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胎前諸症

婦人有妊月餘,即噁心嘔逆者,謂之惡阻。乃足厥陰肝經養胎之月也。肝嘗有餘,本不能容物,而今乃有妊,則肝氣為胎所礙,不得發泄,故噁心嘔逆也。過此月,則別經養胎,而惡阻之病息矣。夫十二經,皆養胎者也,而肝經獨養於初妊之時,何哉?蓋胎者,血之始成,而肝則血之所藏,以血養血,造化之相為合也。然受氣之始,則何經以主之?曰足少陰腎經也。

白話文:

孕婦懷孕一個多月後,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現象,這稱為惡阻。這是因為足厥陰肝經負責養育胎兒的時期。肝經本就氣盛,平時就不容易容納其他東西,現在又懷了孕,肝氣受到胎兒的阻礙,無法宣發,所以會出現惡心嘔吐。過了這個月份,其他經絡開始養育胎兒,惡阻的症狀就會消失。人體十二經絡都參與養育胎兒,為什麼只有肝經負責懷孕初期呢?這是因為胎兒是血液初成之時,而肝臟是藏血之處,用血養血,這是自然造化的規律。然而,胎兒受氣之初,是由哪條經絡主導呢?是足少陰腎經。

天一生水,得氣最先,故男子先生左腎,女子先生右腎。而婦人右腎,亦以系胞,為胞之根柢,先天真一之氣,發此以為胎兆也。

白話文:

天地形成時,水是第一個產生的。男性因此先形成左邊的腎臟,女性先形成右邊的腎臟。女性的右邊腎臟也與子宮相連結,是子宮的根基。先天初生的真氣來自此處,作為胎兒形成的徵兆。

妊婦心氣痛者,受胎必上,胎礙其心,故心氣痛也。小便不通者,受胎必下,胎壓膀胱,故小便不通也。其有遺尿不禁者,必其胎氣受寒,逼近膀胱,故遺尿不禁也。

白話文:

孕婦心臟疼痛:受孕後胎位一定會偏高,胎兒壓迫她的心臟,所以心臟疼痛。小便不通:受孕後胎位一定會偏低,胎兒壓迫膀胱,所以小便不通。如有尿失禁:一定是胎氣受了寒,逼近膀胱,所以尿失禁。

妊婦腹痛,人皆謂之胎痛,而不知胎痛自有分別,不可以腹痛例觀也。假如努力任重,致傷其胎而作痛者,方可言胎痛;或平日瘦弱,血不足以潤其胎,而致腹痛,其痛如芒刺引掣者,亦可以言胎痛也。若偶傷於食,偶感於氣,偶觸於穢惡,而作痛者,非干於胎,何以亦謂之胎痛耶?醫者當審其脈,若滑而弦,乃是氣食;若得澀脈,乃為胎痛。脈訣云:澀脈如刀刮竹行。

白話文:

孕婦肚子痛,大家都說是胎痛,但不知道胎痛其實有不同的區別,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孕婦用力過度或負重過多,導致胎位受損引發疼痛,才叫胎痛。或者平日虛弱,氣血不足以滋養胎兒,導致腹痛,疼痛像針刺抽掣一樣,也可以說是胎痛。

但如果只是偶爾吃錯東西、受到外界刺激,或者碰觸到不潔淨的東西而引發腹痛,這些都與胎兒無關,為什麼也稱之為胎痛呢?

醫生應該仔細診斷脈搏:

  • 如果脈搏滑且有弦,是氣食引起的腹痛。
  • 如果脈搏澀滯,則是胎痛。《脈訣》說,澀脈就像用刀刮竹子一樣。

男人有此號傷精,婦人有孕為胎痛,無孕還須敗血凝。由是觀之,可以見胎痛,由於血不足矣。

妊婦腰痛,與男子腰痛不同。男子腰痛,乃腎虛也。妊婦固亦有虛者,然因勞力而得者居多焉。勞力以任重,致傷胞系,胞系與腎相連,胞系受傷,則腰必痛,痛甚則胞系將脫,多至小產。其有素享安逸而妊婦腰痛者,必其受胎之後,不節房事,以致傷胞系也。十月滿足而腰痛者,非病也,欲產故也。

白話文:

孕婦的腰痛和男子的腰痛不一樣。男子的腰痛,是因為腎虛。孕婦固然也有腎虛的,但是因為勞累而腰痛的居多。勞累是因為承擔過重的負荷,導致子宮系統受到損傷,子宮系統和腎臟相連,子宮系統受傷,那麼腰必定會疼痛,疼痛劇烈的話,子宮系統就會脫落,很容易就會流產。有的人原本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懷孕後腰痛,那肯定是因為受孕後,房事不節制,導致子宮系統受傷。懷孕十個月後腰痛,那不是疾病,而是要生產了。

《脈訣》云:將產之候脈離經。又曰:一息二至號離經。所謂離經者,胞系欲離腎經也。此脈在妊婦,則為欲產而無所妨;在病人,則為欲死而氣將絕。醫者亦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脈訣》中說:臨產前,脈象會離開正常的經絡。又說: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兩次,就是「離經」脈象。所謂「離經」,指子宮與腎經即將分離。這種脈象,如果出現在孕婦身上,就表示快要生產,不需要擔心;如果出現在病人身上,則表示病重將死,氣息奄奄。醫者也需要了解這些知識。

妊婦下血者,人皆謂之胎漏,而不知胎漏,亦有辨也。蓋胞外有血,胎內無血,胎內之所有者,水而已矣。使胞破漏,則必有聲,而所下者,皆水也。若所下者血,則皆胞外之物耳,豈可以言胎漏耶?然下血過多,則無以養胎;下水過多,則胞已干而兒必死,皆危症也。若臨月腹痛而胞破,則為欲產,亦不可言胎漏也。

白話文:

懷孕期間出血,大家都稱之為胎漏。但卻不知道胎漏也有區分。

胎盤外有血,胎盤內沒有血,胎盤內只有羊水。如果胎盤破裂,必定會有破裂聲,流出的液體也應該是羊水。但如果是流出血,那都是胎盤外的物質,怎麼能說是胎漏呢?

但如果出血過多,胎兒就沒有營養;如果流出羊水過多,胎盤會乾涸而導致胎兒死亡,這都是危險的症狀。如果到了臨盆時,腹部疼痛且胎盤破裂,那就是要生產了,也不能說是胎漏。

妊婦傷寒、瘧疾,皆能墮胎。蓋懷胎最怕寒戰,則遍身筋骨皆振,易動其胎。故患此二疾者,多至小產。用藥者,先以安胎為首務,可也。

白話文:

對於懷孕婦女來說,感染傷寒或瘧疾會造成流產。這是因為懷孕最怕寒顫,這時全身筋骨都會振動,容易動到胎兒。因此,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人,大多會流產。治療時,應該先以安胎為主要任務。

妊婦痢疾、泄瀉,雖不至於墮胎,然臨月之時,多有產難。蓋痢疾則下血,而胎無所養;泄瀉則去水,而胎無所滋。泄痢既止之後,必將有乾枯澀滯之患,而產難恐不免矣。用藥者,其可不深加意乎。若暫瀉暫痢,其勢不甚者,亦無大害也。

白話文:

孕婦患痢疾或腹瀉,雖然不一定會導致流產,但臨近預產期時,會更容易出現難產的情況。因為痢疾會導致出血,胎兒無法獲得營養;而腹瀉會導致水分流失,胎兒無法得到滋養。無論是腹瀉還是痢疾在停止後,都可能出現乾燥、收澀和便祕的情況,導致難產的風險增加。因此,用藥時必須格外注意。如果腹瀉或痢疾症狀較輕,暫時出現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

藥例

惡阻嘔逆,以平肝順氣為主。宜君之以草決明、白芍藥以平其肝,佐之以枳殼砂仁厚朴蘇子烏藥以順其氣,藿香黃連白豆蔻以止其嘔逆而已。然此症乃自然之氣候,雖不服藥亦無妨。

白話文:

噁心嘔吐,應該以平肝理氣為治療原則。適合服用決明子、白芍藥來平肝,再輔以枳殼、砂仁、厚朴、蘇子、烏藥來理氣,藿香、黃連、白豆蔻來止嘔吐。不過,這個症狀是自然氣候所引起的,即使不服用藥物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心氣痛者,胎礙其心也,以縮胎降氣為主。宜君之以枳殼以縮其胎,佐之以砂仁、檳榔沉香、蘇子以降其氣,少加四物湯服之。

白話文:

心臟疼痛的人,是因為胎氣壓迫心臟所致,治療原則以縮胎、降氣為主。適合使用枳殼縮胎,佐以砂仁、檳榔、沉香、蘇子降氣,再稍加四物湯一同服用。

或用艾葉茴香川楝子,俱炒等分,水煎,加醋少許服之,亦可。

白話文:

將艾葉、茴香、川楝子各等分炒熟,加水煎煮,加入少許醋服用,也可以。

小便不通,胎壓膀胱也,以利小便為主,兼用搐鼻法,以升提其氣,則小便自下。宜君之以木通,佐之以車前甘草梢赤茯苓澤瀉之類。又以烏梅、牙皂等分為末,略吹些少於鼻中,鼻中酸癢,欲嚏不嚏,其氣必升。先服煎藥,如一飯之頃,後用此搐鼻法。

白話文:

小便不通,是因為胎壓迫膀胱所致。治療應以利尿為主,輔以通鼻法,將氣提昇,小便自然會排出。建議使用木通作為主藥,輔以車前子、甘草梢、赤茯苓、澤瀉等藥材。此外,還可以將烏梅、皁角粉末等量混合,輕輕吹入鼻中,鼻中會感到酸癢,有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的感覺,這樣氣就會上升。先服用煎藥,大約過一個小時後,再使用通鼻法。

遺尿不禁者,胎寒迫近於膀胱也,以溫胎為主。宜君之以艾葉,佐之以茴香、五味、牡蠣,同豬尿脬煎服。

白話文:

小便失禁是胎寒靠近膀胱所致,以溫暖胎氣為主。應使用艾葉為君藥,配合茴香、五味子、牡蠣,一起和豬膀胱煎服。

胎痛,以生血安胎為主。宜用四物湯以生血,佐以砂仁、白朮黃芩以安胎;陳皮木香香附以調氣。

白話文:

在治療胎動不安時,應以養血安胎為主。建議使用四物湯補血,再搭配砂仁、白朮、黃芩來安胎;陳皮、木香、香附來調和氣機。

腰痛,以安胎為主。宜君之以砂仁,佐之以白朮安胎,杜仲續斷甘草以止痛。

白話文:

腰痛,以安胎為主。適宜用砂仁治療,輔助白朮安胎,杜仲、續斷、甘草來止痛。

胎漏下血,其勢已危,急用阿膠為君,鹿角屑、熟地、艾葉、白朮、砂仁、黃芩為佐,加蔥白一握,水煎,送下黃蠟丸一二錢,一日三服。

白話文:

懷孕期間出現下體出血,情況危急,應立即使用阿膠為主藥,鹿角屑、熟地、艾葉、白朮、砂仁、黃芩為輔助藥材,再加入一把蔥白,加水煎煮。同時服用一到二錢黃蠟丸,一日服用三次。

傷寒、瘧疾,皆以安胎為先,定寒熱為次,宜用大劑白朮、砂仁、黃芩、紫蘇以安胎。如傷寒,則兼用羌活防風、甘草,無汗則少加麻黃。如瘧疾,則兼用柴胡川芎、芍藥。有食加山楂麥芽枳實、陳皮、神麯之類。

白話文:

治療傷寒和瘧疾,應優先安胎,其次是穩定寒熱。可以使用大劑量的白朮、砂仁、黃芩、紫蘇來安胎。如果患有傷寒,還需要加入羌活、防風、甘草,沒有出汗的情況下少量加入麻黃。如果患有瘧疾,還需要加入柴胡、川芎、芍藥。有食物滯留的情況下,可以加入山楂、麥芽、枳實、陳皮、神曲等藥材。

痢疾,以黃連、當歸為主治,佐以白朮、茯苓、芍藥、木香、陳皮、甘草之類。如泄瀉,以白朮、蒼朮為主治,佐以茯苓、豬苓、澤瀉、神麯、陳皮、甘草之類。二病俱加砂仁煎服。病愈後,又當大補陰血,如四物湯、龜板、阿膠、玄參知母黃柏山藥、五味、人參之類作丸,服之,始可以免臨產乾枯澀滯之患也。

白話文:

痢疾

  • 主要藥材:黃連、當歸
  • 輔助藥材:白朮、茯苓、芍藥、木香、陳皮、甘草等

腹瀉

  • 主要藥材:白朮、蒼朮
  • 輔助藥材:茯苓、豬苓、澤瀉、神麯、陳皮、甘草等

合併症

  • 無論痢疾或腹瀉,都可加入砂仁煎服。

產後調理

  • 痢疾或腹瀉痊癒後,需大補陰血。
  • 可將四物湯、龜板、阿膠、玄參、知母、黃柏、山藥、五味、人參等藥材製成藥丸服用。
  • 如此調理才能避免產後出現乾燥、澀滯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