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臨證指南醫案》~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便血

鄭,夏至後。濕熱內蒸。腸風復來。議酸苦法。(濕熱)

川連,黃芩烏梅肉,生白芍,廣皮,厚朴荊芥炭,菊花炭,又駐車丸二錢

某,脈右數。形色蒼黑。體質多熱。復受長夏濕熱內蒸。水穀氣壅。血從便下。法以苦寒。佐以辛溫。薄味經月。可冀病愈。

茅朮,川連,黃芩,厚朴,地榆槐米

程,年前痰飲哮喘。不得安臥。以辛溫通陽劫飲而愈。知脾陽內弱。運動失職。水穀氣蒸。飲邪由濕而成。濕屬陰。久郁化熱。熱入絡。血必自下。但體質仍屬陽虛。凡腸紅成方。每多苦寒。若臟連之類。於體未合。毋欲速也。

生於術,茯苓澤瀉,地榆炭,桑葉,丹皮

俞陽虛。腸紅洞瀉。議劫胃水。(陽虛寒濕)理中換生茅朮生厚朴附子炭炮姜。

程(十七),脈沉糞後下血。少年淳樸得此。乃食物不和。腸絡空隙所滲。與升降法。

茅朮,厚朴,廣皮,炮姜,炙草,升麻柴胡,地榆

又,脈緩濡弱。陽氣不足。過飲濕勝。大便溏滑。似乎不禁。便後血色紅紫。兼有成塊而下。論理是少陰腎臟失司固攝。而陽明胃脈。但開無合矣。從來治腑。以通為補。與治臟補法迥異。

先擬暖胃通陽一法。

生茅朮,人參,茯苓,新會皮,厚朴,炮附子,炮薑炭,地榆炭

程(三一),食入不化。飲酒厚味即瀉。而腸血未已。蓋陽微健運失職。酒食氣蒸。濕聚陽郁。脾傷清陽日陷矣。議用東垣升陽法。(濕遏脾陽)

人參,茅朮,廣皮,炙草,生益智,防風,炒升麻

某,陽虛體質。食入不化。飲酒厚味即瀉。而腸血未止。蓋陽微健運失職。酒食氣蒸濕聚。脾陽清陽日陷矣。當從謙甫先生法。(中虛濕下陷)

人參(二錢半),乾薑(二錢半煨),附子(三錢),茅朮(五錢),升麻(三錢),白朮(二錢半),厚朴(二錢半),茯神(二錢半),廣皮(二錢半),炙草(二錢半),歸身(一錢半),白芍(一錢半),葛根(二錢半),益智(一錢半),地榆(三錢半),神麯(一錢半)

上藥各制。薑棗湯丸。

溫,濕勝中虛。便紅。

焦術,炒當歸,炒白芍,炙草,防風根,煨葛根,乾荷葉

劉(六一),鬱怒。腸紅復來。木火乘腑絡。腹中微痛。議與和陰。(鬱怒木火犯土)

冬桑葉,丹皮,生白芍,黑山梔,廣皮,乾荷葉邊,生穀芽

張,二年前沖氣入脘。有形痛嘔。糞前後有血。此屬厥陽擾絡。風動內爍。頭巔皆眩痛。每日用龍薈丸

葉,嗔怒動肝。絡血乃下。按之痛減為虛。夫肝木上升。必犯胃口。遂脹欲嘔。清陽下陷。門戶失藏。致裡急便血。參朮炮姜。辛甘溫暖。乃太陰脾藥。焉能和及肝胃。丹溪云。上升之氣。自肝而出。自覺冷者。非真冷也。駐車丸二錢。

程(四六),少陽絡病。必犯太陰。脾陽衰微。中焦痞結。色痿如瘁。便後有血。論脾乃柔臟。非剛不能蘇陽。然鬱勃致病。溫燥難投。議補土泄木方法。

人參,當歸,枳實汁,炒半夏,桑葉,丹皮

參歸。養脾之營。枳半通陽明之滯。桑丹泄少陽之郁。

某,凡有痔疾。最多下血。今因嗔怒。先腹滿。隨瀉血。向來糞前。近日便後。是風木鬱於土中。氣滯為膨。氣走為瀉。議理中陽。泄木佐之。(木鬱土中)

人參,附子,炮姜,茅朮,厚朴,地榆,升麻(醋炒),柴胡(醋炒)

