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癖塊

錢右,瘀凝氣滯,少腹結癥。

桃仁泥(一錢五分),生熟延胡(一錢),川楝子(二錢),細青皮(一錢),丹參(三錢),香附(一錢),當歸(三錢),楂炭(二錢),劉寄奴(二錢),韭菜根(四錢),兩豆尖(一錢)

白話文:

  • 桃仁泥 1.5 克
  • 生熟延胡索 1 克
  • 川楝子 2 克
  • 細青皮 1 克
  • 丹參 3 克
  • 香附 1 克
  • 當歸 3 克
  • 山楂炭 2 克
  • 漏蘆 2 克
  • 韭菜根 4 克
  • 豆尖 1 克

接方,四物,加丹參、香附、楂炭、川楝子、元胡、炙鱉甲玫瑰花

白話文:

再將上述藥方加以調整,加入丹參、香附、楂炭、川楝子、元胡、炙鱉甲和玫瑰花。

楊左,久瘧傷脾,納減便溏,有時見血,左肋結癖。茲因土衰,夾積夾痰而成。

雞金,山藥砂仁車前,焦穀芽水紅花子黨參,冬朮,茯苓,炙草,杜仲陳皮白芍,神麯,肉果

白話文:

雞內金、山藥、砂仁、車前草、炒穀芽、紅花籽、黨參、冬朮(茯苓)、茯苓、甘草、杜仲、陳皮、白芍、神曲、肉桂

某,臍左結癖,以至疏失職,二便不爽。

川楝子(三錢),生熟延胡(一錢五分),丹皮(炒,一錢五分),南沙參(四錢),鉤尖(五錢),茯苓(三錢),石決明(一具),黑山梔(一錢五分),木瓜(一錢),橘葉(五張)

白話文:

川楝子(15克),生熟延胡索(7.5克),丹皮(炒後,7.5克),南沙參(20克),鉤尖(25克),茯苓(15克),石決明(一個),黑山梔(7.5克),木瓜(5克),橘葉(5片)

錢右,年及五旬,氣血不虧而虧,即有癥瘕癖痞,不可以古來攻消之方治之,先賢曰補正則塊自除,此言非謬也,宗之。

白話文:

錢右,年紀已經五十歲了,氣血卻不是虛損,而是過於充盛,因此有了宿疾和頑固的腹病。這種情況不能用傳統的攻消方法治療。古人說:「補益正氣,病塊自然會消散。」這句話一點也不錯,應該遵循這個原則。

黨參(三錢),冬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延胡(一錢),白芍(炒,一錢),當歸(三錢),熟地(四錢),白蒺藜(一錢五分),川楝子(一錢五分),砂仁(炒,四分),焦元楂(四分)

白話文:

黨參(15克),冬朮(7.5克),陳皮(5克),延胡索(5克),炒白芍(5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白蒺藜(7.5克),川楝子(7.5克),炒砂仁(2克),焦元楂(2克)

談右,脾氣不運,夾積夾痰,而中脘結痞,氣逆攻撐。

半夏(一錢五分),小樸(五分),蘇梗(二錢),香附(一錢五分),茯苓(二錢),砂仁(六分)

白話文:

半夏(1.5錢),小樸(0.5錢),蘇梗(2錢),香附(1.5錢),茯苓(2錢),砂仁(0.6錢)

某,以一人之腹,而兼痞癥癖三塊,攻撐為患,其何以堪?平素飲食不節,以至痰凝氣滯而成。

砂仁(六分),雞內金(一錢),水紅花子(三錢),京三稜(一錢),蓬莪朮(一錢五分),神麯(炒,一錢),生鱉甲(四錢),焦茅(一錢),當歸(三錢),楂肉(炒,二錢)

白話文:

砂仁(0.6 克),雞內金(3 克),紅花子(9 克),三棱莪術(3 克),蓬莪朮(1.5 克),神曲(炒製,3 克),鱉甲(12 克),焦茅(3 克),當歸(9 克),山楂肉(炒製,6 克)

