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諸病總論

黃帝曰: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因熱少愈,猶未盡除,不戒飲食勞動,情欲擾亂,奈脾胃氣虛,未能消化堅食,故熱復生。五臟者,皆熱。夫熱病者,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則為病熱。寒毒藏於肌膚,陽氣不行散發,而內為怫結,故傷寒者反病為熱。

白話文:

**黃帝問:**患有發熱疾病時,應該如何避免復發?

岐伯答: 患有發熱疾病時,如果稍有好轉,但過度食用肉類,就會導致病情復發。如果食用過多,則會導致遺洩(大便失禁)。這就是飲食上應該避免的事情。

因為發熱疾病剛有好轉時,體內的熱氣尚未完全消退。如果不注意飲食,過度勞累,或情志激動,都會擾亂脾胃的氣機。脾胃氣虛,無法消化難以消化的食物,因此導致熱氣再次產生。

五臟都會產生熱氣。 發熱疾病,比如傷寒,就是因為人體受到了寒氣的傷害。寒毒藏匿在肌肉和皮膚中,陽氣無法散發,積聚在體內形成結塊,所以患有傷寒的人反而會出現發熱的症狀。

熱雖甚,不死,奈巨陽為首。巨陽者,諸陽之屬也。諸陽為熱以氣,諸陽為寒以血。熱病已愈,其有復作,謂病已衰而熱有作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緣熱也。雖邪氣而不盡,遺熱在,故當復作。

白話文:

即使熱邪很嚴重,也不至於致命,這是因為太陽經為首。太陽經是所有陽經的表徵,陽經熱則氣盛,陽經寒則血凝。熱病痊癒後,如果復發,是因為熱邪衰退但仍殘存,加上脾胃之氣虛弱,兩者相結合,就會留下熱邪餘毒。雖然邪氣沒有完全清除,但餘熱還在,所以容易復發。

五臟俱熱者,皆視之。肝熱左頰先赤,心熱顏先赤,脾熱鼻先赤,肺熱右頰先赤,腎熱頤先赤。肝熱者,小便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驚脅滿痛,手足躁而不得安臥。心熱者,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心卒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脾熱者,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吐,身熱。

白話文:

凡是五臟發熱的,都可以根據以下特徵辨識:

  • **肝熱:**左臉頰先變紅,小便黃、腹痛、愛睡覺、發熱。嚴重時會狂躁胡言、脅肋脹痛,手腳不安分,無法好好睡覺。
  • **心熱:**鬱鬱寡歡,幾天後才會發熱。嚴重時會心臟劇痛、煩躁、噁心嘔吐、頭痛、臉紅但不流汗。
  • **脾熱:**頭重、雙頰疼痛、心煩、臉色發青、想吐、發熱。

熱爭則腰痛不可仰,腹滿泄,兩頷痛。肺熱者,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腎熱者,腰痛胻酸,苦渴數飲,食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

白話文:

熱爭(熱症)

  • 腰痛,無法仰臥
  • 腹脹,腹瀉
  • 兩腮疼痛

肺熱

  • 突然發冷,起雞皮疙瘩

  • 怕風寒

  • 舌苔黃

  • 身體發熱

  • 熱爭發作時咳嗽、喘息

  • 胸背疼痛,無法深呼吸

  • 頭痛劇烈,無法忍受

  • 出汗後發冷

腎熱

  • 腰痛,小腿痠痛

  • 口渴,多喝水

  • 進食後感覺發熱

  • 熱爭發作時脖子疼痛僵硬

  • 小腿發冷且痠痛

  • 腳底發熱

  • 不想說話

經曰:汗出脈躁盛,一死。脈不與汗相應,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熱鬱結,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白話文:

醫書上說:大汗淋漓且脈搏急促厲害的人,必會身亡。脈搏和出汗症狀不相互對應的人,其病情很危險,也必會身亡。說胡話神志不清的人,病情更為危急,也必會身亡。以上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熱氣鬱結在體內,無法宣散所致,以至於危及生命。

《素問》:諸熱瞀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言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皆手少陽相火心胞絡三焦之氣也。

