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痢疾案

王嫗,寒熱嘔惡,飲食不進,腹痛痢下,日夜五六十次,赤白相雜,裡急後重,舌苔膩布,脈象浮緊而數。感受時氣之邪,襲於表分,濕熱挾滯,互阻腸胃,噤口痢之重症。先宜解表導滯。

白話文:

這位王姓老婦人出現寒戰和發熱、噁心嘔吐、進食困難、腹痛和腹瀉,一天排便五十到六十次,糞便中有紅色和白色的物質,有便意卻排不乾淨的感覺,舌苔油膩,脈象緊促而跳動得快。這些症狀是受到外來的時令邪氣侵襲,表層虛弱,濕熱之氣相互阻滯,導致腸胃受損,形成嚴重的痢疾。首先需要疏通表層,導正滯留。

荊芥穗(一錢五分),青防風(一錢),淡豆豉(三錢),薄荷葉(八分),藿蘇梗(各一錢五分),仙半夏(二錢),枳實炭(一錢五分),苦桔梗(一錢),炒赤芍(一錢五分),六神麯(三錢),焦楂炭(三錢),生薑(二片),陳紅茶(一錢),另玉樞丹(開水先沖服,四分)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荊芥穗:15 克
  • 青防風:10 克
  • 淡豆豉:30 克
  • 薄荷葉:8 克
  • 藿蘇梗:15 克
  • 仙半夏:20 克
  • 枳實炭:15 克
  • 苦桔梗:10 克
  • 炒赤芍:15 克
  • 六神丸:30 克
  • 焦楂炭:30 克
  • 生薑:2 片
  • 陳紅茶:10 克

其他:

  • 玉樞丹:先用開水沖服,4 份

二診,得汗,寒熱較輕,而痢下如故,腹痛加劇,胸悶泛惡,飲食不進,苔膩不化,脈象緊數。表邪雖則漸解,而濕熱挾滯,膠阻曲腸,濁氣上干,陽明通降失司,恙勢尚在重途,書云:無積不成痢。再宜疏邪導滯,辛開苦降。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患者已經出汗,寒熱症狀稍輕,但是腹瀉依然,腹痛加劇,胸悶、噁心,飲食不進,舌苔膩厚、不消退,脈搏緊數。體表的邪氣雖然逐漸消散,但濕熱之邪與宿便相結,堵塞了曲腸,濁氣上逆,陽明經絡升降失常,病情依然嚴重。醫書中說:「沒有宿便積聚,就不會發生腹瀉。」因此,還應該疏散邪氣、通導滯阻,使用辛散的藥物宣開肺氣,苦寒的藥物瀉下宿便。

炒豆豉(三錢),薄荷葉(八分),吳萸(三分),川雅連(五分,拌炒),枳實炭(一錢),仙半夏(二錢),炒赤芍(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肉桂心(三分),生薑(二片),青陳皮(各一錢),六神麯(三錢),焦楂炭(三錢),大砂仁(八分),木香檳榔丸(包煎,三錢)

白話文:

炒豆豉(3錢)

薄荷葉(8分)

吳萸(3分)

川雅連(5分,和豆豉一起炒)

枳實炭(1錢)

仙半夏(2錢)

炒赤芍(1錢5分)

用酒炒過的黃芩(1錢)

肉桂心(3分)

生薑(2片)

青陳皮(1錢)

六神麯(3錢)

焦楂炭(3錢)

大砂仁(8分)

木香

檳榔丸(包好後煎,3錢)

三診,寒熱已退,嘔惡亦減,佳兆也。而腹痛痢下,依然如故,脘悶不思納穀,苔膩稍化,脈轉弦滑,濕熱滯尚留曲腸,氣機窒塞不通。仍宜寒熱並用,通行積滯,勿得因年老而姑息也。

白話文:

經過三診後,寒熱症狀已經消退,嘔吐惡心的頻率也減少了,這是個好現象。不過,腹痛、腹瀉的症狀仍然沒有改善,胃部悶脹不想進食,舌苔濕膩感稍有緩解,脈象轉為弦滑,表示濕熱之邪依然滯留在曲腸,導致氣機不通暢。此時仍應繼續使用寒熱並用的藥物,幫助排出積滯之邪。儘管患者年紀較大,但仍不能因此而怠慢治療。

仙半夏(二錢),川連(四分),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二錢),肉桂心(三分),枳實炭(一錢),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六神麯(三錢),焦楂炭(三錢),大砂仁(研,八分),全栝蔞(切,三錢),生薑(一片),木香檳榔丸(包煎,四錢)

