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諸風總論

《素問》云:諸風掉眩強直,肢痛軟戾,裡急筋縮,皆足厥陰風木之位,肝膽之氣也。(風者,動也。動者,搖也。所謂風氣甚而主目眩運,由風木王,則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能生火,故風火多為熱化,皆為陽熱多也。)風為病者,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腰脊強痛,或為耳鳴鼻塞諸證,皆不仁,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白話文:

《素問》中說:各種頭暈目眩、手腳拘攣僵直、肢體疼痛軟弱、腹中絞痛、筋脈收縮等症狀,都是足厥陰肝經上風氣旺盛引起的,是肝膽之氣所致。(風的性質是運動,運動就是搖晃。所謂風氣太盛而導致頭暈目眩,就是因為肝木旺盛,肺金衰弱無法控制肝木,而肝木又會生心火,所以風火多化為熱氣,都是陽熱過盛造成的。)因風氣而致病,有的表現為寒熱,有的表現為熱中,有的表現為寒中,有的表現為邪風,有的表現為半身不遂,有的表現為腰脊強痛,有的表現為耳鳴鼻塞等證狀,都不仁不義。這些疾病雖然表現各異,但病名不同。

經云: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風氣俱入,行於諸脈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致使肌肉膹䐜,而有瘍也。衛氣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間,衛氣行處,風與衛氣相摶,俱行肉分,故氣道澀而不利。氣道不利,風熱內郁,衛氣相摶,肉膹䐜而瘡出。

白話文:

中醫典籍上說:風邪具有善於流動而多變化的特點,毛孔開闢的時候就會感覺身體發寒,毛孔閉塞的時候就會感到燥熱憋悶。風邪同時侵入人體,在經脈和肌肉之間運行,與人體的衛氣相交接,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肌肉腫脹疼痛,形成瘡瘍。衛氣凝滯不通,所以肌肉就會失去知覺。在肌肉之間,是衛氣運行的通道,風邪與衛氣相遇,一起在肌肉中運行,所以氣道會變得不通暢。氣道不通暢,風熱之邪就會鬱結於內,衛氣與風邪相交結,導致肌肉腫脹疼痛,形成瘡口。

衛氣被風鬱,不得傳遍,升凝而不行,則肉不仁也。謂皮肉𤸷而不知寒熱痛癢,如木石也。

經曰:風者,百病之首也。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皆風氣所發也。以四時五運六氣千變萬化,沖蕩推擊無窮,安得失時而絕也。故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季夏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秋庚辛傷於風者為肺風,冬壬癸傷於風者為腎風。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風的變化無常,會引起不同的疾病。由於一年四季、五運六氣變幻無常,不斷地衝擊人體,因此不可能不遇到風邪。所以,春天甲乙兩月受風邪侵襲的,會引發肝風;夏天丙丁兩月受風邪侵襲的,會引發心風;季夏戊己兩月受風邪侵襲的,會引發脾風;秋天庚辛兩月受風邪侵襲的,會引發肺風;冬天壬癸兩月受風邪侵襲的,會引發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自俞而入,為臟腑之風。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白,時嗽短氣,晝則微,暮則甚。心風之狀,(上同。)善怒,色赤,病甚則言不可快。肝風之狀,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脾風之狀,身體怠墮,四肢不收,色薄微黃,不嗜飲食。腎風之狀,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

白話文:

當風侵入身體時,會進入五臟六腑,形成內臟之風。

肺風的症狀:多汗怕風,臉色蒼白,偶爾咳嗽或氣短,白天症狀輕微,傍晚症狀嚴重。

心風的症狀:易怒,臉色紅潤,病情嚴重時說話不利索。

肝風的症狀:易悲傷,臉色略微發青,嗓子乾燥,易怒,偶爾厭惡女性。

脾風的症狀:身體疲倦,四肢無力,臉色淡黃,不愛吃東西。

腎風的症狀:臉部浮腫,腰痠背痛,無法站直,臉色暗紅,動作不靈活。

又曰:風寒熱,諸疾之始生也。人之腑腑,皆風之起。謂火熱,陽之本也。謂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運嘔吐,謂風熱之甚也。夫風熱怫鬱,風大,生於熱,以熱為本而風為標。言風者,即風熱病也。

白話文:

此外,還有說法認為:風寒熱是各種疾病的起因。人的五臟六腑,都是風產生的根源。說火熱,是陽氣的根本。說曲直動搖,是風的作用。頭暈嘔吐,是風熱嚴重造成的。風熱鬱積,風大了,生於熱,以熱為根本,而風為標誌。說風者,也就是風熱病。

風氣壅滯,筋脈拘卷,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或夜臥寢汗,咬牙睡語,筋惕驚悸,或腸胃怫鬱結,水液不能浸潤於周身,而但為小便多出者。或濕熱內郁,而時有汗泄者。

白話文:

風邪阻滯身體,筋脈痙攣收縮,肢體萎縮,頭暈目眩,腰背疼痛,耳鳴鼻塞,口苦舌燥,喉嚨不適,胸腹悶脹,咳嗽嘔吐氣喘腹脹,鼻涕口水黏稠,腸胃燥熱便祕,小便不通,或夜間睡覺流汗,咬牙說夢話,肌肉跳動心悸,或腸胃不適脹結,津液無法滋潤全身,導致小便增多。或濕熱內聚,時常有汗水瀉出。

或因亡津液而成燥,淋閉者。或因腸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於外,反以停濕而泄。或燥濕往來,而時結時泄者。或表之陽和正氣(衛氣是也。)與邪熱相合,併入於裡,陽極似陰,而戰煩渴者。表氣寒故戰,裡熱甚則渴。或虛氣久不已者。(經言:邪熱與衛氣併入於裡,則寒戰也,並出之於表,則發熱。

白話文:

因津液不足而導致乾燥,導致小便不通者。

或因腸胃乾燥阻塞,體內水分無法排出體外,反而停積形成濕氣而導致腹瀉。

或因乾燥和濕氣交替出現,時而便祕時而腹瀉者。

或因表面的陽氣和正氣(即衛氣)與邪熱結合,入侵身體內部,陽氣極盛而類似陰氣,導致戰慄煩渴者。

戰慄是因為表氣寒涼,煩渴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

或因虛弱的氣長時間無法恢復者。(《內經》記載:邪熱與衛氣結合入侵身體內部,會導致寒戰;邪熱和衛氣一起出現在身體表面,則會發熱。)

)合則病作,離則病已。或風熱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腎水真陰衰虛,心火邪熱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語。或一切暴喑而不語,語不出聲。或暗風癇者。或洗頭風。或破傷、或中風,諸潮搐,並小兒諸疳積熱。或驚風積熱。傷寒、疫癘而能辨者。或熱甚怫結,而反出不快者。

白話文:

()如果(某物)合起來,就會發病,如果分開,疾病就會消失。或者風熱在經絡中運行,導致疼痛和麻痺。或者腎臟的水分和陰精衰弱,心臟的火熱邪氣過度旺盛,導致身體僵硬倒地。或者中風,長時間不能說話。或者突然失語,說不出話。或者患有隱匿性癲癇。或者得洗頭風。或者受傷、中風、各種抽搐,以及小兒五疳積熱。或者驚風積熱。能夠辨別出傷寒、瘟疫。或者熱氣過於鬱結,反而導致精神不振,心情不悅。

或痘黑陷將死。或大人小兒風熱瘡疥,及久不愈者。或頭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駮,或面鼻生紫赤風刺癮疹,俗呼為肺風者。或成癘風,世傳為大風疾者。或腸風痔漏。並解酒過熱毒,兼解利諸邪所傷,及調理傷寒未發汗,頭項身體疼痛者,並兩感諸證。兼治產後血液損虛,以致陰氣衰殘,陽氣鬱甚,為諸熱證,腹滿澀痛,煩渴喘悶,譫妄驚狂。

白話文:

痤瘡

  • 痘瘡顏色發黑,陷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 大人小孩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瘡、疥癬,以及久治不癒的皮膚病。

皮膚疾病

  • 頭上生屑,全身皮膚發黑發暗,出現紫紅色斑點或白斑。
  • 臉上和鼻子上長出紫紅色風疹或癮疹,俗稱「肺風」。
  • 變成瘡風,俗稱「大風疾」。

腸胃疾病

  • 腸胃脹氣、痔瘡、漏膿。

其他疾病

  • 解除酒後過熱的毒,解毒各種邪氣所傷,調養傷寒尚未出汗,頭頸和身體疼痛的症狀,以及各種風寒感冒。
  • 治療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陰氣衰弱,陽氣過剩,引起發熱的症狀,例如腹脹疼痛、口渴胸悶、精神恍惚和躁狂。

