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

1. 治傷寒中風諸方

夫傷寒中風之候。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此其候也。太陽中風。以火劫發其汗。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即欲衄。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

白話文:

當傷寒中風的時候:

  • 身體表面浮熱,自己發作。
  • 體內陰氣虛弱,自發出汗。
  • 畏寒發抖。
  • 發熱。
  • 鼻孔中有鳴響,乾嘔。

這就是傷寒中風的症狀。

屬於太陽經中風的,用火熱的方法發它的汗。風邪被火熱逼迫,導致血氣溢出。太陽經和陽明經兩股陽氣相互燻烤,灼傷身體而發黃。陽氣旺盛,就會流鼻血。陽氣虛弱,就會小便困難。陰陽氣都虛竭,身體枯槁。只是頭部出汗,腹部脹滿微喘,口乾喉嚨發爛。或者大便不暢。時間久了,就會說胡話。

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陽明中風。即口苦咽乾。腹滿微喘。惡寒而脈浮緊者。不可下之。陽明病能食為中風。不能食為中寒。少陽中風。兩耳無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吐之則悸而驚。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澀而長。為欲愈。

白話文:

病情嚴重時甚至嘔吐。手足躁動不安,不斷拉扯衣服和摸索牀鋪。尿量較少的人,還有救。

陽明中風:症狀為口苦咽乾、腹部脹滿、呼吸微喘、惡寒,脈象浮緊。這種情況不能使用瀉藥治療。

陽明病:能進食的是中風,不能進食的是中寒。

少陽中風:症狀為雙耳聽不見、眼睛發紅、胸悶心煩。這種情況不能催吐,否則會心悸和受驚。

太陰中風:症狀為四肢痠痛,脈象表現為陽脈微弱,陰脈澀滯而綿長。這種情況表示病情將要好轉。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為欲愈。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也。

治傷寒中風。頭疼。腰膝痛。四肢不利。壯熱。取汗不出而喘。宜服麻黃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麻黃(120克,去除根和節) 桂心(40克) 甘草(20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杏仁(20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項背強急。澀澀汗不出者。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二兩銼),麻黃〔二(一)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

白話文:

葛根(100 克,切片) 麻黃〔100 克(50 克),去除根和節〕 甘草(50 克,炙烤至微紅,切片) 赤芍藥(50 克) 桂心(5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汗出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粗細均勻的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液體剩下六分之一,濾去藥渣。趁熱反覆少しずつ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治傷寒中風。發熱頭痛。咽乾舌強。心胸痞滿。腰背強。不得汗。宜服葳蕤散方。,葳蕤(一兩),石膏(二兩),白薇(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獨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木香(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用於治療傷寒中風,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咽喉乾燥舌頭僵硬、心胸悶脹、腰背疼痛、出不了汗。適合服用葳蕤散。

方劑:

  • 葳蕤(50克)
  • 石膏(100克)
  • 白薇(50克)
  • 麻黃(50克,去掉根和節)
  • 獨活(50克)
  • 甘草(50克,烤至微紅並切碎)
  • 木香(50克)
  • 杏仁(50克,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尖端和胚芽,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躁。乾嘔。宜服栝蔞湯方。

栝蔞(一兩),柴胡(三分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栝樓 6 克,柴胡 2 克(去除根鬚),黃芩 6 克,炙甘草 6 克(微烤至微紅)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葛根(一兩銼)

白話文:

  • 豬苓:一兩,去掉黑色外皮
  • 澤瀉:一兩
  • 赤茯苓:一兩
  • 桂心:半兩
  • 白朮:半兩
  • 葛根:一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虛氣上逆。宜服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木通(半兩銼)

白話文:

甘草(一兩,烤至微紅後切碎),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除須根),乾薑(半兩,砲製後切碎),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膩),木通(半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傷寒中風。脈浮。發熱往來。汗出惡風。項強鼻鳴。乾嘔。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赤芍藥(三分),獨活(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三分)

白話文:

桂枝心(三錢),赤芍藥(三錢),獨活(三錢),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杏仁(三錢,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炒至微黃),黃芩(三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汗不出。煩躁。宜服此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半),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麻黃(150 克,去除根和節)
  • 桂心(50 克)
  • 甘草(50 克,烤至微紅,切碎)
  • 石膏(75 克)
  • 杏仁(25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用麥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四肢不舉。言語謇澀。煩疼壯熱。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茯神(一兩),漢防己(一兩半),黃芩(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皮和臍),人參(一兩,去除根鬚),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除根和節),茯神(一兩),漢防己(一兩半),黃芩(一兩半),甘草(一兩,炙至微紅,切碎),赤芍藥(一兩),枳殼(二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頻服。

治傷寒中風。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葛根(一兩半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身體疼。不煩躁。能自轉側。脈浮虛者可發汗。宜服桂附散方。

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中風。骨節疼痛。煩悶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宜服此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朮(二兩),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麻黃(兩百克,去除根部和節點) 附子(一百克,炮製後將皮和臍去掉) 白朮(兩百克) 桂心(一百克) 赤芍藥(一百克) 甘草(一百克,經過微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每日四五服。

治傷寒中風。汗後虛燥。頭痛。四肢乏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石膏(三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茯神(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桂心(三分),白朮(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地骨皮(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柴胡(1.5兩,去除根鬚) 石膏(3兩) 人參(1兩,去除根鬚) 茯神(1兩) 枳實(1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桑樹根白皮(1兩,切碎) 麥門冬(1兩,去除果核) 桂心(0.3兩) 白朮(0.3兩) 防風(0.3兩,去除根鬚) 地骨皮(0.3兩) 甘草(0.2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頭昏。皮膚疼痛。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兩),白附子(半兩炮裂),零陵香(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松香(一兩),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牛黃(一錢細研),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藿香(50克),炮裂的白附子(25克),零陵香(50克),用溫水洗過七次去除滑潤性的半夏(25克),甘松香(50克),炮製過的川烏頭(25克,去掉皮和臍),研磨成細粉的牛黃(5克),研磨成細粉的麝香(5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牛黃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以熱蔥酒調下二錢。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筋脈拘急。天麻散方。

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臍),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蠍(微炒),石膏,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以上各半兩),雄黃(一分細研),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天麻、附子(去皮肚臍後用火炮裂)、川烏頭(去皮肚臍後用火炮裂)、乾蠍(微炒)、石膏、白附子(炮裂後)、天南星(炮裂後)(以上各 4 錢),雄黃(1 分研碎)、麝香(1 錢研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每服。生薑湯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傷寒中風。頭痛項強。身體壯熱。服諸藥不得汗者。宜服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半兩),附子(半兩),天南星(一分),天麻(半兩),半夏(半兩),烏頭〔半兩(分)〕,硃砂(一分細研),乾蠍(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

白話文:

白附子(50 克),附子(50 克),天南星(10 克),天麻(50 克),半夏(50 克),烏頭(50 克(分開使用)),硃砂(10 克,研磨成粉),乾蠍(10 克),麻黃(50 克,去除根部和節點)

上件藥生用。搗細羅為散。入研了硃砂令勻。每服。以生薑湯調下一錢。良久。以熱蔥豉粥飲投之。當便汗出。

白話文:

上述藥物生用,搗碎成細末,加入研磨至細的硃砂並攪拌均勻。每次服用,用生薑湯調和一錢,過一會兒,喝熱的蔥豉粥送服。服用後會立即出汗。

治傷寒中風。語澀。四肢拘急。壯熱。烏頭散方。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分去蘆頭),羌活(一分),丹參(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桂心(一分),白朮(一分),乾蠍(一分微炒),黑豆(半合炒熟)

白話文:

川烏頭(半兩):炮製後的川烏頭,去除外皮和肚臍。 防風(一分) :去除蘆頭(根莖相連的部分)。 羌活(一分) 丹參(半兩) 麻黃(半兩) :去除根和節。 桂心(一分) 白朮(一分) 乾蠍(一分) :微微炒過。 黑豆(半合) :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良久再服。以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頭項強。汗不出。煩悶。宜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頻服。以衣覆之。汗出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