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孕集》~ 上篇 (3)

回本書目錄

上篇 (3)

1. 孕疾第五

妊娠諸疾,與常人殊,故治法亦異。子居母腹,藉母氣固之。母氣不順,子不得安,必有墮落之患。子氣既損,母氣亦傷。治之者,或僅護胎孕,不敢攻疾,或亟於治疾,不顧子氣,致子母交損,大小殞亡,慘烈之禍,於此為甚。《素問》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大積大聚,可犯之也,衰其大半而止。夫大積大聚,病之重者。苟不亟治,立見危迫,故必毒之,使邪去而孕安。然恐藥勢太過,正氣易傷,故衰其大半,即止不治。古人立法,動出萬全,不可不究也。

懷妊之後,必患惡阻,惡阻者,謂噁心阻其飲食也。由於經脈既閉,藏氣不宣,津液停瘀,水濕為患,故其候四肢沉重,惡食嘔吐,偏嗜一物,頭痛眩暈,多臥少起。若面色如故,脈象和平,此不須醫,但調其飲食,適其寒溫,緩緩可愈。其甚者,大吐嘔血,食飲不下,寒熱往來,心中憒悶,惡聞食臭,肢節疼痛,疲怠自汗,色萎肢瘦,勢若危殆,或施治不善,逆其胎氣,致暴作吐下,困頓欲絕,則宜橘皮茯苓湯

橘皮茯苓湯

橘皮(一錢),茯苓(二錢),蘇梗(八分),歸身(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炒),砂仁(五分),生薑(搗去汁,三錢),青竹茹(八分),炙甘草(五分)

作一服。三四服不愈,宜半夏茯苓湯,三五服必愈。

半夏茯苓湯

半夏,茯苓(各三錢),乾地黃,生薑(各二錢二分),橘皮,旋覆花細辛人參,芍藥,芎藭,桔梗,甘草(各一錢七分)

十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若客熱煩渴,去細辛,加前胡知母各一錢七分。若冷痢者,去幹地黃,加桂心一錢五分。熬服後,忌生冷醋滑油膩等物。見《千金方》。

妊娠傷寒,以安胎為主,無犯胃氣。不可妄汗吐下,泄利小便。其候輕者,頭痛,煩熱,宜芎蘇飲

芎蘇飲

芎藭,紫蘇葉,白芍藥,白朮麥門冬陳皮,乾葛(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蔥白(三莖)

十味,作一服。見《東醫寶鑑》。

甚者,壯熱不解,欲汗之,宜蔥白湯

蔥白湯

蔥白(十莖),生薑(六錢)

二味,以水一升,煮五合,作二服。見《千金方》。

不解,宜拭身法。

拭身法

麻黃(二兩六錢),竹葉(三合),石膏(一升,為末)

三味,以水二升六合,煮取一升,去滓,冷拭身體,以故布掩頭額心胸,燥則易之。見《千金方》。

熱病者,宜豆豉湯

豉湯

豆豉(三合),蔥白(一兩六錢)

二味,以水二升,煮一升,分三服,取汗。見《千金方》。

大煩熱,宜葛根汁飲解之。

葛根汁飲

葛根汁(六合)

分三服,間四刻許進一服。見《千金方》。

皆須用固孕法,以安其孕。

固孕法

取灶中黃土,水和塗臍,干復塗之。見《千金方》。

又方

萍、朴硝、大黃、蛤粉、藍根,等分貼臍上,見《得效方》。

妊娠煩懣悶瞀,謂之子煩。此由痰濕堙郁,熱氣薰蒸,上焦之氣不得流暢,熱鬱過甚,則胎動漏下,宜竹瀝湯

竹瀝

竹瀝(三合),麥門冬,防風黃芩,茯苓(各一兩)

五味,以水一升,煮六合,分三服,日一。見《千金方》。

中風口噤,項背強直,筋脈拘攣,發搐不止,痰盛昏迷,或時作時止,名曰子癇,宜四物湯,量加驅風逐飲之藥,甚則宜羚羊角湯

羚羊角

羚羊角(鎊),棗仁,獨活五加皮(各一錢二分),防風,薏苡仁當歸,芎藭,茯神杏仁(各七分),甘草,木香(各五分),姜(三片)

