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葉散

LAN Y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胃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5%
腎經 15%
肝經 1%
大腸經 1%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膽經 0%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藍葉散: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中藥方劑

藍葉散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頭部、額頭、身體、背部全部發熱,大便祕結乾燥難以排出,眼睛發紅、內心煩躁,時而睡著時而又驚醒,精神恍惚,不與人交流,好像要發作癲癇的樣子。

藍葉散組成:

  • 人參:補氣益血,強健脾胃,安神益智。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化痰。
  • 鈎藤:平肝息風,清熱解毒,鎮靜安神。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透疹止癢。
  • 葛根:解肌透疹,生津止渴,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犀角: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定驚止痙。
  • 射干: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

藍葉散的功效:

  • 清熱解毒:藍葉散中的黃芩、玄參、射干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 瀉火涼血:藍葉散中的知母、犀角等藥物具有瀉火涼血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邪,緩解發熱、煩躁、出血等症狀。
  • 鎮靜安神:藍葉散中的鈎藤、人參等藥物具有鎮靜安神、益氣養血的功效,可以緩解驚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藍葉散的用法用量:

  • 口服:藍葉散通常以湯劑服用,每日1-2次,每次10-15克。
  • 外用:藍葉散也可以研末外敷,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藍葉散的禁忌:

  • 孕婦慎用:藍葉散中的犀角、射干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能會導致流產,孕婦應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藍葉散中的知母、玄參等藥物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可能會加重陰虛火旺者的症狀,應慎用。

藍葉散的注意事項:

  • 服用藍葉散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 服用藍葉散期間,應避免服用滋補性藥物,以免降低藥效。
  • 服用藍葉散期間,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 服用藍葉散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藍葉1兩,犀角屑1兩半,木香1分,川升麻1兩半,玄參1兩,蘧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兼有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的功效。臨床應用以小兒頭額體背俱熱,大便秘澀,眼赤心悶,乍睡乍驚,精神昏濁,與人不相主,當欲作癇狀為主要適應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癲癇角膜炎癤和癰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口乾口渴多痰昏迷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藍葉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藍葉1分,黃連半兩(去須,微炒),赤茯苓1分,冬瓜仁半兩,酸石榴皮半兩(銼碎,微炒),赤石脂1兩。 主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

藍葉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藍葉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川升麻半兩,犀角屑3分,木通半兩(銼),茯神半兩,馬牙消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漆瘡,四肢壯熱。

藍葉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藍葉1兩,黃芩1分,犀角屑1分,川大黃(銼碎,微炒)1分,柴胡(去苗)1分,梔子仁1分,川升麻1分半,石膏1分半,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月內發一切丹。

藍葉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四。 組成:白芷1分,柴胡1分,知母1分,杏仁(去皮)1分,川芎1分,赤芍藥1分,生地黃1分,川升麻1分,乾葛1分,生甘草1分,爛石膏半分,梔子仁半分,藍葉(日乾)1分。 主治:諸丹發熱赤腫。

藍葉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藍葉1兩,川升麻1兩,麥門冬1兩(去心),赤芍藥1兩,玄參1兩,黃耆1兩(銼),甘草1兩(生,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犀角屑1兩,沉香1分,葛根1兩(銼)。 主治:渴利,口乾煩熱,背生癰疽,赤焮疼痛。

藍葉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藍葉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知母半兩,鉤藤3分,玄參3分,川升麻3分,葛根3分(銼),子芩1分,犀角屑1分,射乾1分。 主治:小兒頭額體背俱熱,大便秘澀,眼赤心悶,乍睡乍驚,精神昏濁,與人不相主,當欲作癇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