某,便紅脈數。(大腸血熱)

生地(三錢),銀花(三錢),黃芩(一錢),白芍(一錢半),槐花(一錢)

程(二三),脈數。能食腸紅。陰自下泄。腸腑熱熾所致。非溫補之症。

細生地,丹參黃柏,黑穭豆皮,地榆炭,柿餅灰,槐花,金石斛

某(三七),內熱。腸紅髮痔。當清陰分之熱。

生地,炒丹皮,酒炒黃芩,炒黑槐花,柿餅灰,元參,銀花,黑山梔

汪,嗽血已止。糞中見紅。中焦之熱下移。腸胃屬腑。止血亦屬易事。花甲以外年歲。熱移入下。到底下元衰矣。

細生地,川石斛,柿餅灰,天冬

趙(三六),勞倦。便後血。

炒黑樗根皮(一兩),炒黑地榆(三錢),炒黑丹皮(一錢),五加皮(三錢),炒焦銀花(一錢半),蒼朮(一錢),茯苓(二錢),炒澤瀉(一錢)

錢(十八),陰虛內熱。腸紅不止。

炒黑樗根皮(一兩),炒生地(三錢),炒銀花(一錢半),炒黑地榆(二錢),歸身(一錢半),生白芍(一錢半),炒丹皮(一錢),茯苓(一錢半)

蔡(三八),脈濡小。食少氣衰。春季便血。大便時結時溏。思春夏陽升。陰弱少攝。東垣益氣之屬升陽。恐陰液更損。議以甘酸固澀。闔陽明為法。(陽明不闔)

人參,炒粳米,禹糧石,赤石脂木瓜,炒烏梅

某,能食。腸血。脈細色痿。肛痔下墜。議酸苦熄風堅陰。

萸肉炭,五味炭,黃柏炭,地榆炭,禹糧石,赤石脂

吳(二八),中滿過於消克。便血。食入易滯。是脾胃病。血統於脾。脾健自能統攝。歸脾湯嫌其守。疏腑養臟相宜。(脾胃氣滯)

九蒸白朮,南山楂,茯苓,廣皮,穀芽,麥芽,薑棗湯法

某(二三),便血如注。面黃。脈小。已經三載。當益胃法。(脾胃陽虛)

人參(一錢),焦術(三錢),茯苓(三錢),炙草(五分),木瓜(一錢),炮姜(五分)

李(三十),上年夏季。絡傷下血。是操持損營。治在心脾。(心脾營損),歸脾飴糖丸。

朱,入暮腹痛鳴響。睪丸久已偏墜。春正下血經月。顏色鮮明。此痛決非傷瘀積聚。乃營損寒乘。木來侮土。致十四載之纏綿。調營培土。以甘泄木。散郁宜辛。節口戒欲。百天可效。

人參,炒當歸,炒白芍,肉桂,炮姜,茯苓,炙草,南棗

又,細推病情。不但營氣不振。而清陽亦傷。洞泄不已。而辛潤宜減。甘溫宜加。從桂枝加桂湯立法。

人參,桂枝,茯苓,生白芍,炙草,肉桂,煨姜,南棗

又,仍議理營。

人參,於朮,茯苓,炮姜,桂心,白芍,真武丸(二錢)

某(十八),便後下血。此遠血也。(脾不統血),

焦術(一錢半),炒白芍(一錢半),炮姜(一錢),炙草(五分),木瓜(一錢),炒荷葉邊(二錢)

方,脈小左數。便實下血。乃肝絡熱騰。血不自寧。醫投參耆歸桂甘辛溫暖。昧於相火寄藏肝膽。火焰風翔。上蒙清空。鼻塞頭暈。嗆咳不已。一誤再誤。遺患中厥。夫下虛則上實。陰傷陽浮冒。乃一定至理。(血去陰傷虛陽上冒)

連翹心,竹葉心,鮮生地,元參,丹皮,川斛

又,下血陰傷走泄。虛陽上升。頭目清竅。參耆朮桂辛甘助上。致鼻塞耳聾。用清上五六日。右脈已小。左仍細數。乃陰虧本象。下愈虛則上愈實。議以滋水制火之方。

生地,元參,天冬,川斛,茯神,炒牛膝

又,脈左數。耳聾脅痛。木失水涵養。以致上泛用補陰丸

補陰丸五錢,又虎潛丸羊肉膠丸。

某,腸紅黏滯。四年不痊。陰氣致傷。肛墜刺痛。大便不爽。藥難驟功。當以潤劑通腑。(陰虛血澀)