作一服。見《醫學正傳》。

水腫脹滿,謂之子腫,其候或遍身浮壯,或手足攣腫,或肚腹壅大,高過心胸,氣逆喘急,甚則損胎,此因水氣過甚,正氣不化,溢於皮肉,輕者產後即愈,不必施治,甚者宜鯉魚湯

鯉魚

鯉魚一頭(重十兩),白朮,生薑(各一兩六錢),芍藥,當歸(各一兩),茯苓(一兩三錢)

六味,以水四升,煮魚熟,澄清取二升六合,內藥煎取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苓朮湯

朮湯

茯苓,白朮(各一兩三錢),黃芩,杏仁(各一兩),旋覆花(三錢)

五味,以水二升,煮八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小水淋痛,謂之子淋,此由下焦氣化,壅閉不行,故水道不利,鬱而為痛,宜葵子散解之。

葵子散

冬葵子赤茯苓

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見《金匱要略》。

若便閉不通者,謂之轉胞,乃胎氣陷下,壅遏過甚,氣道梗阻,故水不得通,虛人多有之。宜參朮飲

參朮飲

人參,白朮,半夏,陳皮,芎藭,當歸,芍藥,乾地黃(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作一劑,服後,探吐之。見《丹溪心法》。

甚者宜腎氣丸

腎氣丸

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山藥(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附子(一兩制),肉桂(一兩)

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見《金匱要略》。

若遺溺者白薇方主之。

白薇方

白薇,芍藥

各等分,為末,酒服一錢。見《千金方》。

久嗽不止,謂之子嗽,此外感風寒也。甚則動胎,宜百合湯

百合

百合(三錢),紫菀(一錢),貝母(一錢),白芍(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前胡(五分),茯苓(二錢),桔梗(一錢五分),蘇葉(五分)

九味,作一服。

下痢赤白,謂之子痢。其候腹中疼痛,裡急後重,不得以尋常治法施之,宜薤白飲

薤白

薤白(三合),石榴皮黃連(各六錢),阿膠(一兩),地榆(一兩炙)

以水二升,煮六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注下不止,宜膠艾湯

艾湯

阿膠,艾葉石榴皮(各六錢五分)

以水二升,煮六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下膿血,宜白朮湯

白朮湯

白朮,當歸,黃芩(各三錢)

作一服。見《醫學正傳》。

寒熱往來,一日一作,或間日一作,若有定期,謂之子瘧。發當夏秋,宜香薷保安湯

香薷保安湯

香薷(八分),柴胡羌活(各五分),陳皮(六分),白朮(二錢),黃芩(一錢),炙甘草(四分),當歸(一錢五分),生薑(一片),棗(二枚)

作一服。

在冬春,宜驅邪湯

驅邪湯

白朮,藿香,砂仁,茯苓(各一錢),橘紅草果(各八分),甘草(五分),姜(三片)

作一服。見《丹溪心法》。

胸滿腹脹,氣逆上干,謂之子懸。此由中焦氣結之故,多得之憤郁驚惶,宜紫蘇飲

紫蘇飲

紫蘇葉(一錢五分),人參,大腹皮,芎藭,陳皮,白芍,當歸(各一錢),甘草(五分),姜(三片),蔥(三莖)

作一服。

或蔥白湯。

蔥白湯

蔥白(二十莖)

以水一升五合,於銀石器內,煮取半升,頓服,並食蔥。見《婦人良方》。

若心痛者,宜竹皮湯

竹皮湯

青竹皮(三合)

以酒六合,煮三兩沸,頓服。見《千金方》。

腹痛者,宜芩術湯。

芩術湯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三錢),白朮(六兩)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腰痛者,大豆酒主之。

豆酒

大豆(三合)

以酒一升,煮取六合,頓服。見《千金方》。

妊娠下血,謂之漏胞,甚則崩決不止,陰氣不固,熱動於內,傷其脈絡,故營血內溢,血盡則死,宜地黃飲

地黃飲

生地黃(二兩六錢)

