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腹中如鐵石,臍中水出,漸變作蟲行之狀,繞身咂啄,癢痛難忍,扒掃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浴之,仍以蒼朮末入麝香少許,水調服痊。

白話文:

《奇疾方》記載:有人肚子裡就像有鐵石一樣,肚臍流出水,逐漸變成蟲子爬動的樣子,繞著身體叮咬啄食,又癢又痛,用東西扒抓都抓不完。用蒼朮濃煎的湯藥來洗浴,另外取蒼朮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清水調服後痊癒。

〔源按〕經云:寒以堅之。又云:水濕生蟲,此症臍中水出,漸變作蟲行之狀,繞身咂啄,此即水濕生蟲也。蓋水濕而腹如鐵石,即所謂寒以堅之,因內兼寒也。故蟲不從內生,反生於外耳。蓋蟲生水濕,必得陽氣吹之方生,此水在腹,本已得生生之氣,而有生蟲之象,因客寒內入,氣不復化,故但流水於外,復得皮膚之血氣吹感而生故也。蒼朮燥濕散寒,乃煎湯外洗,以除已出之水,更為末加麝,內治以絕其根。

白話文:

【註解】

經方中說:寒氣能使身體變硬。又說:水濕會滋生蟲子。這種病症表現為臍中流出水,逐漸演變成蟲子爬行狀,環繞身體叮咬。這就是水濕滋生蟲子的表現。

當水濕導致腹部堅硬如石,這就是所謂的「寒以堅之」,因為體內伴有寒氣。所以這種蟲子不是從體內生出的,而是生在外耳。

因為蟲子是由水濕滋生的,必須得到陽氣的吹拂才能生長。腹中的水原本已經得到生髮之氣,所以出現了生蟲的徵兆。但由於寒氣入侵,陽氣無法正常運化,所以只能將水排泄到體外,再受到皮膚血氣的吹拂而生蟲。

蒼朮具有燥濕散寒的作用,可以煎湯外洗,去除已經流出的水,再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內服,這樣才能徹底消除病根。

麝香通諸竅,暖水臟,而更能殺蟲,故用之宜耳。

又云:有人屍厥,奄然死去,腹中氣走如雷。用硫黃一兩,焰硝五錢,細研分三服,好酒煎覺煙起則止,候溫灌之,片時再服而安。

白話文:

另有說法:有的人發生了屍厥,好像死了一樣,腹中的氣在體內奔走就像打雷一樣。這時可用硫磺一兩,焰硝五錢,研磨細緻,分成三份服用。用好酒煎熬藥汁,等到看到煙氣升起就停止煎熬,等藥汁稍涼後灌服病人。過一會兒再服用一次,就能康復。

〔源按〕《靈樞經》云:邪客於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之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若臟氣相形,或外邪相杵,則氣遏不行,五絡俱絕,諸脈伏匿,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所知,其狀若屍,故名屍厥。此感冒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牙緊口噤,昏不知人,頭旋暈倒者是也。凡吊死問喪,入廟登塚,飛屍鬼擊,多有此病,急用蘇合香丸灌之。

白話文:

根據《靈樞經》記載,邪氣侵入手太陰、足太陰、足少陰和足陽明經絡的交會處(即耳朵),並上行到左邊的角部。如果臟腑之氣互相影響,或外邪相互碰撞,氣血就會停滯不通,五絡經絡全部阻塞,導致諸脈隱藏,使人身體脈搏動搖,而意識喪失,就像一具屍體一樣,因此稱作「屍厥」。

這種病症是由不正之氣侵入而引起,會突然出現手足冰冷,皮膚起雞皮疙瘩,頭面青黑,精神恍惚,牙關緊閉,昏迷不醒,頭暈目眩,最後昏倒等症狀。每逢弔唁死者、探望亡靈、進入神廟、登上墳塚,或遭受飛屍、鬼神攻擊時,常會出現這種疾病。此時,應立即使用蘇合香丸灌服。

一法急用薑汁半盞,酒半盞,煎沸灌之。灸百會四十九壯,氣海、丹田二三百壯,覺體暖即止,後以陰毒法治之。此臟氣虛寒之症也,世俗不識,多作中風而治,鮮不斃矣。又有七情內傷,卒然氣逆,身冷僵撲,牙關緊急,痰涎潮壅,昏不知人者,此氣厥也。凡忿怒太甚,多有此病,勿誤作中風而用疏風之藥,急以蘇合香丸灌之,候省以八味順氣散,或木香調氣散,調降其氣,自然平復。有痰者以四七湯,加南星、木香治之。

白話文:

急救法一:

立即服用半杯薑汁和半杯酒,煮沸後灌入口中。艾灸百會穴49壯,氣海穴和丹田穴200-300壯,感到身體溫暖後停止艾灸。然後用陰毒療法治療。這是臟腑氣虛寒證,世人往往不認識,多誤診為中風而治療,鮮有倖存者。

另外一種情況:

因七情內傷,突然氣逆,身體冰冷僵直,牙關緊閉,痰涎上湧,昏迷不醒。這是氣厥。凡是過度憤怒,大多會得此病,不要誤診為中風而使用疏風藥物。應緊急灌服蘇合香丸,醒後用八味順氣散或木香調氣散調理氣機,自然會平復。如有痰,使用四七湯,加南星、木香治療。

然暴厥不省人事,有不治自愈者,昔宋仁宗貴妃一日食次,忽撲倒,遍身卒冷,急召孫尚杜任至。奏曰:不妨,此氣厥耳,少頃吐即復甦。坐良久而果蘇。上問:因何故而蘇,又因何而得?奏曰:貴妃方食,因憂怒氣上,與食相併,故如此,吐即氣通,故復甦也。

