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表證

凡表證脈浮,身體肢節疼痛,惡風、惡寒者,可汗之不可下也。傷寒無汗麻黃湯(一),傷風自汗桂枝湯(二)。一法不問風寒通用雙解散(五十四),或天水散(五十二)最妙。

白話文:

凡是表證,脈浮,身體肢節疼痛,畏懼風寒的病人,應該使他發汗,但不能使之泄瀉。治療傷寒無汗的病症用麻黃湯(一),治療傷風自汗的病症用桂枝湯(二)。有一種方法,無論風寒都用雙解散法(五十四),或用天水散(五十二)治療最妙。

2. 里證

凡里證脈實而不浮,不惡寒及惡風,身不疼,自汗譫語,不大便,或咽乾腹滿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證宜小承氣湯(十二)、大承氣湯(十)、調胃承氣湯(十一),選而用之。一法不問風寒暑濕,或表、里兩證俱不見,但無表證而有可下者,通用三一承氣湯(十三)下之。此藥發峻效,使無表熱入里,而無結胸及痞之眾疾也。

白話文:

凡是裡證,脈沉實不浮,不畏寒或畏風,身體不疼痛,自汗多且言語錯亂,大便不通暢,或咽乾口渴、腹脹,可以下法治療,不可發汗治療。以上症狀的患者適合選用小承氣湯(處方十二)、大承氣湯(處方十)、調胃承氣湯(處方十一)等藥方治療。還有一種方法,不分風寒暑濕各種病因,或者表、裏兩方面的症狀都不明顯,但沒有表證而有可以下泄的症狀,則通用三一承氣湯(處方十三)治療。這種藥發揮峻下的功效,使表邪熱不會進入裡證,而不會出現結胸和諸多痞滿的疾病。

或熱結極深而諸藥數下,畢竟不能利,不救成死者,大承氣湯甘遂一錢匕下之。病在裡,脈沉細者,無問風寒暑濕,或表裡證俱不見;或內外諸邪所傷,有汗、無汗、心腹痛滿、譫妄煩躁、蓄熱內盛、但是脈沉者,宜三一承氣湯(十三)合解毒湯(二十一)下之。解毒、調胃承氣湯,能瀉大熱。

白話文:

或者熱結積聚得很深,用各種藥物數次下瀉,最終不能通利,不救成了死者,可以用大承氣湯加甘遂一錢匕來下泄。病在裡,脈象沉細,不管風寒暑濕,或表裡證狀都不見;或內外諸邪所傷,有汗或無汗,心腹疼痛飽滿,神志恍惚煩躁,蓄熱內盛,但是脈象沉細,宜三一承氣湯和解毒湯合在一起下泄。解毒湯和調胃承氣湯,能瀉下大熱。

3. 表裡證

表裡俱見之證:或半在表,或半在裡之證者,謂前表裡二證,病在相參。有欲汗之而有里病,欲下之而表病未解;汗之不可,吐之又不可,法當和解。傷風,白虎湯(二十二);傷寒、中風或兩感,小柴胡湯(九)。一法不問風寒暑濕,用涼膈散(二十三)、天水散(五十二)二藥合一服,用煎解之。

白話文:

表裡俱見的證狀:病在表裡之間,一半在表,一半在裡,就是說前表裡兩種病證,互相參合。有想發汗的,但又有裡證,想用下法,但表證未解;發汗不行,吐也不行,這時應當採取和解法。傷風,用白虎湯 ( 二十二 );傷寒、中風或兩種病同時得,用小柴胡湯 ( 九 )。另一種方法不分風寒暑濕,用涼膈散 ( 二十三 )、天水散 ( 五十二 ) 兩味藥配在一起服用,用煎的藥汁送服。

或表熱多,裡熱少,天水一,涼膈半;或裡熱多,表熱少,涼膈一,天水半;表熱極,里有微熱,身疼頭痛,或眩或嘔,不可汗吐下者,天水、涼膈散合和解之。解之又不能退其熱者,用黃連解毒湯;表裡之熱俱微者,五苓散(二十四);表裡之熱俱盛者,大柴胡湯(八)微下之,更甚者大柴胡大承氣湯(十)下之,雙除表裡之熱。服雙解散(五十四)之後若不解,病已傳變,後三日在裡,法當下之。

白話文:

  1. 若表面熱較多,裡面的熱較少,則服用天水散一劑,涼膈散半劑;或裡面熱較多,表面熱較少,則服用涼膈散一劑,天水散半劑。
  1. 表面熱很盛,裡面有輕微熱,身體疼痛,頭痛,或眩暈或嘔吐,不能通過發汗、嘔吐、瀉下等方法來治療的,服用天水散、涼膈散合和解劑。如果服用和解劑仍不能退熱的,服用黃連解毒湯。

  2. 表面熱和裡面熱都很輕微的,服用五苓散(二十四);表面熱和裡面熱都很旺盛的,服用大柴胡湯(八)稍微瀉下,更嚴重的服用大柴胡湯合大承氣湯(十)瀉下,雙重清除表裡之熱。

