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散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6%
胃經 7%
腎經 5%
心包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地黃散 」

地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紅花、川牛膝、桂枝、生地黃、白芷、蒲黃、赤芍、當歸尾、川芎、香附、甘草、牡丹皮、陳皮和荷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主治功效

地黃散主治產後氣血虛弱,或者子宮受到風寒侵襲,或者產後當風受涼,風寒乘虛而入與血液相搏,血液冰涼凝滯,惡露應該排出卻排不出的情況。

臨牀應用

地黃散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產後氣血虛弱、惡露不止、子宮寒冷、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總結

地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氣益血、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產後氣血虛弱、惡露不止、子宮寒冷、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桃仁、紅花、川牛膝、桂枝、生地黃、白芷、蒲黃、赤芍、當歸尾、川芎、香附、甘草、牡丹皮、陳皮、荷葉等組成。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川牛膝、桂枝、生地黃、白芷、蒲黃、赤芍、當歸尾、川芎、香附、甘草、牡丹皮、陳皮、荷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赤膜下垂眼胞瘀痛氣喘貧血心絞痛陰道炎肺結核雷諾氏綜合症胰臟炎結膜炎耳聾麻痺白帶膀胱炎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散, 出處:《魯府禁方》卷二。 組成:地龍1兩,黃瓜1兩。 主治:遍身黃腫。

地黃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乾地黃、升麻、青鹽、蘆薈、防風各等分。 主治:牙浮動,飲冷熱痛。

地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組成:黃柏2兩,升麻3兩,生地黃5兩,薔薇根皮4兩(一方用蘆根,無薔薇根皮)。 主治:口瘡。

地黃散,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生地黃1兩,芍藥半兩,土當歸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混睛外障,因毒風積熱,白睛先赤而後癢痛,迎風有淚,閉澀難開,或時無事,不久又發,年深則睛變成碧色,滿目如凝脂,橫赤如絲。

地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四。 組成:熟地黃1兩,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黃耆1兩(銼),白芍藥3分,木通(銼)3分,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 主治:虛勞耳聾及虛鳴。

地黃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桃仁、紅花、牛膝、桂心、生地、白芷、蒲黃、赤芍、歸尾、川芎、香附、甘草、丹皮、陳皮、乾荷葉蒂。 主治:産後氣血虛損,或胞絡挾於風冷,或當風取涼,風冷乘虛與血相搏,血冷壅滯,惡露應下不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