夫腎水真陰本虛,心火狂陽積熱以甚,以致風熱壅滯,頭面昏眩,肢體麻痹,皮膚瘙癢,筋脈拘卷,胸膈痞滿,時或痛悶,或鼻窒鼽衄,口舌生瘡,咽喉不利,牙齒疳蝕,或遍身生瘡癬疥,或睡語咬牙,驚惕虛汗,或健妄心鬆,煩躁多睡,或大小便澀滯,或煩熱腹滿,或酒過積毒。

白話文:

腎臟的水液精華本來就虛弱,心臟的火熱陽氣過度旺盛積熱嚴重,導致風熱壅塞,頭暈目眩,四肢麻痺,皮膚發癢,筋脈拘緊捲曲,胸膈脹滿,有時會疼痛悶堵,或者鼻塞流血不止,口舌生瘡,咽喉不適,牙齒蛀蝕,或者全身長瘡疥癬,或者夢話連連咬牙,驚醒後虛脫盜汗,或者健忘心虛,煩躁多睡,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或者煩熱腹脹,或者喝酒過多積聚毒素。

勞役過度,中外一切勞損神氣,心志不寧,口苦咽乾,飲食減少,變生風熱諸病,虛羸困倦。或酒病瘦悴,及老弱虛人。或脾腎經虛,風熱燥郁,色黑齒宣,身瘦焦痿。或熱中煩滿,飢不飲食。或癉或消中,善食而瘦。或消渴多虛,頭面腫,小便數。或服甘辛熱藥過度,變成三消,上則消渴,中則消中,下則消腎,小便白膏也。

白話文:

過度勞累會損傷精氣神,導致心神不寧、口苦咽乾、食慾不振。這樣就會演變成各種風熱疾病,身體虛弱睏倦。

有的人酗酒成性,身體瘦弱憔悴,包括年紀大或虛弱的人。還有的人脾腎虛弱,出現風熱燥鬱的症狀,面色黝黑、牙齦腫脹、身體消瘦乾枯。

有些人熱氣上火,煩躁不安,吃不下東西。有些人患有陰虛內熱之症,儘管能吃很多,但依然很瘦。還有的人患有消渴症,身體虛弱,頭面浮腫,小便頻繁。

有些人在服用過多辛熱藥物後,會出現三消症狀:上面消渴,中間消中,下面消腎,小便呈白色膏狀。

神芎丸,治一切熱證,常服保養。除痰飲,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神強體健,耐傷省病。並婦人經病,及產後血滯,腰腳重痛,小兒積熱,驚風潮搐。臟用丸,亦日顯仁丸。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名曰神芎丸。

白話文:

神芎丸,用於治療所有熱證,可以經常服用以養生保健。它能去除痰飲,消解酒食,清涼頭腦,利咽膈,能讓全身瘀滯暢通,氣血運行順暢而改善症狀。服後精神強健,身體健康,耐受傷病,少生病。另外,對於婦女的經期不調,以及產後血滯、腰腳沉重疼痛,小兒癤熱、驚風抽搐也有效果。此藥丸還可以加入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稱為神芎丸。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白話文:

大黃、黃芩:各 60 克 牽牛、滑石:各 120 克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煉蜜丸,愈佳。或久病熱鬱,無問瘦悴老弱,並一切證,可下者,始自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如常服此藥,但除腸垢積滯,不傷和氣,推陳致新,得利便快,並無藥燥搔擾,亦不困倦虛損,頗遂病人心意。或熱甚必須急下者,便服四五十丸。

白話文:

把大黃末研細,用滴水做成丸狀,大小如小豆,溫水送服10至15丸,每次服藥加10丸,每日三次,冷水送服也可以。或者煉製成蜜丸,效果更好。有久病熱鬱、瘦弱衰老等各種病症,只要能瀉下的,可以從10丸開始服,每次服藥加10丸,以有通便作用為止。如果長期服用這種藥物,只會清除腸道中的積垢和停滯,不會損傷脾胃之氣,能促進新陳代謝,通便快暢,既沒有藥物的燥熱刺激,也不會虛弱疲倦,非常符合患者的期望。如果熱盛必須緊急瀉下的,就服用四五十丸。

