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3)

1. 類瘧及寒熱往來論

產後痁瘧,在初產時絕少。即胎前久瘧淹纏,產後裡氣通達,無不霍然。即有半月內外寒熱往來,每日應期而發,或一日二三度,其證類瘧,皆由產後氣血虛損,陽虛作寒,陰虛發熱。或晝輕夜重,或日哺發熱,或有汗,或頭有汗而不及身足,此乃元氣虛弱,孤陽絕陰之證,俱宜滋榮益氣扶正湯,間服六味丸,以退寒熱。如寒熱往來,頭痛無汗,加減養胃湯治之。

白話文:

產後發燒和瘧疾,在第一次生產時很少見。如果在懷孕前就長期患有瘧疾,則產後身體氣血通暢,瘧疾通常會自然痊癒。

如果產後半個月內出現寒熱交替,每天按時發作,或者一天發作兩到三次,其症狀類似瘧疾,這都是由於產後氣血虛弱,陽氣虛弱導致發寒,陰氣虛弱導致發熱。

如果白天症狀較輕,晚上較重,或者傍晚發熱,或者出汗,或者頭部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這是氣虛、陽氣孤獨、陰氣滅絕的證狀。此時都應服用「滋榮益氣扶正湯」,間隔服用「六味丸」,以緩解寒熱。

如果寒熱交替,頭痛無汗,則在「滋榮益氣扶正湯」中加入「養胃湯」服用。

若寒熱已久無汗者,兼煎參朮膏,以助養胃湯藥力。慎不可作瘧治而用柴胡湯,及芩、連、梔、柏以退熱,草果、檳、常以絕瘧而誤人也。至於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參歸湯治之。《全書》云:陰勝寒多,理陰煎。陽勝熱多,三陰煎。陽氣陷入陰中,補陰益氣煎。陰陽俱虛,八珍、十全。

白話文:

如果寒熱症狀持續沒有出汗,可以額外煎煮人參、白術膏,以幫助增強養胃湯藥的功效。切勿將此症狀誤認為瘧疾,而使用柴胡湯或黃芩、黃連、梔子、柏子等退熱藥,或草果、檳榔、常山等「絕瘧藥」,以免誤導。至於陰陽不調,忽冷忽熱的狀況,可用參歸湯治療。《全書》提到:陰氣盛則寒證多,宜煎煮滋陰藥方。陽氣盛則熱證多,宜煎煮三陰藥方。陽氣被陰氣所阻,宜煎煮補陰益氣藥方。陰陽兩虛,宜使用八珍或十全大補等藥方。

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決津煎殿胞煎

白話文:

血行不暢,流入身體的陰面而導致寒熱,可用「決津煎」、「殿胞煎」調理。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產後寒熱往來,有汗,每午後應期而發。

人參熟地(各二錢),川芎黃耆(蜜炙),麥冬(去心。各一錢),當歸(三錢),白朮(一錢五分,土炒),陳皮(四分),炙草(五分)

白話文:

人參、熟地黃(各 12 公克),川芎、炙黃耆(各 6 公克),麥冬(去心,各 6 公克),當歸(18 公克),白朮(炒過,9 公克),陳皮(2.4 公克),炙草(3 公克)

水煎服。間服六味丸。或加柴胡八分,青皮三分,烏梅二個。汗多,加麻黃根一錢。一方引加浮小麥一撮,不加麻黃根

白話文:

以水煎服下藥液。間隔服用六味丸。或者再加入柴胡 0.8 克,青皮 0.3 克,烏梅 2 粒。如果出汗很多,再加入麻黃根 1 錢。另一種配伍方法是加入浮小麥一小撮,而不加入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治產後已及一月類瘧,並治寒熱往來,頭痛無汗。

人參(一錢五分),川芎,茯苓蒼朮(米泔水制炒。各一錢),當歸(三錢,酒浸),藿香,炙草,橘紅(各四分),半夏(八分,制)

白話文:

人參(7.5克),川芎,茯苓,蒼朮(用米泔水泡過後炒製。各6克),當歸(15克,用酒浸泡),藿香,炙甘草,橘紅(各2.5克),半夏(5克,已處理過)

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有痰,加竹瀝、薑汁。一方無製半夏,有痰方加入。久類瘧無汗,兼服參朮膏助之。

白話文:

取薑片一片、紅棗兩顆,加水煎煮服用。如有痰,則加入竹瀝和薑汁。另一種方法是用未經炮製的半夏,有痰時加入。久患類似的瘧疾但沒有出汗,可以同時服用參朮膏輔助治療。

參朮膏

人參,白朮(土炒。各四兩)