萬靈丸,而熱燥郁,舌強口禁,筋惕肉瞤,一切風熱燥證,鬱而惡物不下,腹滿撮痛而昏者。(惡物過多,而不吐者,不宜服之。)兼消除大小瘡及惡毒。兼治墮馬打撲傷損疼痛。或因而熱結,大小便澀滯不通,或腰腹急痛,腹滿喘悶者。

白話文:

包括「萬靈丸」,但出現發燒、煩躁、鬱悶的症狀,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筋肉緊繃、肌肉跳動,各種因風熱燥氣導致的疾病,導致抑鬱和拒食,腹部飽脹、刺痛,甚至昏迷的患者。(拒食症狀嚴重,但無法嘔吐者,不宜服用。)此外,還可以消除大小瘡腫和毒性較強的疾病,以及治療跌落馬背或遭受打擊導致的疼痛。或者由於這些因素導致熱結,大小便不通暢,或腰腹疼痛、腹脹氣喘的患者。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朴硝是者。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一分),

白話文: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即朴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嗽,加半夏半兩,薑製。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大杯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至藥液剩六分,溫服。如果是有痰的咳嗽,可以加入半兩的半夏,用薑汁炮製過。

曹同知通聖散

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三兩),荊芥(三錢半),薄荷(一兩),白朮(一分),石膏(一兩),川芎(半兩),滑石(三兩),當歸(半兩),大黃(半兩),麻黃(半兩),山梔子(一分),連翹(半兩),桔梗(一兩),無芒硝,無縮砂。

白話文:

防風、芍藥(各15克),甘草(180克),荊芥(21克),薄荷(60克),白朮(6克),石膏(60克),川芎(30克),滑石(180克),當歸(30克),大黃(30克),麻黃(30克),山梔子(6克),連翹(30克),桔梗(60克),不加芒硝,也不加縮砂。

崔宣武通聖散

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一分),川芎,大黃,薄荷,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

白話文:

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 1 分) 川芎、大黃、薄荷、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 甘草、石膏(各 1 兩) 滑石(3 兩)

劉庭瑞通聖散

此方有縮砂,無芒硝,其餘皆同。

緣庭瑞於河間守真先生禮師傳之。隨從二年,始受於方,斯且取為瑞而可准憑以用之,兼庭瑞以用治病,百發百中,何以疑之,因錄耳。但庭瑞臨時以意加減,一依前法。嗽加半夏半兩,生薑制。

白話文:

這是我從河間的守真先生那裡學來的。我跟著他學了兩年,才開始學習方劑。這個方子是從《瑞應圖》中選取的,可以作為用藥的依據。庭瑞也用這個方子治病,屢試不爽,所以沒有什麼可懷疑的。這個方子,我把它記錄下來了。不過,庭瑞在使用的時候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增加或減少藥材,但基本的方法還是和以前一樣。比如說咳嗽,可以加半夏半兩,生薑製。

防風天麻散,治風麻痹走注,肢節疼痛,中風偏枯,強,暴音不語,內外風熱壅滯,解昏眩。

白話文:

防風天麻散

功效: 治療風寒痺痛、肢體疼痛、中風偏癱、言語不清、內外風熱壅塞、頭暈目眩。

防風,天麻,川芎,羌活,香白芷,草烏頭白附子,荊芥穗,當歸(焙),甘草(各半兩),滑石(二兩),

白話文:

防風、天麻、川芎、羌活、香白芷、草烏頭、白附子、荊芥穗、當歸(炒過)、甘草(各半兩),滑石(兩兩)

上為末,熱酒化蜜少許,調半錢,加至一錢,覺藥力運行,微麻為度。或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細嚼,白湯化下亦得。散鬱結,宣通氣。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加熱酒混入少量蜂蜜,調入半錢到一錢的藥粉,感覺到藥力流動,有輕微麻感即可。或者將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加熱酒溶解後,服用一丸或半丸,細嚼,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有疏散鬱結、疏通氣機的作用。