生地,穭豆皮,楂肉,麻仁,冬葵子,歸鬚

姚,勞傷下血。絡脈空乏為痛。營衛不主循序流行。而為偏寒偏熱。診脈右空大。左小促。通補陽明。使開合有序。(勞傷營衛),歸耆建中湯

唐(四七),內經以陰絡傷。則血內溢。蓋燒酒氣雄。擾動臟絡聚血之所。雖得小愈。而神采爪甲不榮。猶是血脫之色。肛墜便甚。治在脾腎。以脾為攝血之司。腎主攝納之柄故也。(脾腎虛)

晚歸脾去木香,早六味去丹澤加五味芡實蓮肉阿膠丸

沈(五五),酒濕汙血。皆脾腎柔膩主病。當與剛藥。黑地黃丸

凡脾腎為柔臟。可受剛藥。心肝為剛臟。可受柔藥。不可不知。謙甫治此症。立法以平胃散作主。加桂附乾薑歸芍。重加炒地榆以收下濕。用之神效。即此意也。

吳(四二),腹痛下血。食荸薺豆漿而愈。乃泄肺導濕之藥。既愈以來。復有筋骨痿耎寒熱。夜臥口乾。乃濕去氣泄。陽明脈乏。不主用事。營衛失度。津液不升之象。天真丸主之。去人參。

支(五六),痔血久下。肌肉痿黃。乃血脫氣餒。漸加喘促浮腫。再延腹脹。便不可為。此症臟陰有寒。腑陽有熱。詳於金匱谷疸篇中。極難調治。

人參,焦術,茯苓,炒菟絲子,廣皮,生益智,木瓜

楊(四八),中年形勞氣餒。陰中之陽不足。且便血已多。以溫養固下。男子有年。下先虛也。(腎陽虛)

人參,茯苓,歸身,淡蓯蓉,補骨脂,巴戟,炒遠志

生精羊肉熬膏丸。服五錢。

田(三八),久矣晨泄腹痛。近日有紅積。此屬腎虛。

補骨脂,大茴香,五味,茯苓,生菟絲

陳(三七),脈左虛澀。右緩大。尾閭痛連脊骨。便後有血。自覺惶惶欲暈。兼之納穀最少。明是中下交損。八脈全虧。早進青囊斑龍丸。峻補玉堂關元。暮服歸脾膏。涵養營陰。守之經年。形體自固。

鹿茸(生切薄另研),鹿角霜(另研),鹿角膠(鹽湯化),柏子仁(去油烘乾),熟地(九蒸),韭子(鹽水浸炒),菟絲子(另磨),赤白茯苓(蒸),補骨脂(胡桃肉搗爛蒸一日揩淨炒香)

上溶膏煉蜜為丸。每服五錢。淡鹽湯送。

鹿茸壯督脈之陽。鹿霜通督脈之氣。鹿膠補腎脈之血。骨脂獨入命門。以收散越陽氣。

柏子涼心以益腎。熟地味厚以填腎。韭子菟絲就少陰以升氣固精。重用茯苓淡滲。本草以陽明本藥。能引諸藥。入於至陰之界耳。不用萸味之酸。以酸能柔陰。且不能入脈耳。

胡(十八),上下失血。先瀉血。後便瀉。逾月。陰傷液耗。胃納頗安。且無操家之勞。安養閒坐百日。所謂靜則陰充。(腎陰虛)

