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7)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7)

1. 〔附〕破傷風

名義,破傷風者,巢元方所謂金瘡痙者,正此證也。(《明醫指掌》)

源候諸說,夫金瘡痙者,此由血脈虛竭,飲食未復,未滿月日,榮衛傷穿,風氣得入,五臟受寒則痙。其狀口急背直,搖頭馬鳴,腰為反折,須臾十發,氣息如絕,汗出如雨,不及時救者皆死。凡金瘡卒無汗者,中風也,邊自出黃汁者,中水也,並欲作痙,急治之。又痛不在瘡處者,傷經絡亦死。(《病源論》)(按:《醫碥》曰:先須辨瘡口,平而無水者,止於鬱熱而已;若腫而出水,則熱鬱而蒸成濕矣。)

白話文:

各種有關痙的見解有:金瘡痙,是由於血脈虛竭,飲食未復,不足一個月,榮衛被穿傷,風氣得了機會而侵入,五臟受寒,就會痙。其狀是口緊閉、背挺直、搖頭、發出嘶鳴聲,腰部彎曲,短時間內發作十次,呼吸幾乎停止,汗如雨下,不及時救治的人都會死。所有金瘡患者突然沒有汗的,是中風了;瘡邊自然流出黃水的,是中了水濕,都要發生痙,要緊急治療。此外,疼痛不在瘡口處的,是傷及了經絡,也會死亡。(《醫碥》說:首先要分清瘡口的情況,平坦而沒有水的,只是鬱熱而已;如果腫脹而出水,就是鬱熱蒸化成了濕。)

夫腕折傷皮肉作瘡者,慎不可當風及自扇。若風入瘡內,犯諸經絡即致痙。痙者,脊背強直,口噤不能言也。(同上)

白話文:

如果有手腕骨折造成皮肉形成傷口的人,必須小心不要吹風或自扇。如果風進入傷口內,侵入各種經絡就會導致痙攣。痙攣就是脊背僵直,嘴巴緊閉不能說話。

凡諸瘡生之初,因風濕搏血氣,發於皮膚,故生也。若久不瘥,多中風冷水氣。若中風則噤痙,中冷則難瘥,中水則腫也。(同上)

白話文:

所有的瘡瘍在開始發生時,都是因為風濕與血氣搏擊,在皮膚上發作而產生的。倘若長久不癒合,多半是遭受到風寒水氣的侵襲。如果遭風則會痙攣,遭寒則難以治癒,遭水則會腫脹。(以上)

夫刀箭所傷,針瘡灸烙,踒折筋骨,癰腫瘡痍,或新有損傷,或久患瘡口未合,不能畏慎,觸冒風寒,毒氣風邪從外所中,始則傷於血脈,又則攻於臟腑,致身體強直,口噤不開,筋脈拘攣,四肢顫掉,骨髓疼痛,面目喎斜,如此之間,便致難救,此皆損傷之處,中於風邪,故名破傷風也。(《聖惠》)

白話文:

如果被刀箭所傷,針灸造成的瘡口,筋骨踒折,或是癰腫、瘡痍,無論是新造成的損傷,或是舊有的瘡口未癒,(傷者)卻不能謹慎小心,不小心吹到風寒,(使得)毒氣從體外侵入,剛開始會損傷血脈,之後便攻入臟腑,導致身體強直、嘴巴緊閉、筋脈拘攣、四肢顫抖、骨髓疼痛,或是面目歪斜。等到這種情況發生時,就很難救治了。這些都是因為損傷的部位感染了風邪,所以稱為破傷風。

瘡瘍未合,風入為破傷風,濕入為破傷濕(按:此蓋巢氏所謂中水之類),二者害人最急,倉卒不知其因,甚難忍。癰疽瘰癧,膿潰之後,尤宜謹之。(《三因》)

白話文:

瘡瘍沒有癒合,風入而變成破傷風,濕入而變成破傷濕(按:這大概是巢氏所謂的中水之類),這兩種疾病對人的傷害最急迫,倉促之間不知道原因,很難忍受。癰疽瘰癧,膿潰之後,尤其應該謹慎。(《三因》)

破傷風者,有因卒暴傷損,風襲其間,傳播經絡,致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張,口噤不開,甚者邪氣入臟。有因諸瘡不瘥,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風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候。有諸瘡不瘥,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謂熟瘡,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諸變,不可勝數,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或角弓反張,口噤目斜。

白話文:

破傷風是一種由外傷引起的疾病,風邪侵襲傷口,經絡傳播,導致寒熱交替,關節腫脹疼痛,口部緊閉不能張開,嚴重者邪氣入臟。有的人因為瘡傷久治不癒,氣血虛弱,肌肉不生長,瘡口不能癒合,風邪也乘虛而入,導致破傷風。還有些人瘡傷久治不癒,聽信偏方,用灸法治療,形成熟瘡,卻不知道火熱之毒會經絡變證,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輕則發熱,重則抽搐發作,或角弓反張,口不能張,眼睛歪斜。