如甚者,更服防風通聖散。

犀角丸,治風癇,日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白話文:

犀角丸,用於治療風癇。患者發病時,每天特定時間發作,會揮動雙手、踢動雙腳,口中吐出黏液,失去意識,昏倒在地上抽搐。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一兩),薄荷葉(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末(半兩)、赤色的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色殭蠶(一兩)、薄荷葉(一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計時候。如覺痰多,即減丸數。忌油膩物。

白話文:

弄成粉末,調成麵糊做成大如桐子的藥丸,每次服用20粒至30粒,用溫水送服,每天三次,不拘時間。如果感到痰多,就減少藥丸數量。忌食油膩食物。

風痓病目直,卒中口噤,背強如弓,臥動搖,手足抽搦,無汗名剛,為陽痓,有汗名柔,為陰痓,通三一承氣下妙。

白話文:

得了風瘈病,眼睛直視,突然口不能言,背部強直如弓,躺著身子會搖晃,手腳抽搐,沒有汗液稱為剛,是陽性瘈病;有汗液稱為柔,是陰性瘈病。這兩種瘈病都可以用承氣湯來治療。

搜風丸,治邪氣上逆,以致上實下虛,風熱上攻,眼目昏耳鳴,鼻塞頭痛眩運,燥熱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結滯。清利頭目,鼻聰耳鳴,宣通血氣。

白話文:

搜風丸,適用於邪氣逆流,導致上焦實、下焦虛,風熱上攻,導致眼睛昏花、耳鳴,鼻子不通、頭痛、眩暈,燥熱上壅,痰涎上逆、咳嗽,心腹脹痛,大小便不通暢。此藥方能清利頭目,改善鼻塞耳鳴,疏通氣血。

人參茯苓天南星(各半兩),藿香葉(一分),乾生薑,白礬(生。各一兩),蛤粉(二兩),寒水石(一兩),大黃,黃芩(各一兩),牽牛(四兩),薄荷葉(半兩),滑石(四兩),半夏(四兩),

白話文:

人參、茯苓、天南星(各 25 克) 藿香葉(5 克) 乾生薑、白礬(生,各 50 克) 蛤粉(100 克) 寒水石(50 克) 大黃、黃芩(各 50 克) 牽牛(200 克) 薄荷葉(25 克) 滑石(200 克) 半夏(200 克)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水滴成小丸,每個像小豆那麼大。每次服用 10 丸,用生薑湯送服。逐漸增加至每次 20 丸,每日服用 3 次。

川芎石膏湯,治風熱上攻頭面,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閟,眼生翳膜。清神利頭,宣通氣血,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復傳染。

白話文:

川芎石膏湯

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面,導致眼睛昏花眩暈、頭悶痛,以及風痰引發的喘咳、鼻塞、口瘡、煩渴、小便不通暢,眼睛有翳膜生長。

本方能清心安神、利頭通竅,促進氣血運行,治療中風偏癱,祛除內外邪氣,調理各種疾病,緩解勞累和傳染病。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半兩),滑石(四兩),寒水石(二兩),甘草(三兩),桔梗(二兩),縮砂仁(一分),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一兩),

白話文: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25克) 滑石(200克) 寒水石(100克) 甘草(150克) 桔梗(100克) 縮砂仁(5克) 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50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水調亦得。忌薑、醋、發熱物。

川芎神功散,治風熱上攻,偏正頭痛,無問微甚久新,頭面昏眩。清神。

白話文:

川芎神功散,治療風熱上攻,偏正頭痛,不論是輕微、嚴重、久病或新發的,都能夠緩解頭面昏眩,清神醒腦。

川芎(四錢),甘草(一分),川烏頭,吳白芷,天南星,麻黃(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半盞,投清酒半盞,避風。

換骨丹,治癱瘓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一切風癇暗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換骨丹

用途: 治療癱瘓、中風、顏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以及其他風濕病和暗發性風疾病。

頌曰:我有換骨丹,傳之極幽秘。疏開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氣壯即延年,神清自不睡。南山張仙翁,三百八十歲。甲乙芎術芷,仙人防首蔓,十件可停勻,苦味香減半,龍麝即少許,硃砂作衣纏,麻黃煎膏丸,大小如指彈。修合在深房,勿令陰人見。夜臥服一粒,遍身汗津滿。萬病自消除,神仙為侶伴。

