更熱;如果孩子感到炎熱,就會覺得更涼爽。即使孩子沒有生病,也可以在早起時用藥膏按摩囟門、手心和腳心,可以很好地預防寒風侵襲。

《千金》治少小身熱。李葉湯浴方

李葉無多少㕮咀,以水煮,去滓,將浴兒良。

《千金翼》治少小身熱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方。

大黃,黃芩(各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炙),牡蠣(熬),人參白石脂,硝石,龍骨,凝水石(各半兩),桂心,滑石(碎。各二兩)

白話文:

  • 大黃、黃芩(各6克)

  • 栝蔞根(1.8克)

  • 甘草(炙)牡蠣(熬)(各3克)

  • 人參、白石脂、硝石、龍骨、凝水石(各2.5克)

  • 桂心、滑石(碎)(各12克)

上十二味㕮咀,加紫石英半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三合,一日令盡。

白話文:

把上述十二種藥物研成碎末,加入半兩紫石英,用水四升煎煮,取一升半藥液。分三次服完,一天之內喝完。

《外臺》崔氏療少小身熱方

白芷煎湯浴兒佳。根苗皆得。

《外臺》崔氏又方

苦參湯浴兒良。

《藥性論》治小兒身熱。

白皮一升,水煎作湯,澄清浴,瘥。冷洗赤眼亦效。

日華子治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

梓白皮煎湯洗之,梓枝皮有數般,惟楸梓佳,余即不堪。

日華子治小兒壯熱。

棗葉煎湯浴,和葛粉裛之。

《聖惠》治小兒壯熱,口乾,心煩,不欲乳食。宜服,犀角散

犀角屑,黃耆(銼。各一分),黃芩,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黃耆(切碎,各一錢),黃芩、麥門冬(去心,炒),柴胡(去苗),川升麻,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半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藥粉。每次取一錢藥粉,加入一小杯水和七片竹葉,煎至剩五分之一的水量,去掉渣子。按照孩子的年齡調整藥量,分多次溫服。

《聖惠》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鉤藤散

鉤藤,天竺黃(細研),地骨皮(各一分),犀角屑,赤茯苓,龍膽(去蘆頭),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鉤藤、天竺黃(研磨成細粉)、地骨皮(各取一份),犀牛角粉、赤茯苓、龍膽草(除去蘆頭)、川芒硝、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各取半兩),川大黃(取三分,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壯熱,心神不安。人參散

人參(去蘆頭),鉤藤,赤茯苓,川升麻(各半兩),犀角(鎊),山梔子,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去掉蘆頭),鉤藤,赤茯苓,川升麻(各半兩),犀角(研成粉末),山梔子,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一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聖惠》治小兒期歲至三歲壯熱。大黃散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石膏(一兩半),柴胡(去苗),川升麻,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黃芩,赤芍藥,梔子仁,知母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各三分)

白話文:

川大黃(切碎,略微炒一下,一兩),石膏(一兩半),柴胡(去掉根鬚),川升麻,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果瓤),黃芩,赤芍藥,梔子仁,知母,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兩個仁,用麩皮炒至微黃。每樣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青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百日已來,結實、壯熱、兼驚。宜服,龍齒散

龍齒,梔子仁,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朴硝(三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龍齒、梔子仁、枳殼(以麩皮炒至微黃,取出果瓤)、甘草(烤得微赤,切碎。各取一份)、朴硝(三份)、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八九歲兒,臟腑結實壯熱。芒硝散方

川芒硝,川大黃(銼碎,微炒),赤茯苓(各三分),木通(銼,一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芒硝、大黃(切碎微炒)、赤茯苓(各三分)、木通(切碎 一兩)、黃芩(半兩)、甘草(用文火烤至微紅,再切碎,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薑少許,蔥白二寸在內同煎。隨兒大小加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用粗羅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小杯,煎至五分之一,去除藥渣,加入少許生薑,兩寸蔥白,一起煎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趁溫熱服用。

《聖惠》治小兒卒身體壯熱,心肺煩壅。牛黃散

牛黃(細研),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分),黃芩,梔子仁,龍齒,犀角屑,寒水石(各一分),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牛黃(研成細末),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各佔一半的比例),黃芩、梔子仁、龍齒、犀角屑、寒水石(各佔一分之一的比例),麝香(一錢重,研成細末)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以竹瀝調半錢服。量兒大小,以意臨時加減。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搗碎成細粉末,加入牛黃和麝香一起研磨,直到均勻混合。每次服用,以竹瀝調和半錢,視情況而定調整劑量。

《聖惠》治小兒滯結壯熱。大黃丸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茯苓,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每日空心、午後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件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然後加入蜂蜜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一至兩歲大的兒童,每次服用五丸,並以稀飯送服。每天清晨空腹時以及下午各服用一次。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

《聖惠》治小兒蓐內及百日已來,壯熱多驚。虎睛丸

虎睛(一對,酒浸,微炙,取仁),牛黃,麝香,硃砂雄黃(各一分)

白話文:

虎睛(一對,用酒浸泡,略微烘烤,取其藥仁),牛黃,麝香,硃砂,雄黃(各取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以乳汁研服五丸。隨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再以乳汁研磨,服用五丸。按照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壯熱,心煩,眠臥不安。生地黃煎

生地黃(汁一升),白蜜,生麥冬(汁),酥(各三合)

上件藥於銀鍋中,以慢火熬如稀餳。每服以溫水調下半茶匙。

《聖惠》治小兒壯熱不解,宜以寒水石散粉之方。

寒水石,川芒硝,赤石脂,石膏,滑石,甘草,川大黃(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粉兒身良。

