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七·脾臟部(上) (33)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七·脾臟部(上) (33)

1. 收澀

雙金飲,治下痢赤白,晝夜頻數,及泄瀉經久。

罌粟殼(去蒂,銼碎,蜜水炒透、候乾,一兩),大川芎(銼碎,醇醋炒透,候乾,半兩)

白話文:

大罌粟殼(去除蒂頭,切碎,用蜂蜜水炒到透徹,待乾,一兩),大川芎(切碎,用醇醋炒到透徹,待乾,半兩)

上二味,再曬或焙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用占米清湯空心調服,或溫蜜湯下。

萬金散,治水瀉下痢久不瘥者。

罌粟殼(去蒂,二兩,一兩銼碎醋蜜炒,一兩生用),甘草(不去節,二兩,一兩炙,一兩生用),陳皮(去白,二兩),烏梅(和核,一兩)

白話文:

  • 罌粟殼(去掉種蒂,總共二兩,將一兩切碎後用醋和蜂蜜炒熟,另一兩生用)

  • 甘草(不去掉節,總共二兩,一兩烘烤至焦色,另一兩生用)

  • 陳皮(去掉白色部分,二兩)

  • 烏梅(連核,一兩)

上,碎。每服二錢,熱湯一盞,略煎二沸,和渣傾出碗內,上以盞蓋定,候澄清去滓,空心溫服。

神效散,治赤白痢晝夜頻數,食減腹痛,小便不利。

罌粟殼(去蒂,銼碎,梗,蜜炙炒),白芷,烏梅(和核。各一兩),乳香,撫芎(各半兩)

白話文:

罌粟殼(去掉蒂,切碎,加梗,用蜂蜜揉炒),白芷,烏梅(連核,各一兩),乳香,川芎(各半兩)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2. 補養

補中益氣湯虛熱)四君子湯吐瀉)六君子湯吐瀉)異功散吐瀉)參苓白朮散(不乳食)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適用於虛弱發熱)

四君子湯(適用於嘔吐腹瀉) 六君子湯(適用於嘔吐腹瀉) 異功散(適用於嘔吐腹瀉) 參苓白朮散(適用於過度消化或腹瀉)

黃耆(二錢),半夏人參甘草(炙),白朮黃連(炒。各一錢),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分),陳皮茯苓柴胡澤瀉(各三分)

白話文:

黃耆(十二克),半夏,人參,甘草(經炙制),白朮,黃連(經炒製。各六克),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三克),陳皮,茯苓,柴胡,澤瀉(各一點八克)

上,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四分,食遠服。

3.

《巢氏病源·小兒利兼渴候》此是水穀利,津液枯竭,腑臟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利斷,渴則止。若小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利,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利兼渴候》這是因為水穀在體內運行太快,津液枯竭,腑臟虛燥而引起的飲水過多。如果小便排泄快,腹瀉就會停止,口渴也會停止。如果小便不通暢,水不能流入小腸,滲入腸胃,口渴也不會停止,腹瀉也不斷。凡是這樣的人,都是身體浮腫,脾氣虛弱,不能控制水液的緣故。也必定會眼睛疼痛,生出障礙,小兒的胸腔本來就熱,現在又腹瀉,腹腔虛弱,胸腔的熱氣轉盛,熱氣燻蒸肝臟的緣故。

茅先生以為食傷脾胃所致,先用醒脾散勻氣散調,一日後,下調中飲(三方俱不乳食),夾乳香散(瀉)、龍涎膏(渴)調理即愈。《千金》單搗冬瓜汁飲之。

白話文:

茅先生認為是飲食傷到了脾胃所致,先用醒脾散、勻氣散調理,一天後,讓病人服用下調中飲(三種藥方都不加乳類食物),再服用夾乳香散(瀉下)和龍涎膏(止渴),調理後病就好了。《千金方》中單獨搗碎冬瓜汁飲用可以治癒。

《千金》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龍骨湯

龍骨甘草(炙),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蔞根(各二兩)

白話文:

龍骨、甘草(烤過的)、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樓根(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合二沸,去滓,最兒大小服之。

《外臺》,麥門冬湯,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

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實(炙),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甘甜。