白話文:

但是突然昏厥失去知覺的人中,有不用治療就能自行痊癒的。過去宋仁宗的貴妃有一天正在進食,突然仆倒,全身冰冷,急忙召來孫尚杜醫師前來診治。孫尚杜奏道:「沒事,這是氣厥而已,等一會兒吐出來就會甦醒過來。」他在一旁坐了許久,貴妃果然甦醒過來。宋仁宗問:「是什麼原因導致她昏厥,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她甦醒?」孫尚杜奏道:「貴妃當時正在進食,因為憂怒導致氣上沖,與食物相併,所以才會這樣。吐出來後氣息通暢,所以就甦醒過來了。」

《素問》云:厥或令人腹滿,或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又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是也。又有醉飽之後,或感風寒,或著氣惱,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舉者,此食厥也。

白話文:

《素問》說:暴厥有的人會腹部脹滿,有的人會突然不認識人,有的人發作半天才醒,有的甚至昏迷一天才醒。這是因為陰氣在上面盛,下面就空虛。下面空虛就會腹部脹滿。陽氣在上面盛,下面的氣就會上逆,邪氣就會倒行。邪氣倒行,陽氣就混亂,陽氣混亂就會不認識人。

《素問》又說:血液和氣一起往上走,就會導致大厥。大厥就會突然死亡。如果氣血又恢復正常,就會活過來。如果不恢復正常,就會死亡。

還有人在醉酒飽餐後,或受了風寒,或被激怒,突然發生厥逆昏迷,口不能說,肢體不能舉動。這叫做食厥。

蓋食滯胸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故生此症。若誤作中風,而用祛風散氣之劑,則胃氣重傷,死可立待,宜煎姜鹽湯探吐其食,後以平胃散茯苓白朮麥芽半夏之類調理。若有風寒尚在者,以藿香正氣散解之,氣滯不行者,以八味順氣散調之。

白話文:

食物停滯在胸中,導致陰陽失衡,上下不通暢,因此產生了這種疾病(食滯胸膈)。如果錯誤地將其當作中風,而使用祛風散氣的藥物,將會嚴重損傷胃氣,危及生命。應當煎煮薑鹽湯,催吐出食物,之後使用平胃散,加上茯苓、白朮、麥芽、半夏等藥物進行調理。如果還有風寒,可用藿香正氣散祛除。氣滯不通暢,則用八味順氣散調氣。

《奇病方》云:有人覺腸胃中癢,而無處扒搔者,只覺置身無地,此乃火鬱結而不散之故。法當用表散之藥,服化癢湯數劑自愈。

白話文:

《奇病方》記載:有人感到腸胃裡好像癢,但是卻無處可抓撓,好像渾身都不得自在,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瘀結不散造成的。解決的方法是服用表散藥物,服用化癢湯幾劑就能痊癒。

又云:有人臍中不痛不癢,忽出血不止,此亦奇疾也。方用六味湯骨碎補一錢,飲之即愈。蓋臍是腎經之位,而出血即是腎火之外越也。六味湯滋其水則火自息焰矣,骨碎補專能止竅,故加入相宜耳。

白話文:

有人腹臍處沒有疼痛或瘙癢,卻突然出血不止,這也是一種奇怪的病。治療方法是用六味湯加入一錢骨碎補服用,立刻就會痊癒。這是因為腹臍是腎經所在的位置,出血是腎火外溢的緣故。六味湯可以滋養腎水,讓腎火自滅;而骨碎補專門止血,所以加入它很合適。

又云:有人臍口中忽長二寸,似蛇尾狀,不痛不癢。此因任帶之脈,痰氣壅滯,結成此症。法當以硼砂一分,白芷雄黃各一錢,冰片一分,兒茶二錢,各為細末,將其刺尾出血,心昏暈欲死,急以藥點之,立化為黑水。用白芷三錢,煎湯服之自愈。倘不愈不必再治,此乃孽病,非藥所能療也。

白話文:

有人說:某人的肚臍中間突然長出二寸長的肉芽,形狀像蛇尾,不痛不癢。這是因為任脈和帶脈不通暢,痰氣壅塞造成的。

治療方法是:

  1. 使用硼砂 1 分,白芷、雄黃各 1 錢,冰片 1 分,兒茶 2 錢,研磨成細末。

  2. 用針刺破肉芽,直到出血,會引起心慌昏迷。

  3. 立即將藥物點在傷口上,會立即化成黑色的水。

  4. 服用 3 錢白芷煎煮的湯水,就能痊癒。

如果沒有痊癒,也不必再治療,因為這是孽病,無法用藥物治療。

又云:有人患蛇生腹中,即以身上辨之,身必乾涸如柴,似有鱗甲者,蛇毒也,最易辨之。方用白芷一味為末,每日米飲湯送下即愈。

白話文:

另有人說:有的人患有肚裡長蛇病,就要查看病人的身體,身體一定乾涸得像柴一樣,好像有鱗片的人,就是中了蛇毒,最容易分辨。就用白芷(草藥)一味藥研成粉末,每天用米湯送服即可治癒。

昔又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狀如妊孕,醫診其脈,與症皆異,而難明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也。為龍游芹菜之上,因食之為病。遂以寒食糖,每劑五合,服之數劑,吐一物,形雖小而狀似蛟龍,遂愈。

白話文:

以前有個病人,飲食習慣沒有改變,但卻發作癲癇,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就像懷孕一樣。醫生診脈後,感覺脈象和病情不一致,很難判斷用什麼藥治療。

突然,一個山村老翁說道:「我聽說開皇六年,在灞橋上有人得了這種病。是因為在三月八日水邊吃了芹菜造成的。有見識的人說是蛟龍病。因為有人看到龍在芹菜上游動,這個人吃了芹菜,所以得了病。」

