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可久

《增訂十藥神書》~ 庚字消化丸論 (1)

回本書目錄

庚字消化丸論 (1)

1. 庚字消化丸論

人見此數味,或畏其狠,即予亦嫌其峻。然先生注云:痰熱壅盛,乃以上治。其不至壅盛者,稍稍減服四五十丸可也。況前先服獨參,繼用保真,則神氣亦漸復矣。暫用幾服,胡為不可?若情形消瘦者,未可用也。是又在學者臨證自明耳。

白話文:

一般人看到這幾種藥物,或者因其藥性猛烈而有所畏懼,我自己也認為它們作用太過劇烈了。

不過老師在註解中曾經說過:痰熱症狀嚴重時,應該用以上幾種藥物治療。若是症狀沒有那麼嚴重,可以酌量減少服用劑量,四五十顆即可。況且,之前先服用人參,後來服用保真丸,那麼精神氣血也逐漸恢復了。暫時服用幾劑,又何妨呢?如果患者體質消瘦,那麼就不能服用了。所以,這要由臨牀經驗豐富的醫師自行判斷。

陳修園按:此方即滾痰丸大黃,加明礬、皂角、南星、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枳實、薄荷葉、是也。方面略同,而功用則有南轅北轍之判,彼以大黃領各種化痰之藥,從大腸一滾而下,而不知不得痰之所在,徒下其糞,則反傷胃氣也。蓋痰者水也,水者氣也,水性下行,得火則上沸而為痰,方中所以取用黃芩以清火。

白話文:

陳修園說:這個方劑就是滾痰丸,去掉了大黃,加入了明礬、皁角、南星、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枳實、薄荷葉。表面上看,兩個方劑差不多,但實際上功效卻截然相反。滾痰丸用大黃引領各種化痰藥,從大腸一瀉而下,卻不知道並沒有祛除痰液所在,反而徒然瀉下糞便,反而損傷了胃氣。痰液是水液,水液是氣體,水性向下流動,遇到火則沸騰而形成痰液,因此方劑中選用黃芩來清火。

水非氣不行,氣滯則水亦滯,遂停瘀不行而為痰,方中所以取用沉香、陳皮、枳殼、枳實等藥,重重疊疊,以順氣、化氣、行氣,且水汜濫則患大,由於地中行則天下安。方中取半夏、南星之辛溫,茯苓之淡滲,以燥治濕,即以土製水之義。語云:見痰休治痰是也。方中唯礞石化痰為水,質重而力大,薄荷利氣化痰,體輕而行速,二味為治標之藥,亦輕重各得其宜。最妙是明礬皂角二味,凡水渾濁,入明礬攪之,則濁者立刻轉清矣。

白話文:

水沒有氣就不能流通,氣滯就會導致水也停滯,進而停瘀不暢而形成痰。這個藥方中使用的沉香、陳皮、枳殼、枳實等藥物,層層疊疊,用以順氣、化氣、行氣。況且,水氾濫成災,就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就像地面上的河流暢通,天下才能安然無事。藥方中選用半夏、南星辛溫的藥性、茯苓淡滲的藥性,用燥熱的藥性治療濕熱的病症,這就是以土來制水的道理。俗話說:「見到痰不要只治療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藥方中只有礞石化痰為水,質地沉重而力量巨大,薄荷利氣化痰,質地輕盈而作用迅速,這兩種藥物是治療標本的藥物,也輕重得宜。最妙的是明礬和皁角這兩種藥物,凡是水渾濁,加入明礬攪拌,混濁的部分就會立即變得澄清。

衣服汙穢,以皂角洗之,則汙者隨滌而淨矣。古人制方之周到如此,所疑者,虛勞之症,不能當此峻劑,然病重藥輕,多致誤人,喻嘉言譏為養殺,不如籌一生路而為破釜沉舟之計,尚有餘望。每見痰嗽不絕,肌骨消瘦,聲啞骨蒸,五更更熱而汗出,早飯後皮膚雖熱,而脊背畏寒,手指微冷,此癆損既成,十不救一之症。醫者議論互異,而一種迂儒,謂肺虛液少,但云保肺,尤其淺也。

