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2)

1. 一切風第二

《千金翼》,丹參膏,主傷寒時行,賊風惡氣。在外肢節痛攣,不得屈伸,項頸咽喉,痹塞噤閉。入腹則心急腹脹,胸中嘔逆,藥悉主之。病在腹內服之,在外摩之。緩風不遂,濕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聾齒痛,風頸腫痹,腦中風痛,石癰,結核,瘰癧,堅腫未潰,敷之取消;及赤白癮疹,諸腫無頭作癰疽者,摩之令消。風結核在耳後,風水遊腫,疼痛㿇㿇,針之黃汁出。

白話文:

《千金翼》中的丹參膏,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時行、賊風惡氣等疾病。如果四肢關節疼痛、攣縮、不能屈伸,或者項頸咽喉痹塞、噤閉,都可以用丹參膏來治療。如果病在腹內,可以服用丹參膏;如果病在外在,可以將丹參膏塗抹在患處。丹參膏還可以治療緩風不遂、濕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歪斜、耳聾齒痛、風頸腫痹、腦中風痛、石癰、結核、瘰癧等疾病。這些疾病如果尚未潰爛,塗抹丹參膏可以使之消散。此外,丹參膏還可以治療赤白癮疹以及其他沒有形成膿瘡的腫瘤,塗抹丹參膏可以使它們消散。如果風結核長在耳後,或者風水引起腫脹、疼痛,針刺後流出黃色的汁液,也可以塗抹丹參膏來治療。

時行瘟氣,服之如棗大一枚。小兒一切風,以意減之方。

丹參蒴藋根(各四兩),秦艽(三兩),羌活,蜀椒(汗,去目,閉口者),牛膝,烏頭(去皮),連翹白朮(各二兩),躑躅花,菊花莽草(各一兩)

白話文:

丹參、蒴藋根(各四兩),秦艽(三兩),羌活、蜀椒(去汗、目,閉口者),牛膝、烏頭(去皮),連翹、白朮(各二兩),躑躅花、菊花、莽草(各一兩)

上十二味切,以苦酒五升、麻油七升合煎,苦酒盡,去滓,用豬脂煎成膏。凡風冷者用酒服。熱毒單服,齒痛綿沾嚼之。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味藥材切碎,用五升苦酒和七升麻油一起煎煮,直到苦酒煎盡。去渣滓後,加入豬脂拌勻,再繼續煎煮成膏狀。風寒的症狀者,可以用酒送服。熱毒的症狀者,可以單獨服用。牙痛的話,可以直接把藥膏含在嘴裡,緩慢咀嚼。

《仙人水鑑》,黃鹽方,治小兒百日內患風,不計名目好惡,悉皆主之。

黃鹽(一斤,研。陶隱居云: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鮓及咸菹),薄荷(一斤,搗取汁),水銀(一兩,入二味中同煅一復時,通赤水成霜,去鹽取之,然後入藥),桃花,菊花,黃蜀葵花,薄荷花,牛蒡子(各二分),寒水石(一分)

白話文:

  • 黃鹽(一斤,研磨。陶隱居說:北海鹽黃色的草粒粗糙,可以用來做魚醬和鹹菜)。

  • 薄荷(一斤,搗碎取汁)。

  • 水銀(一兩,加入前面兩種材料中,一起煅燒一整次,直到通紅的液體變成霜狀,去除鹽分,然後入藥)。

  • 桃花、菊花、黃蜀葵花、薄荷花、牛蒡子(各二分)。

  • 寒水石(一分)。

上並生搗如粉,入水銀霜同研令勻,以蜜為丸如麻子大。若是患風者,不計好惡病狀,服之神妙。

《外臺》張文仲療一切風,及偏風發四肢,口目喎戾,言語謇澀。其湯不虛人,勝於續命湯,故錄傳之,特宜老小用之方。

白話文:

《外臺》中,張文仲治療一切風症,以及偏風引起四肢發作、口眼歪斜、言語謇澀的病症。他的藥方不會虛耗人的正氣,比續命湯還要好,所以特別記載下來,傳授給世人,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小孩使用。

羌活,防風(各二兩),生地黃(汁),竹瀝,荊瀝(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八九破。重一兩者有神)