於是,他們用寒食糖(一種中藥)治療,每次服用五合,連續服用了好幾劑。後來,病人吐出了一件東西,形狀很小,但看起來像一條蛟龍,病人就痊癒了。

〔源按〕仲景云: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誤食之,為病面青色,腹滿如妊,痛不可忍,此內生蛟龍也,但服硬糖二三升,日三度,吐出蜥蜴便瘥。

白話文:

(注:此段取自仲景著作)

春秋兩季,龍的精氣進入芹菜中,人類誤食後會導致面部發青,腹部脹大如懷孕,劇烈疼痛無法忍受,這叫做「內生蛟龍」。只要服用二三升硬糖,一天三次,將蜥蜴狀物體吐出即可痊癒。

華佗云:有人患胃脘不時作痛,遇飢更甚,尤畏大寒,日日作楚。余以大蒜三兩,搗汁灌之。忽吐蛇一條,長三尺而愈,蓋蛇最畏蒜氣,此余親手治人者也。

白話文:

華佗說:有個人得了胃痛的毛病,平時會痛,餓了更是痛得厲害,尤其怕冷,每天都痛得難受。我用三兩大蒜搗碎取汁灌給他喝。他突然吐出了一條長三尺的蛇,然後就好了。因為蛇最怕大蒜味,這是我親手治療過的一個病例。

又云:余治一人,腹中攻痛十餘日,鬢髮墮落。余曰:是脾半腐,可刳腹治之也。使飲藥令臥,破腹就視,脾果半腐壞,以刀斷之,割去其惡肉,以膏敷之即瘥。

白話文:

又說:我治療一位病人,腹中疼痛十幾日,鬢髮脫落。我說:這是脾臟一半腐爛了,可以剖腹治療。讓他喝下藥後躺下,剖腹查看,脾臟果然有一半腐爛了,用刀切斷它,割掉腐爛的肉,敷上藥膏,很快就好了。

〔源按〕此症除此公之外,無人能治,予所錄者,恐後人有腹痛發落,不知脾腐故耳。

陳正敏《遁齋閒覽》云:楊勔中年得異病,每腹中有小聲應之,久漸聲大。有道士見之曰:此應聲蟲也。但讀本草,有不應者治之,讀至雷丸不應,遂頓服數粒而愈。

白話文:

陳正敏在《遁齋閒覽》中記載:楊勔中年時患上了一種怪病,肚子裡總是有種細微的聲音回應著,時間久了聲音越來越大。有一位道士見了楊勔後說:「這是應聲蟲作怪。」他建議楊勔閱讀本草綱目,尋找能治療這種疾病的藥方。楊勔讀到「雷丸」時,肚子沒有反應,於是便服用了幾顆雷丸,結果病痛立刻痊癒。

《泊宅編》云: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疾,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令學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遂取藍汁飲之,少頃吐出肉塊長二寸,人形悉具,遂愈。

白話文:

《泊宅編》中記載:永州通判廳的軍官毛景得了病,每說話時喉嚨裡都會有東西發出聲音。有一個道士教他學習背誦本草綱目裡的藥物名稱,背到「藍」字時,他突然不說話了。於是取來藍草汁讓他喝下,一會兒後,他吐出一塊長約二寸的肉塊,外觀像個人形,隨後他的病就痊癒了。

《熊氏補遺》云:有人腹中有聲似鬼哭,急用黃連煎濃汁,每常呷之,自愈。

白話文:

《熊氏補遺》記載:有人肚子裡有聲音像鬼哭一樣,緊急使用黃連煎濃汁,常常喝一點,自己就好了。

〔源按〕凡病患奇聲者,總屬蟲類。此症有聲似鬼哭,亦蟲也。蟲乃溫熱所生,故用黃連寒清其熱,苦燥其濕。且苦寒沉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猶冬令嚴寒,則諸蟲盡滅耳。

白話文:

【原文注釋】

源按:中醫典籍《源海類函·神奸》中的按語。

凡病患奇聲者:凡是生病後出現異常聲音的。

總屬蟲類:一般是由於蟲類引起的。

此症有聲似鬼哭:這種病症發出的聲音像鬼哭一樣。

亦蟲也:也是蟲類引起的。

蟲乃溫熱所生:蟲類是由溫熱環境中滋生的。

故用黃連寒清其熱:所以使用黃連這種寒涼藥物來清除它的熱性。

苦燥其濕:黃連味苦,具有乾燥濕氣的作用。

且苦寒沉陰肅殺:而且黃連苦寒,沉降陰分,有肅殺的作用。

伐傷生和之氣:會傷害人體的生發和諧之氣。

猶冬令嚴寒,則諸蟲盡滅耳:就好像冬天嚴寒時,所有的蟲類都會被凍死一樣。

《良方》云:有孕婦腹內鐘鳴,用鼢鼠窟土為末二錢,入麝香少許,溫水調服立愈。或黃連煎濃汁,令婦時時呷之。

白話文:

《良方》記載:如果懷孕婦女腹部中有鐘鳴聲,可以用鼴鼠洞穴裡的土研成細末兩錢,加入少許麝香,用溫水調和服用,立即可愈。或者也可以煎煮濃鬱的黃連汁,讓孕婦時常小口飲用。

或問:所言病患奇聲者,皆屬蟲類。此症孕婦腹內鐘鳴,可亦是蟲乎?予曰:非也,凡聲不出宮商角徵羽五音者,悉屬臟病,非蟲也。蓋脾屬土,其音宮,宮音重而大,孕婦腹鳴如鍾,即土之宮音也。然此音非郁不發,郁非熱亦不發。症由脾土素有鬱熱,因胎日長,而其氣更郁,更鬱則胎氣不順,不順則逆,逆則所郁之氣因逆而發是音也。(猶雷因元陽之氣閉郁,鬱而發之則雷聲內作)。

