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出見症治歌括(凡二十二首)

凡二十二首。

熱蒸三日痘現形,此為常候不須評,

過期不及多乖氣,論治先分虛實因。

痘瘡之毒蘊伏在裡,非熱蒸則無自而出,是以古書云:熱蒸三日而斑生,發熱三日痘瘡以漸旋出者,不論疏密皆吉。得常候也。疏者不須服藥,密者以和中解毒之劑審而調之。如才發熱一二日間,痘瘡便一齊湧出者,須問其數日前曾有熱否,如曾數日前進退熱,以過期論,惟原未發熱,至今才熱,便斑現,此表氣虛,榮熱衛弱,腠理不密,肌肉不實,不能約束於外,使毒火衝擊,故出太驟也,宜用實表之劑可已。無癢塌,無潰爛,實表解毒湯主之(一一二)。

如發熱四日至五六日後始出者,須審視曾有內傷外感否?蓋傷風寒,傷食之熱久而不去,則以蘊瘡痘之毒,亦能乘間而出,不可以過期論,惟無內傷外感之因,一向熱而不出,此裡氣虛不能驅逐其毒,使之即出,而毒邪得以留連、停伏於臟腑腸胃之間,宜先用托裡之劑,令其快出,次以和中之劑多服之,可以無伏、無陷、無倒靨。

托裡宜托裡快斑湯(一一三),或十宣散(三十七);和中宜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或調元湯(十八)合勻氣散(十三)主之。

發熱微微報痘疏,未曾起發早先收,

此名試痘休空喜,一湧齊來甚可憂。

痘曰聖瘡,謂變化莫測也。有等身無大熱,報痘又疏也。不灌膿也不結靨,三五日後痕跡不見者,此名試痘,不可誤作輕看,再過三五日忽作大熱,其痘一齊湧出,此有險逆二症,宜審治之。

蘄水李雙溪家出痘,長子病痘死,次子出痘三四粒,未起發而隱,身亦無熱。幼子病,請予往。予曰:小令嗣神采明潤,形體充實,出痘必輕。次令嗣氣色昏黯,精神倦怠,出痘必重。眾皆曰已出過三二粒收矣。予曰:不然,痘出雖有輕重,未有不成膿結痂者。先者試痘,其症為逆,身無熱,伏在內也。

時一日者,言次君有大災,如予言,眾哂之,數日次子作大熱,痘齊湧出,身無空膚。予用參、耆、歸、芎、甘草節,以養氣血,荊、防、木通青皮牛蒡子連翹金銀花、酒炒芩、梔、桔梗以解毒,作大劑一日一服,調理至十三日後,遍身潰爛,不即收靨,予改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白芷防風,外用敗草散貼襯前後三十餘日而安。日者亦抵掌曰:予言如何?

痘出遲遲有數般,皮膚閉密屬風寒,

內虛自利須分辨,毒伏三焦治卻難。

痘疹之出,自有常期,如過期應出不出,有數症不同,不可不辨。或內素實之人,皮厚肉密,毒氣難於發越,一旦恃其體厚,不怯風寒,又為外邪所襲,或體素弱者,風寒易感,以致腠理閉密,氣血凝澀,故應出不出也。其症頭痛四肢拘急,偎倚蓋復,常惡風寒,此類宜發之。

氣強者用雙解散(四),氣弱者用參蘇飲(三)或惺惺散(一一四);或內虛者,脾弱食少,宜用補脾之劑加行氣發表藥,四君子湯(二十)、調元湯(十八),並加木香、青皮、黃耆、桂枝;或臟腑自利,宜用溫里之劑,黃耆建中湯(三十一)、益黃散(四十五),並與奪命丹(十七)合進;利未止者,豆蔻丸(四十三)合進。蓋里溫則氣不消削,氣不消削則不陷伏矣。

若依上法分治,猶不出者,此毒壅伏於三焦,不久而變生焉。

邑人王云野子,二歲,發熱,出紅點一二粒,請予視之見額紋青氣,年上赤光,乃告之曰:此險痘也,先出者名試痘,中氣不足,毒氣隱伏,故出不快也。以調元湯加防風、木香,服後其痘旋出,喜無他症,十三日安。

