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乳散

MU R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二十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17%
肝經 13%
脾經 12%
心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乳散」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二次至三次,每次一湯匙,飯前服用。

**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和老人應慎用。

作用機理:

  • 清熱散風:甘草、防風、荊芥等藥物具有清熱散風的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熱毒,從而緩解頭痛、胸悶等症狀。
  • 祛痰化瘀:川芎、菊花、石膏等藥物具有祛痰化瘀的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的痰液,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
  • 芳香止痛:荊芥、防風等藥物具有芳香止痛的作用,可幫助緩解頭痛、胸痛等症狀。

臨牀應用:

  • 風頭痛
  • 胸膈多痰
  • 時復暈悶

組成藥物:

  • 甘草:甘、微溫,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辛、微溫,入肝、脾、肺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防風:辛、微苦,入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菊花:辛、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荊芥:辛、微溫,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石膏: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旋覆花:辛、溫,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藥理作用:

  • 抗炎作用:木乳散中的甘草、菊花、荊芥等藥物具有抗炎作用,可幫助緩解炎症,從而緩解頭痛、胸悶等症狀。
  • 抗氧化作用:木乳散中的甘草、川芎、防風等藥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從而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
  • 抗菌作用:木乳散中的甘草、川芎、荊芥等藥物具有抗菌作用,可幫助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預防感染。

不良反應:

  • 胃腸道刺激:木乳散中的甘草、川芎、荊芥等藥物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刺激,如噁心、嘔吐、腹瀉等。
  • 皮膚過敏:木乳散中的甘草、菊花、荊芥等藥物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如皮疹、瘙癢等。
  • 頭暈目眩:木乳散中的甘草、川芎、防風等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暈目眩。

總結:

中藥方劑「木乳散」具有清熱散風、祛痰化瘀、芳香止痛的作用。臨牀上常用於治療風頭痛、胸膈多痰、時復暈悶等症狀。木乳散組成藥物包括甘草、川芎、防風、菊花、荊芥、石膏、旋覆花等。木乳散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藥理作用。

傳統服藥法


木乳1兩(酥炙),旋覆花半兩,積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石膏2兩,甘菊花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荊芥3分。
上為粗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木乳散由旋覆花、石膏、菊花、防風、川芎、甘草、荊芥組成。旋覆花、石膏、菊花具有疏風清熱的作用;防風、川芎、甘草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荊芥具有祛風解表的作用。因此,木乳散具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乳散具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作用,因此,它適合用於風頭痛、胸膈多痰、時復暈悶等症狀。但是,木乳散性寒,因此,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梅尼爾氏病肺結核高血脂症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咳嗽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木乳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木乳3分(去粗皮,塗酥,炙令黃),貝母2兩(酥炒微黃),甘草1兩(塗酥,炙微赤,銼),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酥炒令黃)。 主治:婦人咳嗽久不止。

木乳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皂莢樹白皮2兩(塗酥,炙微黃),貝母1兩(煨微黃),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麻黃1兩(去根節),百合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久咳嗽不癒。

木乳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木乳1兩(酥炙),旋覆花半兩,積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石膏2兩,甘菊花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川芎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荊芥3分。 主治:風頭痛,胸膈多痰,時復暈悶。

木乳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木乳1兩(塗酥炙令黃),麻黃3分(去根節),梔子仁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3分(煨,炙微黃),百合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桑根白皮2兩(銼),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 主治:骨蒸勞熱,咳嗽,涕唾稠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