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湯

ZI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腎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2%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脾經 3%
肝經 1%
膽經 1%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子芩湯

子芩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組成包括黃芩、知母、玉竹、淡竹葉、黃柏、甘草等。

組成

  1.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3.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4.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5.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6. 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

主治

子芩湯主治小兒的熱性下痢,症狀包括發熱、腹瀉、大便稀溏、口渴、煩躁不安等。

用法用量

子芩湯的用法用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常用每天服用1-2次,每次5-10克。

禁忌

子芩湯不宜用於脾胃虛弱、腹瀉便溏者。

總結

子芩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組成包括黃芩、知母、玉竹、淡竹葉、黃柏、甘草等。主治小兒的熱性下痢,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瀉止痢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子芩12分,知母6分,女萎6分,竹葉(切)8分,黃柏4分,甘草(炙)4分。
上切。
以水2升,煮取1升,分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芩、知母、玉竹、淡竹葉清熱利濕為主,黃柏苦寒,善清下焦濕熱,甘草緩急和中,使諸藥協調發揮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子芩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子芩12分,知母6分,女萎6分,竹葉(切)8分,黃柏4分,甘草(炙)4分。 主治:小兒熱痢。

子芩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組成:子芩4分,枳殼4分(炒),黃柏4分,石膏12分,竹葉1升,榉皮10分,人參7分。 主治:小兒大熱利,兼得渴,憎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