數日蒸蒸出不齊,欲行疏發意生疑,

按方加藥觀瘡熱,表裡平和痘本稀。

聞人氏觀云:是瘡疹之症,熱數日而不發見者,進退皆難,便欲大發之。懼其本稀而成斑爛,不發之,又無以出其毒氣。古人立論,始以藥發之,微發不出則加藥,加藥不出則大發之,大發之後所出不多,氣候和平,無他症者,即是治本。稀不可更發也。以此言之,發不至太過,守不至不及,乃用藥之圓活也。

愚按古方用發表者,升麻葛根湯,輕劑也;惺惺散,重劑也。謂微發,謂加藥者,或先用輕劑,後用重劑,或只用本劑。先小作湯,少飲之;後漸加大,多飲之。非謂於本方之外,再加辛熱大發之藥也。

應出不出卻如何,發表和中良驗多,

腹脹屎硬煩躁甚,通腸解毒救沉疴。

凡痘疹過期應出不出者,或因外感風寒,依上發表之法;或因內虛泄瀉,依上和中之法。如按調治,猶不出快,熱反甚,大渴,腹脹滿,大便硬結不通,煩躁不安者,此毒邪壅伏於內,三黃湯(八)、柴胡飲子(九十九),擇而用之,甚則三乙承氣湯主之(三十),並用膽導法(五十一)。聞人氏云:且身熱脈數,大便秘而腹脹,此熱毒壅遏,未見形狀者,當微下之。

非微下則熱不減,此是始者,熱在裡,斑未出之時也。若斑點隱隱在皮膚中者,是已發越在裡,瘡正發時,則不可妄下也。又有結膿窠痂疕之際,脈尚洪數,能食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罷,里有熱毒,宜微利之。大抵臟腑有熱,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內故也。

邑人餘光庭,庠生也,年十九歲染痘,發熱五日不出,請予及韓雨峰治之,雨峰佳醫,與予素善。予問其症,未更衣三日,診其脈細而數,雖有下症,元氣怯弱,不可下也。乃謂雨峰使作膽導法,不得通,病者煩躁,家人惶惶,予思發熱日久,毒留其中,燥糞閉塞,肛腸乾枯,氣不得行,血不得潤,膽導力小,不能通也。

自立一法,取豬尿胞一枚,以豬膽汁半杯,清油半杯,蜜半杯,三物攪勻入胞中,如作膽導法,取下燥屎二十餘枚,氣通熱解神清痘出。予笑曰:此法外意也。

胡三溪初生二子,丁酉年入監,乃以長子托予,次子托萬紹,戊戌春,長子先出痘,予守治十一日而安。隨次子出痘,予聞其乍熱乍退,兩足冷,數日不大便,痘先出者,猶是紅點,亦不起發,念三溪之常好,往視之,驚曰:此逆痘也。紹曰:熱微痘亦微,熱甚毒亦甚。今熱不甚,順痘也。

予曰:不然,毒本火毒,待熱而發,如發熱而不煩不渴,大小便如常,精神清爽者,此熱在表,其里無邪,毒火發越而痘易出易靨也。若煩躁不安,大小便艱,昏昏喜睡,此毒火內蘊,不得發越,表熱雖微,內熱則甚。何謂熱微毒亦微也?此子乍熱乍退者,毒火往來也;大小便不通者,毒火鬱遏也;痘見紅點而不起發者,毒火之陷伏也;足冷者,火之極而兼水化,謂之厥逆也。紹不以為然。

至次日紅點俱沒,煩躁轉甚,紹曰:此內收也。予嘿而不應,因嘆曰:醫貴同心,執己見以誤人命耶,此何為者?翌日死。

痘出面須令氣勻,更宜和暖氣如春,

氣勻出快無壅滯,偏熱偏寒氣不行。

張氏從道云:瘡痘氣勻即出快,蓋氣勻則榮衛無滯。勻氣之藥如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所以行在表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發表之劑多用之;木香、青皮、枳殼、木通所以行在裡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和中之劑皆用之。又瘡出之時,常宜和暖,如三春發生之氣,則氣血和暢,自然其出快,其發透,其靨齊;若偏於太熱,則壯火食氣,其氣反虛而不能行;偏於太寒,則氣凝澀而不得行矣。

瘡出熱退毒已盡,蒸蒸不減毒尤甚,

番次常出漸加多,外邊只怕乖形症。

痘瘡之症,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泄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六)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一○一)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一○七)。服湯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

