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5)

1. 治骨蒸口舌乾渴諸方

夫勞傷氣血。陰陽不和。津液減少。上焦生熱。故令口舌乾燥而渴也。

治骨蒸。口舌乾燥。欲得飲水。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黃耆(三分銼),黃芩(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地骨皮〔二(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麥門冬(75克,去中心烘烤)
  • 黃耆(15克,切成小塊)
  • 黃芩(50克)
  • 栝樓根(15克)
  • 甘草(50克,烘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 地骨皮(10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物粗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 6 克)。加入半個生薑、50 粒粳米、27 片竹葉和一中盞(約 200 毫升)的水。煎煮到剩六分之一的量,過濾去渣。不論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骨蒸。羸瘦少力。熱燥。背膊痠疼。小便赤黃。口舌乾燥煩渴。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二分),赤芍藥(一兩),桑根白皮(一兩),茅根(一兩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柴胡(二兩去苗)

白話文:

地骨皮(10克),赤芍藥(50克),桑白皮(50克),茅根(50克,切碎),炙甘草(50克,烤至微紅,切碎),柴胡(100克,去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煩熱。口舌乾燥。多渴。少思飲食。四肢羸瘦。日晚頰赤。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柴胡(二兩去苗),地骨皮(三分),犀角屑(三分),白蘚皮(三分),龍齒(三分)川芒硝〔二(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三分)

白話文:

知母(60 克),柴胡(120 克,去苗),地骨皮(18 克),犀角粉(18 克),白蘚皮(18 克),龍齒(18 克),芒硝(12-18 克),炙甘草(30 克,微烤至微紅,銼碎),黃芩(18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煩熱。四肢痠疼。日晚頰赤。口舌乾燥。宜服升麻丸方。

升麻(三分),黃連(三分去須),赤芍藥(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知母(三分),柴胡(一兩半去苗),犀角屑(三分),葳蕤(三分),子芩(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鱉甲〔一(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芒硝(一兩)

白話文:

川升麻(三分) 黃連(三分,去除須) 赤芍藥(三分) 龍膽(三分,去除蘆頭) 知母(三分) 柴胡(一兩半,去除苗) 犀角粉(三分) 葳蕤(三分) 子芩(三分)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鱉甲〔一(二)兩,塗上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 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一起搗三兩百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餐飯後,用溫熱的米湯送服三十顆。

2. 治骨蒸勞咳嗽諸方

夫骨蒸咳嗽者。是臟腑氣衰。熱傷於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徹痛。或驚悸煩滿。或喘息上氣。或咳逆唾血。然肺主於氣。氣之通行。榮於腑臟。今肺氣壅滯。為熱毒所乘。故令咳嗽也。

白話文:

當出現骨蒸咳嗽時,那是因為臟腑氣機衰弱,熱邪侵襲肺部所致。如果長時間不癒,會導致胸背劇烈疼痛,或心悸煩悶胸悶,或氣喘上氣,或咳嗽時嘔逆吐血。肺主司氣機,氣機通暢則滋養臟腑。現在肺氣鬱滯,被熱毒侵襲,所以導致咳嗽。

治骨蒸勞熱。咳嗽。涕唾稠黏。吃食不得。漸加困乏。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半兩去苗土),柴胡(一兩半去苗),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三分),生乾地黃〔二(一)兩〕

白話文:

紫菀(半兩,去除根部和土壤) 柴胡(一兩半,去除根部) 鱉甲(一兩半,用醋塗抹後烤至微黃,去除邊緣) 知母(一兩) 桑白皮(一兩,切碎)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款冬花(三分) 生天然地黃(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白話文:

上述藥方:

將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水量減少到六分之一。去除渣滓。不拘泥於服藥時間。趁溫熱時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莧菜。

治骨蒸勞。煩熱。肩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宜服百部散方。

百部(三分),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百合(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木通(三分銼),赤芍藥(三分),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百部(15克) 赤茯苓(30克) 柴胡(30克,去掉根部) 百合(15克) 麥門冬(45克,去掉芯) 木通(15克,切成小段) 赤芍藥(15克) 郁李仁(15克,泡水去皮尖後,稍微炒一下) 甘草(15克,炙至微紅,切成小段) 枳殼(15克,炒至微黃,去掉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熱。痰唾咳嗽。四肢少力。疼痛。宜服此方。

紫菀(三分去苗土),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柴胡(一兩去苗),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三分),大腹皮(三分銼),赤茯苓(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一(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 紫苑(去掉三分之一的根莖泥土)
  • 人參(去掉三分之一的根須)
  • 枳殼(炒麩炒至微黃,去掉瓤)
  • 柴胡(去掉三分之一的根莖)
  • 陳皮(用湯浸泡,去掉白瓤,烘乾)
  • 甘草(烘烤至微紅,切碎)
  • 紫蘇莖葉(三分之一)
  • 大腹皮(切碎,三分之一)
  • 赤茯苓(三分之一)
  • 杏仁(用湯浸泡,去掉皮尖,雙仁炒麩炒至微黃)
  • 桑根白皮(一(或三)分)
  • 半夏(用湯洗七次,去掉滑液)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熱。咳嗽損肺。宜服百合散方。

百合(三分),柴胡(一兩去苗),桑根白皮(三分銼),杏仁〔一分(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麻黃(三分去根節),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一兩)

白話文:

百合:3錢 柴胡:1兩(去除根莖) 桑根白皮:3錢(刨碎) 杏仁:1(兩)錢(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麩,炒至微黃) 陳橘皮:3錢(用熱水浸泡,去除果肉,烘培) 麻黃:3錢(去除根和節) 赤茯苓:3錢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刨碎) 紫蘇莖葉:1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煩熱。胸背疼痛。咳嗽氣促。小便赤黃。不思飲食。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茯苓(一兩),川升麻(半兩),木通(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貝母(半兩煨炙微黃),大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子芩(三分)

白話文:

藥材:

  • 鱉甲(一兩,塗醋烤黃,去掉邊緣)
  • 杏仁(三分,用水浸泡後去除皮、尖頭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
  • 柴胡(一兩,去掉根部)
  • 麥門冬(一兩半,去掉中心,烘乾)
  • 赤茯苓(一兩)
  • 川升麻(半兩)
  • 木通(三分)
  • 前胡(三分,去掉蘆頭)
  • 貝母(半兩,稍烤至微黃)
  • 大腹(三分,切碎)
  •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 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咳嗽。胸背煩熱。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銼),地骨皮(三分),桔梗(半兩去蘆頭),木通(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茯苓(一兩)

白話文:

  • 前胡(去蘆頭三分)
  • 桑白皮(三分,銼碎)
  • 地骨皮(三分)
  • 桔梗(半兩,去蘆頭)
  • 木通(三分,銼碎)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銼碎)
  • 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雙仁,炒至微黃)
  •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製)
  • 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熱。咳嗽。涕唾稠黏。宜服木乳散方。

木乳〔一(二)兩塗酥炙令黃〕,麻黃(三分去根節),梔子仁(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三分煨炙微黃),百合(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二(一)兩銼〕,款冬花(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白話文:

木瓜(1-2 兩,塗上酥油炙烤至金黃色) 麻黃(3 分,去除根和節) 梔子仁(3 分)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貝母(3 分,煨炙至微黃) 百合(3 分) 杏仁(3 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炙炒至微黃) 桑樹根白皮(1-2 兩,切碎) 款冬花(3 分) 紫菀(3 分,洗去雜質)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喘急咳嗽。宜服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茯苓(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三兩(分)去苗土〕,澤漆(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大腹皮(三分銼)

白話文:

桑白皮(3分,切碎) 茯苓(3分,赤色的) 麻黃(3分,去除根和節)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皮麩,炒至微黃) 紫菀(3兩,去除莖和泥土) 澤漆(3分) 柴胡(1兩,去除根) 大腹皮(3分,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骨蒸勞。咳嗽。宜常含。潤心養肺。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二兩半去心焙),貝母(一兩煨微黃),白茯苓(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天門冬(50克,切除中心並烘焙) 貝母(25克,蒸熟至微黃) 白茯苓(25克) 杏仁(25克,用水浸泡後去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甘草(7.5克,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骨蒸勞。咳嗽壯熱。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枚末),豉心(五十粒),蔥白(七寸),桃仁(二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青蒿汁(二合)

白話文:

檳榔(一顆研成細末) 豉心(五十粒) 蔥白(七寸) 桃仁(二十七顆,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端、去麩,炒至微黃研成粉) 青蒿汁(兩合)

上件藥。用童子小便一大盞相和。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骨蒸勞。咳嗽膿血不止。宜服皂莢煎方。

皂莢(一挺不蚛者以酥炙去皮子綿裹),黑餳(三兩),地黃汁(五合),生薑汁(一合),煮棗(二七枚去皮核研成膏),蜜(五合),酥(三合)

白話文:

皁莢(1 挺,不要有蟲蛀的,用酥油烤過,去掉皮和果肉,用綿花包起來) 黑棗(3 兩) 生地黃汁(5 合) 生薑汁(1 合) 煮過的紅棗(27 個,去掉皮和核,搗成糊狀) 蜂蜜(5 合) 酥油(3 合)

上件藥。用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去皂莢。瓷器中收。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骨蒸勞。咳嗽上氣。痰喘。寒熱。四肢瘦弱。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三分炙令黃),真珠米(三分),檳榔(三分),旋覆花(半兩),茯神(三分),貝母(三分煨微黃),柴胡(一兩去苗),龍膽(三分去蘆頭),黃連(三分去須),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三分銼微炒碎)

白話文:

獺肝(三分,烤至金黃) 真珠粉 (三分) 檳榔 (三分) 旋覆花 (半兩) 茯神 (三分) 貝母 (三分,微烤至微黃) 柴胡 (一兩,去掉根鬚) 龍膽 (三分,去掉根須) 黃連 (三分,去掉根鬚) 赤芍藥 (三分) 川大黃 (三分,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繼續研磨三百到二百次。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十顆。

治骨蒸勞。咳嗽。涎唾稠黏。宜服蛤蚧丸方。

蛤蚧(一枚塗酥炙微黃),人參(半兩去蘆頭),白前(一兩半),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豬牙皂(半兩去黑皮塗酥炙微焦去子),漢防己(一兩半),紫菀(一兩洗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三分),檳榔(二兩),貝母(一兩煨微黃),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白話文:

蛤蚧(1 枚,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人參(半兩,去掉根鬚) 白前(1 兩半)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用麩皮炒至微黃) 豬牙皁角(半兩,去掉黑色硬皮,塗上酥油烤至微焦,去掉果實) 漢防己(1 兩半) 紫菀(1 兩,洗淨去掉莖葉) 甘草(三分,烤至微紅,切碎) 羚羊角粉(三分) 檳榔(2 兩) 貝母(1 兩,蒸煮至微黃) 甜葶藶(2 兩,隔著紙炒至紫紅色) 郁李仁(2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桃仁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不限時間,以桃仁湯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