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

FU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六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40%
心經 20%
膀胱經 20%
脾經 20%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陽虛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

傳統服藥法


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研細),密陀僧1分(研細),黃丹1分(微炒),胡粉1分(炒微黃),烏賊魚骨1分(燒灰),赤芍藥1分,棗5枚(燒灰),訶黎勒1分(煨,用皮),炭皮1分。
上為細散。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1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陰道炎肺結核扁桃腺炎前列腺炎胰臟炎霍亂麻痺腹股溝疝氣白帶半身不遂排尿困難心內膜炎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腦炎心包炎心肌炎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散,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綿附子1兩(炮,去皮臍,鹽水內浸良久),澤瀉(不蛀者)1兩。 主治:陽虛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

附子散, 出處:《傅青主女科·産後編》卷下。 組成:白朮1錢,當歸2錢,陳皮4分,黑薑4分,丁香4分,甘草4分(1本有附子5分)。 主治:産後霍亂吐瀉,手足逆冷。

附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引《衛生家寶》。 組成:附子1兩(炮,去皮尖臍),胡椒半兩,川楝子10個(炒,去核),舶上茴香半兩(炒),馬藺花半兩(醋半盞,煮乾)。 主治:小腸疝氣。

附子散, 出處:《活人書》卷十六。 組成: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1分(炮裂,銼),半夏1分(湯洗7次去滑),白朮半兩。 主治:陰毒傷寒,及諸沉寒痼冷等陰盛陽虛之證。

附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 組成:附子、白及、百合、川烏、南星、柏子仁、五加皮(皆生用)各等分。 主治:胎寒風證,頭項軟弱;小兒中風卒死,四肢厥冷,口內涎流,眼目斜,身首反張。

附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六引《千金》。 組成: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3分,乾薑(炮裂,銼)半兩,白朮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茴香子半兩。 主治:傷寒後陰陽易,小腹急痛,陰腫,四肢乏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