水六碗,各煎取汁三碗。如法再煎三次,取汁共九碗,再共熬至一腕。每日服半酒鍾,白滾水化下。

參歸湯,治產後陰陽不和,乍寒乍熱。

當歸(酒洗),炮姜(一錢),人參,白芍(炒),川芎,炙草(各八分)

水煎服。

三陰煎,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證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止者。

人參(隨宜),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芍藥(酒炒),棗仁(各二錢),炙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加生薑三片。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加蜜炙黃耆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炒杜仲,蒸淮牛膝各一錢。

白話文:

取兩碗水煎煮,煎到只剩下七分之一。飯後服用。 如果嘔吐噁心,加入三片生薑。 如果出汗多且煩躁,加入十四顆五味子。 如果出汗多且氣虛,加入一到兩錢蜜炙黃耆。 如果小腹隱隱作痛,加入二到三錢枸杞。 如果有脹悶感,加入一錢陳皮。 如果腰膝筋骨無力,加入炒杜仲和蒸淮牛膝各一錢。

補陰益氣煎

人參(一二錢),當歸,山藥(酒炒。各二三錢),熟地(三五錢),陳皮,炙草(各一錢),升麻(三五分,若火浮於上者,去此不用),柴胡(一二錢,如無外邪不用)

白話文:

人參(5-10克),當歸,炒山藥(各10-15克),熟地黃(15-25克),陳皮,甘草(各5克),升麻(2-3克,若上焦有熱,可不用),柴胡(5-10克,無外感風寒時可不用)

姜三片,煎服。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陰虛外感痎瘧,並便結不通。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白話文:

取三片生薑,煎煮後服用。這是補中益氣湯的一個變方,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導致陰液損傷、精氣化生不足、陰虛外感導致的瘧疾,以及大便不通的情況。凡是屬於陰氣不足,且有虛邪外侵的,使用這個升散方,幾乎都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湯下。),理陰煎(見上卷惡阻門。),八珍湯(見上卷諸痛門。),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決津煎(見上卷鬼胎門。),殿胞煎(見本卷三審門。)

白話文:

六味丸(見前卷「諸痛」章,附於「六味湯」之後) 理陰煎 (見前卷「惡阻」章) 八珍湯 (見前卷「諸痛」章) 十全大補湯 (見前卷「胎不長養」章) 決津煎 (見前卷「鬼胎」章) 殿胞煎 (見本卷「三審」章)

2. 類中風痙痓及語澀口噤不語筋攣瘛瘲等證論

凡婦人衝脈,為血脈之海。若血脈充足,流暢無滯,氣血沖和,則關節清利而無病矣。至於產後勞損臟腑,氣血暴竭,百骸少血濡養,多有陰虛內熱,熱極生風。雖外證如風,實內臟陰血不足,氣無所主。卒爾口噤牙緊,唇青肉冷汗出,或唇口喎僻,手足筋脈攣搐。諸證類於中風者,或因血氣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神無所主,致角弓反張,此乃厥陰虛極。

白話文:

對於女性來說,衝脈猶如血液的海洋。如果血液充足,流通順暢,氣血協調,那麼關節就會靈活無病。至於產後勞損臟腑,氣血急劇耗竭,全身筋骨缺少血液濡養,往往陰虛內熱,熱盛化風。即使外部症狀與中風相似,但實際上是內臟陰血不足,氣無所歸。於是突然發生口緊閉、牙關緊咬、嘴脣青紫、身體發冷出汗、或嘴脣口角歪斜、手腳筋脈痙攣等症狀。這些症狀類似於中風,還有的可能是因為氣血損耗過多,腠理不密,出汗過多,神無所主,導致身體抽搐僵直,這實際上是厥陰虛弱到了極點。

類痙痓者,在傷寒之家,雖有剛柔之分,而產後無非血燥血枯之證,總宜養陰補血,血長而虛風自滅。任其痰火乘虛泛上,皆當以末治之,毋執偏門而用治風消痰之方,以重虛產婦也。治初產,當服生化湯以生旺新血。如見危證,三帖後,即用人參益氣以救之。如有痰、有火,或少佐橘紅竹瀝、薑汁,其黃連、芩、柏不可並用,膽星蘇子尤不宜加。慎之慎之。

白話文:

類似痙攣的疾病,在傷寒病人中雖有寒熱之別,而產後婦女則多是血燥血虧的症狀。總的治療原則是滋養陰血、補養氣血。當血氣充足後,虛風自然會消失。若任由痰火趁虛而上,都應當以緩和的藥物治療為主,不要固執偏方,過度使用治風化痰的藥物,以免加重產婦體虛。

治療初產婦女,應服用生化湯以生長新生血液。若出現危急症狀,三帖藥後,即用人參益氣救命。如有痰、有火,可以酌情加入橘紅、竹瀝、薑汁,但黃連、黃芩、柏子不能同時使用,膽星、蘇子也不宜加入。務必謹慎小心。

如產已數日,腹無塊痛,即用滋榮活絡湯。如語澀、四肢不利,宜天麻湯。密齋治語言蹇澀,加味生麥散。治汗多,口噤,背反,氣微類痓,用止汗生血飲。治無汗筋攣,用芎歸棗仁湯。諸書所用,悉皆參附、十全、理陰、大補元煎之類,溫養而峻補之,從未有以風痰治之者。

白話文:

如果產後幾天,腹部沒有硬塊或疼痛,就使用滋養活血通絡湯。如果語言不清暢、四肢不靈活,建議使用天麻湯。密齋治療語言障礙,加用生麥散。治療出汗過多、口齒緊閉、背部僵直、呼吸微弱類似卒中,使用止汗生血飲。治療不出汗且肌肉抽筋,使用芎歸棗仁湯。各個醫書中所使用的藥方,全都是參附湯、十全大補湯、理陰丹、大補元煎這類溫養補益藥物,從未有人用祛風化痰的方法治療。

昔立齋用十全大補治口噤,挖開口灌之。如不得下,令側其面出之,仍灌熱者,又冷又灌,數次即能下而蘇矣。《醫通》云:口噤則抉齒灌之,斷噤則灌入鼻中即蘇。此古人救急灌法,不可不知。至於治口噤不能為語,峻補之中少兼通心氣之藥治之。故密齋、《尊生》俱用七珍散,以通心氣也。

白話文:

從前立齋治療口不能張合的病,用十全大補湯,挖開嘴巴灌進去。如果灌不下去,就讓病人側過臉吐出來,然後再繼續灌熱藥,熱了又冷,冷了又熱,這樣灌幾次,藥就能灌進去,病人也能甦醒。《醫通》上說:口不能張合就撬開牙齒灌藥,口不能說話就灌藥到鼻子裡就能甦醒。這是古人救急的灌藥方法,不可不知。至於治療口不能張合又不說話,可以在大補的藥中加一點通暢心氣的藥物。因此密齋和《尊生》都使用七珍散,以通暢心氣。

馮氏治產後瘛瘲,用八珍加丹皮鉤藤,以生陰血。不應,用四君子、芎、歸、丹皮、鉤藤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且氣有生血之功耳。再此證如傷寒誤汗亡液,誤下亡陰,潰瘍膿血大下之後,小兒吐瀉之後,悉多患之。故在產後亦惟去血過多,或大汗大瀉而然,其為元氣虧極,血液枯敗可知。

白話文:

馮某治療產後風痙,使用了包含八種珍貴補品的方劑,加入丹皮和鉤藤以滋陰養血。但病情未見好轉,於是又改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丹皮、鉤藤來補脾土。

這是因為血液的生成是由至陰所化,而至陰就是脾土。而且氣具有生血的作用。這種情況就像傷寒誤發汗導致體液耗傷,誤用瀉藥導致陰液耗傷,或是潰瘍膿血大量排出後,或小兒嘔吐腹瀉後,都很容易出現這種病症。所以產後的風痙也是因為失血過多,或大汗大瀉導致的,這時患者的元氣已經極度虧虛,氣血枯敗。

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此為真狀。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至於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朱,兩手撮空者,不治。《尊生》治產久拘攣不宜補者,用舒筋湯治之。

白話文:

如果身體肢體發冷,脈搏微弱細小,這是真實的症狀。如果脈搏浮大,發燒煩渴,這是假象,應該鞏固身體本源。如果到了手腳無力抽搐,眼睛上翻,汗水像鮮血一樣流出,雙手發空抓不住東西的地步,就無法治療了。