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柴胡飲子(九十九);小便不利,連翹湯(八十八);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四十六);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解毒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乖戾之症,勿治。

麻城鄒清溪,一子五歲出痘。先請傅醫治之,服保元湯熱益甚,又請李醫,至曰:險痘也。清溪不安,延予視之,曰:此順痘也,期十八日安,不須服藥。眾曰:今自發熱,日計已六日矣,何以須十八日?況痘不服藥何以得痊。今進保元湯三劑,尚有一劑未服。予曰:痘不可以日期算,出已盡,發已透,膿已滿而後收靨可期也。

今痘出而熱轉甚者,出未盡也,由服保元湯犯實實之戒,故令出遲,靨亦遲矣。吾聞善攻不如善守,本無他病,何以藥為?吾為爾保全是子,無憂也。已而果然。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凶吉妙難通,

繞唇夾頦方為吉,額角眉心總是凶。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痘瘡之火其出先在於面,但觀其出之部位,可以知其候之凶吉。如先在唇四畔出者,吉。蓋太陽之邪下傳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積陳受汙,氣血俱多,又口為水星,頦頤屬腎水,火為水制,不能作虛也。如在額角眉心先出者,凶。

蓋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獨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並於膀胱之經而先自病。膀胱多氣少血,又正額屬心火,火不務德,妄行無忌,心為君主之官,主危,則十二官皆危矣。凡起發成漿結痂,亦如此論。

頭面呼為元首尊,咽喉緊隘譬關津,

莫叫瘡子多稠密,鎖項矇頭總不應。

經曰:頭者,精明之府。又曰:春氣者,病在頭。可見頭乃人真元會聚之所,為發生之本。又面列五官,分五行,而五臟之華皆見於面,是頭面者,人君之象,至尊至貴,不可凌犯者也。咽者,胃脘水穀之道路也,主內而不出,喉者,肺脘呼吸之往來也,主出而不內。在人之身,譬猶關津要路也。

瘡痘之出,最要頭面稀少,頭項無,方是吉兆。若頭面多者,謂之矇頭,諸陽獨亢,五官俱廢,神明失守,精華自萎,經云: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者,此也;頸項多者,謂之鎖項,內者難出,外者難入,上者不升,下者不降,經云: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者,此也。故皆不治。

又五心有痘者,重。謂心窩及兩手足心也(即勞宮、湧泉二穴)。

胸前頭面總宜疏,手足雖多不用憂,

若是遍身都密甚,卻愁氣血不能周。

陳氏文中曰:痘瘡輕者,作三四次出,頭面稀少,胸前無。蓋頭面者,諸陽之會,胸者,諸陽之所受氣。此數處痘子宜少不宜多,以清陽之分不可濁亂也。手足雖諸陽之本,乃身所役使,卒伍卑賤之職,非若頭面為元首也;又居四末,非若胸膈心肺之居,神明之舍也。故雖稠密不必憂也。

若頭面胸項手足稠密瑣細一樣者,卻悉氣血衰微,脾胃虛弱,不能周流灌注,起發不透,收靨太遲,而生他變矣。

最宜磊落如珠豆,偏怕相黏聚作堆,

蠶殼蛇皮生不久,蚤斑蚊跡死相隨。

凡痘瘡之出,不論疏密,而論磊落如珠如豆,顆粒分明,尖圓緊實,雖密無妨,此謂出盡無留毒也。如黏聚成叢,模糊作塊,不分顆粒,恰如紅瘤,雖只一二處,未可言疏,此謂之伏。出未能盡,若待後者再出,則先者或陷而復隱,或癢而俱潰成壞瘡矣。此猶淹延引日,久而後斃。

若如蠶之殼,蛇之皮,此氣至而血不榮也,謂之乾枯。如蚤之咬,蚊之嘬,此血至而氣不充也,謂之陷伏。不能引日奄忽而死矣。

初出形來豔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

溶溶破損添愁緒,個個成漿喜氣饒。

痘瘡初出與未病時皮色一般者,善。若瘡太赤,根下皮色通紅,此血熱氣不能管束也,後必起發太驟,皮嫩易破,癢塌而不可救。宜急解血分之熱,四物湯(十九)加升麻、地骨皮、紅花紫草消毒飲(十六)、活血散(十四)合而飲之,待色少淡,急補氣分之不足。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防風、木香,或調元湯(十八)、參苓白朮散(二十三)合而飲之,仍用血氣二方,相間而服。若成漿不破損,吉;服藥不效,反增瘙癢者,凶也。