白話文:

生半夏(3 克),川連翹(0.6 克),炒黃芩(2.25 克),炒赤芍(3 克),桂心(0.45 克),枳殼炭(1.5 克),金鈴子(3 克),延胡索(1.5 克),六神曲(4.5 克),焦山楂炭(4.5 克),大砂仁(研末,1.2 克),全瓜蔞(切片,4.5 克),生薑(1 片),木香檳榔丸(包煎,6 克)

四診,痢下甚暢,次數已減,腹痛亦稀,惟脘悶不思納穀,苔厚膩漸化,脈象濡數,正氣雖虛,濕熱滯尚未清澈,脾胃運化無權。今制小其劑,和中化濁,亦去疾務盡之意。

白話文:

根據四診,腹瀉流利,次數已減少,腹痛也較少,但上腹部悶脹,不想進食,舌苔厚膩逐漸消散,脈象濡數。這表明正氣雖然虛弱,濕熱滯留尚未清除,脾胃運化功能減退。現在將藥劑量減小,用於調和腸胃,化解濁氣,並盡力清除疾病。

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全當歸(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陳皮(一錢),春砂殼(八分),六神麯(三錢),炒穀麥芽(各三錢),全栝蔞(切,四錢),銀花炭(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吞服,一錢)

白話文:

酒炙黃芩(1.5克),炙赤芍(1.5克),全當歸(1.5克),金鈴子(2克),延胡索(1克),陳皮(1克),春砂殼(0.8克),六神曲(3克),炒穀麥芽(各3克),全栝蔞(切片,4克),銀花炭(3克),薺菜花炭(3克),香連丸(吞服,1克)

宣童,發熱六天,臨晚尤甚,熱度至百零四之盛,下痢日夜七八十次之多,速至圊而不能便,腹痛墮脹難忍,穀食不進,幸無嘔吐,而口乾欲飲,苔膩黃,脈滑數。時疫伏溫,蘊蒸陽明,欲達而不能達,濕滯敗濁,互阻曲腸,欲下而不能下。手足陽明為病,病情猛烈,急議表裡雙解,通因通用,冀望熱清痢減,始有轉機之幸。

白話文:

宣童發燒六天了,晚上尤其嚴重,體溫高達華氏一百零四度,一天拉肚子七八十次,匆忙跑到廁所卻無法排便,腹痛脹氣難忍,進不了食,還好沒有嘔吐,但口乾想喝水,舌苔黃膩,脈搏滑而快。這是時疫引發的溫熱症,熱氣蒸騰在陽明經,想發散卻不能發散,濕氣堵塞濁氣,互不相通,想瀉下卻不能瀉下。手足陽明經出了問題,病情十分猛烈,急需裡外一起治療,同時瀉下熱毒及滯氣,希望熱度降低和腹瀉減緩,纔能有轉機。

葛根(二錢),薄荷葉(八分),金銀花(八錢),連翹殼(四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青陳皮(各一錢),全栝蔞(切,四錢),春砂殼(八分),苦桔梗(一錢),六神麯(三錢),焦楂炭(三錢),枳實導滯丸(包煎,三錢)

白話文:

葛根(30克),薄荷葉(12克),金銀花(120克),連翹殼(60克),酒炒黃芩(22.5克),炒赤芍(22.5克),青陳皮(各15克),全栝蔞(切片,60克),春砂殼(12克),苦桔梗(15克),六神麯(45克),焦楂炭(45克),枳實導滯丸(包煎,45克)

二診,連投解肌通腑之劑,得汗甚多,發熱較輕,白疹隱隱,布於胸膺之間,伏溫之邪,有外達之機,痢下次數雖則不少,而腹痛已減,後重亦鬆,納穀無味,口乾欲飲,苔黃,脈滑數不靜。濕熱敗濁,尚在曲腸之間,未得下行也。原法增減,努力前進。

白話文:

二次診療,連續施用瞭解表通便的方劑,出汗很多,發熱較輕,白色疹子隱隱約約,分佈在胸部和胸口之間,潛伏的溫熱病邪,有向外發散的跡象。腹瀉次數雖然不少,但腹痛已經減輕,後重感也有所鬆解。進食沒有味道,口乾想喝水。舌苔黃,脈搏滑而數且不平靜。濕熱穢濁仍然停留在直腸內,還沒有完全排出。根據原來的治療方針進行加減,繼續努力治療。