許左,瘧後結癖,今胸腹滿脹,納食減少,大便溏,脈細弱而甚於右。須防癖散成臌。

枳殼(五分),澤瀉(一錢),姜皮(三分),茅朮(炒,一錢),茯苓皮(三錢),神麯(炒,一錢),砂仁(一錢),大腹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白芍(一錢),蘇梗(二錢)

白話文:

枳殼(0.25錢),澤瀉(0.5錢),姜皮(0.15錢),茅朮(炒,0.5錢),茯苓皮(1.5錢),神曲(炒,0.5錢),砂仁(0.5錢),大腹皮(0.75錢),陳皮(0.75錢),白芍(0.5錢),蘇梗(1錢)

吳右,脾胃兩虧,食物不運,腹中結塊不一,嘔泄兼作無時。

炒神麯(一錢),炒山楂(一錢五分),赤苓(二錢),車前子(一錢五分),澤瀉(一錢),白朮(三錢),炒扁豆(三錢),木香(三分)

白話文:

  • 炒神麴(6克)

  • 炒山楂(9克)

  • 赤苓(12克)

  • 車前子(9克)

  • 澤瀉(6克)

  • 白朮(18克)

  • 炒扁豆(18克)

  • 木香(2克)

某,臍之左半,乃肝經部位,結塊板硬,起伏作痛。日數必以五,五為土數,發則攻衝,中脘不適,脈至弦數,甚於右關。顯系肝陽犯胃。

白話文:

這個人在肚臍左邊,也就是肝經所在的位置,長了一個硬塊,會痛而且有起伏的感覺。這個痛發作時一定會相隔五天,因為五是土的數字,發作時會攻擊沖脈,導致中脘部位不舒服,脈搏弦而數,比右關脈更明顯。這顯然是肝陽侵犯了胃。

鬱金(一錢),半夏(一錢),大麥仁(五錢),烏梅(一枚),白芍(二錢),炙草(四分),防風(一錢),黃芩(一錢),山梔(一錢),木瓜(一錢),蒺藜(一錢),陳皮(一錢),吳茱萸(一粒)

白話文:

廣鬱金(0.3 克),半夏(0.3 克),大麥仁(1.5 克),烏梅(1 枚),白芍(0.6 克),炙甘草(0.12 克),防風(0.3 克),黃芩(0.3 克),山梔子(0.3 克),木瓜(0.3 克),蒺藜(0.3 克),陳皮(0.3 克),吳茱萸(1 粒)

陳,右肋之下,中膀之傍,期門部位,此因太陰脾土所居之地,厥陰肝經循循之處。癥結塊大如嬰,按之板硬而痛,脾不健運,寒積痰凝,非溫不化。但勢猛體弱,攻堅之品,未敢擅投。

白話文:

陳某,在右側肋骨下方,膀胱旁邊,期門穴的位置,這裏原本是脾胃所處的位置,肝經也循行經過此處。現在這裏形成的腫塊像嬰孩一樣大,按壓時硬如磐石,而且疼痛。這是因爲脾胃功能不健,寒氣積聚,痰液凝結,不通過溫補的方法來化解是無法消除的。但是陳某的身體虛弱,不敢貿然使用攻堅破積的藥物。

萊菔子(一錢),瓦楞子(三錢),當歸(二錢),炙甲片(一錢),鬱金(一錢五分),神麯(炒,一錢),砂仁(六分),姜(一)

白話文:

萊菔子 (1 錢)

瓦楞子 (3 錢)

當歸 (2 錢)

炙甲片 (1 錢)

鬱金 (1.5 錢)

炒神麯 (1 錢)

砂仁 (0.6 分)

生薑 (1 兩)

又,射干(三分),雄黃(五分),生礬(五分),肉桂(五分),南星(五分),水紅花子(五分)

白話文:

另外,射干(三份),雄黃(五份),生礬(五份),肉桂(五份),南星(五份),水紅花子(五份)