白話文:

有人問:你說的疾病發出奇怪聲音的人都屬蟲類,那麼孕婦肚子裡發出鐘聲,也是蟲子嗎?我回答:不是的,凡是聲音不屬於傳統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調的,都屬於臟器疾病,而非蟲子。脾臟屬土,它的聲音是「宮」,「宮」音沉重宏大,孕婦肚子發鳴聲像鐘,就是脾臟發出的「宮」音。然而,這種聲音不是憋著才會發出,憋著也不會發出。這個癥狀是脾土原本就有鬱熱,由於胎兒日漸長大,它的氣更加鬱結,鬱結更嚴重則胎氣不暢,不暢則鬱滯,鬱滯則鬱結之氣因鬱滯而發出這種聲音。(就像雷是因為元陽之氣閉塞鬱結,鬱結而發作就會在內部發出雷聲一樣)。

土能清熱下氣,而鼠窟土乃至陰之土,可護麝直達脾陰之所,而共散其氣,兼清其熱,更納其香(土能納香),使胎亦無損而愈。或用黃連專清脾陰之火,使火滅氣散,而病亦可愈也。

白話文:

泥土具有清熱降氣的功效,而老鼠洞穴中的土是最陰的土,它可以保護麝香直接到達脾陰所在位置,共同散播其氣,同時清熱,並吸收其香氣(泥土能吸收香氣),使胎兒也不受損害且逐漸康復。或者使用黃連專門清解脾陰中的火氣,讓火氣熄滅、氣散發出去,也能治癒疾病。

主簿陳子直妻有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達於外,聞者疑似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數十醫皆莫能明其疾。

白話文:

主簿陳子直的妻子有一個怪病,每當肚子脹大時,肚子裡就會傳出像敲鼓的聲音,遠遠地可以聽見,聽的人還誤以為是在奏樂。肚子脹消了,鼓聲也跟著停下,一個月發作一次。找過很多醫生,卻沒有一位能弄清她的病。

又問:是案腹鳴如鼓,乃一月一作,此何故乎?予曰:經云諸病有聲皆屬於熱,此症腹脹有聲如鼓,亦宮音也。因脾土虛而有熱,熱而兼郁所作。然作必一月者,蓋必由經而病。醫案中雖知其病之奇,而不明其病之源也。夫月事以時而下,而血必根乎氣,氣凝則凝,氣滯則滯。

白話文:

有人提出疑問:這個病例的腹部鳴響如鼓,而且一個月發作一次,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回答道:經書上說,凡是有聲響的疾病都屬於熱證。這個病症腹部脹滿,發出如鼓聲的響音,也是宮音。這是脾虛而有熱,熱氣鬱積所致。

至於為什麼只有一個月發作一次,那是因為這個病症必定是經絡氣血運行異常所致。儘管病案中記載了病症的奇特表現,但沒有闡明病症的根源。月經按時到來,而月經的根源在於氣血。氣血凝滯就會形成凝結,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滯塞。

然氣滯亦有虛實之辨,氣實則痛,氣虛則脹。如應期之日,若遇太過,則必將行而痛,痛可立運而下。不及,則經雖應期而動,而無如氣不能運行,則氣滿鬱於中,故即腹脹,脹則脾土所郁之氣,從血中外泄,故有是音也。所泄之際,血亦漸動,動則漸行而下,故腹脹消而鼓聲亦止,所以作必一月。

白話文:

然而氣滯也有虛實之分,氣體充實則疼痛,氣體虛弱則脹氣。如應期那天(生理期),如果氣體過於充實,則一定會運行而疼痛,疼痛時會立馬往下排。若氣體不足,則經期雖然應期而動,但因氣體無法運行,氣就會充滿停留在體內,於是就會腹脹。脹氣時,脾臟停滯的氣體會從血液中向外排泄,所以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氣體排出的時候,血液也會逐漸運行,氣血運行暢通後就會向下排出,所以腹脹會消失,鼓聲也會停止。因此,腹脹現象持續的時間一定是一個月。

若非因經而病,何得有是症乎?治若清補脾胃和血調經,其症亦當自愈。

又問:鐘鼓二聲之音,其音俱宮,故病皆屬土,乃同匙土病,而何故有鐘鼓二聲之患乎?予曰:此氣分順逆耳。鐘聲,雖脾土所發之音,乃因氣逆於肺,肺納其氣,則氣不散漫,所以其鳴如鍾。若肺不居上,則氣散漫不收,必當聲發如雷也。蓋肺屬金,其音商,當肺納氣之時,而肺之商音亦作,故聲發如是耳。

白話文:

有人再問:鐘聲和鼓聲都是宮音,按五行音律,宮音屬土,所以鐘鼓聲引起的疾病都應屬土,同屬於脾胃病。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鐘聲和鼓聲不同的病症呢?

