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時方妙用》~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傷食

傷食病。必有胸悶吞酸噯腐腹脹腹痛等症。直以平胃散。如麥芽穀芽山楂神麯蘿蔔子消之。或以所傷之物。燒灰加入為引導。如初傷時食尚在膈。服此湯。以手探吐。如傷之已久。腹滿拒按。宜以三一承氣湯下之。愈後服香砂六君子湯。加乾薑調養。若無吞酸噯腐等症。但見頭痛惡寒發熱。

是外感症。切不可誤用消導之品。致外邪陷入。變症百出。傷寒不禁食。故桂枝湯啜粥是開章第一義。讀仲景書自明。西北之人。一遇頭痛惡寒發熱之症。便云有食。即服神麯山楂等藥。往往誤事。余為活人計。不得不大聲疾呼也。

脈滑而實。時書以右關之上為氣口。謂氣口緊盛傷於食者。妄也。

張景岳云。偶病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某面。其日即病。醫理不論虛實。但聞此言。且見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為停食。以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或因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發不測。而且無脹無滯。

與食何干。藥有對病而妄行剝削。必反增病。此斯道之莫須有也。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行胡猜者。皆其類也。良可慨矣。

黃履素(著折肱漫錄。)云。五穀皆養補脾氣之物。一煅成炭。反能消食者何。蓋火能軟堅化物。燼從火化故也。諸炭能消食。亦能傷脾。功用不減于山楂神麯。不可忽之。以為食物而多服常服也。

愚按今人用白朮炒焦不知其傷脾地黃燒灰。不知其傷腎。當以先生之言正之。

2. 瘧疾

寒熱往來有定候。一日一發者邪淺。二日一發者邪深。三日一發者邪更深。先寒後熱者為順。先熱後寒者為逆。自子至午發者為陽。自午至子發者為陰。單寒無熱者名牡瘧。為純陰病。單熱無寒者為癉瘧。為純陽病。瘧病因勞而發者名勞瘧。因食而發者名食瘧。更有鬼瘧為祟病。

瘴瘧疾感嵐氣而成。種種不同。總以少陽一經為主。以少陽居陰陽之界。偏陰則寒多。偏陽則熱多。陰陽俱病。則寒熱等。單寒單熱。為陰陽偏造具極。即祟瘧瘴瘧。亦陽氣之虛。正虛不能勝邪。內虛不能御外。脾胃之陽虛。不能熟腐水穀。俱不離少陽一經。

瘧脈自弦(浮弦表邪,沉弦里邪。遲弦屬寒。數弦痰飲。洪弦屬熱。實弦食積。)久瘧之脈(漸緩則愈,弦緊則殆。吐散雙弦。代散莫救。)

初起俱宜小柴胡湯。一日一服。五日必愈。方中柴胡一味。少則用四錢。多則用八錢。切不可少。此一味。神農推為上品。久服延年益壽之藥。自李東垣及李時珍之書行。此藥之真面目漸掩。張景岳新造五柴胡飲為散劑。更屬無知妄作流毒非輕。○凡初起無汗。去人參桂枝三錢。

服後食熱粥溫覆。微似汗則愈。未愈再服之。有利無弊。切勿惑於淺人之說。○若發熱甚。汗不出。可加麻黃三錢。如病家惑於邪說。牢不可破。即以杏仁紫蘇防風各三錢。代麻黃。服後溫覆。微似汗。不用食粥。○上下午瘧。不必過分。唯以寒多者屬陰盛。加桂枝三錢。生薑宜倍用之。

或再加吳萸三錢。單寒無熱者。亦用此法。或去黃芩。再加熟附子二錢。○熱多者屬陽盛。加知母貝母各三錢。汗多而大熱大渴者。加生石膏五錢。麥冬三錢。粳米四錢。單熱無寒者亦用此法。或再加知母三錢。先熱後寒者名痹瘧。治同。宜加桂枝二錢。是從金匱白虎加桂枝湯中仿出。

○鬼瘧。脈乍大乍小。加藿香二錢。以香為天地之正氣。正能勝邪也。天麻三錢。以天麻之形如魁芋。有二十四子周環於外。其苗名赤箭。取弧矢以示威之義也。○瘴瘧。加蒼朮藿香各二錢。○食瘧。以平胃散採入柴胡一味為君。融合二方為一方。即前人複方法也。○勞瘧。

是虛人不能耐勞而病瘧。宜小柴胡原方。去半夏。加栝蔞根二錢。或佐以補中益氣湯。○一切瘧疾口渴。俱去半夏。加栝蔞根。以生津液。凡一切瘧疾。欲急於取效。俟三發之後。以小柴胡湯。加常山三錢。寅時服。渣再煎於辰時再服如吐。任其吐去痰涎。自愈。○時醫惑於俗傳本草。

謂常山是截瘧猛藥。邪未盡而強截之。多變他病。此無稽之臆說也。蓋常山從陰出陽。為透邪外出之良藥。仲景用其苗名為蜀漆。今人用其根。何嘗是強截之藥。

一久瘧不愈。及三陰瘧三日一發者。諸藥不效。惟以白朮一兩或二兩加生薑五七錢。水煎一杯。於寅時服之渣再煎。於上午再服。如熱多者。以當歸一兩餘。代白朮。○如脾腎兩虛。諸藥不效者。用近效白朮湯一日兩服。服到十日必愈。(書成。友人自安徽回贈余醫書一帙。

乃張心在新著附經也。中有三陽交於膽。三陰交於脾。三陽之瘧治膽。三陰之瘧治脾句。真是名言可佩。此君若得名師益友而講論之。將來為醫中一巨擘。恨未悟其人。)

一初病瘧。世稱胎瘧。纏綿難愈。與痘疹之症。本於胎毒無異。宜六君子湯。加草果烏梅。或合小柴胡湯。

一久瘧不愈。不必治瘧。只以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兼吞桂附八味丸。調理半月無不痊愈。今醫俱遵景岳法。用何人飲休瘧飲方中。以何首烏一味為主。據云中和之道。其實苦澀之品不能食入。余屢見久服此藥。多變出腫脹等病。學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