共研細,膏藥上貼之。

過右,面黃脈弱納少,右肋下結塊。此係脾不健運,夾積夾痰所致。體質薄弱,不宜純用攻消,第補氣分,亦無益。法分健脾為主,佐以扶正兼消,而不猛烈者,久投自效。

白話文:

上述患者面色發黃,脈搏虛弱,食慾不振,右肋下有腫塊。這是脾胃運化功能不佳,導致痰濕積滯所造成的。患者體質虛弱,不宜單純使用攻伐化痰的藥物,只強行補益氣血也無效。治療方法應以健脾運化為主,輔以扶正祛邪,藥物應以平和緩和的為主,堅持服藥一段時間後,自然能見效。

冬朮(炒,四錢),黨參(炒,三錢),當歸(炒,二錢),神麯(炒,一錢),楂肉(炒,一錢),砂仁(炒,八分),加水紅花子(五錢)

白話文:

冬朮(炒過,四錢)

黨參(炒過,三錢)

當歸(炒過,二錢)

神麴(炒過,一錢)

山楂肉(炒過,一錢)

砂仁(炒過,八分)

加入紅花子(五錢)

吳左,癖大如盤,良由瘧後失調,飲食不節,痰積交滯而成。大便見溏,脾土衰矣。脈至右無力,體虛不任攻消,用擬香砂枳朮合外臺茯苓飲

白話文:

吳左患有像盤子一樣大的皮膚病,是因瘧疾病後失衡,飲食不節制,導致痰液積聚互阻所致。大便稀軟,表明脾胃虛弱。脈搏虛弱無力,身體虛弱難以承受攻補和消導治療。擬採用香砂枳朮丸結合外臺茯苓飲治療。

川楝子(一錢五分),黨參(五錢),茯苓(一錢五分),雞內金(一錢),木香(三分),茅朮(一錢),白朮(炒,一錢),白芥子(一錢),半夏(一錢),萊菔子(一錢),砂仁(一錢),枳實(五分),神麯(炒,一錢)

白話文:

川楝子(1.5克),黨參(5克),茯苓(1.5克),雞內金(1克),木香(0.3克),茅朮(1克),白朮(炒熟,1克),白芥子(1克),半夏(1克),萊菔子(1克),砂仁(1克),枳實(0.5克),神麯(炒熟,1克)

王右,癖結腹左。

白朮(四兩),神麯(炒,三兩),杜仲(鹽水炒,三兩),砂仁(炒,三兩),莪朮(炒,一兩五錢),雞內金(炙,二兩),當歸(酒炒,三兩),青皮(炒,二兩),炙鱉甲

白話文:

白朮 180 克

山藥曲 135 克(炒)

杜仲 135 克(鹽水炒)

砂仁 135 克(炒)

莪朮 67.5 克(炒)

雞內金 90 克(炙)

當歸 135 克(酒炒)

青皮 90 克(炒)

炙鱉甲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日服三四錢,早晚用穀芽湯下。

李左,少腹之右結塊,大如覆碗,拒按而痛,小溲維艱而短赤,脈至無力而數,由來月餘,諸藥罔效。經陰之絡,環於陰器。又肝主疏泄,無陰則無陽以化,溲之不利,塊之凝滯,良由厥陰瘀滯交凝,肝陽鬱而不泄。但久病體虛,徒攻無益而有損。商消補兼施一法,氣血充滿,則塊自消也。

白話文:

李左的小腹部右側有個大如覆碗的塊狀物,按壓會感到疼痛,小便困難且顏色發紅,脈搏無力且跳動頻繁。這個症狀持續了一個多月,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

根據中醫理論,腎經的循行路線環繞男性的生殖器。此外,肝臟主導疏通功能,如果腎陰不足,就會影響肝陽的功能,導致小便不利和塊狀物凝滯不消。

李左的病情是因腎陰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肝陽鬱結無法疏泄所致。但是,由於長期患病,體質虛弱,如果只用攻伐的方式治療,反而會損傷身體。