邑人胡近城次子,庚午冬未痘先兩頰赤燥,請予八子邦靖視之,予謂靖曰:《傷寒論》云:面色緣緣赤者,陽明熱也。若不預解,至出痘時,此處必甚稠密而赤,貫串難靨。教以升麻葛根湯加防風、牛蒡子、連翹,三服而紅色盡去,痘出亦疏。

汪懷江次子,五歲,出痘甚密,且紅豔。懷江恐其不吉,請予四子邦治醫。予謂治曰:險痘也。氣實血熱,可治也。教用當歸梢、赤芍藥、生地黃、防風、荊芥穗、牛蒡子、連翹、桔梗、甘草,以解其毒,連進三劑,紅色盡退,猶未發透。再教用黃耆、防風、甘草、赤芍藥、牛蒡子、桔梗、青皮、山楂肉、連翹,調理十五日而靨。

最怕頭焦烏焠焠,更愁皮嫩水溶溶。

膚中寒粟工知避,皮上針頭治罔功。

痘瘡初出有四善:紅活明潤,緊實堅厚,尖圓布散,磊落稀疏。蓋痘子賴血以潤之,血活則其色如丹砂、如雞冠。若毒凝血滯,則遂成黑色。今頭焦黑者,乃榮血不能流行內外,毒氣壅遏,此症甚危。其人必大小便秘,喘急煩躁,宜用柴胡飲子(九十九),當歸丸(一○○),通關散(一一五),三乙承氣湯(三十),看輕重緊慢用之,以解里之急。

得利後,以紫草飲(六十三),加味四聖散(六十四)調無價散(七十三),以解表之毒,仍用胭脂塗法(七十六)。瘡變紅活以漸起發者,吉;若更乾黑者,凶。莊氏云;斑瘡倒靨而黑色者,謂之鬼瘡。

痘子賴氣以束之,脾胃強,氣實,而肌肉厚,皮膚堅,今痘皮嫩薄,溶溶如淫濕之狀,乃脾胃氣虛,其人必少食或自利,宜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生地黃,加防風、白芷,外用天水散(九十四),蜜水調拂瘡上,以解表之濕熱。瘡若起發成漿者,吉;漸變癢塌者,凶。聞人氏云:痘瘡作癢,深為可慮。

能調和愛護,勿令有此,乃為上策。痘子初出,不成顆粒,但皮膚間濟濟簇簇如寒風粟子之狀,或出形與針頭相似,稠密無縫。此皆惡候,良工避之,勿與施治也。

痘瘡初出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饒,

只恐後來封管龠,鎖喉聲啞治徒勞。

凡瘡疹未有咽不痛者,心胃有熱,上攻於咽,乾澀而疼,宜於發熱初出之時,預解之,甘桔湯(七)加牛蒡子,甚者東垣涼膈散(一四七,附方)加牛蒡子,令毒火解散,不停留於咽喉之間致生他變也。若初時陷忍不即解之,以致毒留咽喉,發而為瘡,腫脹潰爛,水穀不入,呼吸不能,聲啞難言,卻欲呼醫,悔無及矣。所以甘桔湯(七),瘡出之後,常宜飲之,利咽喉,寬胸膈,清肺金,解毒火也。

如無口舌生瘡,齒浮齦腫者,宜甘桔湯(七)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牛蒡子。水漿不入者,射干鼠黏子湯(六十)加桔梗、荊芥穗、山豆根。已上症候須能食,臟腑亦熱方可用。如上焦雖熱,卻覺小便清,大便溏,飲食不進者,只用甘桔湯(七),不須加牛蒡子。蓋其性涼為瘡疹所宜服者,能透肌出癰瘡,是以瘡疹易出也。

大便利則不可服。

英山馬四衢,一子五歲出痘,痘不起發,延予視之,予曰:此順痘也。馬氏兄弟曰:不起發何如?曰:毒甚者,則頭面腫,毒微者則頭面不腫,非不起發也。又呼咽痛,四衢憂之,予曰:此痘家常病,喜喉舌無瘡,頸項間痘稀,不足怪也。乃以甘桔湯加牛蒡子,水煎,細細嚥之。

