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十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3)

1. 脈候

陽緊陰數為吐,陽浮而數亦為吐。寸緊尺澀胸滿而吐。寸口脈數者吐。緊而澀者難治。緊而滑者吐逆。脈弱而嘔,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死。嘔吐大痛,色如青菜葉者死。

2. 醫案

兵尊高雲圃,久患嘔吐,閱醫頗眾,病竟不減。余診之曰:氣口大而軟,此穀氣少而藥氣多也,且多犯辛劑,可以治表實,不可以治中虛;可以理氣壅,不可以理氣弱。投以熟半夏五錢、人參三錢、陳倉米一面、白蜜五匙,甘瀾水煎服,二劑減,十劑安。

屯院孫瀟湘,夏月食瓜果過多,得食輒嘔,十日弗止,舉家驚惶,千里迎余,比至,暑中已二十日矣。困頓床褥,手足如冰。余曰:兩尺按之有神,胃氣縷縷不絕,只因中氣本弱,復為寒冷所傷耳。遂用紅豆丸連進三服,至明日便能食粥,兼與理中湯丁香沉香,旬日之間,飲食如常矣。

小半夏湯,止嘔定吐,開胃消食。

半夏(湯洗),生薑(留皮,各三錢)

水一鍾,煎六分服。加橘皮,名橘皮半夏湯

大半夏湯,治胃虛嘔吐。

半夏(五錢,湯洗),人參(二錢),白蜜(二錢)

水二碗,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八分溫服。

姜橘湯

橘皮(去白),生薑(留皮,各三錢)

水一鍾,煎六分服。

水煮金花丸大棗,俱見痰飲。

理中湯,見傷寒。

沉香丸,治中焦吐,食積寒氣作痛。

砂仁半夏曲(各三錢),烏梅(去核),丁香,檳榔(各二錢),沉香,杏仁(去皮尖,炒),白朮木香(各一錢),陳皮(五錢),白豆蔻,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為細末,醋糊丸,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反胃,用橘皮去白,以生薑、麵裹紙封,燒令熟,去面,煎湯,下紫沉丸一百粒,一日二服。

半夏生薑大黃湯

半夏,大黃(各二兩),生薑(一兩半)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再服。

紅豆,治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二十一粒)

為細末,薑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麵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日三服。

靈砂丹,治上盛下虛,痰盛吐逆。此丹最能鎮墜,升降陰陽,調和五臟,補養元神。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

上二味,用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煉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華水、人參湯任下。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養正丹,見中風。

六君子湯,見虛癆。

烏梅丸,見傷寒。

麥門冬湯,治漏氣上焦傷風,腠理開,經氣失道,邪氣內著,身背熱,肘臂痛,悶而吐瀉。

麥門冬(去心),生蘆根竹茹,白朮(各五兩),甘草(炙),茯苓(各二兩),人參,陳皮,葳蕤(各三兩)

每服四錢,水鍾半,姜五片,陳米一撮,煎七分服。

走哺人參湯,治大小便不通,下焦實熱。

人參,黃芩知母,葳蕤(各三錢),蘆根,竹茹,白朮,梔子仁,陳皮(各半兩),石膏(煅,一兩)

每服四錢,水鍾半,煎七分服。

左金丸,治肝火吐酸水。名左金者,使金令左行,則肝木有制也。

黃連吳茱萸(各一兩,同拌濕、焙乾)

為細末,粥丸,煎白朮陳皮湯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