因此,採用既能補氣血又能化瘀散結的方法,讓氣血充足,塊狀物自然就會消散。

洋參(二錢),當歸(三錢),生地(四錢),生炒延胡(三錢),川楝子(三錢),烏藥(一錢),劉寄奴(三錢),甲片(一錢),血珀(一錢),澤瀉(一錢),木香(五分),兩頭尖(十粒),韭菜根(三錢)

白話文:

洋參(10 克),當歸(15 克),生地(20 克),生炒延胡索(15 克),川楝子(15 克),烏藥(5 克),劉寄奴(15 克),甲片(5 克),血珀(5 克),澤瀉(5 克),木香(2.5 克),兩頭尖(10 粒),韭菜根(15 克)

將藥煎好,送腎氣丸

施右,女子腹中有塊,有四:在胸腹肋下者謂痞癖,多因夾食夾痰夾氣而成矣;定而不移者謂之癥,多因瘀凝寒滯而結;聚散無常者謂之瘕,多因木鬱挾氣火所致。今診得右關尺弦數,少腹左右有筋似塊,痛牽連內側中,行散則無形,而百骸俱痛,蓋由產後營虧,客寒乘虛而入於肝絡,久而化火,舉發不常,痛無定在,即所謂瘕也,亦七疝之屬是也,總不外乎厥陰肝經之恙。

白話文:

施右,女子腹部中有硬塊,有四種:

  • 在胸腹肋骨下的稱為「痞癖」,多由飲食、痰液、氣體積聚而成;
  • 固定的不移動的稱為「癥」,多因瘀血凝結、寒氣滯留而形成;
  • 聚散不定的稱為「瘕」,多因肝氣鬱結、伴有氣火旺盛引起。

現在診斷得知患者右關穴和尺澤穴的脈象緊而數,小腹左右兩側有筋塊樣的硬塊,疼痛牽連到身體內側中央,活動時硬塊消失,但全身疼痛,這是因為產後氣血虧損,寒邪乘虛進入肝經,久而化火,發作不定,疼痛無固定部位,即所謂「瘕」,也屬於「七疝」的範圍,總的來說是厥陰肝經出了問題。

用擬通則不痛之法,痛時服之,以治其標;養血活血,舒筋宣絡之法,不痛時服之,以治其本。

香附(炒,一兩),細辛(二錢),沉香(三錢),木香(三錢),松香(三錢),玉金(三錢),荊芥(三錢)

白話文:

香附(炒),1 兩

細辛,2 錢

沉香,3 錢

木香,3 錢

松香,3 錢

玉金,3 錢

荊芥,3 錢

上藥研細末,臨痛時將炒陳粟梗(三錢)、杉木梢(一兩),煎湯服一二錢。橘葉(一錢)煎湯,服末藥一二錢。當歸龍薈丸五六錢,痛時亦用陳粟梗湯送下。

白話文:

用研磨成細末的藥材,在感到疼痛時,用炒熟的陳年粟梗(三錢)、杉木梢(一兩)煎煮成湯,服用一到兩錢。用橘葉(一錢)煎煮成湯,服用研磨成末的藥材一到兩錢。當歸龍薈丸五六錢,在疼痛時也可使用陳年粟梗湯送服。

煎方,川楝子(二錢),當歸(三錢),牛膝(一錢五分),木瓜(一錢),丹參(三錢),延胡(二錢),南沙參(四錢),香附(一錢五分),赤芍(五分),白芍(五分),木香(四分),生熟砂仁(二錢),荔枝核(炙,四)

白話文:

處方:

  • 川楝子:2 錢
  • 當歸:3 錢
  • 牛膝:1.5 錢
  • 木瓜:1 錢
  • 丹參:3 錢
  • 延胡:2 錢
  • 南沙參:4 錢
  • 香附:1.5 錢
  • 赤芍:0.5 錢
  • 白芍:0.5 錢
  • 木香:0.4 錢
  • 生熟砂仁:2 錢
  • 荔枝核(炒):4 粒