咽痛即止,飲食無阻,十三日安。四衢曰:問吾小豚,咽痛服藥輒效,何神也?予曰:痘疹者,火毒也,火氣上熏咽喉,豈不作痛?故用桔梗之苦以開其結,甘草之甘以瀉其火,牛蒡子之辛以解其毒,是以效也。若喉舌有瘡,則壅塞潰爛,頸項多痘則封鎖熏炙,必為嗆水失聲之症。

令嗣無之,故曰不足怪也。馬氏稱善。

若恐斑瘡入眼中,古方護目有神功,

眼多眵淚睛多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瘡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六十六)塗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塗之,或傳以水調黃柏末,或以白芥子末水調塗足心,此皆養護之良法也。若眼中流淚或多眵,或目中紅赤,此肝火太旺,宜早解之,洗肝明目散(九十五)加蟬蛻。又有忌食之法,如濃厚滋味,牛雞鵝鴨,皆不可食;往往食雞鵝鴨卵,未有不為目害者,但令食淳淡之物,或少入鹽,亦無害。如湫隘之家,不可煮雞鵝鴨卵,其氣相襲,亦能損目,不可不知。

痘瘡只出一般奇,夾疹夾斑都不宜,

消疹化斑令毒解,若還不解勢傾危。

錢氏云:痘瘡只出一般者,善。凡痘初出,其間碎密若疥子者,夾疹也;皮肉紅腫成片者,夾斑也。疹由心熱,斑由胃熱,宜急解其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消毒湯(十六);化斑,用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消毒散,或只用升麻葛根湯(一)。夾疹者,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夾斑者,加石膏人參大青玄參竹葉。如疹散斑解,現出正痘,疏密停勻者,吉:痘被疹斑夾雜不能起發者,凶。

蘄水羅良制妻魯氏,年二十七出痘,遍身紅斑如蚊跡,眾醫視之,皆曰不治。請予往。予觀其神識精明,語言清亮,診其六脈調勻,問其飲食如常,大小便調,不煩不渴,但遍身紅斑,稠密無縫,色且豔。予曰:此夾斑痘症也。魯畏死,乞救甚哀,予曰:此病非吾不能治。斑痘相雜,故難識耳,解去其斑,則痘自現,汝切勿憂。

亟作荊防敗毒散加玄參、升麻作大劑一服,次早視之,則斑跡不見,痘粒可摸矣,再進一服,其痘起發,調理半月而安。

蘄水汪白石婢,方二歲,出痘,遍身紅點,大小相雜,無有空處。白石曰:此女難治。予曰:此夾斑、夾疹、夾痘症也。乃教吾次男邦孝以升麻葛根湯加防風、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淡竹葉、木通一服,減十之三;再服,減十之七;三服,痘磊落明白。白石曰:先生神術也。

熱病相傳發疱瘡,須臾周匝盡成漿,

見而便沒為膚疹,相類斑瘡折後殃。

聞人氏云:傷寒熱邪在表,里未能作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疱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症,非正瘡痘也。又曰: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疹,一出即遍身肌皮之上如痱瘡,細疱子,見而便沒,其所受氣淺故也。

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瘡痘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斑而後如豆,故名瘡痘,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愚按瘡痘初出,五臟不同,肝水疱,其色微青而小;肺膿疱,其色微白而大;心為斑,色赤而小;脾為疹,色赤黃而淺。及五七日之後,不問其初出自何臟,悉成血疱。

血疱成膿疱,正如豆樣;膿疱之後,結痂疕則愈,此方是正瘡痘也。或人疑之,曰:肺既為膿疱,而血疱之後又成膿疱者,何也?蓋膿疱之出於肺者,言其初時淡淡如膿,其色白而非黃,俗稱白痘者是也,若血疱之後所結膿胞,則是其瘡已熟,譬諸果之成實,飽足充滿,包裹黃膿,其色黃而非白也。

熱熱紅斑出復收,曾將形症細推求,

若無變症無他苦,折過天瘡不用憂。

人有恆言,自少至老有不出痘者,乃天赦日生,不出也。予初不信,豈有天赦日生便不出痘者?痘乃胎毒,一名百歲瘡,謂其自少至老不能免也,或在痘疹大亂中曾發熱來,但見一二三四粒而不覺也,此痘之最輕者;近見有出紅斑者,數日盡收,痘亦不出,更無陷伏,惡痘癰疥餘毒,自後痘瘡再不出者,或是之類歟。蓋胎受之。