未利再服,以意消息。三五歲孩兒,丸如麻子大。

凡此一法,此藥至善,常服二三十丸,以利臟腑,但有益無損。

或婦人血下惡物,加桂枝半兩。病微者常服,病重者亦取利,因而結滯開通,惡物日下也。

白話文:

對於婦女月經異常,例如陰道出血,加入桂枝半兩。病情較輕者,可長期服用;病情較重者,也能得到緩解,進而疏通瘀滯,經血也能順利排出。

此方除臟腑滑泄者,或中寒脈遲者,或婦人經病、產後血下不止者,及孕婦等,則不宜服。除此以外,一切風熱雜病悶壅塞,神氣不和,或平人保養,常服自顯其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不適合:內臟虛弱腹瀉的人、著涼脈搏慢的人、婦女經期不順、產後出血不止的人和孕婦服用。除了這些情況外,對於各種風熱感冒、身體鬱悶、氣血不通順的疾病,或者健康人養生保健,經常服用都能顯著發揮效果。

若以效驗觀其藥味,則非明《本草》造化之理者,不可得而知其然也。猶孔子贊《易》道明顯,應化萬仁之善,而不見其大道之功用,故曰顯諸仁,藏諸用,因以云藏用丸,亦其意也。兼以世訛之久矣,而反不喜此等妙方,不肯服之。每有久獲大效,而誠懇求其方,不得已而授之。

白話文:

如果單純從效果來判斷藥材的性質,那就不是真正懂《本草》天地萬物道理的人,無法得知這些藥材真正的功效。就像孔子讚嘆《易經》的道理很明顯,能引導無數善人,但卻看不到《易經》本身的大道作用。所以說,能見到的都是仁德,看不到的纔是作用,因此《藏用丸》這個名字,也出自這個道理。再加上世俗的錯誤觀念流傳許久,反而不喜歡這樣的神奇妙方,不肯使用。每次有人長期得到顯著的療效,誠懇地索取藥方,不得已之下才把藥方傳授出去。

既見其方,反生疑懼,不復用焉。亦有效而志信,求其方務以廣傳救疾,因而眾議百端,擬疑妄生謗說,致使俗醫皆畏之,致道不能神,但有妨病者。後之君子,但行其藥,明顯諸人,勿示其方,而密藏諸用耳。

白話文:

看到這個藥方後,我產生了懷疑和恐懼,不敢再用了。但這個藥方也是有效的,那些相信它的人,都希望把它傳播出去以救治更多的人。於是,眾人對它議論紛紛,產生了懷疑和妄言,導致一般的醫生都害怕使用它。這樣一來,藥方的神效就無法發揮了,反而阻礙了疾病的治療。後世的君子,只管使用這種藥方,把它展示給大家看就可以了,不要公開藥方,而是把它作為祕密配方使用。

或以一法加黃連、川芎、薄荷等各半兩,治一切頭目昏眩者,愈佳。

柴胡飲子,治解一切肌熱體骨蒸,積熱作發,寒熱往來,(表熱裡寒則發寒,裡熱表和則發熱,邪熱半在表,半在裡,出入進退無和,即寒熱往來,陰陽相勝也。)蓄熱寒戰,(表之陽和,正氣與邪熱並蓄於裡,脈道不行,故身冷脈絕,寒戰而反煩渴也。)及傷寒發汗不解,或中外諸邪熱,口乾煩渴,或下後熱未愈,汗後勞復,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余疾,產後經病。

白話文:

柴胡飲子,治療解除了所有肌肉發熱、體內發熱,積存的熱氣發作,寒熱交替(表面發熱、內部發寒就會發寒,內部發熱、表面平和就會發熱,邪熱一半在表面,一半在內部,進出無序,就是寒熱交替,陰陽相剋),積存熱氣後發冷發抖(表面的陽氣和正氣與邪熱一起積存在內部,經脈不通暢,所以身體冰冷、脈搏衰竭,寒戰卻又煩渴),以及傷寒發汗後不解,或感染了外在和內在的熱邪,口乾舌燥、煩渴,或腹瀉後熱氣未癒,出汗後又勞累過度,或骨蒸、肺癆、喘咳,婦女的餘留疾病、產後經期病痛。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大黃,當歸,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大黃、當歸、芍藥(各 9 公克)