唐左,聚散無常者,瘕也。堅硬不移者,癥也。良由寒冷痰積,四者結成,踞於中焦,日漸長大。陰陽論,脾氣不升,胃氣不降,上為嘔吐,下為閉結,失治於初,致成棘手,當陰凝涸閉,非陽和不宣,即以其法加減。但症已深重,無欲速之法,調理不善,變端及多。

白話文:

唐朝的左志,說「聚積而時有時無」的病症,叫做「瘕」。「堅硬不動」的病症,叫做「癥」。這些都是由於寒氣凝聚、痰液積聚,四種病邪結成,盤踞在中焦(胃部),逐漸長大。

從陰陽學說來看,脾氣不升,胃氣不降,上會導致嘔吐,下會導致閉結。如果一開始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就會演變成棘手的病症。當陰氣凝聚閉塞,非用溫陽化瘀的藥物不可,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用藥。但如果病症已經很嚴重,就不要急於求成,如果調理不當,病情會發生多種變化。

黨參(四錢),生於術(三錢),楂炭(二錢),萊菔子(一錢五分),砂仁(炒,八分),枳實(炒,四分),肉桂(四分),川連(三分),乾薑(三分),淡蓯蓉(三分),水紅花子(二錢)

白話文:

  • 黨參(20 克)
  • 生石膏(15 克)
  • 山楂炭(10 克)
  • 萊菔子(7.5 克)
  • 砂仁(炒過,4 克)
  • 枳實(炒過,2 克)
  • 肉桂(2 克)
  • 川連(1.5 克)
  • 乾薑(1.5 克)
  • 淡竹茹(1.5 克)
  • 紅花籽(10 克)

吳,體實脈實者,無論癥癖,俱可攻消。體虛脈虛者,總宜培補,氣虛為先,昔賢曰補正則塊自消也。今六脈細澀,細為血少,澀主精傷。脾主肌肉,神形消瘦,脾虛可知。腹雖有塊,切勿攻之,用擬培補氣血,佐以健運脾土一法,耐心服之。

白話文:

如果身體強壯,脈象有力,不論患有任何疾病或習慣性病症,都可以使用攻堅消散的方法治療。如果身體虛弱,脈象微弱,總體上應以滋補調理為主,氣虛是首要的治療目標。古代醫家曾說過,滋補正氣,塊狀腫瘤自然會消散。

現在你的脈象細微而澀滯,細脈表示血虛,澀脈表示精液受損。脾臟主管肌肉,你的形神消瘦,說明脾臟虛弱。腹中雖然有塊狀腫瘤,但不要急於攻堅消散,應以補益氣血為基礎,輔助以健運脾臟的方法,要耐心服用藥物。

黃耆(三錢),當歸(一錢),熟地(五錢),冬朮(一錢五分),山藥(三錢),神麯(炒,一錢),白芍(炒,一錢),丹皮(炒,一錢),楂炭(二錢),生洋參(二錢),川楝子,延胡(生炒,一錢),水紅花子(四錢)

白話文:

黃耆(15克),當歸(6克),熟地黃(25克),茯苓(7.5克),山藥(15克),酒麴(炒製,6克),炒白芍(6克),炒丹皮(6克),山楂炭(10克),生西洋參(10克),川楝子,延胡索(生炒,6克),紅花(20克)

許右,寒凝痰積,中脘結塊,不時作痛。宜與溫開。

肉桂(四分),川茅朮(一錢),半夏(一錢),良薑(八分),赤苓(二錢),香附(一錢),丁香(三分),蔻仁(三粒),當歸(五錢)

白話文:

桂皮 4 分

蒼朮 1 錢

半夏 1 錢

生薑 8 分

茯苓 2 錢

益智仁 1 錢

丁香 3 分

蔻仁 3 粒

當歸 5 錢

夏右,少腹結塊,日漸腫大,定而不移,謂之癥,乃從產後瘀凝不行所致。但體氣不足,難以純用攻消,理脾養營之中,兼流動之品,緩緩圖治可也。

白話文:

夏先生,小腹有腫塊,逐漸增大,固定不動,這稱為癥,是由於產後瘀血積聚、運行不良所致。但夏先生體氣不足,難以只用攻伐方法消除。治療時,在健脾養血的同時,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慢慢調理即可。

赤芍(一錢),桃仁泥(二錢),牛膝(一錢),黑梔(三分),肉桂(三分),黨參(三錢),冬朮(炒,五錢),當歸(四錢),刺蒺藜(三錢),烏藥(七分),甲片(一片),延胡(二錢),紅花(三分)

白話文:

赤芍藥(1錢),研碎的桃仁(2錢),牛膝(1錢),黑梔子(3分),肉桂(3分),黨參(3錢),炒過的冬朮(5錢),當歸(4錢),刺蒺藜(3錢),烏藥(7分),甲片(1片),延胡索(2錢),紅花(3分)

華左,少腹結塊,攻痛無定,上逆犯胃則嘔,脈至沉遲而滯。先理氣機。

煨木香(三分),沉香(沖,三分),煨姜(一錢),茯苓(二錢),陳皮(鹽水炒,一錢)

秦左,脾陽不運,夾積夾痰,瘕結左脅,塊大如盤,六脈沉細而遲。急宜培補脾陽,以消陰翳,否則難免瘕散成臌。

白話文:

秦左這個病人,脾陽虛弱,導致食物和痰液積聚在體內,形成一個大如盤子的硬結,堵塞在左脅肋骨處。把六條脈搏一摸,發現脈搏都沉細而遲緩。當務之急是要溫補脾陽,以去除陰寒,否則硬結可能會散開變成腹水。

炮姜(六分),肉桂(五分),白朮(炒,四錢),枳實(炒,五分),神麯(炒,一錢),楂肉(炒,一錢五分),黨參(六錢),砂仁(炒,八分),雞內金(一錢),水紅花子(四錢)

白話文:

炮製過的生薑(六分),肉桂(五分),炒過的茯苓(四錢),炒過的枳實(五分),炒過的酒麴(一錢),炒過的山楂(一錢五分),黨參(六錢),炒過的砂仁(八分),雞內金(一錢),用清水泡過紅花子(四錢)

又,焦白朮(一錢五分),神麯(炒,一錢),萊菔子(六分),車前子(一錢),砂仁(八分),荊芥(八分),荷葉(一錢)

白話文:

另外,神曲(炒製,1 克)、萊菔子(0.6 克)、車前子(1 克)、砂仁(0.8 克)、荊芥(0.8 克)、荷葉(1 克)

某,瘕撐作痛,痛甚則厥,久熱不已,脈至弦弱,遍體生瘡。此為木鬱侮土,肝腎陰虧。症屬綿延,不易奏效。

石決明(四錢),生地(四錢),北沙參(四錢),川楝子(炒,三錢),延胡(一錢五分),當歸(三錢),丹皮(炒,一錢),炙桑皮(一錢),石菖蒲(五分),生首烏(八錢),青蒿梗(一錢)

白話文:

石決明(20克),生地黃(20克),北沙參(20克),炒川楝子(15克),延胡索(7.5克),當歸(15克),炒丹皮(5克),炙桑皮(5克),石菖蒲(2.5克),生首烏(40克),青蒿梗(5克)

秦左,癖成於氣積交凝,體實者可攻,體虛者宜健運為主。經曰,補正則塊自除。

雞內金(一個),當歸(炒,一錢),生薑(一),焦冬朮(三錢),砂仁(六分),焦枳殼(五分),焦神麯(一錢),焦穀芽(二錢),水紅花子(四錢)

白話文:

  • 雞內金:1 份
  • 當歸(炒製):1 錢
  • 生薑:1 份
  • 焦冬朮:3 錢
  • 砂仁:6 分
  • 焦枳殼:5 分
  • 焦神麯:1 錢
  • 焦穀芽:2 錢
  • 水紅花子:4 錢

諸左,瘧止復發,癖亦漸消而未盡。此宜扶正培土為主,兼以疏解攻堅。

柴胡(三分),砂仁(炒,六分),草果(六分),炙甲片(一片),黨參(三錢),冬朮(四錢),炙草(六分),半夏(一錢),當歸(三錢),焦神麯(一錢),水紅花子(四錢),生薑(一),大棗(二)

白話文:

柴胡(15克),砂仁(炒,30克),草果(30克),炙甘草片(1片),黨參(15克),冬朮(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5克),當歸(15克),焦神曲(5克),紅花子(20克),生薑(一片),大棗(2顆)

某,經曰:身寒汗多,陰氣勝也;厚衣不能溫,髓空而寒在骨也。然不凍慄者,一水不勝二火也。在脅下有形如覆杯,名曰肥氣,肝之積也。積之結成,由脾氣不運,腎陰不旺,寒凝食滯,氣阻血閉也。臍之左,臍之上,築築然能振跳,動氣發也。動之微,止在腹;動之甚,則沖胸膈,犯及上焦,咽喉為之吞吐不適,或惱怒,或如狂。

白話文:

某人說:身體發冷、流很多汗,是陰氣旺盛的緣故;穿很多衣服都無法保暖,是因為骨髓空虛,寒氣深入骨頭之中。但是不感覺寒冷發抖,是因為體內的水液不足以勝過火熱。

在脅骨下方,有一個形狀像扣碗的部位,叫做「肥氣」,是肝氣鬱結造成的。這種鬱結形成,是因為脾氣不運轉,腎陰不充足,寒氣凝結,食物停留,氣血不通的緣故。

肚臍左側、臍之上,如果按摩後會感到震動,這是氣在運行的緣故。這種氣動的幅度小,只在腹部;如果氣動的幅度大,就會衝上胸膈,影響上焦,導致咽喉吞吐不適,或煩躁,或像發狂一樣。

事下則平,止發均不由己。無非肝腎真陰失守,陽氣失藏,龍雷之火,時上時下也。喜食姜附者,臟寒可知也。喜食甜物者,土虛欲得甘以助之。合方,陽宜固,陰宜守,土宜培,木宜平。消堅攻積不宜太過,恐傷正氣,昔賢有云養正則塊自除,此不消之消,所以消也。

白話文:

如果腹部的狀況是平穩的,發作和停止都是不由自主的,這無非是肝腎中的真陰流失,陽氣無法收藏,導致「龍雷之火」時而上竄、時而下行。

喜歡食用薑附等溫熱藥物的人,說明臟腑有寒氣。喜歡食用甜味食物的人,表明脾胃虛弱,需要甘味來補充。

在治療方針上,應該補固陽氣、守住陰氣、培補脾胃、平息肝氣。

過度使用祛瘀消積的藥物不宜,否則會損傷正氣。古人說:「養足正氣,則腫塊自然消除。」這指的是不直接祛除腫塊,而是通過調理正氣來間接消除腫塊。

熟附(一錢),綿耆(一兩),肉桂(五分),白芍(三錢),當歸(三錢),五味(四分),煅牡蠣(八錢),熟地(一兩),黨參(六錢),茯苓(二錢),神麯(炒,一錢五分),冬朮(炒,四錢),茅朮(炒,四錢),炙草(五分),羚羊(四分),焦元楂(二錢)

白話文:

熟地黃(10克),何首烏(60克),肉桂(5克),白芍(30克),當歸(30克),五味子(4克),煅牡蠣(40克),熟地黃(60克),黨參(36克),茯苓(20克),生薑(15克,炒用),山藥(40克,炒用),澤瀉(40克,炒用),甘草(5克),羚羊角(4克),山楂(20克,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