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1)

1. 脅肋痛論

產後脅痛,乃敗血流入肝經,其厥陰之脈,循行脅肋,故作痛。此證有虛實,宜分治之,不可誤也。如脅下脹,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其血,芎歸瀉肝湯主之。如脅下痛,喜人按,其氣閃動肋骨,狀若奔豚者,此去血太多,肝臟虛也,當歸地黃湯主之。《醫通》云:脅痛宜分左右。

白話文:

產後出現脅肋疼痛,是由於敗血流入肝經。肝經的厥陰脈絡,循行於脅肋,所以會導致疼痛。這種情況分虛證和實證,應該區分清楚來治療,不能出錯。

如果脅肋下脹痛,用手按壓疼痛加重,這是瘀血造成的,應該祛瘀血。可以用芎歸瀉肝湯來治療。

如果脅肋下疼痛,喜歡別人按壓,按壓時氣體在肋骨間竄動,像奔馳的野豬一樣,這是因為祛瘀血過多,導致肝臟虛弱。可以用當歸地黃湯來治療。

《醫通》中說:脅痛應該區分左右。

蓋左屬血,血藏於肝,肝傷有死血故痛,加減小柴胡湯。右屬脾,脾有痰積則痛,加減補中益氣湯。左右俱痛者,屬虛,補中益氣湯加桂,下六味丸。然痰氣亦有流於左脅,必與血相持而痛。血積亦有傷於右脅,然必因脾氣衰而致。又左有怒氣傷肝,右有氣鬱傷脾,不因血與痰而痛。

白話文:

左側疼痛通常是由於血瘀,而血瘀藏於肝臟。如果肝臟受傷,會導致死血淤滯,從而引起疼痛。此時應加減使用小柴胡湯。

右側疼痛通常是由於脾臟有痰濕積滯所致。此時應加減使用補中益氣湯。

左右兩側都疼痛的人,通常是虛證。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桂枝,並配合六味地黃丸服用。

然而,痰氣有時也會流到左側,必定會與血液相互牽制而引起疼痛。血瘀有時也會損傷右側,但必定是因為脾氣虛弱所致。

此外,如果左邊是因為生氣而肝臟受傷,右邊則是因為氣鬱而脾臟受傷,這兩種情況並非由血瘀或痰濕引起疼痛。

其間治法,善雜證者可默悟矣。馮氏云:產後脅痛,若肝經血瘀,延胡索散。若肝經氣虛,四君子加柴胡、薄、桂。若肝經血虛,四物加參、朮、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瀉白散。然若不用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力,不惟無以施功,反添其脹矣。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對於兼治各種症狀的醫生而言,可以自己體會領悟。馮氏說:產後脅痛,如果是肝經血瘀,使用延胡索散。如果是肝經氣虛,使用四君子湯加柴胡、薄荷、桂皮。如果是肝經血虛,使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柴胡。如果是腎水不足,不能滋養肝木,使用六味丸。如果是肺金過盛,剋制肝木,使用瀉白散。但是,如果不使用薑、桂溫辛的藥材,幫助脾和肺發揮藥力,不僅不能發揮作用,反而會加重脹痛。

《尊生》云:肋痛屬氣滯,歸芍清肝飲治之。蓋肋與脅部位不同,不可認而為一,腋之下有骨處為肋,肋之下無骨處為脅。

白話文:

《尊生》這本書上說:肋骨疼痛屬於氣血不暢,可以用歸芍清肝飲來治療。肋骨和脅部的位置不同,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腋窩下的有骨頭的地方是肋骨,肋骨下面的沒有骨頭的地方是脅部。

芎歸瀉肝湯,治產後瘀血脅痛,手不可按。

歸尾(一錢),川芎香附(童便制。各八分),青皮枳殼(麩炒。各六分),桃仁(八粒,去皮尖),紅花(四五分)

白話文:

  • 歸尾(1 克)
  • 川芎(0.8 克)
  • 香附(0.8 克,用童便製)
  • 青皮(0.6 克)
  • 枳殼(0.6 克,用麩皮炒過)
  • 桃仁(8 粒,去皮尖)
  • 紅花(0.4-0.5 克)

水煎熟,去滓,入酒、童便服。瘀甚,藥分兩或可加倍。

當歸地黃湯,治產後肝血去多,脅虛而痛。

白話文:

當歸地黃湯,用於治療產後肝血損耗過多,導致肋部虛弱疼痛。

人參,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錢五分),陳皮,炙草,桂心(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當歸(用酒清洗過)、白芍(用酒炒過)、熟地(各 15 克),陳皮、炙甘草、桂心(各 10 克)

薑棗引,水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治產後左脅痛。小柴胡湯(見上卷諸痛門。)去黃芩,加丹皮、制香附、薄、桂、當歸、童便。

白話文:

適用於產後左側肋骨疼痛的加減小柴胡湯,以小柴胡湯為基礎(詳見上一卷的疼痛病癥),除去黃芩,加入丹皮、制香附、薄荷、桂枝、當歸和童便。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產後右脅痛。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去升麻,加葛根、製半夏茯苓、麩炒枳殼,生薑引。

白話文: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療產後右側肋骨疼痛。

原方:補中益氣湯 (見上卷「諸痛」章節)

加味:

  • 去除升麻
  • 加入葛根、製半夏、茯苓、麩炒枳殼

**引經藥:**生薑

瀉白散(附加味瀉白散。),治肺火喘嗽氣急,手足心發熱。

桑白皮(薑汁和蜜炙),地骨皮(各一兩),炙草(五錢),粳米(百粒)