清酒一升,煮三沸,去滓,頻頻服之。或入雞血少許。見《千金方》。

地黃散

黃散

乾地黃

搗末,酒服三指撮許,三服瘥。見《千金方》。

若胎動不安,腹痛繞臍,腰背皆痛,卒有所下,或叫號口噤,四肢厥冷者,宜艾葉湯

艾葉湯

艾葉,阿膠,芎藭,當歸(各一兩),甘草(六錢)

以水二升六合,煮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因交合而動胎者。宜八物膠艾湯

八物膠艾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芎藭(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白芍(二錢),乾地黃(三錢),阿膠(二錢),艾葉(八分)

見《醫學入門》。

因飲酒而傷者,宜黃芩湯

黃芩湯

黃芩,白朮,當歸,砂仁(各一錢)

作一服,日二。見《得效方》。

因喜怒而傷者,宜佛手散

佛手散

當歸(五錢),川芎藭(三錢)

作一服。見《丹溪心法》。

因鬱悶而傷者,宜蔥白湯(見前子懸下)。

因勞役而傷者,宜安脈湯

安脈湯

人參,白朮(各二錢),當歸(一錢五分),阿膠(三錢),炙甘草,陳皮(各五分),芎藭(一錢),菟絲子,黃耆(各一錢五分),杜仲(二錢)

因跌墜而傷者,宜續杜丸。

續杜丸

續斷,杜仲(各二兩)

棗肉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見《醫學入門》。

若腰痛損傷下血不止,宜馬通湯

馬通湯

馬通汁(三合),乾地黃,阿膠(各一兩三錢),當歸,艾葉(各一兩)

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內馬通汁,及膠令烊,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胎奔上搶心,危急之候,宜艾葉地黃湯

艾葉地黃湯

艾葉(一兩),阿膠,芎藭,芍藥,甘草,當歸(各六錢),乾地黃(一兩三錢)

以水一升六合,煮取一升,內好酒一升,內膠,令消,分三服。見《千金方》。

甚者,血從口出,逆不得息,宜蟹爪湯

蟹爪

蟹爪(三合),甘草,桂心(各三錢),阿膠(六錢)

以東流水三升,煮一升,內膠,分二服,口噤不能服者。抉口灌之。藥下便活也。生胎即安,死胎即下。見《千金方》。

若因毒藥攻胎,胎動欲墮,血逆衝心,悶亂喘促,大汗不止者,宜白扁豆散,以解其毒。

扁豆散

白扁豆

為末,新汲水調下二三錢。口噤者,斡開灌之。見《得效方》。

若因高取物胞系有傷,兒啼腹中,則令妊母曲身,向地拾物,須臾即止。若腹中作鐘鳴聲者,取鼠穴中土噙之。

八九月喑不能言者,不須治之,產後即愈。

凡胎動,無故而動,及體素羸弱者,乃衝任脈虛,不得固攝,當大補之。腹痛者,宜行其氣。損傷者,宜行其血。余各因其所由治之。

未及期而產,謂之半產,即墮胎也。損氣耗血,甚於正產,二三月猶輕,六七月為最重,譬之果未熟而強摘之,其根蒂必傷也。故凡半產,當與正產同其調養,而尤加意焉。宜因其所傷而補益之,以善其後。前列諸法,皆可參用。若輕易視之,則一次半產,後遂習以為常,不得謂非失治之過也。

半產後,治疾之法,與正產稍異,蓋正產惡露多,半產惡露少也。若有腹痛等疾,宜溫補之。逐瘀破血之藥,用宜審察。若數日後大熱而渴,面紅眼赤,欲飲涼水,晝夜不息,此大虛也。寒涼下咽,即死不治,宜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一兩),當歸(二錢)

水煎,作一服。見《內外傷辨》。

若血崩不止者,宜攝陰湯

攝陰湯

黃耆(五錢),阿膠(三錢),歸身(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五分炙),棕櫚皮(一錢,炙),烏賊骨(一錢五分,炙),荊芥(一錢,炒)

其他諸症,並詳正產,相時度勢,消息用之,未可拘泥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