上為末,每服抄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溫服,日三服。病熱甚者,加減之。

白話文:

藥方以粉末入藥,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至七分剩量時服用,溫熱服用,一天三次。如果病情發熱嚴重,可以適當加減藥量。

崔宣武柴胡飲子,加半夏五味子桔梗各三錢。劉庭瑞柴胡飲子,與前分用不同,故以錄之。柴胡、甘草各二兩,黃芩、當歸、芍藥、大黃各一兩,人參半兩,半夏半兩。右為大勞熱病,五七錢,以利為度。未利更加,使病不再發也。

白話文:

崔宣武的柴胡飲中,增加了半夏、五味子、桔梗,每種三錢。劉庭瑞的柴胡飲和崔宣武的配方不同,所以特別記錄下來。柴胡、甘草各二兩,黃芩、當歸、芍藥、大黃各一兩,人參半兩,半夏半兩。這種方劑適合治療大熱病,用量為五到七錢,以利為目標。如果沒有通利,可以酌情增加,讓病情不再復發。

木香萬安丸,治一切風熱怫鬱,氣血壅滯,頭目昏眩,鼻塞耳鳴,筋脈拘卷,肢體焦痿,咽嗌不利,胸膈痞塞,腹脅痛悶,腸胃燥澀,淋閟不通,腰腳重痛,疝瘕急結,痃癖堅積,腸滯胃滿,久不了絕,走注疼痛,喑俳癇病,濕病腹脹水腫。

白話文:

木香萬安丸

用於治療所有風熱引起的鬱悶、氣血不暢通、頭暈目眩、鼻塞耳鳴、筋脈攣縮、肢體枯萎、嗓子疼痛、胸悶氣堵、腹脹疼痛、腸胃乾燥不通、小便淋漓不暢、腰腿疼痛、疝氣、下疳、淋巴結腫大、腸道梗阻、胃脹,久治不癒、遊走性疼痛、癲癇、濕氣導致腹脹、水腫。

木香,揀桂,甘遂(各一分),牽牛(二兩),大戟(半兩),大黃,紅皮檳榔(各一兩),皂角(二兩,要得肥好者,洗淨,水三盞,煮三二沸,取出,槌碎,揉取汁,再熬成稠膏,下蜜,熬二沸,便取出),半夏,蜜(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桂皮、甘遂(各 1 份),牽牛(2 兩),大戟(半兩),大黃、紅皮、檳榔(各 1 兩),皁角(2 兩,挑選肥厚飽滿者,洗淨後,加水 3 碗,煮沸 2-3 次,撈出,搗碎,揉出汁液,再熬煮成濃稠膏狀,加入蜂蜜,再煮沸兩次即可取出),半夏、蜂蜜(各 1 兩)

上膏,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薑湯下。小兒丸如麻子大。水腫、癇病、諸積,快利為度。

白話文:

上膏,丸子的大小與小豆相同,每次服用 10-15 丸,用生薑湯送服。小孩子的丸子像麻子那麼大。適用於水腫、癲癇、各種積聚的疾病,直到症狀迅速減輕為止。

玉芝徐老丸,治一切風壅,胸脅痞悶,消痰利膈,美飲食,調五味。(徐老,緩慢遲老。)

白話文:

玉芝徐老丸

用途: 治療所有風氣壅滯引起的胸脅脹悶疼痛,消痰利膈(清除胃氣阻塞),增進食慾,調和五味。

(徐老:緩慢延遲衰老。)

天南星乾薑(各半兩),黃柏(一兩半),牽牛(四兩),半夏,白礬,大黃(各一兩),蛤粉(二兩),

白話文:

天南星、乾薑(各 6 克) 黃柏(18 克) 牽牛(48 克) 半夏、白礬、大黃(各 12 克) 蛤粉(24 克)