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因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也。(《保命集》)(按:原文稍冗,今從《微義》引錄。又《微義》曰:此論所因有四:二者因瘡口入風,似屬外因;一者因灸逐熱,似屬不內外因,一者因瘡口閉塞,內熱生風,似屬內因也。)

白話文:

也有人患破傷風卻不灸療而發病的,這是因為瘡口結了白痂,瘡口閉塞,氣難以通泄,所以陽熱容易鬱結,熱甚則生風也。(《保命集》) (註:原文稍冗長,現從《微義》引錄。又《微義》說:此論所因有四:兩種原因是瘡口入風,似屬外因;一種原因是灸療驅逐熱氣,似屬內外因;一種原因是瘡口閉塞,內熱生風,似屬內因。)

中風有在經在腑在臟之異,獨入臟者最難治。破傷風,或始而出血過多,或瘡早閉合,瘀血停滯,俱是血受病,血屬陰,五臟之所主,故此風所傷,始雖在表,隨即必傳入臟,故多死也。又此病,或瘡口袒露,不避風寒而無所傷,或瘡口閉合,密避風邪而反病此,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內氣虛而有鬱熱者得之。若內氣壯實而無鬱熱者,雖傷而無所害也。

白話文:

中風分在經、在腑、在臟三種,獨自進入臟腑的最難治療。破傷風,或一開始出血過多,或瘡口很早閉合,瘀血停滯,都是血受了病,血屬陰,五臟所主,所以這種風所傷,開始雖然在外表,隨即一定傳入臟腑,所以多數會死。又這種病,有的瘡口暴露,不避風寒而不會受傷,有的瘡口閉合,嚴密避開風邪反而生病,有的病情已十全安全而忽然產生這種病,大體上都是由內氣虛弱而有鬱熱的人得到的。如果內氣壯實而沒有鬱熱的人,即使受傷也不會有害。

(《微義》)

破碎小恙,視為尋常(《簡明醫彀》曰:傷處或如豆粒,此也),卒遇風邪,漸變惡候。有因瘡口未合,失於調理而為風邪所乘者;有因白痂易長,瘡口遽合,不得宣泄,熱極生風者;或因淋洗過多,或因艾火灼灸,熱毒妄行,乘虛內攻者。(《匯補》)

白話文:

一些細碎小病症,視為尋常(《簡明醫彀》上說:破損的地方或像豆子那麼大,就是這種情況),忽然遭遇風寒,慢慢地變成嚴重的徵兆。有的是因為瘡口還沒癒合,沒有醫好而被風寒侵襲的;有的是因為白色的瘡痂很快長出,瘡口一下子就癒合了,不能發散宣洩,熱氣重極生風的;或者因為過度的清洗,或者因為艾灸的火烤,熱毒錯亂,乘虛而入侵的。(《匯補》)

破傷一證,金瘡跌撲與潰瘍迥殊。金瘡跌撲受傷,則寒熱頭痛,面目浮腫,胸膈痞悶,六脈浮弦,或模糊不清,其傳經與傷寒不異,其勢較傷寒更劇,故可用疏表之法。然亦不可峻用風藥,以其經中之血先已受傷,所謂奪血者無汗是也。

白話文:

破傷的證狀,金瘡跌撲與潰瘍截然不同。金瘡跌撲受傷,就會感到寒熱頭痛,面目浮腫,胸膈痞悶,脈搏浮弦,或模糊不清,其傳染給經脈的症狀與傷寒沒有差別,但其勢頭較傷寒更為劇烈,所以可以用疏表的方法治療。然而,也不能猛用風藥,因為經脈中的血已經先受傷,所謂「奪血者無汗」就是這個道理。

若潰瘍破傷,則患處忽復腫脹,按之不知疼痛,周身肌肉不仁,緩急引痛,胸膈痞滿,神思不清,六脈弦細,或虛大模糊,雖風引毒氣攻注周身,切不可用攻表藥汗之,必肉瞤筋惕,甚則發痙。(《醫通》)

白話文:

如果潰瘍破裂、傷口損壞,那麼患處突然又腫脹起來,按壓時感覺不到疼痛,全身肌肉麻痺,緩慢或急促的疼痛,胸膈飽滿、堵塞,精神恍惚,六脈弦細,或者虛大模糊,儘管風引毒氣攻入全身,但絕對不能用發汗的攻表藥物治療,否則必然會出現肌肉痙攣,嚴重時會出現抽搐。

凡此證,不論虛實,風毒內蘊,不發於外,瘡口周圍,燥起白痂,瘡不甚腫,濕流汙黑之水,牙關微緊,不似尋常活動,皆破傷風之先兆也。(《金鑑》)

白話文:

以上這些症狀,無論是虛症、實症,都是因為風毒內蘊,沒有發作到身體外部,瘡口周圍長出乾燥的白色痂皮,瘡口不是很腫,流出污黑色的水,牙關微微緊閉,不像平常一樣活動自如,這些都是破傷風的先兆。(《金鑑》)

證治諸說,大法破傷中風,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宜以辛熱治風之藥,開沖結滯,榮衛宣通而愈。由傷寒表熱怫鬱,則以麻黃辛熱發散者也。若破傷中風,表不已而漸入於裡,則病勢漸甚。若里未太甚,而熱在肌肉者,宜以退風熱開鬱滯之寒藥調之。或以微加治風辛熱之藥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忘也。此猶傷寒半在表半在裡,而以小柴胡湯和解之也。若里勢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搐惕搦,涎唾稠黏,胸腹滿塞,而或便溺悶結,或時汗出,脈洪數而弦也云云。猶陽明證熱甚於里,而日晡潮熱,大汗雖出,熱不退而不能解也,故當大承氣湯下之,其裡熱也云云。嗚呼!俗醫所治破傷中風,不明淺深,但以辛熱燥藥,任其天命而已。若始覺風熱鬱結於表,而里尚和平者,未傳也,或以寒物佐之亦佳云云。凡治風熱結滯,宜戒熱藥過甚。(《原病式》)

白話文:

在中醫的治療方法中,有一種治療破傷風的方法,是針對風熱燥大作、煩躁抑鬱在體表,而體內氣息尚且平和的患者。這些患者常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筋脈拘急、時而怕冷、或筋惕而抽搐的狀況,脈搏浮數而緊繃。對這種情況,應使用辛熱之藥來治療風熱,使阻塞不通、鬱結的氣血疏通,疾病才能痊癒。如果源自傷寒的體表熱鬱結,可用麻黃的辛熱特性發散治療。如果破傷風已經開始發作,體表症狀尚未消退,並逐漸向體內發展,那麼病情將會越來越嚴重。如果體內情況還未過於嚴重,熱症在肌肉上,則應使用退風熱、疏鬱滯的寒藥來調治。有時也可以稍加使用辛熱之藥治療風熱,但要以病情來衡量,不可忘記這個原則。這就像傷寒一半在外一半在內,可用小柴胡湯來調理。如果體內症狀已經很嚴重,比如舌僵直、口緊閉、項背反張、驚搐、抽搐、口水黏稠、胸腹滿悶、或大小便不暢通、有時會有汗水排出,脈搏強壯數而緊繃。類似陽明熱症,體內熱症嚴重,到了傍晚發熱盜汗,大量出汗,但熱症不退,無法解除。所以應以大承氣湯來瀉下,使體內熱症解除。唉!一般醫生治療破傷風的方法,不明病情的淺深,只是使用辛熱燥藥,聽天由命而已。如果才剛開始出現風熱鬱結於表,而體內尚且平和,病情尚未傳入體內,可以用寒藥輔助,效果也很好。治療風熱鬱結時,應注意不要過度使用熱藥。(摘錄自《原病式》)

破傷風者,通於表裡,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閭閻往往有不知者,只知有發表者,不知有攻裡者、和解者。此汗下和三法也,亦同傷寒證,然汗下亦不可過其法也。(《保命集》)

白話文:

患有破傷風的人,症狀貫穿身體內外,區分陰陽,與傷寒的證狀和治療方法相同。民間常常有人不知道這一點,只知道要發汗,不知道要攻裡、和解。這三種方法與治療傷寒的證狀相同,但發汗和攻裡也不能超過其方法。

防風全蠍之類,皆是要藥。(《丹溪》)

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貼之。傷在頭面,急嚼杏仁雄黃白麵敷瘡上,腫漸消為度。若腰脊反張,四肢強直,牙關口噤,通身冷,不知人,急用蜈蚣研細末,擦牙,吐出涎沫立蘇。(《綱目》)

白話文:

當瘡腫開始出現小白痂時,患者會有身寒和身熱的情況,這時應立即使用玉真散貼在瘡口上。如果瘡腫在頭面部,應立即嚼碎杏仁和雄黃,再加入白麵敷在瘡口上,腫脹逐漸消退即可。如果腰部和脊椎向後彎曲,四肢僵硬,牙關緊閉,全身冰冷,神志不清醒,應立即將蜈蚣研磨成細末,擦在牙齒上,吐出唾沫後即可蘇醒。(《綱目》)

破傷風,因皮肉損破,覆被外風襲入經絡,漸傳入里。其患寒熱交作,口噤咬牙,角弓反張,口吐涎沫。入陰則身涼自汗,傷處反為平陷如故,其毒內收矣。當用萬靈丹(按:用茅朮、全蠍等二十六味,今不錄)發汗,令風邪反出,次以玉真散,患上貼之,得膿為效。(《外科正宗》)

