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疸有二證,有因天地濕熱之氣而發之者。有因水穀之濕熱而發之者。

小兒之病。多因濕熱食積。與大人不同。宜茵陳胃苓丸主之。

胃苓丸(末一兩),茵陳(末五錢),碾勻。神麯糊丸。燈心煎湯下。

一兒十四歲病疸。面目俱黃。用:

黃連黃柏梔子仁,茵陳,豬苓澤瀉枳實厚朴(各二錢),大黃(一錢),上為末。神麯糊丸。陳米湯下。初服二日。吐宿冷黃水二三碗。又二日利三行。五日退。

白話文:

黃連、黃柏、梔子仁、茵陳、豬苓、澤瀉、枳實、厚朴(每樣各二錢),大黃(一錢),藥材一起磨成粉。用米酒糊成丸子,用陳米湯送服。一開始服用兩天,會吐出陳舊而冰冷黃色的水二到三碗。再過兩天會大便三次。五天後症狀就會退。

2. 調理脾胃

人以脾胃為本。所當調理。小兒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調理也。調理之法。不專在醫。唯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使脾胃無傷。則根本常固矣。

白話文:

脾胃是人體的根本,需要細心調理。小孩子的脾臟常常不足,所以更不能不調理。調理的方法,不僅在於醫藥,更重要的是要調養乳母,節制飲食,慎用醫藥,使脾胃不受傷害,那麼孩子的根本就能保持鞏固了。

脾喜溫而惡寒。胃喜清而惡熱。故用藥者。偏寒則傷脾。偏熱則傷胃也。制方之法。宜五味相濟。四氣俱備可也。故積溫則成熱。積涼則成寒。偏熱偏寒。食也。食多則飽。飽傷胃。食少則飢。飢傷脾。故調脾胃。宜節飲食。適寒溫也。今之調脾胃者。不知中和之道。偏之為害。喜補而惡攻。害於攻者大。害於補者豈小小哉。

白話文:

脾臟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胃喜歡清新而厭惡燥熱。所以用藥的人,只用寒性的藥物,就會傷害脾臟。只用熱性的藥物,就會傷害胃。配製藥方的法則,應該是五味藥物相調濟,四氣藥物都具備就可以了。所以積聚的溫熱就會形成燥熱。積聚的陰涼就會形成寒涼。偏熱偏寒,都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吃的多就飽了,飽就會傷害胃。吃的少就餓了,餓就會傷害脾。所以調養脾胃,應該節制飲食,適宜寒溫。現在調養脾胃的人,不知道中和的道理。偏頗的治療方法,危害很大。偏愛滋補而厭惡攻伐,攻伐的危害很大,滋補的危害豈止輕微啊。

兒有少食而易飽者。此胃之不受脾之不能消也。宜益胃之陽。養脾之陰。宜錢氏異功散小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有一些孩子吃一點點東西就容易感到飽,這是因為胃不接受食物,脾胃不消化引起的。應該增強胃的陽氣,滋養脾的陰氣。可以用錢氏異功散與小建中湯共同治療。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白芍當歸桂皮(各等分),木香砂仁(各減半)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米飲下。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白芍、當歸、桂皮(各等分),木香、砂仁(各減半)研成細粉末。用神麯糊丸,丸藥的大小如麻子大。用米湯送服。

兒有多食而易飢者。此脾胃之邪熱甚也。宜瀉脾胃之火。三黃枳實丸主之。

白話文:

小孩經常吃很多但容易肚子餓的人。這是脾胃邪熱太盛引起的。應該瀉脾胃的火氣。使用三黃枳實丸來治療。

枳實,白朮,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上共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白湯下。

白話文:

枳實、白朮、黃連、黃芩、大黃(各等份,都經過煨製),共同研磨成粉末。用神麴糊成丸,大小如麻子。用白開水吞服。

本縣大尹朱云閣公子。常有脾胃病。向是韓醫生調治。平時服養脾丸。傷食服保和丸。未有寧日。一旦問余云。聞汝小兒甚精。小官人脾胃久虛。汝可治之。余曰。當攻補兼用。不可偏補偏攻。韓醫云。密齋非所長也。如專補脾胃。則飲食難化。如專消導。則中氣易耗。尹不聽曰。汝進一方來。乃進養脾肥兒丸。用:

白話文:

這個縣城裡的大尹,是朱雲閣公子的父親。常常有脾胃方面的疾病。之前一直是韓醫生為他調理。平時服用養脾丸,飲食不消化時服用保和丸。沒有幾天安穩的日子。有一天,他問我說:「聽說你兒子在醫術上很精通。小官人的脾胃虛弱很久了,你能治好他嗎?」我說:「應該攻補兼用,不能偏補偏攻。」韓醫生說:「密齋(我)的專長並不是這個。如果專門補養脾胃,那麼飲食就難以消化。如果專門消導,那麼中氣就容易耗損。」尹公不聽,說:「你開一個方子來。」於是,我給他開了養脾肥兒丸。藥方如下:

人參,白朮,甘草,陳皮,枳實,木香,茯苓,砂仁,山藥,蓮肉,麥芽,神麯,山楂青皮,共為末。荷葉浸水煮粳米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修合服之。大效。再無脾胃之病。尹乃相信賜匾。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甘草、陳皮、枳實、木香、茯苓、砂仁、山藥、蓮肉、麥芽、神曲、山楂、青皮等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荷葉浸泡的水煮粳米飯,將藥粉拌入飯中,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

將藥丸用米湯送服,連續服用,就能有效治療脾胃疾病。

尹某服用後,脾胃疾病痊癒,因此相信了藥方的效果,並賜匾表達謝意。

乳母者。兒之所依為命者也。如母壯則乳多而子肥。母弱則乳少而子瘠。母安則子安。母病則子病。其干係匪輕。蓋乳者血所化也。血者水穀之精氣所生也。飲食入胃。氣通於乳。母食熱則乳亦熱。母食冷則乳亦冷。故兒傷熱乳者則瀉黃色。黃芩芍藥湯加黃連主之。傷冷乳則瀉青色。

白話文:

乳母是孩子賴以生存的人。如果母親強壯,乳汁就會充足,孩子就會肥胖。母親虛弱,乳汁就會減少,孩子就會消瘦。母親安康,孩子就會安康。母親生病,孩子就會生病。這種關係非常密切。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成的。血液是由飲食中的精華所生成的。食物進入胃中,氣血就通達於乳汁。母親吃熱的東西,乳汁也會熱。母親吃冷的東西,乳汁也會冷。因此,孩子吃了熱性的乳汁,就會瀉出黃色的糞便。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加黃連來治療。吃了涼性的乳汁,就會瀉出青色的糞便。

理中丸主之。乳多者則絕之。不爾令兒吐乳也。乳少者。宜調其乳母。使乳常足。不可令兒飢。以他物飼之。為害甚大。調乳母宜加減四物湯豬蹄湯主之。乳母忌酒面生冷。次及一切辛熱之物。常作豬蹄湯與之甚良。乳母經閉經漏。宜請醫治之。恐乳少也。

白話文:

理中丸對此主治。乳汁多的,則斷絕餵奶。不這樣,會讓孩子吐乳。乳汁少的,應該調補乳母的身體,使乳汁常常充足。不能讓孩子挨餓,用其他東西餵養,危害很大。調補乳母的身體,應該加減四物湯,豬蹄湯對此主治。乳母忌諱飲酒、吃生冷的麪食,還包括一切辛熱的食物。經常做豬蹄湯給她喝,非常好。乳母閉經或經漏,應該請醫生治療,擔心乳汁少。

一小兒食肉早。得脾胃病。或泄痢。腹大而堅。肌肉消瘦。已成疳矣。其母日憂兒病益深。予見憫之。乃制一方。人參黃耆蜜炙。白茯苓白朮粉草當歸川芎以補脾胃養氣血。陳皮青皮半夏曲木香砂仁枳實厚朴神麯麥糵面以消積。三稜莪朮煨九肋鱉甲醋煮以消癖。黃乾蟾燒灰存性使君子夜明砂以除疳熱。

白話文:

有個小孩很早就有吃肉,得了脾胃病,出現腹瀉或痢疾、肚子很大且很硬、肌肉消瘦的症狀,已經成了疳積病了。他的母親每天都為了兒子的病情加重感到憂慮。我看到後很同情他,於是為他開了一個藥方,裡面有:人參、黃耆用蜂蜜炙烤過、白茯苓、白朮、粉草、當歸、川芎,用來補脾胃、養氣血;陳皮、青皮、半夏、曲木香、砂仁、枳實、厚朴、神麯來消積食;三稜、莪朮煨過、九肋鱉甲用醋煮過,來消癖蟲;黃乾蟾燒成灰、保留其藥性、使君子、夜明砂用來清除疳積引起的熱症。