原方去薄荷葉,加清水豆卷(四錢)。

三診,發熱漸退,痢下亦稀,腹痛後重,已減其半。穀食無味,口乾不多飲,神疲色萎,苔薄黃,脈濡滑而數。陰液暗傷,濕熱滯尚未清澈,腸胃氣機不和。今擬理脾和胃,清化濕濁,更宜薄滋味,節飲食,恐有食復之弊,雖有虛象,不可驟補。

白話文:

經過了三次看診,發燒逐漸退了,痢疾也變稀了,腹痛的後重感也減輕了一半。吃東西沒有味道,口乾但喝水不多,精神疲憊,臉色萎黃,舌苔薄黃,脈象濡滑而跳動較快。陰津暗中受到損傷,濕熱瘀滯還沒有清除乾淨,腸胃氣機不調和。現在打算調理脾胃,清除濕濁,依然適合吃口味清淡的食物,節制飲食,以免因為飲食不當而復發。雖然有虛弱的症狀,但不可過度補養。

炒銀花(五錢),炒赤芍(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全當歸(一錢五分),陳皮(一錢),春砂殼(八分),苦桔梗(一錢),焦楂炭(三錢),焦穀麥芽(各三錢),全栝蔞(切,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包,一錢二分)

白話文:

銀花(炒過,五錢),赤芍(炒過,一錢五分),黃芩(用酒炒過,一錢),當歸(全株,一錢五分),陳皮(一錢),春砂殼(八分),桔梗(苦,一錢),山楂炭(三錢),炒焦的麥芽(三錢),栝蔞(切片,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包好的,一錢二分)

洪左,血痢及旬,日夜十餘次,腹疼裡急,身熱晚甚,口乾欲飲,舌前半糙絳,中後膩黃,脈象弦數。此乃陰液素虧,津乏上承,伏溫在營,血滲大腸,腸中濕濁稽留,氣機痞塞不通,症非輕淺。姑擬生津達邪,清營化濁。

白話文:

洪左患血痢已十餘天,每天拉肚子十多次,腹痛腹急,晚上發熱較嚴重,口乾口渴,舌頭前半部分粗糙發紅,中間和後部濕潤發黃,脈象弦促。這是因為陰液長期虧損,津液不足上升,熱邪潛伏在營分,血滲到大腸,導致腸道中濕熱濁氣停滯,氣機不通,病情較為嚴重。目前先考慮生津驅邪,清熱化濕。

石斛(三錢),淡豆豉(三錢),金銀花(五錢),連翹殼(三錢),白頭翁(三錢),北秦皮(二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焦楂炭(三錢),全栝蔞(切,四錢),枳實炭(一錢),苦桔梗(一錢),活蘆根(去節,一尺)

白話文:

鮮石斛(15克),淡豆豉(15克),金銀花(25克),連翹殼(15克),白頭翁(15克),北秦皮(10克),酒炒黃芩(7.5克),炒赤芍(7.5克),焦楂炭(15克),全栝蔞(切片,20克),枳實炭(5克),苦桔梗(5克),活蘆根(去節,50釐米)

二診,昨投藥後,諸恙不減,而反煩躁不寐,舌紅絳,苔糙黑無津,脈弦數。伏溫化熱,由陽明而傳於厥少二陰,厥陰為藏血之經,內寄相火,厥陰有熱,則血溢沸騰,而下迫大腸,則為血痢;少陰為水火之臟,水虧火無所濟,津液愈傷,神被熱擾,則煩躁而不寐也。身熱晚甚者,陽明旺於申酉。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昨天服藥後,各種症狀未減輕,反而出現煩躁、失眠。舌頭呈深紅色,舌苔粗糙發黑無津液,脈象弦數。

經過上一次的溫熱治療,現在體內熱氣旺盛,從陽明經傳至厥陰、少陰經。厥陰經是貯藏血液的經絡,內藏相火。厥陰經有熱,就會導致血液沸騰,向下迫入大腸,形成血痢;少陰經是水火臟器,水液不足時,火氣無法得到滋潤,津液損傷加重,心神被熱氣擾亂,就會出現煩躁和失眠。到了傍晚,體溫會特別高,這是因為陽明經在申酉時分最旺盛。

陽明之溫熱熾盛也,溫已化熱傷陰,少火悉成壯火,大有吸盡西江之勢!急擬黃連阿膠湯,滋少陰之陰,白頭翁湯,清厥陰之熱,銀翹、花粉,解陽明之溫。複方圖治,猶兵家之總攻擊也。勇往前進,以冀弋獲。

白話文:

陽明經的溫熱之邪熾熱強盛,溫熱已經轉化為熱邪耗傷陰液,小火盡數變成旺盛的大火,有將長江之水分蒸乾之勢!急用黃連阿膠湯來滋養少陰經的陰液,白頭翁湯來清泄厥陰經的熱邪,銀翹散、花粉來解除陽明經的溫熱之邪。多種方劑同時治療,就像兵家發動的總攻一樣。勇往直前,以求取得勝利。

阿膠珠(二錢),川雅連(四分),生甘草(五分),白頭翁(三錢),鮮石斛(四錢),連翹殼(三錢),生赤白芍(各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北秦皮(二錢),金銀花(四錢),粉葛根(一錢五分),天花粉(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生山楂(三錢)

白話文:

阿膠珠(8克),川雅連(1.3克),生甘草(1.6克),白頭翁(10克),鮮石斛(13克),連翹殼(10克),生赤白芍(各5克),酒炒黃芩(3克),北秦皮(8克),金銀花(13克),粉葛根(5克),天花粉(10克),活蘆根(一根,剪去節段),生山楂(10克)

三診,服藥後,已得安靜,水火有既濟之象,且有微汗,伏溫有外解之勢,血痢次數亦減,藥已中肯,有轉危為安之兆。惟陰液大傷,清津無以上供,齒垢唇燥,舌仍焦糙,口渴不欲飲,熱在營分,蒸騰營氣上升,故口渴而不欲飲也。脈弦數不靜,守原法而出入一二、冀望津液來復,邪熱退卻,由里及表,由營返氣,始能入於坦途耳。

白話文:

服藥後,病情已趨於穩定,身體的水火平衡,並有微微出汗,體內的熱毒有外散趨勢,血痢次數也減少了,藥物已經發揮作用,有轉危為安的跡象。

但體內的陰液受到嚴重損傷,清津無法上供,所以牙齒有垢,嘴脣乾燥,舌頭仍然粗糙,口渴但不想喝水,這是因為熱氣在營分中,蒸騰營氣上升,所以口渴但不願意喝水。

脈象弦數且不平靜,按照原來的治療方法,再加加減減一兩味藥,期望津液得以恢復,邪熱退散,由內而外,由營分恢復氣分,才能逐漸康復。

原方去葛根,加粉丹皮(一錢五分)、鮮生地(四錢)。

四診,血痢大減,臨晚身熱亦去其半,舌黑糙已退,轉為光紅,唇燥口乾,不思納穀,脈濡數,陰液傷而難復,邪熱退而未淨也。仍擬生津清營,以和胃氣。

白話文:

經過四診後,血痢症狀大大減輕,到了傍晚,發燒也減半,舌頭上的黑色粗糙苔垢已經褪去,轉為光亮紅潤,但嘴脣乾裂,口乾舌燥,沒有食慾,脈絡濡弱而跳動頻繁。顯示陰液受損難以恢復,邪熱雖已退去,但尚未完全清除。仍然打算滋潤津液,清熱解毒,以調理胃氣。

鮮石斛(三錢),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五分),阿膠珠(二錢),川雅連(三分),白頭翁(三錢),酒炒黃芩(一錢),赤白芍(各一錢五分),嫩白薇(一錢五分),炒銀花(四錢),廣橘白(一錢),生熟穀芽(各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

白話文:

**鮮石斛:**三錢

**天花粉:**三錢

**生甘草:**五分

**阿膠珠:**二錢

**川雅連:**三分

**白頭翁:**三錢

**酒炒黃芩:**一錢

赤芍: 一錢五分

白芍: 一錢五分

嫩白薇: 一錢五分

**炒銀花:**四錢

**廣橘白:**一錢

**生穀芽:**三錢

**熟穀芽:**三錢

**活蘆根(去節,一尺):**一尺

五診,血痢止,潮熱亦退,唇燥齒乾,睡醒後口舌無津,穀食衰少,神疲萎頓,脈濡數不靜。陰液未復,津無上承,脾胃輸化無權,生氣受戕,人以胃氣為本。今擬甘寒生津,養胃清熱,以善其後。

白話文:

經過五診檢查,血痢已經停止,潮熱也退了,但嘴脣乾燥,牙齒乾澀,睡醒後口中舌上沒有津液,食慾減退,身體虛弱無力,脈搏濡數而不安靜。這說明陰液尚未恢復,津液不能濡養上部,脾胃失去了運化的功能,人體的生氣受到損傷,人以胃氣為根本。現在打算使用甘寒生津的藥物,滋養胃氣,清熱解毒,以此改善後續的病情。