熟地,萸肉,茯神,山藥,五味,龍骨

汪,腎虛。當春陽升動咳嗽。嗽止聲音未震。糞有血。陰難充復。不肯上承。用陰藥固攝。

熟地,白芍,茯神,黑穭豆皮,炒焦烏梅肉

陳(三十),腎陰虛絡中熱。肝風動。腸紅三載不已。左脅及腹不爽。少陽亦逆。多以補中調攝。故未見奏功。姑用疏補。為益臟通腑。

熟地炭,炒當歸,炒楂肉,炒地榆,炒丹皮,冬桑葉

又,益陰泄陽。四劑血止。但腰痠脘中痹。咽燥喜涼飲。肛熱若火烙。陽不和平。仍是陰精失涵。用虎潛法。

熟地炭,白芍,當歸,地榆炭,龜膠,知母,黃柏,豬脊髓丸

某,沫血鮮紅凝塊紫黑。陰絡傷損。治在下焦。況少腹疝瘕。肝腎見症。前此精濁日久。亦令陰傷於下。

人參,茯神,熟地炭,炒黑杞子,五味,炒地榆,生杜仲

又,左脈小數堅。肛墜脹。

人參,茯神,湖蓮肉,芡實,熟地炭,五味

陳(氏),脈小。瀉血有二十年。經云。陰絡傷。血內溢。自病起十六載。不得孕育。述心中痛墜。血下不論糞前糞後。問脊椎腰尻酸楚。而經水仍至。跗膝常冷。而骨髓熱灼。由陰液損傷。傷及陽不固密。閱頻年服藥。歸耆雜入涼肝。焉是遵古治病。議從奇經升固一法。(奇脈傷)

鹿茸,鹿角霜,枸杞子,歸身,紫石英,沙苑,生杜仲,炒大茴,補骨脂,禹餘糧石,蒸餅漿丸。

張(三九),勞力見血。胸背脅肋諸脈絡牽掣不和。治在營絡。(勞力傷絡)

人參,歸身,白芍,茯苓,炙草,肉桂

計(五三),瘀血必結在絡。絡反腸胃而後乃下。此一定之理。平昔勞形奔弛。寒暄飢飽致傷。苟能安逸身心。瘀不復聚。不然年餘再瘀。不治。(血瘀在絡)

旋覆花,新絳,青蔥桃仁,當歸鬚,柏子仁

宋(氏),當年腸紅。繼衄血喉痛。已見陽氣乘絡。絡為氣乘。漸若懷孕者。然氣攻則動如梭。與胎動迥異。倘加勞怒。必有汙濁暴下。推理當如是觀。

柏子仁,澤蘭卷柏黑大豆皮,茯苓,大腹皮

便血一症。古有腸風臟毒脈痔之分。其見不外乎風淫腸胃。濕熱傷脾二義。不若內經謂陰絡受傷。及結陰之旨為精切。仲景之先便後血。先血後便之文。尤簡括也。陰絡即臟腑隸下之絡。結陰是陰不隨陽之徵。以先後分別其血之遠近。就遠近可決其臟腑之性情。庶不致氣失統攝。

血無所歸。如漏卮不已耳。肺病致燥澀。宜潤宜降。如桑麻丸。及天冬地黃銀花柿餅之類是也。心病則火燃血沸。宜清宜化。如竹葉地黃湯補心丹之類是也。脾病必濕滑。宜燥宜升。如茅朮理中湯。及東垣益氣湯之類是也。肝病有風陽痛迫。宜柔宜泄。如駐車丸。及甘酸和緩之劑是也。

腎病見形消腰折。宜補宜填。如虎潛丸及理陰煎之類是也。至膽經為樞機。逆則木火煽營。有桑葉山梔柏子丹皮之清養。大腸為燥腑。每多濕熱風淫。如辛涼苦燥之治。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之鄉。臟病腑病。無不兼之。宜補宜和。應寒應熱。難以拘執而言。若努力損傷者。

通補為主。膏粱蘊積者。清疏為宜。痔瘡則滋燥兼投。中毒須知寒熱。余如黑地黃丸。以治脾濕腎燥。天真丸。以大補真氣真精。平胃地榆之升降脾胃。歸脾之守補心脾。斑龍以溫煦奇督。建中之復生陽。枳朮之疏補中土。禹糧赤脂以堵截陽明。用五仁湯復從前之腸液養營法善病後之元虛。

此皆先生祖古方而運以匠心。為後學之津梁也。(邵新甫)

徐評,以上諸案。腸紅痔血。俱不能分別。人參薑桂一概亂投。此老與此症竟茫然無知。誤人不少。案中不但痔血一症。混入腸紅。即知其為痔血矣。而痔血之方又不中病。蓋另有治法。不得與腸紅方等也。便血腸中必有受之處。褚氏所謂腸有竅便血殺人是也。當知填竅之法。

今惟知用人參姜附及五味等燥熱收斂之藥。助其腸中之火。而於脫血之後。更劫其陰。苟非純虛。是益其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