  3. 服用雙解散(五十四)之後如果不見效,病情已經傳變,三天後在裡面,應該使用瀉下法治療。

殊不知下之太早,則表熱乘虛而入里,遂成結胸、虛痞、懊憹、發黃之證,輕者必危,危者必死,但宜平和之藥,宣散其表,和解其里,病勢或有汗而愈,或無汗氣和而愈。用小柴胡(九)、涼膈(二十三)、天水(五十二),合和主之。病在半表半裡,用小柴胡,涼膈散合和而解之,或小柴胡合解毒湯(二十一)。

白話文:

如果你不知道太早服用瀉藥,外部的熱氣就會趁機進入體內,從而導致結胸、虛痞、懊憹、發黃等疾病症狀,輕者也會有危險,危險者必死無疑。因此,應該服用平和的藥物,宣散外部的熱氣,調和體內的陰陽,病情可能會出汗而痊癒,也可能不出一汗而氣和而痊癒。可以使用小柴胡(九克)、涼膈(二十三克)、天水(五十二克)合劑作為主藥。對於半表半裡的疾病,可以使用小柴胡加涼膈散合劑來治療,或者小柴胡加解毒湯(二十一克)合劑。

如服,熱勢未退者,大柴胡(八)合三一承氣湯(十三)。表裡俱微,半表半裡,若里微者宜大柴胡(八)合黃連解毒湯(二十一)合服。諸小柴胡湯證後病不解,表裡熱勢更甚,而心下急郁微煩;或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不利;或陽明病多汗;或少陰病下利清水,心下痛而口乾;或太陰病腹滿而痛;或無表裡證但發熱,七、八日,雖脈浮而數,而脈在肌肉實數而滑者,並宜大柴胡湯(八)。病至七、八日,裡熱已甚,表漸微,脈雖浮數,用三一承氣湯(十三)合解毒下之。

白話文:

如果服用後,發熱症狀沒有退卻,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加三一承氣湯。表證和裡證都很輕微,或者表證和裡證兼有,但裡證輕微,應以大柴胡湯加黃連解毒湯合服。各種小柴胡湯證後,病情不僅沒有好轉,表裡熱勢反而更加嚴重,並且感到心下急躁、鬱悶、煩躁;或者發熱、汗出不止,心下痞硬、嘔吐不爽;或者陽明病多汗;或者少陰病下利清水,心下疼痛而口乾;或者太陰病腹滿而疼痛;或者沒有表裡證,但發熱,七、八天了,脈象雖然浮數,但脈在肌肉中實數而滑,都應該使用大柴胡湯。病情到了七、八天,裡熱已經很嚴重,表證逐漸減輕,脈象雖然浮數,應該用三一承氣湯加解毒湯攻下。

下證未全,不可下者,用白虎湯(二十二)或人參石膏湯(三十五)。脈洪、躁,里有微熱,不可汗者,用黃連解毒湯(二十一)。

白話文:

證據不足,不可用攻下法治療的,用白虎湯(二十二)或人參石膏湯(三十五)。脈洪大、躁動,體內有低微熱,不可用汗法治療的,用黃連解毒湯(二十一)。

4. 汗後不解

凡是表證法當汗之,依法汗之,其病又不解。汗後不解,其證前後別無異證者,通宜涼膈散(二十三)調之,以退其熱,無使熱甚危極也。除此之外,遠勝小柴胡湯。兩感至此而已,汗後餘熱用益元散(五十二)、或小柴胡湯(九)、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傷寒大發汗,汗出不解,反無汗,脈尚浮者,蒼朮白虎湯(二十三)解之。

白話文:

凡是表證虛寒,當發汗時,依法行汗法治療,病情仍未解除。發汗之後病情未解除,前後症狀又沒有其他不同症狀的,通通用涼膈散(二十三)來調理,以緩解熱症,不要使熱症嚴重到危及生命的地步。除了涼膈散之外,遠勝小柴胡湯。兩感證至此為止,發汗後餘熱用益元散(五十二)或小柴胡湯(九)、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治療。傷寒大量發汗,汗出不解,反而不出汗,脈象仍然浮動的,用蒼朮白虎湯(二十三)來治療。

傷寒用桂枝發汗後半日許,復熱煩,脈浮者,再宜桂枝湯(二);汗後不解,下證未全者,白虎湯(二十三);汗後煩躁不得眠,微熱而渴,五苓散(二十四);汗後不解,裡外有熱,口乾煩渴,柴胡飲子(四十七);解表之後尚未愈者,解毒(二十一)、涼膈(二十三)、天水散(五十二),能調順陰陽,洗滌臟腑。

白話文:

傷寒用桂枝發汗法治療後,半天左右,又發熱煩躁,脈象浮起的,仍然適合使用桂枝湯(第二條)治療;發汗後,病症沒有減輕,下證病症還沒有完全出現的,可用白虎湯(第二十三條)治療;發汗後煩躁不安,不能入睡,微熱口渴的,可用五苓散(第二十四條)治療;發汗後病症沒有減輕,體表和體內都有熱,口乾煩渴的,可用柴胡飲子(第四十七條)治療;解表法治療後還沒有痊癒的,可用解毒方(第二十一條)、涼膈方(第二十三條)、天水散(第五十二條)治療,可以調和陰陽,清洗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