白話文:

如果衣服髒了,用皁角清洗,髒污就會隨著清洗而乾淨了。古人制定藥方的考慮如此周到,我所疑惑的是,虛勞的症狀,不能使用這種猛烈的藥方,然而藥物太重,輕忽了病情,容易誤人,喻嘉言批評這是養著病人把他們害死,不如想盡一切辦法,孤注一擲,還有一線希望。常常看到有人痰嗽不止,肌肉骨骼消瘦,聲音沙啞,骨頭發熱,半夜裡更熱並且出汗,早上飯後皮膚雖然熱,但脊背怕冷,手指微涼,這種肺癆症已經形成,十個病人中有一個得救就算不錯了。醫生們的議論互相矛盾,而有一種迂腐的儒生,認為肺虛液少,只說要保養肺部,這實在太膚淺了。

必以六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之類常服,土旺自可生金,毋區區於保肺。因前病金受火克,但知清心,治其末也,必以六味地黃湯瓊玉膏、三才湯、都氣丸、八仙長壽丸之類常服,脾水足自能濟火,毋汲汲以清心也。此為東垣立齋之法,人人信服而不疑。

白話文:

應當經常服用六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這一類的藥物,這樣土旺纔能夠生金,不要只注重保肺。因為先前的疾病是金被火克,只知道清心,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應當經常服用六味地黃湯、瓊玉膏、三才湯、都氣丸、八仙長壽丸這一類的藥物,脾水充足自然能夠濟火,不要急於清心。這是東垣立齋所創立的方法,人人信服而毫不懷疑。

且有更進一步,自誇為得張景岳之心法,謂真水為元陰,真火為元陽,皆根於命門,元陰之水中生艮土而上潤肺金,元陽之火中生坤土而上通心火,陰陽互根而不相離,六味湯丸、左歸飲丸、八味湯丸、右歸飲丸皆為極品,自此說一行,而虛勞之證,十患九死,曷不思脾為諸臟之母,當無病時,常服補藥,尚難進其飲食,長其肌肉,至虛損病篤之時,將何法補其不足,且能令其有餘以生金耶?腎為壽命之根,當無病時常服補藥,尚難充其精氣,強其腰膝,至虛損病篤之時,又何法補其不足,且能令其有餘以濟火耶?鄉愿為德之賊,吾謂庸醫之陰毒,更甚妄醫之陽毒也。

白話文:

如今有更進一步者,自詡得到張景嶽的心法,認為真正的水是元陰,真正的火是元陽,都根源於命門。元陰之水的其中生出艮土,而向上滋潤肺金;元陽之火的其中生出坤土,而向上通達心火。陰陽互相依存,不分離。六味湯丸、左歸飲丸、八味湯丸、右歸飲丸都是極品。自此說一行起,虛勞的病證,十個病人有九個會死去。為什麼不考慮到脾是諸臟之母,在沒有生病之前,經常服用補藥,還難以增加飲食,長出肌肉。到了身體虛損,病情嚴重的時候,用什麼方法才能補其不足,又能讓它有餘力去生金呢?腎是壽命的根本,在沒有生病的時候經常服用補藥,還難以充實精氣,強壯腰膝。到了身體虛損,病情嚴重的時候,又用什麼方法去補其不足,又能讓它有餘力去濟火呢?鄉願是道德的賊,我認為庸醫的陰毒,比妄醫的陽毒還嚴重。

近日更有襲取葉天士一派,遇有感冒,即用前胡、乾葛、杏仁桑葉桔梗、紫蘇、防風、茯苓、橘紅、蘇法夏、神麯、穀芽麥芽山楂炭、甘草為主方,頭痛加川芎白芷,身痛加羌活秦艽,咳嗽加紫菀百部,口渴加麥冬、花粉,小便短少,加滑石木通澤瀉豬苓,腹脹加厚朴、枳實、蘿蔔子、砂仁殼,皮膚作癢,加蟬退、白蒺藜連翹,喉痛加元參、射干牛蒡子、貝母,寒熱往來,加柴胡、酒芩,腰膝痛加牛膝、杜仲,腳腫加木瓜防己,病從怫鬱,則加黑鬱金香附,發熱不退,加白薇、地骨、青蒿白芍,數日未愈,曰當略調其氣血,加當歸,酒芍,何首烏乾地黃丹參沙參等,出入互用。