《尊生》中提到,如果產後久拘攣不適合進補,可以用舒筋湯來治療。

昔余奉差督運,亡室因胎前過月不生,忽患子癇證,誤為醫人認傷寒胎死,用承氣調天水散下之,及產後惡露即停止不行。此原非瓜熟自落,乃惡露隨胎為藥所逐,則一時盡下,非有瘀滯不行也,所以腹無塊痛。醫者不明此理,不問塊痛有無,用牡丹皮澤蘭等藥,以致有形之血不生,無形之氣更傷,是以隨變神脫,妄言妄見,虛火引痰上升。治者猶不知此孤陽浮越之候,復不辨脈證,仍進逐瘀退熱之劑,病勢愈深。

白話文:

以前我奉命監督運輸時,我的妻子因為胎兒過期未生,突然得了子癇症。誤以為是醫生的原因而導致胎死,用瀉藥將死胎排出,結果產後惡露就停止不流了。這原本不是瓜熟蒂落,而是惡露隨著胎兒被藥物排出,所以才一下子都流掉了,不是因為有瘀血堵塞纔不流的,所以肚子沒有塊狀疼痛。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不問有沒有塊狀疼痛,開了牡丹皮、澤蘭等藥物,導致有形的血不生,無形的氣更加受傷,所以隨著病情變化而精神恍惚,胡言亂語,虛火引動痰液上升。治療的人還不知道這是陽氣浮越的徵兆,又不辨別脈象和症狀,仍然繼續使用排除瘀血、退燒的藥物,病情越來越嚴重。

豈知產後大虛,再經辛散消克,則神愈亡而血愈竭。是以心血竭而妄言愈甚,肝血竭而內虛生風成搐,肺氣竭而發喘,鼻孔黑如煙煤,脾氣竭而四肢不為所用,胃中元氣告匱不能散精,痰壅愈甚。治之者,仍不識為虛證,反用膽星、蘇子以化痰降氣,梨汁以清痰降火,殭蠶、柴胡天麻以止搐。諸如此等藥類,雜進交攻,罔知顧本,遂致殞命,良可慟也。

白話文:

沒想到產後身體極度虛弱,再用辛辣、耗散元氣的藥物治療,就會導致精神更加渙散,氣血更加虧損。所以,心血耗盡會導致胡言亂語加重,肝血耗盡會導致身體虛弱,引起抽搐,肺氣耗盡會導致氣喘,鼻孔發黑如煤,脾氣耗盡會導致四肢無力,胃中元氣不足會無法運化精氣,痰氣積聚會更加嚴重。治療這種情況的人,仍然不認識這是虛症,反而使用龍膽草、蘇子來化痰降氣,用梨汁來清痰降火,用僵蠶、柴胡、天麻來止搐。這些藥物種類繁多,相互作用,不知道顧及根本,最終導致死亡,實在令人痛心。

滋榮活絡湯,治產後口噤,項強,筋搐,類中風證。

人參(二錢或三錢),川芎茯神(各一錢),當歸(三錢,酒浸),黃耆(一二錢,蜜炙),麥冬(一錢二分,或一錢,去心),天麻(八分或一錢),熟地(二錢),陳皮荊芥防風羌活,炙草(各四分),黃連(三分,薑汁炒)

白話文:

人參(6-9克),川芎,茯神(各3克),當歸(9克,用酒浸泡),黃耆(3-6克,用蜂蜜炙烤),麥冬(3.6克或3克,去除內核),天麻(2.4克或3克),熟地(6克),陳皮,荊芥,防風,羌活,甘草(各1.2克),黃連(0.9克,用薑汁炒)

水煎服。有痰,加半夏七分,制,竹瀝七分,薑汁少許。有肉食,加山楂砂仁。麵食,加神麯、麥芽。大便秘,加肉蓯蓉一錢五分,酒洗去泥。渴,加麥冬、乾葛各八分。汗,加麻黃根八分。驚悸,加酸棗仁一錢,去殼。

白話文:

用清水煎服。若有痰,加入七分半夏、製半夏各七分、竹瀝少許和薑汁。若伴有肉類,加入山楂和砂仁。若伴有麵食,加入神曲和麥芽。若大便祕結,加入洗淨泥土的肉蓯蓉一錢五分。若口渴,加入麥冬和乾葛各八分。若出汗,加入麻黃根八分。若心悸,加入去殼的酸棗仁一錢。

天麻湯,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利。

人參,棗仁(炒),茯神,遠志(淨肉,制),山藥柏子仁,麥冬(去心。各一錢),當歸(一二錢),石菖蒲半夏曲,南星曲(各八分),川芎,羌活(各七分),天麻,防風(各五分),細辛(四分)

白話文:

西洋參、炒棗仁、茯苓、淨肉製遠志、山藥、柏子仁、去心的麥冬(各 1 錢)、當歸(1-2 錢)、石菖蒲、半夏曲、南星曲(各 0.8 錢)、川芎、羌活(各 0.7 錢)、天麻、防風(各 0.5 錢)、細辛(0.4 錢)

或煉蜜為丸,珠砂為衣,淡薑湯送。

加味生脈散,治產後去血太多,心血虛弱不能上榮於舌,語言不清,含糊蹇澀。

白話文:

加味生脈散

用於產後失血過多,導致心血虛弱,無法滋養舌頭而出現語言不清、含糊不清的症狀。

人參,麥冬(去心),歸身,生地,炙草,石菖蒲(各一錢),瘛瘲(十三粒,捶碎)

豬心一個,劈開,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心,入藥煎七分,食後服。此方治怔忡甚效。

白話文:

取一個野豬的心,剖開,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取出野豬心,加入藥材繼續煎煮直至剩七分之三。服用後食用野豬心。這個方子對治療心悸胸悶有很好的療效。

止汗生血飲,治產後汗出多,而口噤不開,背強而直,氣息欲絕類痓證,宜速治也。

當歸(二錢,酒浸),川芎,麻黃根(各一錢),桂枝,羌活,防風,羚羊角,天麻(各六分),附子(制),炙草(各四分)

白話文:

當歸(2 錢,浸泡於酒中),川芎,麻黃根(各 1 錢),桂枝,羌活,防風,羚羊角,天麻(各 0.6 錢),附子(經過炮製),甘草(各 0.4 錢)

水煎服。一方有人參一錢。

芎歸棗仁湯,治產後無汗,筋脈拘攣類痓證。

當歸(二錢,酒洗),川芎,防風(各一錢),棗仁(五分,去殼,炒研)

水煎服。一方有羌活七分。

七珍散,治產後敗血停積,閉於心竅,神志不明,蓋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則舌強不語。

人參,石菖蒲(各一錢。為散各一兩),川芎(一錢。為散七錢五分),生地(一錢。為散,易炙甘草三錢),細辛(二分。為散二錢五分),薄荷(一分。為散,無此味),防風(五分。一方四分),辰砂(五分,研細,水飛。為散三錢)

白話文:

  • 人參:1 錢,磨成粉,共 1 兩
  • 石菖蒲:1 錢,磨成粉,共 1 兩
  • 川芎:1 錢,磨成粉,共 7 錢 5 分
  • 生生地黃:1 錢,磨成粉,再加入炙甘草 3 錢
  • 細辛:2 分,磨成粉,共 2 錢 5 分
  • 薄荷:1 分,磨成粉,無此味
  • 防風:5 分,另一種配方為 4 分
  • 辰砂:5 分,研成細粉,用水飛。磨成粉,共 3 錢

《尊生》合生化湯服。一方為散,薄荷湯調服三錢。

舒筋湯,治產後日久拘攣,不宜用補劑者。

羌活,薑黃,炙草(各二錢),海桐皮,當歸,赤芍(各一錢),白朮(一錢,土炒),沉香(少許)

白話文:

羌活、薑黃、炙甘草(各2錢) 海桐皮、當歸、赤芍藥(各1錢) 白朮(1錢,炒製) 沉香(少量)

姜煎。參證治。

參附湯

人參,當歸(酒浸。各二三錢),肉桂(八分,或一錢),黃耆(蜜炙),白朮(土炒。各一錢五分),熟地(二錢),製附子(四分,或六分),炙草(四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用酒浸泡,各二至三錢)、肉桂(八分或一錢)、黃耆(用蜂蜜炙烤)、白朮(用土炒,各一錢五分)、熟地(二錢)、製附子(四分或六分)、炙甘草(四分)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加參生化湯(見本卷暈厥門。),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理陰煎(見上卷惡阻門。),大補元煎(見本卷惡露不止門。),八珍湯(見上卷諸痛門。),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門。)

白話文:

  • **生化湯:**參見本書《生化湯論》。
  • **加參生化湯:**參見本書《暈厥篇》。
  • **十全大補湯:**參見本書上一卷《胎不長養篇》。
  • **理陰煎:**參見本書上一卷《惡阻篇》。
  • **大補元煎:**參見本書《惡露不止篇》。
  • **八珍湯:**參見本書上一卷《諸痛篇》。
  • **四君子湯:**參見本書上一卷《胎逆上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