白話文:

破傷風是由於皮肉損傷,導致外界的風邪侵襲經絡,逐漸傳入身體內部。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發作、口齒緊閉、牙關緊咬、身體呈弓形向後彎曲、口吐涎沫等症狀。如果病情發展到陰證階段,患者的身體會感到寒冷並出汗,傷口處會恢復平整,好像沒有受傷一樣,這說明毒氣已經內斂。此時,應使用萬靈丹(由茅朮、全蠍等二十六味藥材組成,在此不一一列舉)發汗,讓風邪再次排出體外。然後,再使用玉真散敷貼患處,如果傷口處出現膿液,則說明治療有效。(出自《外科正宗》)

死證,(巢氏有說,宜參源候條。)病瘡,腰脊強急瘈瘲者,皆不可治。(《脈經》)(按:瘡,蓋金瘡之謂。)

白話文:

死證:

(巢氏有說,應參考脈候條。)患有瘡病,腰脊強直,強直痙攣的,都無法治癒。(《脈經》)(註:瘡,是指金瘡。)

汗出如珠顆,眼黃,飲得水者,可治。若汗出如油,直視吐涎水,心煩熱悶,頭髮亂,身不轉者,難治。(《聖濟》)

白話文:

汗水像珍珠一般滴落,眼睛發黃,能喝水的人,可以治療。如果汗水像油一樣流出,直視前方時會吐口水,心煩意亂,悶熱,頭髮凌亂,身體不能轉動的人,很難治療。(《聖濟總錄》)

四般惡證不可治:第一,頭目青黑色;第二,額上汗珠不流;第三,眼小目瞪;第四,身上汗出如油。(《寶鑑》)

白話文:

有四種惡性病症是不能治癒的:第一,頭部和眼睛呈青黑色;第二,額頭上的汗珠不往下流;第三,眼睛又小又直瞪;第四,身上的汗像油一樣流出來。(《寶鑑》)

如汗後,前症(上所引是)不退,傷處不高,漸醒漸昏,時發時止,口噤不開,語聲不出者,終為死候。(《外科正宗》)

白話文:

如果大汗以後,前面所說的症狀還沒有消退,傷口沒有長高,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時而發作時而停止,嘴巴緊閉打不開,說不出話來,那麼最終將會死亡。(出自《外科正宗》)

或腹滿自利,或口燥咽乾,舌卷囊縮,皆死證也。(《醫通》)

類證,大凡癰疽潰後,筋糜肉爛,膿血大泄,陽隨陰散,或筋脈拘急,惡寒惕搦,甚者舌強口噤,項背反張,痰涎壅甚,便閉汗出,不時發熱。此氣血俱虛而傳變,雖與破傷風相類,而主治之法,當大補氣血。若果系風症,亦須以大補氣血為本,而兼以治風之藥。設若不審是非而妄藥之,則誤矣。(《外科樞要》)

白話文:

在各種膿瘡潰爛後,肌腱肌肉腐爛,膿血大量流出,陽氣隨陰氣消散,或肌腱、脈絡拘緊急促,畏懼寒冷、戰慄,嚴重者舌頭僵硬、嘴巴緊閉,脖子和背部往後仰,痰液和涎液壅塞嚴重,大便不通暢、盜汗,不時發燒。這是氣血都虛弱而相互變化,雖然與破傷風相似,但治療的方法,應當大大補益氣血。如果確實是風症,也需要以大補氣血為根本,而兼用治療風的藥物。如果不能分辨是非而胡亂用藥,那可就錯了。(《外科樞要》)

湯酒諸方,(按:此證治諸方,多為驅風之劑,其他則不過僅僅數首,今不敢區其類,一以湯酒丸散概之,從變例也。)

白話文:

湯藥酒飲等各方(註:此處治病的各種方劑,大多是驅除風寒的藥物,其他的只有少數幾首,現在不敢把它們分門別類,一律以湯劑、酒飲、丸藥、散劑概括起來,這也是從變例而來的。)

治破傷風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或產婦墮胎,凡得此者用紫湯,大重者不過五劑。(《千金》)

白話文:

治療破傷風,四肢強直反張,口不能張、開不了口不能說話,或產婦流產,凡是得這種病的人,使用紫草湯,病情嚴重的不過服五次藥。

治金瘡中風痙方。

葛根(一斤銼)

上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每熱服一小盞,日三四服。(《聖惠》)

羌活防風湯,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一兩),地榆華細辛(各三兩)

白話文: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6克),地榆、華細辛(各18克)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二兩,大便秘則加大黃一兩,緩緩令過。(《保命集》)

白話文:

上方藥名㕮咀,每次服用五到七錢,加水一盞半,煎至剩七成,過濾藥渣後趁熱飲用,服用時間不限,可以根據病情嚴重的程度酌量增減藥量。如果病情較急迫,可以加大黃的用量至二兩;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大黃的用量至一兩,讓病情緩慢恢復。(《保命集》)