《靈苑》,紅龍散,治小兒壯熱不解及驚風熱等疾。

硃砂(一錢,研),乾蠍(七個,微炒),龍腦(半錢),牙硝(一分,入合子內,固濟火煅通赤,先掘一地坑子,先以甘草水沃令濕,紙襯藥入坑子內,蔭一宿,取出研)

白話文:

硃砂(一錢,研磨成粉),乾蠍(七個,稍微炒過),龍腦(半錢),牙硝(一分,放入合子內,用固濟火煅燒至通紅,先挖一個地坑,先用甘草水澆濕,在坑子內鋪上紙,把藥放入坑子內,埋一宿,取出研磨成粉)。

上細研。每服半錢或一字,參苓湯調下。驚熱用冷水調下。熱甚者,冷水研生地龍汁調下。

白話文:

更細心地研磨研粉。每次服用半錢或者一錢,用具有補氣作用的參苓湯送服。如果患者驚熱,則用冷水送服。如果患者很熱,則用生地龍汁冷水研磨調服。

《譚氏殊聖》治小兒壯熱。

天南星半夏,滑石(各二錢),巴豆霜(一字)

白話文:

天南星、半夏、滑石各二錢,巴豆霜一字

上同為細末,入輕粉半錢,研勻,以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一歲三粒,三歲七粒,用蔥湯下。

白話文:

上藥均細末研勻、加入0.5克輕粉,再用麵糊調成粟米粒般大小的丸子。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3粒,三歲以上每次7粒,用蔥湯送服。

《嬰孺》治五歲兒壯熱發疹,已服湯煎丸,尚時時熱不消。竹瀝葛根湯

竹瀝(一升二合),生葛(汁五合,洗淨),牛黃(三大黑豆許大,研末,入汁內,勻)

白話文:

竹瀝一升二合,生葛根汁液五合,洗淨。牛黃三大黑豆的量,研磨成粉末,加入汁液中,均勻攪拌。

上四五歲兒為四服,六七歲為三服,月內兒與半合,出月與一合,百日兒與三合。

《嬰孺》治四歲兒壯熱兼氣湯方。

大黃(五分),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三分),細辛(二分),甘竹葉(一合,切),黃芩(四分)

白話文:

大黃(五錢),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三錢),細辛(二錢),甘竹葉(一碗,切碎),黃芩(四錢)

上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二三歲兒服量減之。

《嬰孺》治小兒心胸壯熱、發熱者飲子方。

子芩,升麻,龍膽,大黃(各三分)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二合。溫,一日服盡。利三二行。乳母忌熱面、動風物。

《嬰孺》治少小暴熱,得之二三日。李根湯方

李根,蔥,芒硝(各二分),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四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半,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潮熱,及百日兒壯熱氣急,雖得歇,眠不開,小便黃赤方。

蜀漆,甘草(炙),知母,龍骨,牡蠣(各半兩)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去滓。一歲兒半合,日進二服,百日兒以意服。

《嬰孺》治少小熱。除熱,龍骨湯

龍骨,甘草(炙),赤石脂,大黃,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蔞(各二分)

上以酒、水各一小盞,取散一雞子大,煮三沸,去滓。一歲服盡,不過三服愈。

《萬全方》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鉤藤散

鉤藤,天竺黃(細研),地骨皮(各一分),茯神,犀角屑,龍膽(去蘆頭),川芒硝,甘草,赤茯苓(各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鉤藤、天竺黃(研成細末)、地骨皮(各一錢),茯神、犀角屑、龍膽(去除尖端)、川芒硝、甘草、赤茯苓(各半兩),川大黃(三錢,切碎,微炒)

上件杵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孔氏家傳》治小兒心經熱,夜發壯熱,夜啼,並解傷寒諸病。犀角散方

甘草,牛蒡子荊芥

上件藥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五分,溫服。臨臥、食後服。

孔氏又方

荊芥(去枝梗),桔梗(苦者。各二兩),甘草(一兩半),牛蒡子(二兩,略炒)

白話文:

荊芥(除去枝條和莖梗),桔梗(取味苦的。各二兩),甘草(一兩半),牛蒡子(二兩,略微炒一下)

上為末。每服二錢,湯點服,食空時服。

《趙氏家傳》,人參保童丸,治稟氣虛弱,筋骨軟,肌肉淺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黃,體熱多汗,久服不熱方。

白話文:

《趙氏家傳》中記載的「人參保童丸」,可以治療稟賦氣虛弱,筋骨柔軟,肌肉淺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黃,體熱多汗的症狀。服用一段時間後,就能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

人參,石連肉,使君子(去皮),沒石子,乾山藥(各半兩),木香(一分),白朮,白芍藥,當歸(各半分),黃連(一分,先搗半夏末一分,炒黃連,候半夏末黑色,去半夏末不用。)

白話文:

人參、石連肉、使君子(去皮)、沒石子、乾山藥(各半兩),木香(一分),白朮、白芍藥、當歸(各半分),黃連(一分,先搗半夏末一分,炒黃連,等半夏末變成黑色,除去半夏末不用。)

上件為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三歲以上十五丸,溫湯下。

《吉氏家傳》治傷寒潮熱、鼻塞、頭疼。人參散,。亦治清涕壯熱不解,大妙。

人參,茯苓,羌活,當歸,前胡,甘草(各一錢),麻黃(三錢,去節)

白話文:

人參、茯苓、羌活、當歸、前胡、甘草 (各一錢),麻黃 (三錢,去掉莖節)。

上末。每服半錢,水半盞,姜一片同煎三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