共二十三味碾末。粟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炒米湯下。調理而安。

乳食。兒之賴以養命者也。養子歌云。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甚矣乳食之不可不節也。難經云。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誠調理脾胃之大法也。蓋飽則傷胃。飢則傷脾。熱則傷胃。寒則傷脾。今之養子者。穀肉菜果。順其自欲。唯恐兒之飢也。兒不知節。必至飽方足。

白話文:

母乳是小孩賴以生存的營養來源。但《養子歌》中說:「母乳過多,最終會損傷胃;食物過多,則會傷害脾臟。」因此,餵食母乳時必須注意節制。

《難經》中說:「損傷脾臟的人,應該調整飲食,適應寒熱。」這句話充分說明瞭調理脾胃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吃太飽會損傷胃,飢餓會損傷脾臟,吃太熱的食物會損傷胃,吃太冷的食物會損傷脾臟。

現在的人在餵養小孩時,往往會給孩子吃各種穀物、肉類、蔬菜和水果,順著孩子的喜好,唯恐孩子會餓著。然而,小孩不懂得節制,必定會吃到飽為止。

富貴之兒。脾胃之病。多傷飲食也。貧賤之子無所嗜。而脾胃中和之氣不損也。傷之輕者。損谷自愈。傷之重者。則消導之。宜胃苓保和丸養脾消積丸主之。傷之甚者。則推去之。審其所傷之物。如傷熱食者。宜三化丸三黃枳朮丸木香檳榔丸。傷冷物。宜三稜消積丸丁香脾積丸主之。

白話文:

富貴人家的孩子,多數患有脾胃的疾病,這是因為他們經常食用飲食的緣故。而貧賤人家的孩子沒有什麼美食可吃,所以他們的脾胃中和之氣不會受到損害。脾胃受到輕微的損傷,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來自我癒合。如果脾胃受到嚴重的損傷,則需要服用藥物來進行消化和導滯。此時應該服用胃苓保和丸和養脾消積丸。如果脾胃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傷,則需要將傷胃之物排出體外。應該根據患者所傷之物的性質,來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因為食用熱食而傷胃,則應該服用三化丸、三黃枳朮丸、木香檳榔丸。如果是因為食用冷食而傷胃,則應該服用三稜消積丸、丁香脾積丸。

如脾胃素弱食少。但過食則傷者。補脾進食。肥兒丸要藥也。

一富家生子甚弱。結義予為家公。予重其義。朝夕戒其乳母。乳食不可太飽。或煮以爛粥嚼而哺之。其一切肉果餅粑甘肥生冷之物皆禁之。或有小疾。專以補脾胃為主。其子自幼至長。亦無大疾。今氣實力壯。飲食多而不傷。寒暑不能侵。南北奔走不為勞。嘗語人曰。生我者父母也。養我者萬家公也。

白話文:

一個富豪家的小孩體質非常虛弱。他和我的結拜兄弟是公公和媳婦的關係。基於道義,我每天早晚都告誡他母親。餵食不能太飽。偶爾會煮軟爛的粥,嚼碎了餵給他。各種肉類、水果、糕餅、油炸和添加糖的食品以及未煮熟的冷食都禁止食用。如果小孩有一點小毛病。我就專門以調理脾胃為主。他從小到大,都沒有生過大病。現在,他身體強壯,飲食多也不傷身。寒暑無法侵襲他,南北奔波也不覺疲勞。他常常對人感嘆說,生下我是父母,養育我是萬家公。

一兒生二月。忽昏睡不乳。予以日計之。非變蒸也。視有二乳母。皆年少氣壯者。其乳必多。更代與之。必傷乳也。戒以今且損之。令飢一日自愈。後宜絕之。只用一乳母可也。次日果安。父母如其教。亦無傷食之病。

醫藥者。兒之所以保命者也。無病之時。不可服藥。一旦有病。必請專門之良。老誠忠厚者。浮誕之粗工。勿信也。如有外感風寒。則發散之。不可過汗亡其陽也。內傷飲食。則消導之。不可過下亡其陰也。小兒易虛易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藥必對證中病。勿過劑也。病有可攻者急攻之。

白話文:

醫藥是保全兒童生命的東西。平時不可服用藥物。一旦生病,一定要請專門的良醫。良醫應該老成、誠實、厚道,浮誇、粗製濫造的庸醫,不要相信。如有外感風寒,就發散寒邪,但不可過度出汗而使人體的陽氣虛損。內傷飲食,就消導飲食積滯,但不可過度下瀉而使人體的陰氣虛損。小兒容易虛證,也容易實證,虛證就要補益,實證就要瀉下。用藥一定要對症下藥,不要過量。病有可以攻伐的,就急切攻伐。

不可喜補惡攻。以夭兒命。雖有可攻者。猶不可犯其胃氣也。小兒用藥。貴用和平。偏熱偏寒之劑。不可多服。如輕粉之去痰。硇砂之消積。硫黃之回陽。有毒之藥。皆宜遠之。故發散者宜惺惺散。消導者宜保和丸。虛實補瀉。按錢氏五臟補瀉之方加減用之。誤服熱藥者。宜大豆卷散主之。

白話文:

不要喜歡採用猛烈補益藥物和劇烈攻伐藥物治療,以免夭折小兒生命。即使有可以攻伐治療的疾病,也不可傷害孩子的胃氣。給小兒用藥,貴在和平安順,不要服用偏熱或偏寒的藥物。比如輕粉可以化痰,但是有毒,不宜服用。硃砂可以消食,但是有毒,不宜服用。硫磺可以回陽,但是有毒,不宜服用。這些有毒的藥物都應該遠離。所以發散藥宜用惺忪散,消導藥宜用保和丸。虛證實證的補益與攻伐治療,按照錢氏五臟補瀉方加減應用。誤服熱藥的人,宜用大豆卷散治療。

誤服寒藥者。宜益胃散主之。汗下太過者。宜黃耆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1. 誤服寒藥者。
  • 誤服寒藥的人。
  1. 宜益胃散主之。

    • 宜服用益胃散來治療。
  2. 汗下太過者。

    • 大量出汗,虛脫的人。
  3. 宜黃耆建中湯主之。

    • 宜服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

小兒久病。只以補脾胃為主。補其正氣。則病自愈。宜養脾丸。加所病之藥一二味在內服之。

或問脾胃補瀉之味。予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者。寒熱溫涼平也。五味者。酸苦辛甘鹹也。氣為陽。陽不足者補之以氣。味為陰。陰不足者補之以味。故肝屬木。味以辛補酸瀉。氣以溫補涼瀉。心屬火。味以咸補苦瀉。氣以熱補寒瀉。肺屬金。味以酸補辛瀉。

白話文:

有人問我脾胃補瀉的方法。我說:天用五氣來養育人,地用五味來滋養人。五氣就是寒、熱、溫、涼、平;五味就是酸、苦、辛、甘、鹹。氣是陽的,陽氣不足的,用氣來補。味是陰的,陰氣不足的,用味來補。所以,肝屬木,用辛味來增補,酸味來消除。用溫氣來補,涼氣來消除。心屬火,用鹹味來增補,苦味來消除。用熱氣來補,寒氣來消除。肺屬金,用酸味來增補,辛味來消除。

氣以涼補溫瀉。腎屬水。味以苦補咸瀉。氣以寒補熱瀉。是四臟者。各屬一季。味則逆之。氣則從之。以補以瀉也。至於脾胃屬土。寄於四季。無定位。無從逆也。故於五味相濟。四季均平。以中和為主。補瀉亦無偏勝也。況脾喜溫而惡寒。胃喜清而惡熱。偏寒偏熱之氣。固不可以專用。

白話文:

用冷涼之氣來治療溫熱病症, 腎屬水,用苦味來治療鹹味引起的疾病, 用寒冷之氣來治療溫熱之症, 這四種臟器, 各屬一個季節。 味道則相反, 氣則順從, 以此來滋補或瀉除疾病。 至於脾胃屬土, 寄於四季, 沒有固定的位置, 沒有從逆的依據。 所以於五味相濟, 四季均平, 以中和為主。 補瀉亦無偏勝, 何況脾喜溫而惡寒, 胃喜清而惡熱。 偏寒偏熱之氣, 本來就不可以特別使用。

而積溫成熱。積涼成寒。雖溫平涼平之藥。亦不可以群聚久服也。經云。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斯為善矣。

白話文:

當積聚溫性藥物會形成熱性,積聚涼性藥物會形成寒性。即使溫、平、涼、平這些性味的藥物,也不能羣聚在一起長期服用。經典中說到,治療熱證要用寒性藥物,並且用溫性藥物引導寒性藥物發揮作用;治療寒證要用熱性藥物,並且用涼性藥物引導熱性藥物發揮作用。這樣纔是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人自知醫。生一男。謂小兒脾不足。作補丸服之。至於有疾。不肯請醫。亦自治之。予曰。小兒無病。不可服藥。古人所謂無病服藥。如壁中安柱。此言何謂也。五行之理。偏勝則害。病必請醫。如耕當問農。織當問女之意也。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自非專門之術。而病之虛實。藥之良毒。吾恐必誤也。

白話文:

有個人自己懂一點醫術,生了一個兒子,他說小兒脾臟不足,就做了一些補丸給他吃。到了孩子生病的時候,卻不願意請醫生,還是自己診治。我說,孩子沒有生病,不可以吃藥。古人所謂的無病服藥,就像在牆壁中安裝柱子一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五行之理,偏盛則有害。生病了就一定要請醫生,就像耕種要問農夫,織布要問婦女一樣的道理。醫生沒有三代以上的醫術傳承,不服用他的藥。如果不是專門的技術,而不知道病情的虛實,藥物的良毒,恐怕一定會誤事。

一兒八歲。形氣甚弱。其父責令讀書。予見之。謂其父曰。令郎形氣弱當懷保之。不可一於嚴也。乃留養脾丸肥兒丸與之。調理半年。後病成疳矣。先請一老醫。不知幼科。謂之傷食。用一粒金丹服之。病乃劇。請予。予曰。前與養脾丸肥兒丸服盡乎。曰。未服也。又問曰。

白話文:

有一個八歲小孩,身體非常虛弱。他父親逼他讀書。我看見後,對他父親說:「你的兒子身體虛弱,應該好好保養,不能一味嚴格。」於是我留下益脾丸和肥兒丸給他,讓他調理了半年。後來,小孩得了疳病。他父親先請來一位老醫生,他不熟悉小兒科,認為是小孩消化不良,就給他服了一粒金丹。但是,小孩的病反而加重了。於是,他們來請我。我問小孩的父親:「我之前給你們的益脾丸和肥兒丸,吃完了嗎?」他父親說:「沒有吃。」我又問:「那你們有按照我的指示,用這些藥物來調理小孩的身體嗎?」他父親說:「也沒有。」

今服者何方也。曰一粒金丹。予辭曰。不可治矣。一粒金丹內有草烏巴豆大毒之藥。豈可常服者乎。此兒脾胃素弱怯。食少而瘦。故以肥兒丸調理。應服而不服。一粒金丹大傷犯胃氣。此不應服而服。傷之重傷。謂之虛。死在旦夕。後果死。

白話文:

現在吃的藥是什麼方劑呢?他說是一粒金丹。我拒絕道:這沒救了。一粒金丹裡面有大毒藥的川烏草烏和巴豆。怎麼可能經常服用呢?這小孩子脾胃一向很差。吃的少又瘦弱。因此用肥兒丸進行調理。應該服用的藥不服用。一粒金丹嚴重傷害了胃氣。不應該服用而服用。損傷非常嚴重。叫做虛證。隨時可能死亡。後來真的死了。

一庸醫狂悖。借父祖專門之名。自稱得異人之傳。妄立方法。變亂繩墨。嘗語人曰。吾能知人之臟腑。有病而去之。知其所傷之物。而取下之。知其疾之順逆而預解之。言大而誕。人皆信之。時有富家楊姓者。生二子。聞其名而交結之。禮意懇至。蓋為其子之未出痘也。後一子出痘。因熱以湯蒸汗而死。小子因服附子毒發癰。亦死於醫之手。惜哉。

白話文:

有一位庸醫非常狂妄自大,憑藉著父祖的名聲,自稱得到了神人的真傳。杜撰了一套離經叛道的醫學方法。曾經對別人說:我能洞悉人的臟腑,有病就能去除,知道所受的傷害就能去除。知道疾病是順還是逆,就能提前解除。說的話大而空洞,人們都相信他。當時有一戶姓楊的富家,生了兩個兒子。聽聞他的名聲後就與他結交,禮數非常周到。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兒子還沒出痘。後來一個兒子出了痘,由於發熱,用熱湯蒸汗,結果死了。小兒子因服用附子中毒發癰,也死在了他的手裡。真是令人痛惜。

監生胡篤庵咳久不止。汗之不可。下之不可。因於表裡之邪俱甚也。自制一方。用蘇葉薄荷桑白皮末杏霜栝蔞霜桔梗末甘草末各等分。虛者加阿膠。蜜丸。白湯下。或口中噙。五日而安。後以此方治人屢效。