甘草(烤過。各四份):微甜,平。

枳實(烤過):酸,微溫。

黃芩:苦,微寒。

人參(各三分):微甜,溫。

龍骨(六份):鹹,微寒。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外臺》櫸皮飲子,療小兒渴痢。

梁州櫸皮(十二分),栝蔞,茯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分)

白話文:

  • 梁州櫸皮(12份),

  • 栝蔞,

  • 茯苓(各8份),

  • 人參(6份),

  • 粟米(2份)。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與之。

《外臺·劉氏》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方

訶梨勒皮(六分),桑葉(十分,炙、末)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子母秘錄》小兒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嘔逆方

上,炙楮葉令香黃,以飲漿半升浸楮葉,使水綠色,然後去葉,以木瓜一個,切內葉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細細服。渴停。

白話文:

將楮葉烤炙至變香變黃,用半升漿液浸泡楮葉,使水變成綠色,然後去除楮葉,加入一個木瓜,切碎後放入葉汁中煮二、三次,去除木瓜,待藥液溫熱後,慢慢服用。口渴症狀即會停止。

《聖惠》黃耆散,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

黃耆(銼),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各三分),烏梅肉(三枚,微炒),龍骨(一兩),白朮黃連(微炒,去須。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碎),麥門冬(去掉中心,烘烤),黃芩(各三分)

  • 烏梅肉(三枚,稍微炒一下),龍骨(一兩),白朮,黃連(稍微炒一下,去掉鬚根。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黃芩散,治小兒痢渴不止。

黃芩,訶梨勒(煨,用皮),樗株皮(各半兩),栝蔞根,黃連(去須),當歸(銼、微炒。各三分),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當歸散,治小兒痢渴,腹內疼痛不止。

當歸(銼,微炒),黃連(微炒,去須),黃耆(銼。各三分),乾薑(炮裂,銼),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龍骨散,治小兒痢渴,體熱煩悶。

白龍骨(一兩),胡黃連(半兩),茯神,人參(去蘆頭),茅根(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白話文:

白龍骨(60克),胡黃連(30克),茯神、人參(去蘆頭)、茅根(銼)、麥門冬(去心,焙:各19.5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藍葉散,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

藍葉(二分),赤茯苓(一分),赤石脂(一兩),黃連(微炒,去須),冬瓜仁,醋石榴皮(銼碎,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藍葉(12 克),赤茯苓(6 克),赤石脂(30 克),黃連(少量炒過,去除毛須),冬瓜仁,醋石榴皮(搗碎,稍微炒過,各 15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量大小,分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加一小杯水煎煮,直到藥液減少五分之一,然後過濾掉藥渣,加入半茶匙蜂蜜,繼續煎煮三兩沸,煎煮時間不限,根據藥量酌情加減,分次服用。

地榆散,治小兒痢渴,或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

地榆,白茯苓,黃柏(微炙,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黃連散,治小兒痢渴,煩熱吃水不知足。

黃連(去須,微炒),牡蠣(燒為粉。各半兩),烏梅肉(微炒),甘草(炙微赤,銼),訶梨勒(煨,用皮。各一分)

白話文:

  1. 黃連:去除黃連的細根,微炒。

  2. 牡蠣:將牡蠣燒成粉末,用量為半兩。

  3. 烏梅肉:將烏梅肉微炒,用量為半兩。

  4. 甘草:將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用量為一分。

  5. 訶梨勒:將訶梨勒煨熟,使用果皮,用量為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櫸皮散,治小兒痢,渴不止。

櫸株皮(一兩),栝蔞根,白茯苓(各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粟米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甘草散,治小兒痢,渴不止。

甘草(炙微赤,銼),烏梅肉(微炒。各一兩),訶梨勒(二枚,煨,用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記的藥搗碎,用粗羅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煎至五分之一,將藥渣去除,待藥湯放至溫暖,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服用量。

黃芩丸,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

黃芩,栝蔞根,黃連(去須,微炒),當歸(銼,微炒。各三分),臭樗株皮(炙微黃,銼),訶梨勒(煨,用皮。各半兩),烏梅肉(五枚,微炒)

白話文:

黃芩、栝蔞根、黃連(去掉須子,稍稍炒一炒),當歸(切碎,稍稍炒一炒。各三分),臭樗樹的樹皮(炙烤微黃,切碎),訶子(用炭火煨過,用果皮。各半兩),烏梅核(五枚,稍稍炒一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把粉末混合搓成丸,搓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稀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增加或減少服用的劑量。

《太醫局》人參散,調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

白話文:

《太醫局》人參散,可以調理中焦,調和氣息,止住嘔吐和反胃,消除煩躁和口渴,治療昏迷嗜睡,乳食減少,以及傷寒時氣引起的胃氣不順,吐瀉停止後,煩躁口渴仍然存在的情況。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銼),藿香葉(各一分),乾葛(銼,二兩)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外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烤,切碎),藿香葉(各一分),乾葛(切碎,二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

《嬰孺》子芩湯,治小兒大熱,痢兼渴,憎寒。

子芩,枳殼(炒),黃柏(各四分),石膏(十二分),竹葉(切,一升),櫸皮(十分),人參(七分)

白話文:

子芩、枳殼(炒)、黃柏(各四錢),石膏(十二錢),竹葉(切碎,一升),櫸皮(十分),人參(七錢)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歲兒,為三服,四五歲兒,為四服,以次,量與之服。

栝蔞湯,治小兒有熱不調,渴痢。

栝蔞,知母,茯苓(各八分),甘草,黃柏(各四分),人參(六分),黃芩,櫸皮(各十分)

白話文:

栝蔞、知母、茯苓(各 8 錢),甘草、黃柏(各 4 錢),人參(6 錢),黃芩、櫸皮(各 10 錢)。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歲兒,為三服。

冬瓜湯,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

冬瓜(切,八合),栝蔞(十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門冬(五分,去心),粟米(二合半)

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健胃散,治泄瀉身熱煩渴。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炙香熟),川黃連,肉豆蔻(各一兩),縮砂仁,乾薑(炮),白朮(炮),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製過,然後烤香烤熟),川黃連、肉豆蔻(各一兩),縮砂仁、乾薑(烘焙過),白朮(烘焙過),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碧香丹,治小兒吐利後,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赤,放冷),赤石脂(各一兩,為末),鐵粉,定粉,鉛白霜,細蛤粉(各一兩,並細研)

白話文: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紅,放涼)、赤石脂(各一兩,磨成粉),鐵粉、定粉、鉛白霜、細蛤粉(各一兩,並研磨細緻)。

上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兩粒。

白話文:

把以上藥材混合均勻,加入半兩麝香一起研磨均勻,滴入清水和丸,丸子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粒到兩粒。

用蚫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驗。

《寶鑑》竹茹丸,治小兒渴瀉。

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黃赤色,去了茱萸)

上件為末,薄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飯飲吞下。

人參白扁豆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水,及小兒虛熱煩躁。

白話文:

人參白扁豆散:治療脾胃不協調,不想吃東西,嘔吐腹瀉口渴,以及兒童虛熱煩躁。

人參,白扁豆(去皮,炒熟),白朮,茯苓(各一兩),罌粟子,甘草(炙),山藥(各半兩)

白話文:

  • 人參:一兩

  • 白扁豆(去皮、炒熟):一兩

  • 白朮:一兩

  • 茯苓:一兩

  • 罌粟子:半兩

  • 甘草(炙):半兩

  • 山藥:半兩

上為末。每用二錢,水一中盞,入姜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白話文:

將藥碾成粉末。每次用二錢藥粉,加入一中盞的水,再放入二片薑和半個紅棗,一起煎煮到藥液只剩七分之一左右。趁熱一口喝下。如果患者有腹痛,可以加紫蘇一起煮。如果是小兒虛熱,則可加薄荷一起煮。

《吉氏家傳》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方

訶子皮,桑白皮(各六錢)

上,水二升,煎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六神丸,治疳瀉渴飲無度。

木香,丁香,豆蔻(以麵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為度),使君子(去殼),訶子(去核。各半兩),蘆薈(一兩)

白話文:

  • 木香、丁香、豆蔻(用麵粉包起來,這三種藥材用小火慢煨,等麵粉熟透了就可以)

  • 使君子(去殼)

  • 訶子(去核,各半兩)

  • 蘆薈(一兩)

上件為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