我回答說:這是因為氣的分佈順逆不同。鐘聲雖然是脾胃土發出的聲音,但這是由於氣逆行於肺所致。肺吸納氣體,氣體就不會散漫,所以發出的聲音像鐘聲。如果肺部不上升,那麼氣體就會散漫不聚,發出的聲音必定像雷聲一樣。這是因為肺屬金,音屬商。當肺吸入氣體時,肺發出的商音也會發出,所以聲音會變成這樣。

鼓聲,其音走下,故下復覆皮,以應其下,症由土音下泄,故作聲如鼓也。

《肘後方》云:有人忽腹痛脹急,不得氣息,上衝心胸,旁攻兩脅,或塊壘湧起,或牽引腰脊,此乃身中屍鬼,接引為害。取屋上四角茅入銅器中,以赤帛覆腹,將銅器燒茅令熱,隨痛追遂,蹠下癢即瘥也。

白話文:

《肘後方》記載:有人突然發生腹痛脹氣,喘氣困難,痛勢上衝心胸,向兩側擴散,或感到腹內有硬塊鼓脹,或疼痛牽扯腰背,這是因為體內有屍鬼作祟。此時可用屋頂四角的茅草放入銅器中,用紅布蓋住腹部,點燃銅器中茅草使其發熱,沿著疼痛部位移動銅器,腳底發癢時疼痛就會消失痊癒。

又云:有人與女子交接,忽腹痛欲死,此陰毒也。用猳豬血乘熱和酒飲之。

《寇氏衍義》云:有小兒臍中血出多啼,或出水汁,用白石脂末溫撲之,日三度,勿揭動自愈。

白話文:

《寇氏衍義》裡提到:如果小孩子的肚臍流出很多血水,或者流出水汁,用研磨成粉末的白石脂溫熱敷在肚臍上,一天敷三次,不要揭掉,自然就能痊癒。

孫思邈云:有山野人好齧蝨,在腹生長為蝨瘕。用敗梳、敗篦各一枚,各破作兩分,以一分用水五升,煮取一升,調服即下出。

白話文:

孫思邈說:有山野之人喜歡咬蝨子,導致蝨子在腹中生長成為蝨瘕病症。可以用把破敗的梳子和破敗的篦子各一個,各分成兩半,取一半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一升,調和後服下即可把蝨瘕排出。

《客座新聞》云:青陽復氏素業醫,任江陰訓利,有儒生之父,患腹脹,求其診視。乃脈洪而大,有濕熱生蟲之象,況飲食如常,非水腫蠱脹之症。以石榴、椿樹各取東引根,加檳榔各五錢,用長流水煎,空心服,少頃腹作大痛,瀉下長蟲一丈許,遂愈。

白話文:

《客座新聞》記載:青陽縣的復姓人原本以醫術為生,後來擔任江陰訓誡官。有一位儒生的父親,患有腹脹,請他診治。復氏診脈後發現脈象洪大,推測是濕熱生蟲所致。而且患者飲食正常,排除水腫和蠱蟲作祟的可能性。於是,他取石榴根和椿樹根各五錢,再加檳榔五錢,用長流水煎煮。讓患者空腹服用,稍後患者腹痛加劇,瀉下一條一丈多長的蟲子,隨後痊癒。

李子豫治豫州刺史許永之弟,患心腹痛,十餘年殆死。忽一日夜間聞屏風後有鬼,謂腹中鬼曰:明日李子豫從此過,以赤毒殺汝,汝其死矣。腹中鬼答曰:吾不畏之。於是使人候子豫,豫果至。未入門,患者聞腹中有呻吟聲。及子豫入視曰:鬼病也。遂以八毒赤丸與服,須臾腹中雷鳴彭轉大利,數行遂愈。

白話文:

李子豫曾為豫州刺史許永的弟弟治病,許永的弟弟患有心腹疼痛十幾年,幾乎要死了。有一天晚上,突然聽到屏風後面有鬼,對腹中的鬼說:「明天李子豫會從這裡經過,他會用赤毒殺死你,你就要死了。」腹中的鬼回答說:「我不怕他。」於是,李子豫讓人去等候李子豫,李子豫果然來了。李子豫還沒進門,病人就聽到腹中傳來呻吟聲。李子豫進門後檢查說:「這是鬼病。」於是給病人服用了八毒赤丸,不一會兒,病人腹中雷鳴般作響,大便數次,隨後就痊癒了。

嗣伯治張景聲十五歲,患腹脹面黃,眾藥不能治。伯曰:此石蛔爾,極難療,當取死人枕煮服之。得大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病即瘥。王晏問其故?曰:石蛔者,醫療既僻,蛔蟲搏堅,世問藥不能遣,須以鬼物驅之。然後乃散,故用死人枕煮服之。

白話文:

嗣伯治療張景聲,十五歲,得了腹脹面黃的病,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嗣伯說:這是石蛔蟲,特別難治,要取死人的枕頭煮了來吃。結果取出了五六升體型巨大、頭部堅硬如石頭的蛔蟲,於是病就痊癒了。王晏問嗣伯其中的緣故,嗣伯說:石蛔蟲這種病,藥物治療方法很特殊。蛔蟲堅硬無比,一般藥物不能將其驅除,必須用鬼怪的東西來驅趕。這樣蛔蟲才能散開,所以用死人的枕頭煮了來吃。

丹溪視一婦,腹漸大如懷子,至十月,求易產藥。察其神色甚困難,與之藥,不數日生白蟲半桶。蓋由婦之元氣大虛,精血雖凝,不能成胎而為穢腐,蘊積之久,濕化為熱,濕熱生蟲,理之所有,亦須周十月之氣,發動而產,終非佳兆,其婦不及月死。濕熱生蟲,譬之溝渠汙濁,久不流,則諸蟲生於其間矣。

白話文:

丹溪看了一位婦女,她的肚子逐漸變大,就像懷了身孕,到了十月,她來求用於幫助生產的藥物。丹溪觀察她的神色十分痛苦,給了她藥,沒幾天就生下了半桶白色蟲子。這是因為這名婦女的元氣非常虛弱,精血雖然已經凝結,但是無法形成胎兒而變成腐敗的穢物,長期積聚在體內,濕氣化為熱氣,濕熱生出了蟲子,這是合乎道理的,也需要經過十個月的時間,發動生產,但這並非好兆頭,這個婦女在一個月內就去世了。濕熱生蟲,就像溝渠裡的水污濁不堪,長久不流通,就會有各種蟲子在其中滋生。