羌活湯,治半在表半在裡也。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一兩),薄荷(半兩),吳白芷(半兩)

白話文: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 30 克),薄荷(15 克),吳白芷(15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候,日進二服。(同上)

白話文:

將上等當歸咀嚼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再放入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一盞,過濾掉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兩次。(同上)

防風湯,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解入里,宜急服此藥。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二三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同上)又若搐痓不已,宜服羌活湯,於本方去川芎,加地榆,各一兩。如有熱,加黃芩。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去渣飲用,溫服。服用兩三次後,適宜再調入蜈蚣散,療效顯著。(同前)如果痙攣抽搐不止,應服用羌活湯,在原方中去掉川芎,加入地榆,各一兩。如果有熱症,再加入黃芩。

大芎黃湯,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用熱藥汗出不休,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黃湯(用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三二服後,用大芎黃湯下之。

白話文:

大芎黃湯,用於治療破傷風。症狀包括臟腑祕結,小便赤熱,自汗不止。患者因服用熱藥導致汗出不止,因此知道不是因為受寒引起。應該儘快使用瀉下法治療。首先服用芎黃湯(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服用兩三次之後,再服用大芎黃湯。

川芎(二兩),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上㕮咀,依前煎服,以利為度。(同上)

白朮湯,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變搐搦。

白朮,葛根(各一兩),升麻,黃芩(各半兩),芍藥(二兩),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白朮和葛根各取一兩,升麻和黃芩各取半兩,芍藥取二兩,甘草取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同上)

一婦人年四十餘,形黑而瘠,性躁急。嘉靖庚申五月。左腿發內癰,潰後起坐。予曰:瘡口未合,當禁風。其婦自恃強健不聽,忽一日眩僕,目札口喎,身反張,手足攣曲,其家人請予治之。予曰:此破傷風,痓病也。乃用桂枝湯加熟附子黃耆、防風,一劑而症減,再服十全大補湯,三劑而安。(《保命歌括》)

白話文: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皮膚又黑又瘦,而且性情急躁。嘉靖庚申五月,她的左腿長了個內癰,潰爛後可以坐起來。我說:「瘡口還沒癒合,應該避免著涼吹風。」但這位婦人不聽,自恃身體強壯。有一天,她突然暈倒了,眼睛斜視,嘴巴歪向一邊,身體向後反張,手腳抽搐變形,她的家人請我為她治病。我說:「這是破傷風,是一種兇險的疾病。」於是,我用桂枝湯加熟附子、黃耆、防風,一劑藥下去,症狀就減輕了,再服三劑十全大補湯,她的病就好了。

《必效》療金瘡中風,角弓反張者方。取蒜一大升,破去心,以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並滓服一大升以來,須臾汗如雨出則瘥。(《外臺》)

白話文:

《必效》治療金瘡中風,角弓反張的方法。取大蒜一升,把蒜心去除,用四升無灰酒和蒜一起煮爛,連渣滓一起服用一升,不久全身會出汗如雨,症狀就會消失。(出處:《外臺》)

治金瘡或打擊破瘡等風入,口閉牙噤,身強欲死,宜浸酒方。

雀屎(炒研半合)

上一味,以酒七合,煮至五合,濾去滓,令溫服,腹中轉動,當時愈。若不能開口,撥開灌之。(《聖濟》)

破傷風能死人,用桑條如箸長者,十數莖閣起,中用火燒,接兩頭滴下樹汁,以熱酒和而飲之,可愈。(《山居新話》)

白話文:

破傷風可能會喪命,可以用筷子般粗細的桑樹條,十幾根疊在一起,中間用火燒,兩端接好,滴下的汁液,用溫酒和著喝下去,就能治好。(《山居新話》)

破傷風病,用蟾二兩半,切剁如泥,入花椒一兩,同酒炒熟,再入酒二盞半,溫熱服之,少頃通身汗出,神效。(《本草綱目》)

白話文:

治療破傷風,需要用蟾蜍肉二兩半,切碎剁碎成泥狀。加入花椒一兩,一起用酒炒熟。再加入二盞半的酒,加熱後喝下去。不久後,渾身就會出汗,非常有效。(《本草綱目》)

刑曹案牘多被毆後以傷風死者,在保辜限內,於律不能不擬抵。呂太常含暉常刊秘方,以荊芥、黃蠟、魚鰾三味《魚鰾炒黃色)各五錢,艾葉三片,入無灰酒一碗,重湯煮一炷香,熱飲之,汗出立愈。惟百日以內,不得食雞肉。(《槐西雜誌》)

白話文:

刑曹的案牘中,有很多是毆打之後以傷風身亡的死者,在法律規定的保辜期限內,依法必須判處懲罰。呂太常含暉經常公開祕方,取荊芥、黃蠟、魚鰾三味藥(魚鰾炒至黃色),各五錢,艾葉三片,加入無灰酒一碗,用大火煮一炷香的時間,趁熱飲用,馬上就可以讓汗水排出,傷勢痊癒。但服用後一百天內,不能食用雞肉。(《槐西雜誌》)

丸散諸方,治破傷風,乾蠍丸方。

乾蠍(酒炒),天麻(各半兩),蟾酥(二錢湯浸化如稀糊)

白話文:

乾蠍(用酒炒過),天麻(各半兩),蟾酥(二錢,用熱水浸泡化開成稀糊狀)

上三味,將二味搗羅為末,用蟾酥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甚者加三丸至五丸。(《聖濟》)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材, 前兩種搗成細粉, 用蟾蜍的乾燥分泌物做糊丸, 捏成綠豆大小, 每次服用一到兩丸, 以豆汁調和酒送服, 病情嚴重的可增加到三到五丸。(引用自《聖濟》)

治破傷風打撲內損,銀花散方。

天南星(大者半生半炮),白附子(半生半炮),防風(去叉等分)

白話文:

  • 天南星(大的,一部分生用,一部分烤熟)

  • 白附子(一部分生用,一部分烤熟)

  • 防風(去除叉子,等份)

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重者童子小便調下,稍輕熟酒調下。如外傷,用此藥貼瘡口,仍依法服之。如破傷風,先以小便溫洗瘡口,次用藥干貼,追出風毒立愈。勢稍惡、口噤者,以童子小便調,斡開口灌之。如斗打至死,但心頭微暖者,並灌三服即活。常須合下,以備急用。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症狀嚴重的,可以用童子小便調服,症狀較輕的,可以用熟酒調服。如果是外傷,可以用此藥敷貼瘡口,仍然按照上述方法服用。如果是破傷風,先用小便溫洗瘡口,然後用藥物敷貼,將風毒排出後即可痊癒。病情嚴重、口緊閉的患者,可以用童子小便調服,撬開嘴灌服。如果打架鬥毆導致死亡,但心口還有微弱溫暖的,服用三劑此藥後即可復活。此藥應常備以備急用。

(同上)(按:《本草》引初虞世治破傷風入瘡強直,防風、天南星等分為末,以醋調作靨貼上。又《聖濟》奪命散,亦用二味,先用童子小便洗瘡口,後以此藥末酒調貼之。《葉氏》舉其方曰:先以熱小便洗瘡貼之,有紫汁出是效。)《本事》玉真散,於本方去白附子。(用方稍與本方同。

白話文:

(同上)(註:《本草》引述初虞世治破傷風入瘡強直的藥方,用防風、天南星等藥品研末,以醋調和製成藥膏敷貼患處。另《聖濟》的奪命散,也使用這兩種藥品,先用童子小便清洗瘡口,然後以藥末加酒調和敷貼。《葉氏》提出的藥方是:先以熱小便清洗瘡口,敷貼藥膏,如果有紫色的汁液滲出,就是藥效發揮。)《本事》玉真散,在原藥方中去除了白附子。(用藥與原藥方略有不同。)

《是齋》曰:玉真散,《本事》、《必用》兩方皆有,但人不知。張叔潛知府云:此方極奇,居官不可闕。予宰清流,且以授直廳醫,救欲死者數人,奇甚。又曰:天南星為防風所制,服之不麻。)《三因》防風散,亦去白附子,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七分熱服。

白話文:

《是齋》說:玉真散,《本事》、《必用》兩本書裡面都有記載,但是沒有人知道。張叔潛知府說:這個方劑非常神奇,為官者不可缺少。我在清流主持政務時,就把這個方劑交給值班醫生,用這個方劑救活了幾個瀕死的人,實在很神奇。又說:天南星受防風所剋制,服用它就不會麻。該方劑還可以加上防風散,去掉白附子,每次服用 3 錢,用童子的小便一大碗,煎至七分熱服下。

《保命集》雄黃散,於本方去白附子,南星三錢,半夏五錢,加天麻五錢,雄黃二錢半,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有涎,加大黃。《外科正宗》玉真散,於本方加白芷、天麻、羌活。(六味各等分,用法與《本事》同。)

白話文:

《保命集》雄黃散:去除原方中的白附子,加入南星三錢、半夏五錢、天麻五錢、雄黃二錢半,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如果有口水,加大黃的量。《外科正宗》玉真散:在原方中加入白芷、天麻、羌活。(六味藥各等分,用法與《本事》相同。)

治破傷風、洗頭風,金花散

烏頭(研破,用裡面白膩,如黑者不可用。),防風(用實而粗大者。),雄黃(別研如粉,各等分。)

白話文:

草烏頭(研磨成粉,用裡面白色的部分,如果裡面是黑色的就不要用。),防風(選擇紮實且粗大的。),雄黃(另外研磨成粉,各等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如是噤了口,以物斡開,熱酒調半錢灌之。如人行二三里,更進一字,神效。些小傷風,一兩日安。(《傳家秘寶》)《保命集》發表雄黃散,即本方(防風二錢,餘一錢)。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份,用溫酒送服。如果病人已經無法開口,就用器具撬開牙關,將半錢的藥粉用熱酒灌下去。病人可以行走二三里路的時候,再吃一份,非常有效。輕微的傷風,吃一兩天就好了。(《傳家祕寶》)《保命集》發表的雄黃散,就是這個藥方(防風二錢,其他藥材各一錢)。病人疾病內傷已經平安,纔可以服用這個藥方,如果疾病內傷很嚴重,就不能服用。

治破防風,腰脊反折,項強直,牙關緊急,急風散方。

草烏頭(不拘多少,用釅醋煮十餘沸,漉出曝乾,如此十遍為度。)

上一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字,溫酒調下。(《聖濟》)

治破傷風,身項強硬,不知人事,必效散方。

鰾膠(白色者,不拘多少,炙令焦黃。)

上一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熱酒調下。如不省,灌之。(同上)(按:《千金》治風角弓反張方。酒一斗,膠二斤,煮令烊,得六升,每服一升,稍服得愈。豈此方所本歟。)《楊氏》海神散,鰾膠,木匠用者,於瓦上用炭火燒成灰,研細。《葉氏》鰾不以多少,於一仰一合瓦內,炭火燒,煙盡研細,熱酒調下,汗出即愈。

白話文:

以上這味藥,搗成細粉,每次服三錢,用熱酒調和後服用。如果仍然沒有好轉,就灌服。(同上)(註:《千金》方中治療風角弓反張的方子:酒一斗,膠二斤,煮到融化,得到六升,每次服一升,逐漸服用就會痊癒。難道這就是這個方子的來源嗎?)《楊氏》海神散:鰾膠,木匠使用的,在瓦片上用炭火燒成灰,研磨成細粉。《葉氏》鰾膠不管多少,在一個凹一個凸的瓦片內,用炭火燒,煙沒有了就研磨成細粉,用熱酒調和後服用,出汗後就會痊癒。

香膠散,治破傷風,口噤強直。

魚膠(燒七分留性)

上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酒調下。不飲酒,米湯下。又一方,以蘇木煎酒下。(《三因》)

白話文:

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麝香,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不飲酒的話,可用米湯調服。還有一種方法,是用蘇木煎酒送服。(摘錄自《三因》)

蜈蚣散(主證見上防風湯下)

蜈蚣(一對),鰾(五錢),左盤龍(五錢,炒煙盡為度,野鴿糞是也。)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清酒調下。(《保命集》)(按:此方,《微義》收在治表之劑。)又蜈蚣散,去左盤龍,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轉入里,當服左龍丸微利。看大便硬軟,加巴豆霜服之。左龍丸,於本方去蜈蚣,加白殭蠶五錢,雄黃一錢,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

白話文:

以上所列的細小藥方,每次服用一錢,用清酒調服。(《保命集》)(按:這個方劑,《微義》收在治療表證的藥劑中。)另外,蜈蚣散,去掉左盤龍,用防風湯調服。如果服用前面的藥物,表證沒有解除,覺得病邪轉入體內,應服用左龍丸,微微瀉下。注意大便的軟硬,加巴豆霜服用。左龍丸,在原方中去掉蜈蚣,加入白殭蠶五錢,雄黃一錢,用燒餅做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酒送服。

通應散,治破傷風。

天南星(炮),白殭蠶(炒),乾蠍(炒),鰾(炮各等分)

上件同為細末,每服半錢,酒調灌之,立愈。(《煙霞》)

鎮風散,治破傷風,諸藥不效,事在危急者,用之必應也。

鰾膠(切段微焙),杭粉(焙黃),皂礬(各一兩炒紅色),硃砂(三錢另研)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無灰熱酒調服。如一切豬羊等風發之昏倒不醒人事者,每服三錢,二服即愈不發。

外灸傷處七壯,知疼痛者,乃為吉兆。(《外科正宗》)

患處復加腫赤,神昏少食,不分經絡者,穿山甲一錢匙,蜈蚣末半錢匙,麝香一字,濃煎蔥白香豉湯服之。患上,用蔥涕調炒飛面塗之。(《醫通》)《洞天奧旨》蜈蚣研末二分,麝香半分,擦牙,吐口涎即瘥。(宜參證治總說《綱目》文。)

白話文:

如果患處再次腫脹發紅,精神昏沉,食慾不振,且不分經絡,可以使用穿山甲一錢匙、蜈蚣末半錢匙、麝香一字,用濃煎蔥白香豉湯送服。如果患上(),可以用蔥涕調炒飛面塗抹。(《醫通》)《洞天奧旨》將蜈蚣研末二分,麝香半分,擦牙,吐出唾液即可痊癒。(宜參證「治總說」中的《綱目》文。)

脫凡散,治破傷風,五七日未愈,已至角弓反張,牙關緊急。

蟬蛻(去頭足土淨五錢)

上為末,用好酒一碗煎滾,服之立蘇。(《醫鑑》)

治破傷風,獨聖散方。

蘇枋木(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酒調服之,立效。(《聖濟》)

治破傷風。

黃蠟,亂絲,好麻,頭髮(各二錢)

鍋內炒焦,好酒沖服,汗出即愈,重者不過二服。(《危證簡便》)

破傷風,汙血凝心,鴉翎燒灰存性,研細末,酒調下一錢。(《大還》)

外治諸法,(導引)《古今錄驗》療金瘡得風,身體痓強,口噤不能語,或因破打而得,及斧刀所傷,得風臨死,總用此方,無有不瘥,瓠𧹬燒麻燭熏之方。

白話文:

外治療法,(導引)《古今錄驗》治療金瘡得風,身體僵硬,嘴巴緊閉不能說話,或因打鬥而得,以及斧刀所傷,得風即將死,總是用這個方法,沒有不痊癒的,瓠蓯燒麻燭燻的方子。

取未開瓠𧹬一枚,長柄者,開其口,隨瘡大小開之,令瘡相當,可繞四邊閉塞,勿使通氣,上覆開一孔如盌口,取浮麻子燭兩條並然,瓠𧹬向上,燭盡更續之,不過半日即瘥。若不止,亦可經一兩日熏之,以瘥為度。若燭長不得內入瓠𧹬,可中折用之。(《外臺》)

白話文:

取一顆沒有開口的瓠瓜,選擇長柄的,把嘴巴打開,按照瘡的大小把嘴巴打開,使與瘡口相稱,然後把四週封閉起來,不讓空氣流通,在上面再開一個碗口大小的洞,取兩根浮麻子蠟燭並排點燃,把瓠瓜朝上放,蠟燭燒完了就接著再換新的蠟燭,不用半天就會痊癒。如果沒有痊癒,還可以繼續燻一到兩天,以痊癒為標準。如果蠟燭太長放不進瓠瓜,可以折斷後再使用。(《外臺》)

水調膏,治初破傷風,熱紅腫,風邪欲將傳播經絡而未入深者,用此。

杏仁(去肉細研),飛白麵(各等分)

上和勻,用新汲水調如膏,敷患處,腫消熱退。(《醫鑑》)

灸法,治破傷風及犬傷,神效。

用核桃殼半個,填稠人糞滿,仍用槐白皮襯扣傷處,用艾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則愈。(同上)破傷風,搐搦,角弓反張,用人耳中垢,不拘多少,紙上焙乾為末,入熟艾中和勻,做成小艾炷七個或十個,灸患處即愈。(《壽域神方》)

白話文:

用半個核桃殼,把人糞填滿,用槐白皮藥渣襯託在傷處,然後進行艾灸。如果病患全身出汗,感到非常疲勞,則表示病已痊癒。(同上文)破傷風、抽搐、痙攣、角弓反張,可以用人的耳垢,不拘多少,放在紙上烘乾研成粉末,加入熟艾中均勻混合,做成七到十個小艾炷,灸患處即能痊癒。(《壽域神方》)

凡破傷中風,宜早令導引摩按。自不能者,令人以屈伸按摩挽之,使筋脈稍得舒緩,而氣得通行。及頻以橛斡牙關,勿令口噤。若緊噤之,則常以橛當之,及頻斡之,勿損牙齒,免致口噤不開,而粥藥不能下也。(《原病式》)

白話文:

凡是受到外傷或中風的人,應該及早讓醫生引導按摩。如果病人自己不能動彈,就讓別人彎曲伸展他的肢體,按摩他的筋脈,使筋脈稍微得到舒緩,氣血得以通行。還要經常用牙籤或其他東西撐開牙關,防止口齒緊閉。如果牙關緊閉,就經常用牙籤撐開,不要損壞牙齒,以免口齒緊閉不能張開,而粥藥不能下嚥。

舒筋法,治破傷後,筋攣縮不能伸,他病筋縮亦可。用大竹管長尺余,鑽一竅,系以繩,掛於腰間,平坐貼,舉足磋袞之,勿計工程。久當有效。(《得效》)

白話文:

舒筋法:治療跌打損傷後,筋脈攣縮不能伸展,其他疾病引起的筋脈攣縮也可以用。用一根尺多長的大竹管,鑽一個小孔,繫上繩子,掛在腰間,平端坐著,把腳舉起來,用竹管按摩,不要計較工時。長時間堅持就會有效。(《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