西洋參(一錢五分),鮮石斛(三錢),生甘草(五分),大麥冬(二錢),炒銀花(三錢),嫩白薇(一錢五分),廣橘白(一錢),生穀芽(四錢),抱茯神(三錢),生扁豆衣(三錢),淮山藥(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

白話文:

西洋參(1.5 公克),新鮮石斛(3 公克),生甘草(0.5 公克),大麥冬(2 公克),炒銀花(3 公克),嫩白薇(1.5 公克),廣陳皮(1 公克),生穀芽(4 公克),抱茯神(3 公克),生扁豆衣(3 公克),淮山藥(3 公克),蘆根(去節,30 公分)

陶左,夏秋痢下,至冬不止,赤白夾雜,日夜二十餘次,腹痛後重,納穀衰少,面色萎黃,舌苔薄膩,脈象沉細而遲,此脾臟受寒,不能統血,血滲大腸,腸中濕濁,膠阻不化,延久有脹滿之慮。急擬溫運太陰,而化濕濁,勿因久痢驟進兜澀也。更宜節飲食,薄滋味,亦是助藥力之一端。

白話文:

陶左,夏天和秋天開始拉肚子,到了冬天還沒有好,拉出來的是紅色和白色混合的稀便,一天到晚拉二十多次,拉完肚子後覺得肛門墜脹,吃東西變少,臉色發黃,舌苔薄而膩,脈象沉弱而緩慢。這是脾臟受寒,無法控制血液,導致血液滲入大腸,大腸中有濕濁,黏在一起無法消化,時間久了會脹滿。需要趕快溫暖運轉脾臟,來化解濕濁,不要因為拉肚子很久就急著用收斂的藥。還要節制飲食,清淡口味,這也是幫助藥效的其中一方面。

炒潞黨參(一錢),熟附塊(一錢五分),炮薑炭(八分),清炙草(六分),生白朮(二錢),全當歸(二錢),炒赤白芍(各一錢五分),軟柴胡(七分),川桂枝(八分),焦楂炭(三錢),大砂仁(研,一錢),炒焦赤砂糖(三錢)

白話文:

潞黨參(5克),熟附片(7.5克),炮薑炭(4克),炙甘草(3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赤芍藥(7.5克),白芍藥(7.5克),柴胡(3.5克),桂枝(4克),焦山楂炭(15克),砂仁研末(5克),炒焦紅糖(15克)

二診,投溫運太陰,而化濕濁之劑,已服三帖,下痢赤白,已減其半,納穀衰少,神疲萎頓,脈象沉細,寒濁雖則漸化,脾胃輸運無權。既已獲效,更進一籌。

白話文:

經過第二次診斷,我開了溫補脾陽、化濕濁的藥方,患者已經服用三帖後,下痢赤白的情況減輕了一半,但仍然飲食不振,精神疲憊,脈象沉細。雖然寒濁已經逐漸化解,但脾胃運化功能仍然不足。既然已經見效,那就繼續加大藥力。

原方去柴胡、桂枝,加炒麥穀芽(各四錢),灶心黃土(四錢)。

呂右,經閉一載,營血早虧,今下痢赤白,已延三月,腹痛後重,納穀衰少,形瘦骨立,舌光無苔,脈象濡細。據述未病喜食水果,既病又不節食,脾土大傷,中焦變化之血,滲入大腸,腸中濕濁互阻,積而為痢也。今擬溫運脾胃,以和胃氣,寒熱並調,去其錯雜。

白話文:

呂右,一個月經停閉了一年的女性,營血(營養物質和血液)早早虧損,現在腹瀉紅白相間,已經持續了三個月,腹痛下墜,飲食減少,身體消瘦骨瘦如柴,舌質光亮無苔,脈象濡弱細小。根據她的描述,她生病前愛吃水果,生病後仍然沒有節制飲食,導致脾胃受損嚴重,中焦(脾胃)運化而成的血液滲入大腸,腸道中的濕熱之氣相互阻滯,積聚成痢疾。現在打算溫暖疏通脾胃,調理胃氣,寒熱同時調整,去除體內的錯雜之氣。

炒潞黨參(一錢五分),熟附塊(一錢),炮薑炭(六分),生白朮(三錢),清炙草(六分),全當歸(二錢),炒赤白芍(各一錢五分),肉桂心(飯丸吞服,三分),焦楂炭(三錢),大砂仁(研,八分),阿膠珠(一錢),戊己丸(包煎,二錢),炒焦赤砂糖(三錢)

白話文:

炒潞黨參(3公克),熟附塊(3公克),炮薑炭(1.8公克),生白朮(9公克),清炙草(1.8公克),全當歸(6公克),炒赤白芍(各3公克),肉桂心(研磨成粉,與飯團吞服,0.9公克),焦楂炭(9公克),大砂仁(研磨,2.4公克),阿膠珠(3公克),戊己丸(包起來煎煮,6公克),炒焦赤砂糖(9公克)

二診,經治以來,血痢雖則輕減,而余恙如舊。舌邊碎痛,恐起口糜之先端。穀食衰少,胃氣索然。欲溫中則陰分愈傷,欲滋養則脾胃益困,顧此失彼,棘手之症,難許完璧。專扶中土,以冀土厚火斂之意。

白話文:

第二次診察後,在治療期間,血痢雖然減輕,但其他症狀依然如故。舌頭邊緣有細微疼痛,擔心會發展成口瘡。飲食量減少,胃氣虛弱。如果想要溫養脾胃,那麼陰分會更加受損;如果想要滋養脾胃,那麼脾胃會更加虛弱。考慮到這邊,遺漏那邊,棘手的疾病,很難承諾會痊癒。專門扶助脾胃,希望能讓脾氣旺盛,火氣斂藏。

炒潞黨(三錢),生於術(二錢),清炙草(五分),炒淮藥(三錢),炮薑炭(六分),全當歸(一錢五分),赤白芍(炒,各一錢五分),御米殼(炒,三錢),炒穀芽(四錢),駐車丸(包煎,三錢)

白話文:

炒潞黨參(3錢)、生於術(2錢)、清炙甘草(5分)、炒淮山(3錢)、炮薑炭(6分)、全當歸(1錢5分)、赤白芍(各1錢5分,已炒過)、炒御米殼(3錢)、炒穀芽(4錢)、駐車丸(包裹煎煮,3錢)

滕左,暑濕挾滯,鬱於曲腸,煅煉成積,氣機流行窒塞,腹痛痢下,日夜數十次,赤白相雜,裡急後重,納少。舌苔膩布,脈象沉緊。先宜通因通用。

白話文:

患者姓滕,左側腹部有暑濕滯氣,鬱積在腸道彎曲處,經久積聚形成硬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腹痛腹瀉,一天發作數十次,痢疾中有赤白相雜的分泌物,有強烈的便意和排便不盡感,食量減少。舌苔厚膩,脈象沉穩有力。治療應首先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炒黑荊芥(一錢),銀花炭(三錢),炒赤芍(五錢),全當歸(二錢),苦桔梗(一錢),青陳皮(各一錢),全栝蔞(切,三錢),六神麯(三錢),焦楂炭(三錢),炒條芩(八分),大砂仁(研,八分),煨姜(二片),陳紅茶(一錢),枳實導滯丸(三錢,吞服)

白話文:

炒黑荊芥(1克)

銀花炭 (3克) 炒赤芍 (5克) 全當歸 (2克) 苦桔梗 (1克) 青陳皮 (各1克) 全栝蔞 (切片,3克) 六神麯 (3克) 焦楂炭 (3克) 炒條芩 (0.8克) 大砂仁 (研磨,0.8克) 煨姜 (2片) 陳紅茶 (1克) 枳實導滯丸 (3克,口服)

羅左,寒暑濕滯,互阻腸胃,腹痛下痢,次數甚多,胸悶泛惡,不能飲食,苔膩脈遲,宜溫下法。

熟附塊(一錢五分),制川軍(三錢),枳實炭(一錢五分),姜半夏(三錢),藿香梗(一錢五分),玉樞丹(先開水沖,四分),青陳皮(各一錢),白蔻仁(研,八分),大砂仁(研,八分),制川樸(一錢),焦楂炭(三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熟附子(1.5克),炮製川芎(3克),炒枳實(1.5克),乾薑炮製半夏(3克),霍香(1.5克),玉蟾丹(用開水沖服,0.4克),陳皮(1克),白蔻仁(研細,0.8克),砂仁(研細,0.8克),炮製川貝(1克),炒山楂(3克),生薑(3片)

靳左,痢下純紅,裡急後重,腹痛納少,苔黃,脈濡數。此濕熱入營,血滲大腸,腸中滯濁互阻,鍛鍊而為紅積也。宜清熱導滯,調氣行血,氣調則後重自除,血行則便紅自愈。

白話文:

靳左,拉肚子血便,直腸有緊迫感、便後仍然覺得大便未排出,腹部疼痛、食量減少,舌苔發黃,脈象濡數。這是因為濕熱侵入人體,導致血液滲入大腸,大腸中停滯的濁氣互相阻滯,相互摩擦形成血便。治療應當清熱導滯,調氣行血,氣機暢通後便後緊迫感會自動消除,血脈暢通後血便會自然痊癒。