白話文:

古人歌頌道:我有一種換骨丹,傳承自極其隱祕的地方。它可以疏通病人的心氣,扶持年老體衰的人的精力。氣息強壯了就能延長壽命,精神清朗了自然不會失眠。南山的張仙翁,活到了380歲。甲乙芎術芷,仙人防首蔓,這十種藥材可以均勻配伍,苦味重的要減半,龍麝稍微加一點,硃砂做外衣包紮,麻黃煎膏製成丸,大小像手指彈。在深房中調製,不要讓外人看見。晚上睡覺前服一粒,全身就會出滿身大汗。萬病自然消除,神仙也會成為你的伴侶。

麻黃(煎膏),仙術,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參,防風,桑白皮苦參威靈仙何首烏蔓荊子木香,龍腦(研),硃砂(研),麝香(研),五味子

白話文:

  • 麻黃(熬製膏狀)
  • 仙術
  • 白芷(香氣濃鬱的部位)
  • 槐角子(取芯)
  • 川芎
  • 人參
  • 防風
  • 桑白皮
  • 苦參
  • 威靈仙
  • 何首烏
  • 蔓荊子
  • 木香
  • 龍腦(研磨成粉)
  • 硃砂(研磨成粉)
  • 麝香(研磨成粉)
  • 五味子

上為末,桑白單搗細,稱以麻黃膏和就,杵一萬五十下,每兩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擊碎,溫酒半盞浸,以物蓋,不可透氣,食後臨臥,一呷咽之。衣蓋覆,當自出汗,即瘥。以和胃湯調補,及避風寒。茶下半。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將桑白皮單獨搗碎,稱量後與麻黃膏混合,用杵搗一萬零五十下。

將混合物每兩分為十丸,每次服用一丸。將藥丸用堅硬的物品敲碎,用溫熱的酒半杯浸泡,用東西蓋住,不要透氣。

在飯後臨睡前服用,一口吞下。用被子蓋住,自會出汗,出汗後即表示康復。

可以用和胃湯來調養身體,並避免受風寒。茶水送服一半。

鉛紅散,治風熱上攻陽明經絡,面鼻紫赤,癮疹。(俗呼為肺風者,以肺主鼻而又淺在皮膚之內,皮膚屬於肺。)

白話文:

鉛紅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陽明經絡,導致面部和鼻子紫紅,出現癮疹。(俗稱肺風,因為肺主管鼻子,又淺在皮膚內,皮膚屬於肺。)

舶上硫黃,白礬灰(各半兩),

上為末,少許,入黃丹染與病人面色同,每上半錢,津液塗之。

洗漱罷,臨臥,再服防風通聖散,效速。

神芎散,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並牙齒悶痛。

川芎,鬱金(各二錢),荊芥穗,薄荷葉,紅豆(各一分),

白話文:

川芎、鬱金(各 6 克),荊芥穗、薄荷葉、紅豆(各 3 克)

右為末,入盆硝二錢,研勻,鼻內㗜三二剜耳許。力慢加藥。病甚兼夜㗜。

萬靈丸,治腎臟,一切耳鳴、腰疼、筋骨痛。

赤芍藥,五靈脂,防風,草烏頭(炮。各二兩),黃耆細辛海桐皮,山茵陳,骨碎補地龍(各八錢),黑狗脊(二兩),牛膝,何首烏,蔓京子,白附子,川烏頭,巨勝子(各八錢),白朮(一兩),芫花(三錢,炒),黑牽牛(半兩),青皮(二錢),御米子(二錢,炒),

白話文:

赤芍藥、五靈脂、防風、草烏頭(炮製,各 2 兩),黃耆、細辛、海桐皮、山茵陳、骨碎補、地龍(各 0.8 兩),黑狗脊(2 兩),牛膝、何首烏、蔓京子、白附子、川烏頭、巨勝子(各 0.8 兩),白朮(1 兩),芫花(3 錢,炒製),黑牽牛(0.5 兩),青皮(2 錢),御米子(2 錢,炒製)

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伊祁丸,治腰腳拳攣,鶴膝風,筋縮。

伊祁(頭尾全者),桃仁(生),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當歸,北漏蘆安息香(用胡桃穰研),芍藥,牛膝,地骨皮,威靈仙,羌活(各等分),