上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水下,食後,日三服。常服順氣調血,令人徐老。或已衰,大便結者,除腸垢積物,可漸加至三五十丸。孕婦、滑泄病,忌服。滑泄畏牽牛、大黃,孕婦畏南星、半夏。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後,加入水捏成像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10-20 丸。溫水送服,飯後,一天服用三次。長期服用可以理氣活血,使人衰老緩慢。對於已經衰老且大便不通暢的人,可以清除腸道污垢和積物,逐漸增加用量到 30-50 丸。孕婦和腹瀉病人不能服用。腹瀉病人忌服牽牛子和大黃,孕婦忌服南星和半夏

消痞丸,治積濕毒熱甚者,身體面目黃,心脅腹滿嘔吐,不能飲食,痿弱難以運動,咽嗌不利,肢體焦尫,眩悸膈熱,坐臥不寧,心火有餘而妄行,上為咳血衄血,下為大小便血,腸風痔瘻,三焦壅滯,閟癉熱中消渴,傳化失常,小兒疳積熱。

白話文:

消痞丸

用於治療因濕毒熱嚴重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

  • 身體和麪部發黃
  • 心髒、脅部和腹部脹滿,嘔吐
  • 無法進食
  • 肌肉無力,行動困難
  • 咽喉疼痛或不通暢
  • 四肢灼熱、發癢
  • 頭暈、心悸、隔膜發熱
  • 坐臥不安、心火旺盛
  • 上吐血或鼻血,下排血尿或便血
  • 腸道脹氣、痔瘡、瘻管
  • 三焦氣血不通暢
  • 內臟腫脹發熱,口渴
  • 消化吸收異常
  • 小兒疳積發熱

黃連,甘葛(各一兩),黃芩,大黃,黃柏,梔子,薄荷,藿香厚朴茴香(炒。各半兩),木香,辣桂(各一分),青黛(一兩,研),牽牛(二兩),

白話文:

黃連、甘草(各 60 克),黃芩、大黃、黃柏、梔子、薄荷、藿香、厚朴、茴香(炒製後使用。各 30 克),木香、桂皮(各 6 克),青黛(60 克,研磨成粉),牽牛子(120 克)。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新水下,溫水亦得。小兒丸如麻子大。病本濕熱內甚。本自利者,去大黃、牽牛。忌發熱諸物。

白話文:

藥丸細小,滴水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十丸,用新水送服,也可溫水送服。小孩服用的小丸,大小如麻子。病因是體內濕熱過盛。原本瀉利的人,要去掉大黃、牽牛。忌食發熱的食物。

和中丸,治口燥舌乾,咽嗌不利,胸脅痞滿,心腹痛悶,小便赤澀,大便結滯,風氣怫鬱,頭目昏眩,筋脈拘急,肢體疼倦,一切風壅。常服寬膈美食,消痰止逆。

白話文:

和中丸

功效:

治療口乾舌燥、咽喉不通暢、胸脅脹滿、心腹疼痛不適、小便發紅刺痛、大便乾結、風氣阻滯、頭暈目眩、筋脈拘攣、肢體痠痛疲倦,以及一切風壅之證。

使用方法:

常服本丸,可寬胸闊膈,促進食慾,化痰止嘔。

牽牛(一兩),官桂(一分),大黃,紅皮,黃芩,茴香(各半兩),木香(一分),滑石(二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九,煎生薑湯下,溫水亦得,日三服。

崔宣武和中丸,大黃一兩、茴香炒,外七味同。

龍腦丸,治大小人一切蘊積熱,毒氣不散,及失喑癮疹。

龍腦,硃砂,鵬砂,牛黃(各等分),

上為末,熔黃蠟為丸,如米粒大,每服三五丸,炙甘草、人參湯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融化的黃蠟做成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烤過的甘草和人參泡的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

大金花丸,治中外諸熱,寢汗咬牙,睡語驚悸,溺血淋閟,咳衄血,瘦弱頭痛,併骨蒸肺痿喘嗽。(去大黃,加梔子,名曰梔子金花丸,又名既濟解毒丸。)