毒,在心為斑,在脾為疹,在肝為水痘,在肺為膿痘,惟腎無病。故斑疹、水痘、膿痘,俱同一類。但受毒甚者,四病悉具;受毒微者,平生只見一病矣。

本邑各衙出痘,先二衙一子一女出,長子後發熱,見紅斑,予疑是夾斑症,三四日後其斑盡收,熱退身涼,痘不出。四衙小男女正出痘,一子發熱,亦出紅斑,亦無恙。乃信人有不出痘者,或發斑,或發疹,或發水痘,皆可折過也,必在正出痘時方論。

熱甚從來出亦難,平和湯劑解煩冤,

莫將辛熱輕催併,猛虎何當有翼添。

瘡痘本因熱而出,熱勢甚則其出愈難,故斑點未見之時,惟當用平和藥,如升麻葛根湯(一)、參蘇飲(三)、東垣鼠黏子湯(一○七)、惺惺散(一四○)等解利之。或有不問虛實,便以辛熱之劑大發之,施之,虛者猶庶幾焉,若盛實之人,熱毒瀰漫,榮衛閉塞,里毒甚者,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是謂郁毒不散,毒氣無所從出,反攻臟腑。

表毒甚者,瘡凹而不起,遂成倒陷,或為潰爛,或為癰瘡,當此之際,不能解利至於斃者多矣。是陽盛熱熾,無陰氣以感之也。用消毒飲(十六),柴胡飲子(九十九),得毒氣解散,榮衛流通,痘將自起矣。

痘子依稀略見形,渾身瘙癢苦難禁,

皮膚拂鬱宜疏解,莫作肌虛一類評。

凡痘瘡初出之時,便身癢爬搔不寧者,此毒火留於肌肉之間,應出不出,遊散往來,故作癢也,與傷寒太陽證,身癢汗不出者同論,桂枝葛根湯(五)加荊芥穗、牛蒡子主之,不可作肌肉虛癢也。

英山鄭斗門,一子出痘,將見形,作癢不能禁,亟請予治,迎謂曰:吾只此子,今痘作癢奈何?予曰:起發時作癢者,逆也;貫膿時作癢者,逆也;將靨時,作癢者,險也。險者可治,逆者不可治也。出見便癢,經傳中原無是症,待吾思之。頃之,予謂之曰:吾思仲景傷寒正理論云:太陽經病,身癢者,此邪在表,欲出不得出也,桂枝麻黃各半湯。陽明經病,皮中如蟲行者,此肌肉虛也,建中湯

令嗣身癢正是痘欲出不得出,與太陽症同,非陽明肌肉虛症也。乃以各半湯方內去桂、杏,加升麻、葛根、牛蒡子,一服而癢止,痘出甚密。留予守治半月而安。斗門謝曰:非公達仲景之妙,安能有此子也?

夾斑夾疹利清水,妄見妄言摸床被,

煩渴唇裂眼珠紅,不遇明醫病不起。

此險痘也。夾斑夾疹,眼紅唇裂者,表熱也;煩渴,利清水,妄見妄言,循被摸床者,裡熱也。其利清水者,內有燥屎,所飲之水自腸中滲泄而下也。譫妄摸床,神識不清也。表裡俱熱,不與發表攻裡,其病難痊,雙解散(四)不去,加芒硝主之。若增悶亂,足冷,腹脹,氣喘,決不可治。

吾第七子婦徐,患痘大熱大渴,眼紅唇裂,自利清水,妄見妄語,循衣摸床,遍身紅斑俱如蚊跡,皆逆症也。人皆危之。予議曰:此毒在三焦,表裡俱熱,非大發大下之劑,不可救也。乃以通聖散全料大劑與之,才一劑而前症悉去,痘即出現甚密,復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防風、金銀花、連翹、桔梗調理愈。其痘自下收起,亦奇事也。

發熱過期痘未彰,紅斑隱隱肉中藏,

忽然大汗人昏倒,冒痘誰知是吉祥。

凡發熱至五、六日,痘應出而不出,以燈照之,只皮膚中隱隱有紅點,其人色脈平和,精神爽暢,雖煩不躁,雖渴不消,雖腹痛而不苦,雖便實而不硬,忽然眩冒大汗出者,此名冒痘症也,毒氣一齊從汗而出,再無壅遏之患,乃吉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