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4)

回本書目錄

(4)

1. 桂枝人參湯 (163)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症候,外表症狀尚未解除,卻使用瀉藥數度,結果造成內熱而腹瀉,腹瀉不停,導致心窩部痞悶緊脹,表裡證候都未解除,應以「桂枝人參湯」為主。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別切,甘草四兩,炙,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白話文:

桂枝:四兩,切段 甘草:四兩,烤製 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使用方法: 將以上五味藥加入9升水,先煮前四味,取出5升藥液,再加入桂枝繼續煮,取出3升藥液,去掉渣滓,趁溫熱服用1升,一天二次,晚上一次。

2. 桂枝湯 (164)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白話文:

在使用瀉下藥後,再次出現發汗症狀、胸悶不適和畏寒,代表體表的感受還沒解除。此時不應直接攻下胸悶不適的症狀,應該先解除體表的感受,等到體表的感受解除後,再處理胸悶不適的症狀。解除體表感受可以用桂枝湯,攻下胸悶不適的症狀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3. 大柴胡湯 (165)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發燒出汗卻退不掉,胸口悶塞不舒服,而且噁心嘔吐、腹瀉,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治療。

4. 瓜蒂散 (166)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衝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白話文:

如果身體出現類似桂枝證的症狀,但沒有頭痛、脖子緊繃,脈搏微浮,胸中感覺悶脹,氣往上衝到喉嚨導致呼吸困難,這些都是胸中寒氣的表現。這時候必須催吐,適合使用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赤小豆一分

白話文:

瓜蒂散方:

  • 瓜蒂 一分,炒到金黃色
  • 赤小豆 一分

右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白話文:

做法:

  1. 將瓜蒂和赤小豆分別搗成粉末。
  2. 將香豉一合(約 120 克)和熱湯七合(約 840 毫升)煮成稀粥,過濾掉渣滓。
  3. 取稀粥汁加入瓜蒂散粉末,溫熱後立即服用。
  4. 如果催吐效果不理想,可以少量增加瓜蒂散的用量。
  5. 如果催吐順利,就停止服用。

注意事項:

  • 有貧血或身體虛弱的人不宜服用瓜蒂散。

5. 藏結 (167)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

白話文:

病因在肚臍下,與胎盤連接,疼痛延伸至小腹,牽引到陰部筋脈者,稱為藏結,會致死。

6. 白虎加人參湯 (168)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白虎加人參湯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炙人參二兩粳米六台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後、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後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凜冷,亦不可與服之,與之則嘔利而腹痛。諸亡血虛家,亦不可與,得之則腹痛利者,但可溫之,當愈。

白話文:

傷寒發作,如果出現嘔吐或拉肚子的情況,但七八天之後都還沒有好轉,表示熱氣已經積聚在身體內部,身體裡外都感到發熱,時常感覺惡寒,而且口渴難耐,舌頭乾燥而感到煩悶,想要喝很多水,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白虎加人參湯」的配方如下:

  • 知母:六兩
  • 石膏:一斤
  • 甘草(切碎):二兩
  • 人參(炙過):二兩
  • 粳米:六合臺

將以上五種中藥材加入一斗水,煮到米飯煮熟,然後過濾掉藥渣,將藥湯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這個方劑只適合在立夏之後到立秋之前服用,立秋之後就不能再服用;而且在正月、二月、三月天氣寒冷的時候也不能服用,否則會引發嘔吐、腹瀉和腹痛。

對於那些貧血或血虛體質的人,也不適合服用這個方劑。如果服用後出現腹痛和腹瀉的症狀,應該溫暖身體,就能夠痊癒。

7. 白虎加人參湯 (169)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患有傷寒,沒有發高燒,但是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後背有些微寒的患者,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8. 白虎加人參湯 (170)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脈象浮起,發燒,沒有發汗,表明體表的病邪沒有解除,不可以使用白虎湯。口渴想喝水,沒有表證的,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9. 太陽、少陽并病 (171)

太陽少陽并病,心下鞕,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白話文:

太陽病兼有少陽病,心裡發緊,脖子僵硬、頭暈的人,應針刺大椎、肺俞和肝俞穴,切勿使之泄瀉。

10. 太陽與少陽合病 (172)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合並少陽同時發作,從下方腹瀉,就用黃芩湯治療;如果嘔吐,就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黃芩湯配方:

  • 黃芩:三兩
  • 芍藥:二兩
  • 甘草:二兩,炙過
  • 大棗:十二枚,剖開

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一斗煮成三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每天兩次,晚上一次。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薑一兩半,一方三兩,切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配方:

  • 黃芩:三兩
  • 芍藥:二兩
  • 甘草:二兩,炙過
  • 大棗:十二枚,剖開
  • 半夏:半升,洗淨
  • 生薑:一兩半,或用三兩,切片

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一斗煮成三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每天兩次,晚上一次。

11. 黃連湯 (173)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湯方

白話文:

傷寒胸中發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疼痛,想要嘔吐,服用黃連湯能治療。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黃連湯配方

  • 黃連 三兩
  • 甘草 三兩,烤過
  • 薑 三兩,烤過
  • 桂枝 三兩,去皮
  • 人參 二兩
  • 半夏 半升,洗過
  • 紅棗 十二顆,掰開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夜二。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用一斗的水煮到剩下六升,過濾掉藥渣,溫熱後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

12. 桂枝附子湯 (174)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白話文:

患了傷寒八九天,併發了風溼,身體疼痛煩躁不安,不能自主翻身,不嘔吐,口不渴,脈浮而弱的人,用桂枝附子湯治療。如果大便乾燥,小便暢通的人,去桂枝加白朮湯治療。

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桂枝附子湯方劑 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搗碎;生生薑三兩,切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開

把以上五味,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次溫服。

去桂加白朮湯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朮四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去桂加白朮湯方劑 附子三枚,炮,去皮,搗碎;白朮四兩;生生薑三兩,切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開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兩升,去滓,分溫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許復服之,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以附子、朮並走皮內,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法當加桂四兩。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鞕、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鞕、小便不利,當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宜減服之。

白話文:

把以上五味,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次溫服。第一次服用,病人的身體好像麻痹了,半日後,再服第二次,服用三次,病人就像喝醉了一樣,不必驚怪。這是因爲附子和白朮一起進入皮膚下面,驅逐水氣還沒有完全除去,所以會讓人出現這種症狀,方法上應當加桂枝四兩。本方實際上是兩種方法:有大便乾燥、小便順暢的症狀,去桂枝;有大便不幹燥、小便不順暢的症狀,應當加桂枝。附子三枚,恐怕太多了。體虛的人和產後婦女,應減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