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2)

1. 治傷寒陰陽剛柔痙病諸方

夫傷寒痙病之狀。身熱足寒。頭項強直。惡寒頭面熱搖頭。卒口噤。背脊反張是也。此由肺熱移於腎。轉而為痙。痙有剛柔。太陽病。發熱無汗而不惡寒。為剛痙。發熱汗出而惡寒。為柔痙。診其脈沉細。此為痙也。

白話文:

傷寒伴痙攣的症狀包括:

  • 身體發熱,但腳卻冰冷。
  • 頭頸部僵硬,不能轉動。
  • 畏寒,但頭面部發熱,且搖頭不止。
  • 突然間嘴巴緊閉,不能說話。
  • 背部向後仰起。

這些症狀是由於肺熱轉移到腎臟,進而演變成痙攣。痙攣分為剛柔兩種:

  • 太陽病:發熱不冒汗,但也不畏寒,屬於剛痙。
  • 發熱冒汗,但畏寒,屬於柔痙。

診脈時發現脈搏沉細,這也說明有痙攣。

治傷寒陰痙。節筋急硬。陽痙即易瘥。陰痙即難瘥。宜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黃松木節(一兩銼),茯神(一兩),石膏(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王不留行(半兩),桂心(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當歸(半兩銼微炒)

白話文:

羌活(50 克),黃松根節(50 克,切碎),茯苓(50 克),石膏(50 克),防風(50 克,去除蘆頭),王不留行(25 克),桂心(25 克),麻黃(50 克,去除根節),當歸(25 克,切碎並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頻服。三服後宜食荊芥葛根石膏豉粥。避風。如額上漸潤。即以厚衣蓋之。汗出便瘥。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公克),加入一杯水、半分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剩六分之一的量後,濾去藥渣,於不拘時間溫熱時服用。連續服用,服用三次後建議食用荊芥、葛根、石膏、大豆熬煮的粥。注意避免吹風。如果額頭逐漸濕潤,就用厚衣物蓋住頭部。等到出汗後,病情就會好轉。

治傷寒陰痙。頸項強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前胡(去蘆頭),白朮,麻黃(去根節),桂心,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獨活,當歸(銼微炒)(以上各一兩),石膏(二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裂,去掉皮和肚臍),人參(去掉鬚根),白茯苓,前胡(去掉鬚根),白朮,麻黃(去掉根和節),桂樹心,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去掉黏液),獨活,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以上各一兩

石膏(二兩)

乾薑(半兩,用火炮裂,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頻服。

治傷寒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臍),防風(去蘆頭),芎藭,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半兩)〕

白話文:

白術:3錢(半兩) 桂枝心:3錢(半兩) 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3錢(半兩) 防風(去掉根鬚):3錢(半兩) 川芎:3錢(半兩) 甘草(炙制至微紅,切碎):3錢(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陰陽痙病。頭痛壯熱。百節痠疼。吐逆悶絕。口噤。腰背反張。手足強直。肉熱脈數。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秦艽(一兩去苗),葳蕤(一兩),葛根(一兩半),獨活(一兩半),漢防己(三分),芎藭(三分),白蘚皮(三分),牡丹(三分),石膏(一兩),桑寄生(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黃芩(一兩)

白話文:

麻黃(15 克,去除根和節) 防風(15 克,去除蘆頭) 赤茯苓(15 克) 秦艽(15 克,去除花苗) 葳蕤(15 克) 葛根(22.5 克) 獨活(22.5 克) 漢防己(4.5 克) 芎藭(4.5 克) 白蘚皮(4.5 克) 牡丹皮(4.5 克) 石膏(15 克) 桑寄生(15 克) 甘草(4.5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黃芩(15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淡竹瀝一合。更煎三兩沸。分溫二服。日三四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直到剩七分。撈出藥渣,加入一合淡竹瀝,再煮沸三次。分兩次溫熱服用,每天服三到四次。

治傷寒。汗出後成陰陽痙。骨節煩痛。不得屈伸。近之即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身體微腫。宜服此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朮(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陰痙。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恐陰氣內傷。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五味子(半兩),桂心(三分),高良薑(一分銼),羌活(半兩),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白術(30克) 白茯苓 (30克) 麻黃 (30克,去根和節) 五味子 (30克) 桂心 (10克) 高良薑 (5克,切碎) 羌活 (30克) 附子 (10克,炮製後裂開去皮和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不止。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白朮(一兩),白茯苓(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五味子(一兩)乾薑(三分炮裂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

白話文:

處方:

  • 柴胡(75克,去除根鬚)
  • 白朮(50克)
  • 白茯苓(15克)
  • 甘草(15克,炙至微紅並切碎)
  • 五味子(50克)
  • 乾薑(15克,炒裂並切碎)
  • 附子(15克,炒裂去皮去臍)
  • 防風(15克,去除根鬚)
  • 桂心(25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經二三日不瘥。毒氣攻五臟。心神煩躁。四肢疼痛。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柴胡(去苗),赤茯苓,五味子,麥門冬(去心),檳榔,甘草,細辛(以上各三分)

白話文:

桂皮、柴胡(去掉根須)、赤茯苓、五味子、麥門冬(去掉心)、檳榔、甘草、細辛(以上各三錢)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身熱無汗。惡寒。頭項強直。四肢疼痛。煩躁心悸。睡臥不得。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分),犀角屑(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茯神(一分),柴胡(一分去苗),麥門冬(一分去心),人參(一分去蘆頭),葛根(一分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石膏(半兩),龍齒(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粉末(1分),犀牛角粉末(1分),防風(1分,去掉蘆頭),茯苓(1分),柴胡(1分,去掉苗),麥門冬(1分,去掉心),人參(1分,去掉蘆頭),葛根(1分,切碎),甘草(1分,炙烤至微紅,切碎),枳殼(1分,炒至微黃,去掉瓤),石膏(半兩),龍齒(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身體壯熱。項背強直。心膈煩躁。發熱惡寒。頭面赤色。四肢疼痛。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麻黃(三分去根節),赤茯苓(三分),知母(三分),犀角屑(三分),地骨皮(三分),黃芩(三分),赤芍藥(三分),白蘚皮(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麥門冬(去掉三分之一中心部分)
  • 麻黃(去掉三分之一根節)
  • 赤茯苓(三分之一)
  • 知母(三分之一)
  • 犀角屑(三分之一)
  • 地骨皮(三分之一)
  • 黃芩(三分之一)
  • 赤芍藥(三分之一)
  • 白蘚皮(三分之一)
  • 甘草(炒成微紅色,切成小塊,三分之一)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去除內皮,炒至微黃,三分之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身大熱。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三分),前胡(二分去蘆頭),犀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子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龍齒(三錢) 前胡(二錢,去除外殼) 犀角屑(一兩) 木通(一兩,打成小碎塊) 子芩(一兩) 甘草(一錢,烤得微紅並打成小碎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用一大碗水煎煮,直到水量減少至五分之一。將藥渣濾掉,加入牛黃粉末一字(約0.3克)。攪拌均勻,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陽痙。通身熱。仰目頭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龍齒(一兩),犀角屑(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七寸。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 5 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 50 粒豆豉和 7 寸蔥白。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的水量。過濾掉渣滓,加入 1 克牛黃末。攪拌均勻。不限時間,溫熱服用即可。

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歇。筋脈拘急。牙關急痛。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木通(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虎杖(一兩銼),石膏(二兩),葛根(一兩銼)

白話文:

防風(6克,去除蘆頭),木通(6克,挫碎),麥門冬(6克,去除心),川升麻(6克),甘草(1.8克,炙烤微紅,挫碎),虎杖(6克,挫碎),石膏(12克),葛根(6克,挫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面色赤。發熱。形如中風。常自汗出。嘔逆。下之益煩。心懊憹。腹如飢。發汗致痙。身強難以屈伸。宜服芎藭散方。

芎藭(一兩),獨活(二兩),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防風(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川芎10克,獨活20克,柴胡15克(去除花苞),川大黃10克(切碎、微炒),防風3克(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疼急。不欲見食。宜服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一兩),百合(一兩),石膏(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分),木通(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龍齒(一兩半)

白話文:

白蘚皮(50 公克),百合(50 公克),石膏(75 公克),羚羊角粉(5 公克),木通(50 公克,切片),防風(50 公克,去除鬚根),川升麻(50 公克),龍齒(75 公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牛黃〔半分(兩)別研〕,麥門冬〔二(一)兩去心焙〕

白話文:

  • 龍齒:1 兩
  • 前胡:1 兩,去除根鬚
  • 犀角屑:半兩
  • 牛黃:0.5 兩(另行研磨)
  • 麥門冬:2 兩(去除種子後烘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同研令勻。每服。以竹瀝調下二錢。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發熱惡寒。頭項強直。四肢拘急。心神煩躁。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人參(一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芎藭(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分),犀角屑(一分),地骨皮(一分),天麻(一分),麥門冬(二分去心焙)

白話文:

牛黃(一錢,研磨成細粉) 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 硃砂(一錢,研磨成細粉) 人參(一錢,去掉根須) 赤茯苓(一錢) 防風(一錢,去掉根須) 芎藭(一錢) 甘草(一錢,稍烤至微紅,切碎) 桂心(一錢) 犀角屑(一錢) 地骨皮(一錢) 天麻(一錢) 麥門冬(二錢,去心後烘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硃砂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竹瀝調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