白話文:

桑白皮(用薑汁和蜂蜜煎製),地骨皮(各一兩),炙甘草(五錢),粳米(一百粒)

為散。每服四五錢。一方米不為散,用米並竹葉為引,水煎服。加橘紅桔梗,名加味瀉白散

白話文:

製作成散劑。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另一種方法不用米製作散劑,而是用米和竹葉作為引子,用水煎服。加入橘紅和桔梗,稱為加味瀉白散。

歸芍清肝飲,治產後氣滯肋痛。

當歸(一錢五分),白芍,桔梗(各六分),檳榔,枳殼(麩炒。各三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二分五釐)

白話文:

黨參(9克),白芍(3.6克),桔梗(3.6克),檳榔(1.8克),炒枳殼(1.8克),桂心(1.5克),青木香(1.5克),柴胡(1.5克)

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六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延胡索(見本卷小腹痛門。),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門。),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

白話文:

  • 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章節)
  • 六味丸(見上卷「諸痛」章節,附於「六味地黃湯」之下)
  • 延胡索散(見本卷「小腹痛」章節)
  • 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章節)
  • 四物湯(見上卷「安胎」章節)

2. 手足身痛論

產後遍身疼痛者,因產百節開張,血脈流散,氣弱不充,則經絡間血多凝滯不散,筋脈急引,骨節不利,故有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伸屈,或身熱頭痛者,起痛散主之。若誤作傷寒,發表汗出,則筋脈瞤動,手足厥冷,變為痙證,又當十全大補湯也。若指節疼痛,補中益腎湯

白話文:

生產後全身疼痛的人,是因為生產時身體各關節開張,血液流散,氣血虛弱,導致經絡中的血液凝滯不散,筋脈急劇收緊,骨節運動不利,所以會有腰背無法轉動、手腳無法伸屈,或身熱頭痛的症狀。此時應該使用「起痛散」來治療。

如果誤診為傷寒,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則會導致筋脈抽動,手腳冰冷,轉變為痙攣症狀,此時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

如果指關節疼痛,則使用「補中益腎湯」。

足膝腫或痛,獨活寄生湯。《醫通》云:產後敗血,或流於腰胯,或流入髀股,痛不可拊,痛處熱腫,流注日深,漸至身面浮腫,調經散進或琥珀地黃丸最當。若虛風所侵,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急引,發熱頭痛,四神散桂枝、薑、棗,和營止痛最捷,勿誤為傷寒治也。以手按而痛益甚,是瘀滯。

白話文:

腳和膝蓋腫痛的,可以用獨活寄生湯。

根據《醫通》記載,產後敗血,可能會流到腰部和大腿,疼痛到無法碰觸,疼痛的地方發熱腫脹,隨著流注時間越來越長,逐漸會導致身體和臉部浮腫。這時候服用調經散或琥珀地黃丸最合適。

如果因為虛風入侵,導致肢體沉重不靈活,筋脈緊繃抽搐,發熱頭痛,可以用四神散加桂枝、薑、棗調味,快速和營止痛。不要誤認為是傷寒而治療。

用手按壓而疼痛加劇的,說明是瘀滯所致。

按而痛少緩,是血虛。以此別虛實,庶無差謬。馮氏云:產後手足身痛,是血虛不能榮也。手足走痛者,是氣血不能榮養四末。而濁氣流於四肢則腫,陰火遊行四旁則痛也。不出養榮加黑姜主之。

白話文:

按壓後疼痛減輕,表示血虛。用這個方法分辨虛實,就不會有錯。馮氏說:產後手腳和身體疼痛,是血虛不能滋養身體所致。手腳奔走性疼痛,是氣血不能滋養四肢。而渾濁之氣滯留在四肢就會腫脹,陰火在身體周圍遊走就會疼痛。可以服用「不出身養榮散」加上黑薑來治療。

起痛散,治產後遍身疼痛,由氣血虛有滯,不可誤作傷寒施治。

當歸(二錢,酒浸),黃耆(一錢,蜜炙),白朮(土炒),淮牛膝(蒸),獨活肉桂,韭白(各八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當歸(2 錢,用酒浸泡) 黃耆(1 錢,用蜂蜜炙烤) 白朮(炒至微黃) 淮牛膝(蒸熟) 獨活 肉桂 韭白(各 8 分) 甘草(3 分)

姜三片,水煎,熱服。《尊生》方無黃耆,韭白止五分。

補中益腎湯,專治產後虛勞,指節疼痛,頭疼汗出。

人參,黃耆(蜜炙),淡豆豉(各一錢),當歸(二錢,酒浸),韭白(五分),生薑(三片),豬腎(一付)

白話文:

人參、黃芪(烤至呈金黃色)、淡淡發酵的黑豆(各一錢) 當歸(二錢,用酒浸泡) 韭白(五分) 生薑(三片) 豬腎(一對)

先將豬腎煎熟,取汁二盞,煎藥八分,溫服。

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獨活寄生湯(見上卷諸痛門。),調經散琥珀地黃丸(俱見本卷腰痛門。),神散(見本卷腹痛門。),養榮湯(見本卷脫汗亡陽門。)

白話文:

  • **十全大補湯:**見於上卷「胎不長養」章節。
  • **獨活寄生湯:**見於上卷「諸痛」章節。
  • **調經散:**見於本卷「腰痛」章節。
  • **琥珀地黃丸:**見於本卷「腰痛」章節。
  • **四神散:**見於本卷「腹痛」章節。
  • **養榮湯:**見於本卷「脫汗亡陽」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