白頭翁(三錢),北秦皮(二錢),炒黃芩(一錢五分),全當歸(一錢五分),酒川連(五分),炒赤白芍(各一錢五分),桃仁泥(包,一錢五分),杜紅花(八分),焦楂炭(三錢),全栝蔞(切,四錢),春砂殼(八分),細青皮(一錢)

白話文:

白頭翁(15 克)

北秦皮(10 克)

炒黃芩(7.5 克)

全當歸(7.5 克)

酒川連(2.5 克)

炒赤白芍(各 7.5 克)

桃仁泥(燉服,7.5 克)

杜紅花(4 克)

焦楂炭(15 克)

全栝蔞(切片,20 克)

春砂殼(4 克)

細青皮(5 克)

祁右,痢下匝月,次數雖少,穀食不進,裡熱口乾,加之呃逆口糜,脈小數,舌質紅,苔糜腐,痢久傷陰,木火沖胃,濕熱敗濁,稽留曲腸,腸膜已腐矣,危狀疊見,恐難挽回。勉擬參連開噤意,聊盡人工。

白話文:

這個病人右下腹部疼痛,腹瀉持續了一個多月,次數雖少,但飯食不進,體內有熱,口乾,還伴有呃逆和口腔潰瘍。脈象細小而數,舌頭發紅,舌苔腐爛。腹瀉時間長,傷了陰氣,肝火旺盛衝擊胃,濕熱蘊結成毒,積聚在曲腸,腸道黏膜已腐爛。病情嚴重,恐怕難以挽回。姑且試用參連湯來擴張食道,聊盡人為的所能。

西洋參(一錢五分),川雅連(五分),炒黃芩(一錢),生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陳皮(一錢),炒竹茹(一錢五分),清炙枇杷葉(三錢),柿蒂(十枚),石蓮(三錢),焦麥芽(一錢五分),薺菜花炭(三錢),滋腎通關丸(包煎,一錢五分)

白話文:

西洋參(7.5克),連翹(2.5克),炒黃芩(5克),生白芍(7.5克),甘草(2.5克),陳皮(5克),炒竹茹(7.5克),清炙枇杷葉(15克),柿蒂(10枚),石蓮(15克),焦麥芽(7.5克),薺菜花炭(15克),滋腎通關丸(連藥包一起煎,7.5克)

吳左,年五十陰氣自半。腸中乾燥,喜用西法灌腸,而轉為下痢,色青如藍,肛門時時墮脹,歷五六日,片刻不能安適,穀食減少,舌中剝,邊薄膩,脈虛弦,良由灌腸之時,風邪從肛門而入。風氣通於肝,青為肝之色,風淫於肝,肝木乘脾,脾失健運之常,穀食入胃,不能生化精微,而變為敗濁。風氣從中鼓盪,驅敗濁下注大腸,而為之下痢色青如藍也。

白話文:

吳左,五十歲,由於體內陰氣衰退。腸道乾結,經常使用西方的灌腸法,結果反而腹瀉不止,糞便呈藍黑色,肛門時常下墜脹大。持續五到六天,一會兒也安靜不了,進食量減少,舌頭中間剝落,周圍薄而有膩苔,脈象虛弱而細長。這都是因為灌腸時,風寒之邪從肛門侵入所致。風氣與肝臟相通,青色是肝臟的顏色,風邪侵犯肝臟,肝木剋制脾土,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食物進入胃中,不能轉化精微,變成廢物。風氣在腸胃中鼓盪,把廢物推向下部大腸,於是腹瀉,糞便呈藍黑色。

肛門墜脹者,中虛清氣不升,經所謂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也。宜補中益氣,去風化濁之治。

清炙黃耆(三錢),炒防風(一錢),清炙草(六分),銀柴胡(一錢),蜜炙升麻(五分),炒潞黨(一錢五分),全當歸(二錢),炒白芍(一錢五分),苦桔梗(一錢),陳皮(一錢),炒焦赤砂糖(三錢),山楂肉(三錢),炒穀麥芽(各三錢)

白話文:

生曬黃耆 (3 錢)、炒防風 (1 錢)、生曬草果 (6 分)、銀柴胡 (1 錢)、蜂蜜炙升麻 (5 分)、炒潞黨參 (1錢 5 分)、全當歸 (2 錢)、炒白芍 (1 錢 5 分)、苦桔梗 (1 錢)、陳皮 (1 錢)、炒焦糖 (3 錢)、山楂肉 (3 錢)、炒穀麥芽 (各 3 錢)