白話文:

伊祁(全株入藥),桃仁(生),白附子,阿魏,桂皮,白芷,當歸,連翹,安息香(用胡桃仁研磨),芍藥,牛膝,地骨皮,威靈仙,羌活(各等份)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化下。

祛風丸,治中風偏枯,手足戰掉,語言謇澀,筋骨痛。

綠豆粉,川烏頭(炮),草烏頭(炮),天南星,半夏(各一兩),甘草,川芎,藿香葉,苓苓香,地龍,蠍梢(各三錢),白殭蠶(淘米泔浸,去絲),川薑(半兩,炮),

白話文:

綠豆粉、(炮製過的)川烏頭、(炮製過的)草烏頭、天南星、半夏(各 60 克)、甘草、川芎、藿香葉、蒼朮、地龍、蠍尾(各 18 克)、(用淘米水浸泡後去除絲線的)白殭蠶、(炮製過的)川薑(30 克)

上為末,一兩,用綠豆粉一兩,又一法,用藥一兩,以白麵二兩,滴水為丸,如桐子大,量人虛實加減,細嚼,茶酒下五丸至七丸,食後。初服三丸,漸加。

白話文:

磨成粉末,取一兩藥粉,再加入一兩綠豆粉。或者採用另一種方法,取一兩藥粉,加入兩兩白麵,加水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根據患者體質虛實加減丸子數量。細嚼慢嚥,用茶或酒送服,每次五至七丸,飯後服用。初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數量。

舒筋散,治婦人血氣,併產後風熱牛蒡。(俗謂雞爪風。)舒筋。

白話文:

舒筋散

用於治療婦女血氣不順,以及產後因風熱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俗稱雞爪風)。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人參,川芎,官桂,丁香(各半兩),木香,天麻(酒浸,焙。各一兩),井泉石(四兩,別為末)

白話文:

人參、川芎、官桂、丁香(各 25 克),木香、天麻(浸泡於酒中,烘乾。各 50 克),井泉石(200 克,研磨成粉)

上為末,每服三錢,井泉石末三錢,大豆半升,淨淘,好酒一大升,煮豆軟,去豆,用豆汁,酒調下,後以酒送下。蓋覆,汗出為效。

白話文:

以上方為末藥,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錢井泉石末,半升大豆,洗淨後,加入一大升好酒煮沸,煮到豆子變軟後,將豆子去除,使用煮出的豆汁,用酒調和後服用,再用酒送服。蓋上被子,出汗則有效。

勝金丸,治風熱驚駭不時,旋運潮搐,口吐痰沫,忽然倒地,不省人事,名曰癇病。

白話文:

勝金丸,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驚嚇失神,身體旋轉抽搐,口吐痰沫,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這種病症稱為癇病。

白殭蠶,細辛,天南星,皂角(炙黃),川烏頭(生),烏蛇(真者,好酒浸,去骨),白礬(枯),桔梗,威靈仙,何首烏,草烏頭(各一兩),荊芥穗,川芎(各二兩),

白話文:

白殭蠶、細辛、天南星、皁角(炒黃)、川烏頭(生)、烏蛇(真正的,浸泡在好酒中,去掉骨頭)、白礬(乾燥)、桔梗、威靈仙、何首烏、草烏頭(各一兩)、荊芥穗、川芎(各二兩)

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後溫酒下。

比金散,治傷寒冒風,頭目痛,四肢拘卷,鼻塞。

麻黃,白芷,細辛,荊芥穗,菊花,防風,石膏,何首烏,川芎,薄荷,乾蠍,草烏頭(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溫服。酒茶亦得。

神白丹,治傷寒積熱,及風生驚搐,或如狂病,諸藥不效。此方不可盡述。

白話文:

神白丹,用於治療傷寒熱盛、風熱導致的抽搐、狂躁等,一般的藥物無法有效控制。這帖藥方無法全部公開。

鉛白霜(一分),輕粉(半兩),粉霜(一兩,用白麵六錢和作餅子,炙熟。同研)

白話文:

鉛粉(1 分),滑石粉(半兩),粉餅(1 兩,用 6 錢麵粉製作餅狀體,加熱烤熟。一起研磨)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量虛實加減。

