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附方

四物湯,血門。

二陳湯,痰門。

當歸拈痛湯,腰門。

舟車丸,濕門。

大補丸八味丸,並虛損門。

白話文:

「大補丸」和「八味丸」都是補益類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身體虛弱、津液不足等症狀。

大黃左經湯細辛茯苓羌活大黃甘草枳殼厚朴黃芩杏仁前胡,各等分,加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大黃左經湯

成分:

細辛、茯苓、羌活、大黃、甘草、枳殼、厚朴、黃芩、杏仁、前胡,各等份

輔助材料:

生薑、紅棗

使用方法:

加水煎煮後服用。

開結導飲丸陳皮,茯苓,澤瀉,神麯,麥芽(各□兩),半夏(一兩),巴霜(錢半),枳殼,乾薑(各五錢),共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白話文:

開結導飲丸

材料:

  • 陳皮、茯苓、澤瀉、神曲、麥芽(各 1 兩)
  • 半夏(2 兩)
  • 巴霜(0.25 兩)
  • 枳殼、乾薑(各 0.5 兩)

製法: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藥湯浸泡,然後蒸製成餅狀丸劑。

獨活寄生湯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細辛,牛膝,秦艽,茯苓,白芍藥,桂心,川芎人參防風,甘草,熟地當歸(各兩半),共為末,每用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獨活寄生湯

成分:

  • 獨活:180 克
  • 桑寄生:90 克
  • 杜仲:90 克
  • 細辛:90 克
  • 牛膝:90 克
  • 秦艽:90 克
  • 茯苓:90 克
  • 白芍藥:90 克
  • 桂心:90 克
  • 川芎:90 克
  • 人參:90 克
  • 防風:90 克
  • 甘草:90 克
  • 熟地:90 克
  • 當歸:90 克

用法: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每次取 60 克,用開水煎服。

2.

瘟疫之病,乃天地不時之疫氣,其形質虛弱之人感而受之,狀若傷寒,始起於一人,續而傳染,一方一邑皆患此症。但中有輕重之分,若體氣壯盛之人感之淺者,輕而易療,若元氣虛敗,感之深者,重而難愈。其症自外而入,當從仲景傷寒法治療,但不可大汗大下,宜從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之藥,如小柴胡升麻葛根湯之類。大要仍在補養元氣為主。

白話文:

瘟疫是一種由天地失調引起的疾病,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受到感染,症狀類似傷寒,最初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後來會傳染給更多人,整個村莊或城鎮都會受到影響。不過,症狀輕重不一。如果體質強壯的人感染較輕,容易治療;如果元氣虛弱的人感染較重,就會難以康復。這種疾病是由外而內感染的,應該按照仲景的傷寒治療方法來治療,但不能大量發汗或瀉下,應該採取中和的方法,使用少陽和陽明的藥物,比如小柴胡湯、升麻葛根湯等。最重要的是補養元氣。

經云:養正而邪自除,學者宜致意也。

3. 瘟疫脈法

陽濡弱,陰弦緊,而為瘟疫。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飲食如故,脈急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長,十二日死。八九日頭身不疼,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澀,按之不見,舉時大,心驚,十七日死。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如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白話文:

  • 陽氣虛弱,陰邪強盛,就會導致瘟疫。
  • 身體發熱兩三天,腹部脹滿,頭痛,但飲食正常,脈搏急促而快,八天後死亡。
  • 頭痛四五天,腹部脹滿,並且嘔吐,脈搏細小而長,十二天後死亡。
  • 八九天後頭部和身體不疼,眼睛不紅,面色不變,反而出現腹瀉,脈搏澀滯,按壓時消失不見,抬起手時脈搏變大,心慌,十七天後死亡。
  • 不出汗,或出汗量少於腳底的,死亡。
  • 脈搏堅強有力,自然出汗的,會活下來;脈搏虛弱柔軟的,會死亡。
  • 如果腹瀉不止,腹部疼痛劇烈的,死亡。

4. 治瘟疫大法

治瘟之法有三,宜補宜散宜降。用芩、連、大黃人參蒼朮防風滑石香附桔梗、人中黃等共為末,以神麯糊丸,如梧子大。如氣虛宜四君子湯,血虛宜四物湯,痰多用二陳湯送下,熱甚加童便。

白話文:

治療瘟疫的方法有三種,包括補氣、發散、降火。

方劑:

使用黃芩、黃連、大黃、人參、蒼朮、防風、滑石、香附、桔梗、人中黃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曲糊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

辨證用藥:

  • 氣虛的人,可服用四君子湯補氣。
  • 血虛的人,可服用四物湯補血。
  • 痰多的人,可服用二陳湯化痰。
  • 熱症嚴重的人,可在方劑中加入童便清熱。

5. 丹溪治瘟疫活套

瘟疫之症,與眾一樣病者,是俗謂之天行時氣,與傷寒相似,宜分經而療。

如在少陽經,宜以小柴胡防風羌活微發之。

白話文:

如果肝膽鬱熱,應服用小柴胡湯,加入防風、羌活治療。

如兼陽明者,以小柴胡合升麻葛根二湯煎服。

如見太陽症,或大便泄,以小柴胡去黃芩,加五苓散。尤當看患者之寒熱,如無寒,去五苓之肉桂,留小柴胡之黃芩。如小便不利,倍加去桂五苓散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陽證(熱證),或有大便溏泄,則在小柴胡湯中去掉黃芩,加入五苓散。但是必須觀察病人的寒熱情況,如果沒有寒證,則去掉五苓散中的肉桂,保留小柴胡湯中的黃芩。如果小便不利,則加倍使用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陽經,無熱症,用理中湯。若腹痛而泄則可用。若痛泄止,仍以小柴胡和之。

白話文:

如果病邪進入太陽經,沒有發熱的症狀,可以用理中湯治療。如果出現腹痛和腹瀉,也可以使用理中湯。如果腹痛和腹瀉已停止,還可以配合使用小柴胡湯。

若入少陰及厥陰經者,以陰症傷寒傳經法治之。

若預看未有端的者,先以敗毒散治之。看歸在何經,再隨經治之。

若發黃,以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如不退,以茯苓滲濕湯治之。如作渴,加知母石膏

白話文:

如果出現黃疸,用小柴胡湯合上減去桂枝成分的五苓散治療。如果黃疸沒有消退,用茯苓滲濕湯治療。如果出現口渴,再加入知母、石膏。

如濕甚,以蒼朮白虎湯

如發狂不識人,以大柴胡加當歸

如大便瀉,以三黃石膏柴苓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大便稀瀉,可以使用像三黃石膏湯或柴苓湯之類的中藥。

如胸膈滿悶,加枳殼橘紅黃連與前三黃石膏等湯。

白話文:

如果胸腔和橫膈膜悶脹,則在原有的三黃石膏湯中加入枳殼、橘紅和黃連。

如大便不通,或承氣湯,或大柴胡微利之。

如大頭瘟疫,乃濕熱在高巔之上,宜以羌活及酒炒黃芩,並酒蒸大黃,隨病加減。切不可用降藥。東垣謂:此症乃陽明邪熱太甚,挾少陽相火而成。故其邪多見於頭或兩耳前後。治法不宜遠藥,遠則反過其病,正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是也。宜用緩藥緩服,慢慢少與。當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治之。

白話文:

當遇到像是大頭症這樣的瘟疫,是因為濕熱停留於頭部上方,應使用羌活和黃芩炒酒,再用酒蒸大黃,根據病情增減藥量。千萬不可使用涼性藥物。東垣說:這個病症主要是因為陽明經的熱邪過盛,再加上少陽經的心火,所以病邪大多出現在頭部或兩耳前後。治療時不宜使用遠方藥物,否則會加重病情,如同上半身熱邪未除,反而中半身又受寒。應使用緩和的藥物慢慢服用,少量多次服用。要看腫勢出現在哪個部位,然後依據經絡來治療。

如陽明之邪,則首大腫。少陽為邪,多見於耳之前後。宜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攪汁,調火煅蚯蚓糞敷之。或以丁香尖、附子尖、南星調醋敷之。或以五葉藤車前草皆可搗汁敷之,多有獲效。

白話文:

如果屬於陽明經的邪氣,就會導致頭部腫大。少陽經的邪氣,多發生在耳朵前後。治療時宜選用防風通聖散加減方,或者小柴胡湯加防風、荊芥、薄荷、桔梗一起煎服。外敷可用側柏葉搗汁,調和煅過的蚯蚓糞敷在患處。或者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調醋敷在患處。也可以用五葉藤、車前草搗汁敷在患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