一婦以毒藥去胎後,當臍右結塊,塊痛甚則寒熱。塊與臍高一寸,痛不可按,脈洪數。朱謂曰:此瘀血流溢於腸外盲膜之間,聚結為癰也。遂用補氣血、行結滯、排膿之劑,三日決一鋒釘,膿血大出,內如糞狀者臭甚。病婦恐,因謂氣血生肌,則內外之竅自合,不旬日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服用了墮胎藥之後,臍右側出現腫塊。腫塊疼痛劇烈時,會伴有寒熱症狀。腫塊比肚臍高出一寸,疼痛難忍,脈搏洪數。

醫師判斷:這是瘀血流溢到腸子外側的盲腸膜之間,聚結成膿腫。於是使用補氣血、化瘀通滯、排出膿液的藥方。三天後,腫塊破裂,大量膿血排出,其中有糞便狀的物質,氣味非常難聞。

病人很害怕,醫師安慰她,等氣血生長,肌膚再生,內外的傷口自然會癒合。果然,不到十天,病人就痊癒了。

汪石山治一人年五十,形色蒼白性急,語不合則叫號氣減嘔吐,左奶下忽有一點痛,後又過勞惱怒,腹中覺有穢氣衝上,即嗽及吐,亦或乾咳無痰,甚則嘔血,時發如瘧。或以瘧治,或從痰治,或從氣治,皆不效。診之脈皆浮細,略弦而駛。曰:此土虛木旺也。性急多怒,肝火時動,故在奶下痛者,肝氣鬱也。

白話文:

汪石山診治了一位年過半百的病人,面色蒼白,性情急躁。一旦言語不合,就會大喊大叫,氣短嘔吐。在左乳下方突然出現一個痛點。後來因過度勞累和憤怒,感覺腹中有一股穢氣往上衝,隨即咳嗽和嘔吐,有時也會乾咳無痰。嚴重的甚至嘔血,發作起來時像瘧疾一樣。有的醫生當成瘧疾來治療,有的從痰來治療,有的從氣來治療,但都沒有效果。汪石山診斷後發現病人的脈象都是浮細的,有點弦脈,而且跳動得很快。他說:「這是因為土虛木旺造成的。病人性情急躁,容易生氣,肝火總是活躍,所以左乳下方疼痛,這是肝氣鬱結所致。」

穢氣衝者,肝火凌脾而逆上也,嘔血者,肝被火擾,不能藏其血也;咳嗽者,金失所養,又受火克而然也;嘔吐者,脾虛不能運食,鬱而為痰也。寒熱者,水火交戰也。茲宜瀉肝木之實,補脾土之虛,清肺金之燥,庶幾可安。以青皮、山梔各七分,白芍黃耆各一錢,歸身、阿膠各八分,甘草、五味各五分,白朮、麥冬各錢半,人參三錢,煎服月餘,諸症悉平。

白話文:

穢氣衝上來,是因為肝火旺盛,侵犯脾臟而逆流而上。嘔血,是肝臟受到火熱侵擾,無法藏住血液所致。咳嗽,是肺金得不到滋養,又受到火熱剋制而引起的。嘔吐,是脾氣虛弱,不能運化食物,積滯成痰所導致。寒熱交替,是水火交戰所致。

現在應該瀉出肝木的實火,補益脾土的虛弱,清泄肺金的燥熱,這樣才能安穩。可以使用青皮、山梔子各七分,白芍、黃耆各一錢,當歸、阿膠各八分,甘草、五味子各五分,白朮、麥冬各一錢半,人參三錢,煎服一個月左右,這些症狀都能平復。

一人長瘦體弱,病左腹痞滿,穀氣偏行於右,不能左達,飲食減,大便滯。汪診其脈,浮緩而弱,不任尋按。曰:此土虛木實也。用人參補脾;枳實瀉肝;佐以芍藥引金泄木;輔以當歸和血潤燥:加厚朴陳皮以寬脹;兼川芎、山梔以開鬱。服十餘帖稍寬,因糞結,思飲人乳。

白話文:

某人瘦弱無力,左腹脹滿,食物消化後偏向右側,無法到達左側,食慾減退,大便不通暢。

汪醫生診斷他的脈象,浮緩而虛弱,按壓時感覺很虛空。醫生說:「這是脾虛肝實的緣故。」

於是使用人蔘補脾;枳實瀉肝;輔以芍藥引導金元素疏通肝氣;再配當歸和血潤燥:加上厚朴、陳皮以緩解脹氣;再加川芎、山梔以疏導鬱悶。

服用十幾劑後,病人症狀稍有緩解,但由於大便不通暢,他想喝人奶。

汪曰:只恐大滑耳。果然,遂停乳,仍服前藥,每帖加人參四五錢,後思香燥物。曰:脾病氣結,香燥無忌也。每日食燥榧一二十枚,炙蒸餅十數斤,以助藥力,年餘而安。

白話文:

汪醫生說:「只擔心會導致大便滑瀉。」果然,停了母乳後,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每帖藥加入4-5錢人蔘。後來,病人思念香燥的食物。汪醫生說:「脾臟有氣滯結塊,吃香燥的食物沒有關係。」於是,病人每天吃10-20個榧子,加上烘烤過的餅乾數斤,以幫助藥物的效力。一年多後,病人的病情痊癒了。

一婦年近五十,病腹痛。初從右指冷起,漸上至頭,如冷水澆灌。而腹大痛,則遍身大熱,熱退則痛止。或遇食,或不食,皆痛。每常或一年一發,近來二三日一發,遠不過六七日。醫用四物湯柴胡香附不應,更醫用四君、木香、檳榔亦不應;又用二陳加紫蘇、豆蔻,又用七氣等劑,皆不應。汪診脈皆微弱,似有似無,或一二至一止,或三五至一止,乃陽氣大虛。

