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往來寒熱

往來寒熱屬少陽,一日二、三作,來往無期,用小柴胡湯(九)主之。

2. 潮熱

潮熱屬陽明,一日一發,日晡而作也。陽明裡熱極甚,或吐下後不解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潮熱,心胸煩熱而懊憹,如瘧狀,脈沉實者,三一承氣湯(十三)。陽明、少陽合病,下利,日晡發熱如瘧者,大柴胡湯(八)。通宜三一承氣(十三)合解毒(二十一)。

白話文:

潮熱屬於陽明病,每天發作一次,在傍晚時分發作。陽明裡熱極其嚴重,或者吐下之後大便不通,五、六天到十幾天,傍晚潮熱,心胸煩熱而煩躁,就像瘧疾一樣,脈搏沉實者,用三一承氣湯(十三)。陽明、少陽合病,腹瀉,傍晚發熱像瘧疾一樣者,用大柴胡湯(八)。通宜三一承氣(十三)合解毒(二十一)。

3. 自汗

自汗者,不發表解肌自出汗也,傷風自汗也。傷風自汗,桂枝湯。傷寒自汗,脈沉數而實,表裡俱熱者,三陽合病自汗者,厥逆自汗者,頭疼自汗者,傷寒自汗未解半入於裡者,中暑自汗脈虛者,俱宜白虎湯(二十二)。傷寒寢汗不止,白虎湯加麻黃根、浮麥。傷寒汗下後,自汗、脈虛、熱不已,白虎加人參蒼朮服之,汗止身涼,通仙之法也。

白話文:

自汗:並不是發表解肌而導致的出汗,可能有傷風的原因。傷風自汗,用桂枝湯。傷寒自汗,脈沉數而實,表裡皆熱,三陽合病自汗,厥逆自汗,頭痛自汗,傷寒自汗未解而半入於裡,中暑自汗脈虛,都適合用白虎湯(二十二)。傷寒睡覺時汗流不止,白虎湯加麻黃根、浮麥。傷寒汗出後,仍然自汗,脈虛,熱度不退,用白虎湯加人參、蒼朮服用,能止汗令身體冰涼,這是通仙的方子。

中暑自汗,白虎湯,後以澹滲湯(二十五)調之。自汗多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

白話文:

中暑出汗,用白虎湯,然後用澹滲湯(第二十五號方)調整。出汗多的崔宣武人參石膏湯(第三十六號方)。

4. 自利並誤下

自利者,不經下藥攻裡而自利也。脈浮表不解自利,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二十四)。一切瀉痢間作,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溫濕內甚而作痢者,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自利清水,色鈍青,心下痞痛。口燥者,皆濕熱相搏於腸胃之內而成,三一承氣湯(十三)。當汗而反下,及不成結胸而但下利清穀不化,表證在,表熱裡寒也,急以四逆湯(四十三)溫里;利止里和,急以桂枝解表。或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熱利不止,皆宜五苓散止利兼解表。

白話文:

自利:是指患者自行排便,而不是通過服藥或其他方式治療而排便。

脈浮表不解自利,或小便不利者:脈象浮在表層,但表證沒有得到解除,同時患者出現腹瀉或小便不利。

五苓散:方劑名,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腹瀉等症狀。

一切瀉痢間作:凡是腹瀉與痢疾交替發作。

桂苓甘露飲:方劑名,具有清熱除濕、益氣健脾的功效,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

溫濕內甚而作痢者:體內濕熱過重,導致腹瀉。

黃連解毒湯:方劑名,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用於治療痢疾、腹瀉等症狀。

或自利清水,色鈍青,心下痞痛。口燥者:腹瀉排出清澈的水樣便,顏色微青,心窩部位疼痛,口乾舌燥。

三一承氣湯:方劑名,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痢、腹瀉等症狀。

當汗而反下,及不成結胸而但下利清穀不化,表證在,表熱裡寒也,急以四逆湯溫裏;利止裏和,急以桂枝解表:本應發汗,但卻出現腹瀉。沒有形成胸中滿悶的症狀,只出現腹瀉,排出清澈、未消化的食物。表證仍然存在,是表熱裏寒造成的。應立即使用四逆湯溫暖身體,使腹瀉停止、腸胃和緩後,再使用桂枝湯解表。

或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熱利不止,皆宜五苓散止利兼解表:曾經服用巴豆等熱性藥物瀉下,導致腹瀉不止,兼有表證。都應使用五苓散止瀉,同時解表。

5.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者,小便難而赤澀也。中暑並傷寒大發汗後,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煩渴者;口乾煩渴,小便不利者;小便赤澀,通宜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飲(三十四)主之。

白話文:

小便不利:指小便困難而發紅發澀的症狀。

中暑兼傷風後大發汗,感覺胃裡乾燥、煩悶,無法入睡,脈搏浮動,小便不利,並且有低熱口渴。

口乾煩渴,小便不利。

小便發紅發澀。

這幾種情況,都可用五苓散、桂苓甘露飲來治療。

6. 嘔吐

凡嘔吐者,火性上炎也,無問表裡,通宜涼膈散(二十三)。傷寒雜病,一切嘔吐,調胃承氣湯(十一)。煩悶乾嘔,黃連解毒湯(二十一)。嘔吐煩渴者,桂苓甘露飲(三十四)、五苓散(二十四)。眩、咳嘔者,白虎(二十二)加半夏橘皮。傷寒嘔吐,四肢厥逆清冷,調胃散(五十)。濕溫內甚,噁心嘔吐者,白虎合解毒湯

白話文:

  1. 凡是嘔吐的,都是因為火氣上升引起的,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適用涼膈散(二十三)治療。

  2. 傷寒雜病,一切嘔吐,都用調胃承氣湯(十一)治療。

  3. 煩悶乾嘔,用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治療。

  4. 嘔吐煩渴的,用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或五苓散(二十四)治療。

  5. 頭暈、咳嗽嘔吐的,用白虎(二十二)湯加半夏、橘皮治療。

  6. 傷寒嘔吐,四肢厥逆清冷的,用調胃散(五十)治療。

  7. 濕溫內盛,噁心嘔吐的,用白虎合解毒湯治療。

7. 吐瀉

吐瀉者,上吐下瀉,亦名霍亂也。一切吐瀉霍亂,通宜五苓散(二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白朮散(四十二)。吐瀉霍亂煩渴,並中外諸邪所傷而吐瀉腹滿痛悶者,並皆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澹滲湯(二十五)。

白話文:

中醫所說的「吐瀉」,是指上吐下瀉,也就是霍亂。所有吐瀉霍亂的症狀,都適合五苓散 (二十四)、益元散 (五十二)、白朮散 (四十二)這三種藥來治療。如果吐瀉霍亂還伴隨着煩渴,並且是外邪所傷導致的吐瀉、腹滿、疼痛和悶氣,則適合桂苓甘露飲 (三十四)、澹滲湯 (二十五) 這兩種藥來治療。

8. 喘嗽

大熱喘嗽而滿者,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熱甚咳嗽悶亂,三一承氣湯(十三)。少陽咳者,小柴胡(九)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喘嗽頭疼者,茯苓半夏湯(三十八)。咳嗽者,白虎湯(二十二)加半夏桔梗。咳嗽不已,人參石膏湯(三十五),或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

白話文:

  • 發高燒、喘咳、胸悶者,宜用黃連解毒湯(方劑二十一)。

  • 或因熱盛導致咳嗽、胸悶、煩躁,宜用三一承氣湯(方劑十三)。

  • 少陽型咳嗽者,宜用小柴胡湯(方劑九),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

  • 喘咳且頭痛者,宜用茯苓半夏湯(方劑三十八)。

  • 不停咳嗽者,宜用白虎湯(方劑二十二),加半夏、桔梗。

  • 咳嗽不止者,宜用人參石膏湯(方劑三十五),或崔宣武人參石膏湯(方劑三十六)。

痰逆咳嗽,半夏橘皮湯(三十七)。汗之後氣悶咳嗽,五味子湯(四十四)。

白話文:

  1. 痰逆咳嗽:痰液阻滯引起的咳嗽,以半夏橘皮湯治療。

  2. 汗後氣悶咳嗽:因出汗後,人體陽氣虛弱,易使風邪襲擊,出現悶堵感和咳嗽,以五味子湯治療。

9.

凡口乾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飲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三一承氣湯(十三)。或裡熱燥甚,傷寒怫鬱留飲不散,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涎,大渴不能飲,飲亦不能止其渴,喘急悶亂,但欲死者,三一承氣湯,下咽立止其渴,有若無病之人,須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藥力但隨汗之宣通,不利而愈。

白話文:

  1. 凡是口乾煩渴的人,傷寒病汗出而口渴的人,喝水後反而吐出,叫做水逆,都應該服用五苓散(二十四)。

  2. 少陰病二、三日後,口乾咽燥,服用三一承氣湯(十三)。

  3. 或因裡熱燥甚,傷寒鬱悶,積飲不散,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只嘔吐冷涎,非常口渴卻不能飲水,飲水也不能止渴,喘急胸悶煩亂,只想要死,服用三一承氣湯,藥物下嚥立即可止渴,彷彿沒有生病的人一樣,很快就會大汗淋漓痊癒。

  4. 到了這個地步,往往有很多不利而汗出,也有的藥效只是隨著汗液宣通,不利的症狀也就不治而癒。

或汗吐下後,煩渴口乾,脈浮大,白虎湯(二十二)加人參;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

白話文:

  • 在發汗、嘔吐、腹瀉之後出現煩渴、口乾、脈搏浮大時,可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

  • 在煩躁、口渴較多的情況下,可在涼膈散中加入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