此方一劑知,三劑已,接服歸芍六君湯。

哈左,脾有寒,腸有濕熱,痢下赤白,腹痛綿綿,舌薄黃,脈沉細。土虛木來侮之,氣機窒塞不通,不通則痛。徒用攻劑,恐有流弊,今宜溫運脾陽,苦化濕熱。

白話文:

脈象沉細,舌苔薄黃,顯示有脾虛寒、腸道濕熱的症狀。腹痛綿綿、痢疾呈現赤白交加的現象,這是由於脾土虛弱而肝木乘虛侵襲,導致氣機不通暢,不通則痛。若只用瀉藥攻下,恐怕會產生後遺症。目前宜溫暖運化脾陽,用苦味藥清化濕熱。

銀柴胡(八分),清炙草(五分),廣陳皮(一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炒白芍(二錢),春砂殼(八分),六神麯(三錢),肉桂心(三分),全當歸(二錢),苦桔梗(一錢),焦楂炭(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包,七分)

白話文:

銀柴胡(0.8克),清炙草(0.5克),廣陳皮(3克),酒炒黃芩(1.5克),金鈴子(6克),炒白芍(6克),春砂殼(0.8克),六神麯(9克),肉桂心(0.3克),全當歸(6克),苦桔梗(3克),焦楂炭(9克),薺菜花炭(9克),香連丸(1包,約2.1克)

王右,脾寒腸濕,血痢色紫,腹無痛苦,久而不止,納少神疲,脈象沉細,苔薄黃。擬黃土湯加味,溫運中陽,而清濕熱,以冀火土相生,陽氣得以上升,陰血不致下泄矣。

白話文:

王右,脾胃虛寒,腸道濕氣重,導致痢疾,糞便是紫色的,腹部沒有疼痛,但是持續了很長時間都未癒合。王右食慾不振、精神疲憊,脈象沉細,舌苔薄而偏黃。打算以黃土湯作為基礎,再加以調整,溫暖運轉體內的陽氣,同時清熱利濕,這樣一來,希望脾胃陽氣得到滋生,陽氣得以提升,陰血就不會下泄了。

炮薑炭(三分),生地炭(三錢),酒炒黃芩(一錢),白歸身(二錢),生於術(二錢),阿膠珠(三錢),炒赤芍(二錢),肉桂心(三分),清炙草(五分),地榆炭(三錢),灶心黃土(煎湯代水,一兩)

白話文:

炮製後的薑炭(三克),生地炭(九克),炒過的黃芩(三克),白歸身(六克),生地榆(六克),阿膠珠(九克),炒過的赤芍(六克),肉桂心(一克),乾烤後擦淨的甘草(一克),炮製後的地榆炭(九克),竈膛中心的黃土(煎湯後代替水,三十克)

黃左,濕熱滯鬱於腸胃,氣機流行窒塞,腹痛痢下鮮血,裡急後重,納穀減少,苔黃脈數,症勢沉重。擬白頭翁湯加味,苦寒清熱,和中滌腸。

白話文:

黃左認為,患者體內濕熱之氣鬱積在腸胃中,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出現腹痛,腹瀉時大便帶血,經常感到腹中有便意,但排便後仍覺不淨,食慾減退等症狀。觀察舌頭苔黃,脈搏快速有力,病情較為嚴重。他建議使用白頭翁湯並加用其他藥物,以苦寒之性清熱,和中藥之性調理腸胃,起到排泄腸道積滯的作用。

白頭翁(一錢五分),北秦皮(一錢五分),全當歸(三錢),銀花炭(四錢),酒炒黃芩(三錢),川黃柏(一錢五分),炒青陳皮(各一錢五分),炒黑荊芥(一錢五分),炒赤芍(二錢),地榆炭(一錢),春砂殼(五分),薺菜花炭(三錢),枳實導滯丸(四錢)

白話文:

  • 白頭翁:1.5 錢
  • 北秦皮:1.5 錢
  • 全當歸:3 錢
  • 銀花炭:4 錢
  • 酒炒黃芩:3 錢
  • 川黃柏:1.5 錢
  • 炒青陳皮:1.5 錢
  • 炒黑荊芥:1.5 錢
  • 炒赤芍:2 錢
  • 地榆炭:1 錢
  • 春砂殼:0.5 錢
  • 薺菜花炭:3 錢
  • 枳實導滯丸:4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