白話文:

近日有中醫師取法清代名醫葉天士的治療感冒方法,只要遇到感冒,就使用前胡、乾葛、杏仁、桑葉、桔梗、紫蘇、防風、茯苓、橘紅、蘇法夏、神麴、穀芽、麥芽、山楂炭、甘草等藥物為主方,如有頭痛則再加川芎、白芷;如果有身體疼痛則再加羌活、秦艽;如果有咳嗽則再加紫菀、百部;如果有口渴則再加麥冬、花粉;如果有小便量減少則再加滑石、木通、澤瀉、豬苓;如果有腹脹則再加厚朴、枳實、蘿蔔子、砂仁殼;如果皮膚搔癢則再加蟬退、白蒺藜、連翹;如果喉嚨痛則再加元參、射干、牛蒡子、貝母;如果有寒熱交替出現則再加柴胡、酒芩;如果有腰膝疼痛則再加牛膝、杜仲;如果有腳腫則再加木瓜、防己;如果因鬱悶而引發疾病則再加黑鬱金、香附;如果發熱一直不退則再加白薇、地骨、青蒿、白芍;如果服藥數天後仍未痊癒,則再加入當歸、酒芍、何首烏、乾地黃、丹參、沙參等藥物,這些藥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相互替換使用。

至於久病虛人,則以遼東海參燕窩鮑魚、穀芽、首烏、炙草等為主,其參、朮、耆、苓、二地、桂附、吳萸、炮姜等,隨症加入,而金銀花炭、枸杞炭、菊花炭、白朮炭、地黃炭、鮮桑枝、金銀花藤、泡淡乾薑渣、泡淡附子、泡淡吳茱萸、秫稻根鬚、鱉血柴胡、五色石芸、冬瓜子、整個生扁豆、黑穭豆皮、綠豆皮西瓜翠皮之類,曰我是葉天士一派,與恆法不同。

白話文:

針對長久患有疾病、身體虛弱的人,主要使用遼東海參、燕窩、鮑魚、穀芽、首烏、炙草等。如果出現參、朮、耆、苓、二地、桂附、吳萸、炮姜等症狀,可以根據症狀加入這些藥材。而金銀花炭、枸杞炭、菊花炭、白朮炭、地黃炭、鮮桑枝、金銀花藤、泡淡乾薑渣、泡淡附子、泡淡吳茱萸、秫稻根鬚、鱉血柴胡、五色石芸、冬瓜子、完整的生扁豆、黑穭豆皮、綠豆皮、西瓜翠皮等這類藥材,則是我葉天士獨有的方子,與其他醫生的治療方法不同。

而不知葉天士居江蘇,該處人腠理較薄,外邪易入而亦易出,不用仲景正法,故於《傷寒論》一部,未得師授,議論甚覺隔靴,其於雜症,胸中頗有書卷,加以絕世聰明,臨症甚多,所以名噪一時。而虛勞一症,專祖《十藥神書》,不必全用其方,神而明之,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何若輩僅於《臨症指南》中,食其糟粕,而偽託之也耶?

白話文:

他不曉得葉天士住江蘇,江蘇人們的皮膚腠理比較單薄,外邪容易侵入也容易出去,不用仲景的正法,所以在《傷寒論》一書中,沒有得到老師的傳授,他的議論讓人感覺很隔靴搔癢。至於其他疾病,他胸中頗有書本知識,加上天賦聰明,臨牀經驗豐富,所以一時之間名聲大噪。但談到虛勞這個疾病,他專門遵從《十藥神書》,不一定完全採用裡面的方劑,而是靈活運用,隨手拈來,都能頭頭是道,哪像你們只在《臨症指南》裡學到了些皮毛,還假託是葉天士的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