桃仁丸,治一切風毒,遍身疼痛,四肢拘急。

草烏頭(生用),五靈脂(各三兩),桃仁(取霜,一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以青黛為衣,嚼胡桃仁,以溫酒下五丸,食後。加減。

白話文:

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酒煮成麵糊丸,大小如同桐子,並用青黛包裹。嚼碎胡桃仁,用溫酒送服五丸,飯後服用。視情況增減藥量。

瓜蒂神妙散,治頭目昏眩,偏正頭痛等。

焰硝,雄黃,川芎,薄荷葉,道人頭,藜蘆(各一分),天竺黃(一錢半,如無,以鬱金代之)

白話文:

焰硝、雄黃、川芎、薄荷葉、道人頭、藜蘆(各一份) 天竺黃(一錢半,若無,可用鬱金代替)

上為末,研細,含水,鼻中㗜一字。神驗!

清風散,治頭目昏眩,咽膈不利,痰涎壅塞。

石碌(一錢),硃砂,牙硝,雄黃(各三字),龍腦(一字),瓜蒂(二錢),滑石,赤小豆(各半錢),皂角(一字,去皮,炙黃,取末)

白話文:

石碌(1克),硃砂,牙硝,雄黃(各0.3克),龍腦(0.1克),瓜蒂(2克),滑石,赤小豆(各0.5克),皁角(0.1克,去皮,烘烤變黃,研磨成粉)

上為極細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如口噤,不省人事,滴水鼻中。或欠者,可治,為驗。

靈砂丹,治破傷風,一切諸風等。

威靈仙,黑牽牛,何首烏,蒼朮(各半兩),香附子(六兩),川烏頭(去皮),硃砂,沒藥乳香(各三錢),陳皂角(四錢,炙黃,去皮),

白話文:

  • 威靈仙半兩
  • 黑牽牛半兩
  • 何首烏半兩
  • 蒼朮半兩
  • 香附子六兩
  • 川烏頭(去皮)三錢
  • 硃砂三錢
  • 沒藥三錢
  • 乳香三錢
  • 陳皁角四錢(炒黃、去皮)

上為末,把皂角打破,用酒二升半,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取汁,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如破傷風,煎鰾酒下。如牙疼天麻,捶碎,研三五丸,鼻㗜之。

白話文:

將皁角搗碎成粉末,加入二升半的酒。在春夏季節浸泡三天,在秋冬季節浸泡七天,取出浸泡液。

用麵粉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丸。

如果發生破傷風,用魚鰾煎酒服下。

如果牙疼,將天麻搗碎,研磨成三到五顆丸子,塞入鼻孔中。

川芎天麻散,治頭頂痛,頭面腫,拘急,風傷營衛,發燥熱。

川芎,細辛,苦參,地骨皮,菖蒲,何首烏,蔓荊子,薄荷葉,杜蒺藜,牛蒡子,荊芥穗,虼蚾草,威靈仙,防風,天麻(各一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川芎、細辛、苦參、地骨皮、菖蒲、何首烏、蔓荊子、薄荷葉、杜蒺藜、牛蒡子、荊芥穗、虼蚾草、威靈仙、防風、天麻(各 50 公克),甘草(100 公克,炒過)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研,蜜水調下,茶水任,不計時。

薄荷白檀湯(新增。),治風壅頭目眩,鼻塞煩悶,精神不爽。消風化痰,清頭目。

白話文:

薄荷白檀湯 (新方劑)

功效: 治療因風氣壅塞而導致頭暈目眩、鼻塞、心煩意亂、精神萎靡。化解風痰,清爽頭腦。

白檀(一兩),荊芥穗(二兩),薄荷葉(四兩),栝蔞根(二兩),甘草(四兩,炙),白芷(二兩),鹽(四兩),縮砂仁(半兩),

白話文:

白檀香(60公克),荊芥穗(120公克),薄荷葉(240公克),栝樓根(120公克),甘草(240公克,先烤過),白芷(120公克),鹽(240公克),縮砂(30公克)

上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食後臨臥稍熱溫服。

菊葉湯(新增。),治一切風,頭目昏眩,嘔吐,面目浮腫者。

菊花(去梗),羌活,獨活旋覆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菊花(去除莖梗),羌活,獨活,旋覆花,牛蒡子,甘草(比例相同)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