白話文:

大金花丸:

用於治療體內外各種熱症,如夜間盜汗、咬牙、睡覺時說夢話、驚悸不安、小便帶血而淋漓不暢、久咳出血、消瘦體弱、頭痛,以及骨蒸、肺癆、哮喘和咳嗽。(若去掉大黃,加入梔子,便稱為梔子金花丸,又名既濟解毒丸。)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新汲水下。自利去大黃,加梔子。小兒丸如麻子大,三五丸。

當歸龍膽丸,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小便溺閟,筋脈拘奇,(奇猶急也,重也。)肢體痿弱,喑風癇病,小兒急慢驚風。常服宣通血氣,調順陰陽,病無再作。

白話文:

當歸龍膽丸

用途: 治療腎陰不足,風熱內蘊,導致時常心悸、抽筋、神志不清、氣血不暢、頭暈目眩、肌肉僵硬、胸悶氣結、咽喉疼痛、腸胃乾燥、小便不利、筋脈拘急(拘急:疼痛、僵緊)、肢體無力、癲癇、小兒急慢性驚風。

功效: 長期服用可疏通血氣,調和陰陽,有效預防疾病復發。

當歸(焙),龍膽草,大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分),麝香(半錢,另研)

白話文:

當歸(乾焙),龍膽草,大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 60 克),大黃,蘆薈,青黛(各 30 克),木香(6 克),麝香(3 克,研磨備用)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生薑湯下,每服二十丸。忌發熱諸物。兼服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小豆(成人服用的),小孩則如芝麻大(小兒服用的),用生薑湯送服,每次服二十丸。服用期間忌食辛熱食物。同時服用防風通聖散。

軟金丸,治一切熱疾。常服潤肌膚,柰老。諸熱證皆可服。

大黃,牽牛,皂角(各二兩),朴硝(半兩),

上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自十丸,用至三十丸。)食後。

妙香丸,治一切久遠沉積,傷寒結胸,太陽厥證,燥郁攻不開者,皆可服此藥。(亦名大聖丸。)

白話文:

妙香丸,可以治療所有長期存在的老病、傷寒導致的胸悶、太陽經和厥陰經證型,以及鬱悶而難以化解的症狀。

巴豆(去皮,不出油),膩粉,碙砂,龍腦,麝香,中黃(少許),硃砂(各分),水銀(錫結砂子。各一錢),

白話文:

去皮、不榨油的巴豆,膩粉,碙砂,龍腦,麝香,少許的中黃,各等分量的硃砂,以及一錢重經錫結砂子的水銀。

上為末,煉蜜和丸,又一方,用蠟丸如皂子大,用藥時,急要動一丸,分作二丸,扎作眼子,冷水浸,煎大黃湯下,然後服熱茶一碗,便行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搓成藥丸。另一方,用蠟包裹成皁子大小的藥丸。使用時,緊急情況下取一丸,分成兩小丸,用細線綁成小球狀,浸泡在冷水中。煎煮大黃湯,將藥丸吞服,然後再喝上一碗熱茶,就會通便。

《局方》內無碙砂,加金薄。

妙功藏用丸(新補。亦名顯仁丸,又名神芎丸。),治嘔噦不食,痿弱難運,血溢血泄,淋閟不通,或泄利,三焦壅滯,傳化失常,並宜服之,功不可述。

白話文:

妙功藏用丸(又稱顯仁丸或神芎丸)

功效: 治療嘔吐、厭食、虛弱無力、血溢、血崩、尿閉不通、腹瀉、三焦阻塞、代謝失常等症狀。

大黃,黃芩,黃連(各半兩),黑牽牛(一兩),滑石(二分),荊芥穗(二兩),防風(一分),川芎(一兩),木香(二分),官桂(三分,去皮),

白話文:

大黃、黃芩、黃連(各 15 公克) 黑牽牛(30 公克) 滑石(6 公克) 荊芥穗(60 公克) 防風(3 公克) 川芎(30 公克) 木香(6 公克) 桂枝(9 公克,去皮)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服,溫水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