白話文:

監生胡篤庵咳嗽很久都不見好。用發汗法和瀉下法都不行。這是因為表證和裡證的病邪都非常嚴重。於是,他自制一方藥。用蘇葉、薄荷葉、桑白皮末、杏霜、栝蔞霜、桔梗末、甘草末各等分。體虛的人加阿膠。做成蜜丸。用白開水送服。或含在嘴裡慢慢嚥下。五天後痊癒。後來他用這個方子治人,屢屢奏效。

黃芩芍藥湯,治傷熱乳而瀉黃。

條芩,白芍藥(各等分),甘草(減半),加黃連(等分),上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治婦人乳少。

當歸身,川芎,生地,麥門冬,桔梗,人參,生甘草(各等分),上銼水煎服。更用獖豬蹄新汲水煮爛。和汁食之。

白話文:

當歸、川芎、生地、麥冬、桔梗、人參、生甘草等中藥,全部等份。把藥材切碎,用煎煮出的水服用。再用野豬蹄子,用新井汲取的清水煮爛。將豬蹄與藥汁和在一起食用。

三化丸,去胸中宿食菀莝之熱。

枳實(麩炒),厚朴(薑汁炒),大黃(各等分),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每服量大小虛實。溫水下。

家傳保和丸,補脾胃。進飲食。治一切食積。

白朮,陳皮,半夏曲,白茯苓,神麯(各三錢),枳實(炒),厚朴(薑汁炒),香附子(酒浸),山楂,麥糵曲(各二錢半),黃連(薑汁炒),連翹(去子),萊菔子(各二錢),上為末。荷葉浸水煮粳米糊丸。麻子大。薑湯下。

白話文:

白朮、陳皮、半夏曲、白茯苓、神曲(各三錢),枳實(先炒過)、厚朴(加薑汁一起炒過)、香附子(用酒浸泡過)、山楂、麥糵曲(各二錢半),黃連(用薑汁炒過)、連翹(去除果實)、萊菔子(各二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以荷葉浸泡過的冷水煮粳米糊成丸子,大小如麻籽。用薑湯送服。

三黃枳朮丸,治傷肉食麵餅。並辛辣肥厚一切熱物。

黃芩,黃連(酒炒),大黃(酒煨),神麯,陳皮,白朮(各一兩),枳實(五錢),上為末。荷葉浸水煮粳米糊丸。麻子大。白湯下。

白話文:

黃芩、黃連(用酒炒過)、大黃(用酒浸泡並煨過的)、神曲、陳皮、白朮(各一兩)、枳實(五錢),以上研磨成粉末。用荷葉浸泡的水煮成粳米糊,將藥粉加入製成丸藥。丸藥大小如麻子。用白開水送服。

三稜消積丸,治傷生冷一切硬物冷積。

三稜(炮),莪朮(炮),神麯(各一錢),青皮,陳皮,小茴香,巴豆(和米炒焦黑去米各五錢),益智仁丁香(各三錢),上醋麵糊為丸。麻子大。量人加減。生薑湯下。

白話文:

三稜(炒熟),莪朮(炒熟),神曲(各一錢),青皮,陳皮,小茴香,巴豆(和米一起炒焦黑,去掉米,各五錢),益智仁,丁香(各三錢),以上藥材用醋麵糊做成丸子。丸子的個頭像麻子那麼大。根據不同人的情況增減藥量。用薑湯送服。

益胃散,治誤服寒藥過多傷其脾胃者。

陳皮,黃耆(蜜炙各七錢),益智仁,白豆蔻,澤瀉乾薑(炒),砂仁,甘草(炙),藿香葉,厚朴(制),人參(各三錢),一方有薑黃(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至一錢。薑棗煎湯下。

白話文:

陳皮、黃耆(用蜜炙製,各七錢)、益智仁、白豆蔻、澤瀉、乾薑(炒過)、砂仁、甘草(炙過)、藿香葉、厚朴(經過加工處理)、人參(各三錢),如果有一帖有薑黃(三錢),將以上各味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用薑和紅棗煎煮的湯劑送服。

大豆黃卷散,治誤服熱藥。此解之。

貫眾板藍根,甘草,大豆卷(以無根水浸生卷是也日乾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五分。井泉水煎飲。

白話文:

貫眾、板藍根、甘草、大豆卷(用無根水浸泡生卷,曬乾後等份),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井泉水煎煮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