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散

WEI R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肺經 17%
心經 13%
脾經 13%
肝經 10%
大腸經 10%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葳蕤散

葳蕤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玉竹、大黃、升麻、甘草、黃芩、大青葉六種藥材組成。它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養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兒童患傷寒病兩到三天,已經服藥出了一身汗,然而餘熱還沒消除的症狀。

方劑組成與功效

  1. **玉竹:**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液虧、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喜飲、煩熱不安、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2. **大黃:**性寒,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狀。

  3. **升麻:**性微寒,味辛、苦,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4. **甘草:**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5.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6. **大青葉:**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血、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等功效。常 используетс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жара в теле, малярии, простуды, лихорадки, боли в горле,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от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ал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печени и почек.

總結

葳蕤散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養陰潤燥功效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兒童患傷寒病兩到三天,已經服藥出了一身汗,然而餘熱還沒消除的症狀。其組成藥物玉竹、大黃、升麻、甘草、黃芩、大青葉,各具功效,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上述症狀,促進患兒康復。

傳統服藥法


葳蕤1兩,薏苡仁1兩,白鮮皮3分,麥門冬1兩(去心),茯神3分,犀角屑3分,石膏1兩,防風3分(去蘆頭),遠志3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萎蕤散」。

方劑組成解釋


玉竹、大黃、升麻、甘草、黃芩、大青葉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小兒傷寒2-3日,已服藥得汗後,餘熱未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陰道炎腳氣病結膜炎失明角膜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原發性高血壓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乾口渴眼睛紅痛頭重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葳蕤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大青半兩。 主治:逐毒氣。主治:小兒傷寒2-3日,已服藥得汗後,餘熱未除。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葳蕤1兩,秦皮(銼)1兩,甘菊花1兩,防風(去蘆頭)1兩,梔子仁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黃連1兩半(去須),決明子1兩半。 主治:眼赤濕癢急。目赤痛,見明不得。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葳蕤1兩,犀角屑3分,川升麻3兩,黃芩1兩,大青3分,梔子仁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朴消1兩,甘草半兩(生,銼)。 主治:乳石發動,頭面熱,四肢煩疼,大小便壅滯。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葳蕤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桔梗(去蘆頭)1兩,羚羊角屑1兩,木通(銼)1兩,子芩1兩,黃耆(銼)1兩,梔子仁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眼黑睛突出,風熱壅滯,上攻疼痛。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葳蕤1分,羚羊角屑1兩,蕤仁半兩(湯浸,去赤皮),蔓荊子3分,甘菊花半兩,羌活3分,玄參3分,川芎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青風內障瞳仁,雖在昏暗,漸不見物,狀如青盲。

葳蕤散, 出處:《聖惠》卷十二。 組成:葳蕤1兩,柴胡1兩(去苗),羚羊角屑3分,石膏3兩,川朴消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肉桂半兩(去皺皮),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10日以上,餘熱不解,時發僧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