白話文:

一位接近五十歲的婦女,患有腹痛。腹痛最初從右手指開始發冷,逐漸蔓延到頭部,猶如冷水澆灌一樣。當腹痛劇烈時,她全身發熱,熱退後腹痛就停止了。無論是進食後或未進食,她都會感到疼痛。疼痛通常一年發作一次,最近幾天已發作兩三次,最多不會超過六七天。醫生用四物湯加上柴胡和香附進行治療,但無效;又改用四君子湯、木香和檳榔,依然無效;還使用了二陳湯加紫蘇和豆蔻以及七氣等藥方,也都不見效。汪醫師診脈發現,脈象都非常微弱,若有若無,有時一分鐘跳一兩次,有時一分鐘跳三五次,這是陽氣極度虛弱的表現。

獨參湯五錢,陳皮七分,煎服十數帖而愈。夫四肢者,諸陽之末,頭者,諸陽之會。經曰:陽虛則惡寒。又曰:一勝則一負,陽虛陰旺,乘之則發寒。陰虛陽旺。盛之則發熱。今指梢逆冷,上至於頭,則陽負陰勝可知矣。陽負則不能健行,而痛大作,痛作而復熱者,物極則反也。

白話文:

只需要獨參湯五錢,陳皮七分,煎服十幾帖病就能好。四肢是所有陽氣末端的地方,頭部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經書上說:陽氣虛弱就會怕冷。又說:一方強盛,另一方就會衰弱,陽氣虛弱,陰氣旺盛,陰氣就會趁機發作,引起怕冷的症狀。而陰氣虛弱,陽氣旺盛,陽氣就會過剩而發熱。現在你的手指尖寒冷,而這種寒冷一直延續到頭部,那麼可以知道,陽氣已經被陰氣壓制,陰氣過盛了。陽氣被壓制,就會無法順利運行,而引起劇烈的疼痛,疼痛發作後又發熱,是因為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發生相反的變化。

及其陰陽氣衰而不相爭,則熱歇。痛亦息矣。況脾胃多氣少血之經,氣能生血,氣不足則血亦不足。仲景曰:血虛氣弱,以人參補之。故用獨參湯與服,而數年之痛遂愈矣。

白話文:

當人體內陰陽平衡,氣機不衰弱時,就會減緩發熱,疼痛也自然而然消失了。尤其脾胃氣血較少,氣能生血,缺氣就會缺血。華佗說:血虛氣弱,可以用人參來補氣。於是用獨參湯給病人使用,幾年來的疼痛就痊癒了。

錢仲陽治一童子,痘色全好,但腹中一瘡痛,色即變紫,痛止色復舊,脈洪大。時已十餘日,灌漿將滿,但不靨,乃以藥下其血積,瘡遂轉好愈。

白話文:

錢仲陽治療一個痘瘡痊癒的男孩。男孩肚子疼痛,疼痛時痘瘡顏色變紫,疼痛消失顏色恢復原狀。脈搏洪大有力。當時已經十幾天了,灌腸清理腸胃將要完成,但是痘瘡沒有消退,於是用藥物清理積血,男孩的腹痛才逐漸好轉痊癒。

喻嘉言治葉茂卿乃郎,出痘未大成漿,其殼甚薄。兩月後,尚有著肉不脫者。一夕腹痛,大叫而絕,即梨汁入溫湯灌之,少蘇,頃復痛絕,又蘇。遂以黃芩二兩煎湯,加梨汁與服,痛止。令制膏子頻服,不聽。其後忽肚大無倫,一夕痛叫,小腸突出臍外五寸,交各二寸半,如竹節壺頂狀。

白話文:

喻嘉言為葉茂卿的兒子看病,出痘後痘殼未長大成膿,痘殼非常薄。兩個月後,仍有痘殼肉不脫落。一天晚上,孩子肚子痛,大叫後斷氣了。喻嘉言立即將梨汁放入溫熱的湯中灌入孩子口中,孩子稍稍清醒,一會兒後又痛得斷氣,再次清醒。於是用黃芩二兩煎湯,加入梨汁給孩子服用,腹痛停止。喻嘉言囑咐用黃芩膏劑多次服用,但家屬不聽。後來孩子的肚子忽然腫得很大,一天晚上,孩子腹痛大叫,小腸從肚臍外突出來五寸,盤繞了二寸半,狀似竹節蓮藕的頂端。

莖物交折長八九寸,明亮如燈籠,外症歷來不經聞見。喻用黃芩、阿膠二味,日進十餘劑,三日始得小水,五日後水道清利,臍收腫消而愈。後門人問而明云:夫一身之氣,全闋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肺主皮毛,痘不成漿,肺熱而津不行也。殼著於肉,名曰甲錯。

白話文:

長八九寸,頂端交錯,明亮如燈籠的莖部,在以往的病症中從未見過。我用黃芩和阿膠這兩味藥,每天服用了十多劑,三天後才開始排小便,五天後小便暢通,肚臍腫脹消失而痊癒。後來有門人問我這是什麼原理,我明確地告訴他:人體的氣全部由肺來管理,肺氣清爽則氣血運行暢通,肺氣濁亂則氣血鬱阻。肺主導皮毛,痘痘形成不了膿液,是肺熱導致津液不能運行的緣故。豆殼粘在肉上,稱為甲錯。

甲錯者,多主肺癰。癰者壅也,豈非肺氣壅而然。與腹痛叫絕者,壅之甚也。壅甚則水道亦閉,是以其氣橫行其中,而小腸且為突出。至於外腎弛長,其剩事矣。緣病已極中之極,惟單味多用,可以下行取效。故立方甚平,而奏功甚捷耳。試以格物之學,為子廣之。凡禽畜之類,有肺者有尿,無肺者無尿,故小道不利,而成腫滿,清肺為急,此義前人闡發不到,後之以五苓八正等方味治水者,總之未晤此旨。

白話文:

甲狀腺腫大,大多是肺部長膿瘡的緣故。膿瘡就是堵塞,難道不是肺氣堵塞所致嗎?同時伴有腹痛劇烈者,是堵塞得更厲害了。堵塞嚴重時,水道也會閉塞,於是肺氣在體內橫衝直撞,小腸就會突出。至於外腎(甲狀腺)鬆弛變長,這是病情發展到極致後的餘波。因為病症已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所以只有單方多用,纔可以往下行氣,收到療效。因此這個藥方雖然組成平平,但療效卻非常好。不妨用探究事物本質的方法,為你進一步闡述。凡是有肺的禽類和畜類,就有尿液;沒有肺的,就沒有尿液。所以小便不利而導致腫脹,清肺是當務之急。這個道理是前人闡述不到的,後人用五苓散、八正湯等藥方治療水腫,總的來說都是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至於車水放塘,種種劫奪膀胱之劑,可不辨之於早歟?嘉靖中,長州鄒表之妻,患小腹下生一塊,形如梅李,久則腐潰,始吐出若米粞之狀,後又若蜆肉之狀。以指捻開,則有長髮數條在內,名醫竟不能治,遂致不起。蛇發瘕往往載於方書,或因食物相感,假血而成,理或有之,不可指為妄誕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動用車水放塘等種種方法劫奪膀胱精氣的藥物,難道不能在早期就辨別清楚嗎?嘉靖年間,長州地區鄒表之妻的腹部下方長了一個塊狀物,形狀像梅子或李子,時間久了之後,潰爛發臭,開始吐出像米糠一樣的東西,後來又像蜆肉一樣的東西。用手指捏開一看,裡面竟然有幾條長頭髮。名醫都無法醫治,最終導致她死亡。關於蛇發瘕的記載經常出現在醫學書籍中,或許是因為食物相互作用,假借血液形成的,這樣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不能直接指責其虛假荒誕。

一人年二十三歲,膈有一點相引而痛,吸氣覺皮急,此有汙血也。滑石一兩,桃仁、黃連各五錢,枳殼一兩,炙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一錢五分,以蘿蔔自然汁煎飲之,一日五六服。

白話文:

有一位23歲患者,橫隔膜有一處疼痛,像被拉扯一樣,吸氣時會感覺皮膚繃緊,這是因為體內有淤血。用滑石一兩、桃仁五錢、黃連五錢、枳殼一兩、炙甘草二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一錢五分,用蘿蔔汁煎服,一天服用五六次。

予里一婦,適咬針線,其針失口,未幾入喉而下,茫無措置。一鄰人云:速當取蟾兩目,用溫水吞下,可相針頭尾而出,服之果驗。又武林一童子,戲作吞針法,針亦入腹,治之亦如前而出。使蟾未有時,當往向南桑樹底下,開落丈許自有。

白話文:

我們這裏有一位婦人,不小心咬斷了針線,針頭竟滑入喉嚨中。一時之間,大家都束手無策。一位鄰居說:趕快取蟾蜍的眼睛兩顆,用溫水吞下,針就會從頭尾兩端穿出來。病人照著做,果然有效。另外,武林有一位孩童,玩起吞針的把戲,針也進入肚子裏。治療的方法也和上面一樣,將針取了出來。如果沒有蟾蜍,可以到南方的桑樹底下找,只要挖一丈多深的坑,就能找到蟾蜍。

化癢湯

柴胡,梔子天花粉(各三錢),白芍(一兩),甘草(二錢)

白話文:

柴胡30克,梔子30克,天花粉(石膏)30克,白芍120克,甘草20克

水煎服。

調氣和胃散

白豆蔻,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甘草,蒼朮,厚朴,陳皮

白話文:

白豆蔻: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健胃、化濕、止痛的功效。

木香: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化淤止痛的功效。

丁香: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化淤止痛的功效。

藿香:一種中藥材,具有解暑、化濕、止嘔止瀉的功效。

檀香:一種中藥材,具有安神、鎮痛、止血的功效。

砂仁: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胃、化濕、理氣的功效。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蒼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燥濕、祛風的功效。

厚朴: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化濕的功效。

陳皮: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化痰、燥濕的功效。

水煎服。

木香調氣散

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白豆蔻,甘草

為末,沸湯入鹽少許,調服二錢。

四七湯

人參,官桂,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姜煎。

藿香正氣散

茯苓,白芷,蘇葉,陳皮,桔梗大腹皮,甘草,白朮,厚朴,半夏(各兩半),藿香(三兩),前胡(一兩半)

白話文:

茯苓、白芷、蘇葉、陳皮、桔梗、大腹皮、甘草、白朮、厚朴、半夏(各 2.5 克),藿香(7.5 克),前胡(3.75 克)

上每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乘熱服。

八味順氣散

白朮,茯苓,青皮,陳皮,人參,白芷,烏藥,甘草

水煎服。

八毒赤丸

雄黃,硃砂,礬石,附子(炮),藜蘆巴豆(去油及筋膜),丹皮(各一兩),蜈蚣一條(炙)

白話文:

雄黃、硃砂、礬石、附子(炮製)、藜蘆、巴豆(去除油脂和筋膜)、丹皮(各一兩重),蜈蚣一條(炙製)

為末,蜜丸小豆大,水下七丸。

六味湯(即六味丸見耳門)

平胃散(見心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