白話文:

羌活、防風(各二兩),生地黃汁,竹瀝,荊瀝(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蜀產的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九塊。重一兩的纔有功效)

上六味切,內前三瀝汁中,寬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二服,服比相去八、九里。若風甚,頻服五、六劑,驗不可論,特宜於老小等。無問冬夏,並宜服之,無忌。隔三日服一劑益佳。忌豬肉蕪荑

白話文:

將上六種藥材切片後,先將前三種擠出汁液,再加水以小火煎熬,煎到藥液剩下一升五合,去除渣滓,溫熱後分成兩次服用,每次服用之間隔八到九里路。如果風寒的症狀很嚴重,可以頻頻服用五到六劑,療效很明顯,特別適合老人、小孩服用。無論是冬日或是炎夏,都適合服用此藥方,沒有禁忌。如果能間隔三天服用一劑,效果更好。服用此藥方時,要忌諱食用豬肉和蕪荑。

《外臺》張文仲治小兒一切風。寒水石煮散

寒水石,石膏滑石白石脂龍骨(各八兩),桂心,甘草(炙),牡蠣(熬。各二兩),赤石脂乾薑大黃(各半兩),犀角(一兩,屑)

白話文:

寒水石、石膏、滑石、白石脂、龍骨(各 360 克),桂心、炙甘草、熬牡蠣(各 90 克),赤石脂、乾薑、大黃(各 25 克),犀角(45 克,磨成屑)。

上一十二味搗,以馬尾羅篩之,將皮囊盛之,急系頭,掛著高涼處。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內方寸一匕藥,煮七、八沸;下火澄清,瀉出頓服之。每日服亦得,百無所忌。小兒服之,即以意斟酌多少。忌生蔥、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用馬尾羅篩過,裝入皮囊中,迅速繫緊袋口,懸掛在高而涼爽的地方。要服用時,用一升水煎煮五、六滾,加入一湯匙藥粉,繼續煮七、八滾;離火後讓藥汁澄清,再倒出藥汁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即可,沒有特別的禁忌。如果要給小孩服用,則要酌量減少藥量。服用此藥時,應忌食生蔥、海藻、大白菜。

《博濟方》治小兒癱緩,一切風疾;傷寒,小兒驚風等。雙丸子

天麻(輕炙),蠍梢(須是蜂全者),天南星(炮過),蠶蛾,生犀(鎊末),羚羊角(鎊末),硃砂(別研),藿香葉白檀香,烏蛇(酒浸,去皮骨,輕炙),零陵香(各一兩),天雄尖,麝香(各半兩),牛黃(一分),雄黃(一錢),狐肝(一具,水煮,薄切、焙乾,別杵),烏鴉(一隻,去嘴、爪、腸肚,於瓦罐內燒為灰,別研,羅入諸藥末內)

白話文:

  1. 天麻(輕微烤過)

  2. 蠍子尾(必須是整隻蜂)

  3. 天南星(炮製過)

  4. 蠶蛾

  5. 生犀牛角(磨成粉末)

  6. 羚羊角(磨成粉末)

  7. 硃砂(研磨過)

  8. 藿香葉

  9. 白檀香

  10. 烏蛇(浸泡在酒中,去除皮和骨頭,輕微烤過)

  11. 零陵香(各一兩)

  12. 天雄尖

  13. 麝香(各半兩)

  14. 牛黃(一分)

  15. 雄黃(一錢)

  16. 狐狸肝(一個,水煮,切薄片、焙乾,搗碎)

  17. 烏鴉(一隻,去除嘴、爪、腸肚,在瓦罐中燒成灰,研磨過,篩入其他藥粉中)

上件一十七味藥,並揀擇淨,分兩秤足,依法修制、搗了;然後更細研令勻,煉蜜為塊,硬軟得所;卻於石上捶三百下,用垍器盛。每服二丸,薄荷湯下,大人白豆大,小兒綠豆大丸。卒患並三服。癱緩、中風,即膩粉三大錢水調,同藥化下。小兒驚風,金銀薄荷湯下。婦人血風,併產前、產後中風,手足彎曲,當歸紅花酒下。傷寒,豆淋酒下三、五丸。

白話文:

上述十七種藥材,都挑選乾淨、秤夠兩數,按照順序修制搗碎;然後再研磨均勻,將蜂蜜煉成塊狀,軟硬適中;再在石頭上捶打三百下,用容器盛裝。每次服用兩丸,用薄荷湯送服,大人服白豆大小的丸,小孩服綠豆大小的丸。急症連續服用三次。癱瘓、中風,用膩粉三大錢加水調和,與藥一起化服。小兒驚風,用金銀薄荷湯送服。婦女血風以及產前、產後中風,手腳彎曲,用當歸紅花酒送服。傷寒,用豆淋酒送服三到五丸。

《博濟方》治一切風毒上攻,心胸不利,口舌乾澀,風虛痰壅,不思飲食,及風毒下注,腰腳疼痛,脾虛體黃,腎敗骨弱。疏痰利膈,治癱緩等一切風疾,小兒驚風。透水丹

白話文:

博濟方可以治療各種風毒上攻引起的疾病,例如心胸不適、口舌乾澀、風虛痰壅、不思飲食,以及風毒下注引起的疾病,例如腰腳疼痛、脾虛體黃、腎敗骨弱。它可以疏痰利膈,治療癱瘓、緩慢等一切風疾,以及小兒驚風。透水丹是一種可以治療水腫的藥物。

川大黃,益智子(去皮),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蔓荊子(去花葉),威靈仙(去土),天麻,仙靈脾(去梗),吳白芷,山梔子(七稜小者為上,去皮。各一兩),麝香(一分,別研),細墨(一分,別研,太醫局方:燒,用醋淬、研),川烏頭(四兩,生用,去皮臍。太醫局方用河水浸半月,三日一換水,切作片,焙乾,鹽一兩,炒黃去鹽)

白話文:

  • 大黃:10 公克

  • 益智仁(去皮):10 公克

  • 茯苓(去皮):10 公克

  • 茯神(去皮木):10 公克

  • 蔓荊子(去花葉):10 公克

  • 威靈仙(去土):10 公克

  • 天麻:10 公克

  • 仙靈脾(去梗):10 公克

  • 吳白芷:10 公克

  • 山梔子(七稜小者為上,去皮):10 公克

  • 麝香:0.1 公克(另研)

  • 細墨:0.1 公克(另研,太醫局方:燒,用醋淬、研)

  • 川烏頭:40 公克(生用,去皮臍。太醫局方用河水浸泡半月,每三天換一次水,切片,焙乾,鹽 10 公克,炒黃後去除鹽)

上並生為末,入麝香、墨拌和勻,蜜搜和入臼內杵一萬下,丸如梧子大。每服薄荷汁、溫酒下兩丸。如卒中,研四丸,用皂角、白礬溫水下立效。癱緩風,每日服三、五丸;常服一丸,茶、酒任下。小兒驚風,入膩粉少許,薄荷汁化半丸灌之。瘰癧,蔥、茶清下一丸。忌動風毒物。

白話文:

將產生的上層精華物取出來,加入麝香,用墨汁調勻,加入蜂蜜,放入臼內搗一萬次,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可以薄荷水或溫酒送服兩丸。如果是突發性的中風,研磨四粒成粉,用皁角、白礬和溫水服下,效果立見。如果是全身癱瘓或中風後遺症,每天服用三到五粒;平常保健每天服用一粒,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如果小孩受到驚嚇引起抽風,加入少許膩粉,用薄荷水化開半粒藥丸灌服。如果是生了瘰癧,用蔥汁或濃茶送服一丸。但是服用藥丸期間,要注意避免食用會引發風毒的食物。

《博濟方》:大治大人,小兒一切風疾,但服此藥,無不應效。神寶丹

自然銅(半斤),金星礬石,禹餘糧石,石膏(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1. 自然銅:(半斤)→ 自然產出的銅,重量為半斤。

  2. 金星礬石:(一兩)→ 是一種具有金黃色光澤的礬石,重量為一兩。

  3. 禹餘糧石:(一兩)→ 是一種產於禹貢地區的糧石,重量為一兩。

  4. 石膏:(一兩)→ 是一種具有白色或灰白色的礦石,重量為一兩。

先將上件四味藥,用炭火煅通赤,傾在釅醋內淬,如此凡一、七度了;放干後都搗,羅為末,入在瓷盆內,以湯淘洗二十度,候浮盡上面黑汁,澄淨了,只收在底真實藥於瓷器內,慢火逼盡水脈,後細研,乃用諸藥如後:

白話文:

首先將上述四種藥材,用炭火燒成通紅,傾倒在濃醋裡淬火,如此反覆一、七次;晾乾後搗碎成粉末,放入瓷盆中,用熱水淘洗二十次,等待上面黑色的汁液全部漂浮起來,澄清後,只將沉澱在底部的真實藥物收到瓷器中,用文火逼出水分,然後研磨成細粉,再加入以下藥物:

蔓荊子,威靈仙,茯苓(去皮),天竺黃,天仙藤,白殭蠶,鉛白霜,蛜𧌴(去毒,麩炒),白蒺藜旋覆花,莽草,犀角(鎊),半夏(湯洗去涎七次,麩炒黃色),藿香(以上各一分),桑螵蛸,瓜蒂(各二、七個),赤小豆(四十九粒),人參檳榔(半生半熟。各半兩),劍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黃,用肉一兩),真虎骨(一兩,酒浸,炙黃),白龍砂(以白犬先系定,將粟米喂三日,取其第三日糞,淘取粟米焙乾,用一兩)

白話文:

蔓荊子、威靈仙、茯苓(去皮)、天竺黃、天仙藤、白殭蠶、鉛白霜、蛜螬(去毒,麩炒)、白蒺藜、旋覆花、莽草、犀角(鎊)、半夏(湯洗去涎七次,麩炒黃色)、藿香(以上各一分)、桑螵蛸、瓜蒂(各二七個)、赤小豆(四十九粒)、人參、檳榔(半生半熟,各半兩)、劍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黃,用肉一兩)、真虎骨(一兩,酒浸,炙黃)、白龍砂(以白犬先系定,將粟米喂三日,取其第三日糞,淘取粟米焙乾,用一兩)

上件藥修制、搗、羅了,次用下項藥:

好硃砂(一兩飛),牛黃,龍腦(各一分),麝香,膩粉,乳香(各少許)

上以六味藥研殺如塵,用前藥攪和令勻,用槐膠水煮麵糊和得所,入鐵臼搗熟,丸如彈子大,焙乾。每一粒豆淋酒磨下,作十服,每五服後浸皂角水磨下服之。小兒患,即酌大小以意加減與服,用薄荷金銀湯磨下,神效不可俱迷。

白話文:

將六味藥研磨至極細的粉末,並與先前的藥物混合均勻。然後用槐膠水煮熟麵糊,將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入鐵臼中搗碎成泥,再搓成如彈珠般大小的丸劑,之後烘乾。每次服用一粒丸藥,用豆汁淋濕後研磨,共十次。在服用完每五次後,再用皁角水浸泡研磨後服用。如果小兒患病,應根據其年齡和體質酌情增減藥物的劑量。用薄荷金銀湯研磨後服用,療效顯著,不可不信。

《靈苑》,生朱散,治大人、小兒一切風,及驚癇、風癇久不瘥者。

鐵粉,天南星(炮),牛膝,人參,天麻(炙),黃丹(炒令紫色),青黛,附子(炮,去皮臍),乾蠍(生),雄黃,半夏(生薑汁浸一宿,炒。以上各一兩),輕粉,硃砂(各一兩),麝香(半錢,研入)

白話文:

鐵粉、天南星(炮製)、牛膝、人參、天麻(炙製)、黃丹(炒製至紫色)、青黛、附子(炮製,去除皮臍)、乾蠍(生)、雄黃、半夏(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炒製。以上各一兩)、輕粉、硃砂(各一兩)、麝香(半錢,研磨入藥)

上一十四味同杵,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小兒一字,薄荷湯調下。忌動風毒物。

《靈苑》,太乙流金火道散,治大人、小兒一切風方。

躑躅花,肉桂(去粗皮),乾薑(刮去皮),附子(去皮臍,並生為末。以上各一錢半匕)

白話文:

躑躅花、肉桂(去掉粗糙的外皮)、乾薑(颳去表皮)、附子(去掉外皮和肚臍,並磨成粉末。以上各一錢半匙)

上九味各須研碾令極細,又同研令勻。凡氣厥及廁上中惡,大人小兒卒中感厥諸疾,不醒人事,手足搐搦、戴目,悶絕,及元氣、血氣上衝、痛悶欲絕者,頭風夾腦風,傷寒不解,皆吹鼻內,大人一字,小兒半字,得嚏為效。再用不嚏者,難理也。傷寒仍以蔥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用薄荷、薑、臘茶下。傷寒久不解者,蔥、酒下十丸,立效。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混合研磨均勻。凡是氣厥、中惡、大人小孩突然中風昏厥、不省人事、手腳抽搐、口歪眼斜、昏迷不醒、元氣、血氣上衝、疼痛難忍者,或者頭痛兼腦風、傷寒未解者,都可以將藥粉吹入鼻內,大人用一字分量的藥粉,小孩用半字分量的藥粉,打噴嚏即有效。如果再次使用仍不打噴嚏,就難以治療了。傷寒患者也可以用蔥汁將藥粉做成綠豆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用薄荷、薑、臘茶送服。如果傷寒久治不癒,可以用蔥、酒送服十丸,立竿見影。

太醫局,婁金丸,治諸風,神志不定,恍惚去來,舌強語澀,心忪煩悶,口眼喎斜,手足嚲曳,及風虛眩冒,頭目昏痛,或施運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風,不省人事,小兒驚風諸癇,並皆治之。

白話文:

太醫局所製的婁金丸,可以治療各種風病,比如神志不定、恍恍惚惚、舌強語澀、心煩氣悶、口眼歪斜、手足抽搐,以及風虛眩暈、頭目昏痛,或者中風僵仆,涎水直流、抽搐顫抖,突然中風昏迷不省人事,小兒驚風諸癇,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天竺黃,白附子(炮),牛黃(研),腦麝(研。各一兩),天麻(去苗),防風(去蘆頭),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各三兩),細辛(去苗,洗、焙),天南星(為末,以牛膽汁和作餅子,陰乾),川芎,白芷(洗),人參(去蘆頭。各一兩半),羌活(去苗),黃耆(去蘆頭,銼,秤),白殭蠶(爁去絲),羚羊角(鎊),芍藥,甘草(爁),麻黃(去根,節),茯苓(去皮,秤),犀角(鎊),藁本(洗。

白話文:

天竺黃、去皮的附子(用火烤過)、牛黃(磨成粉)、研磨過的麝香(各一兩),天麻(去掉根莖)、防風(去除蘆葦的根莖)、用酒浸泡過,去皮去骨並烘烤過的三花蛇(各三兩),細辛(去掉根莖,洗淨並烘烤)、天南星(磨成粉,用牛膽汁和在一起做成餅狀,陰乾)、川芎、洗淨的白芷、去掉蘆葦根莖的人參(各一兩半)、羌活(去掉根莖)、去掉蘆葦根莖並切碎秤量的黃耆、用火烤過的白色殭蠶、研磨過的羚羊角、芍藥、用火烤過的甘草、去掉根部和節的三麻黃、去皮並秤量的茯苓、研磨過的犀角、洗淨的藁本。

各二兩),甘菊(去土,四兩),金箔(一百片為衣),生地黃(汁五升,入蜜一斤、酒二升、酥一兩半,慢火熬成膏,放冷)

白話文:

各兩兩),甘菊(去掉泥土,四兩),金箔(一百片為衣服),生地黃(汁液五升,放入蜂蜜一斤、酒二升、酥一兩半,用慢火熬成膏狀,放涼)

上為細末,以地黃汁膏子搜和,每兩作五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若中風涎潮、不語昏塞甚者加至三丸,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共半盞化藥灌之。常服一丸,濃煎人參湯嚼下,薄荷湯亦得。小兒每服皂皂大,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生地黃汁液和蜂蜜來混合製成藥丸,每兩藥材可以製成五十粒藥丸,外面再用金箔包覆。每次服用一粒藥丸,嚼碎後用溫熱的酒送服。如果因為中風導致流口水、昏迷不醒的情況嚴重,可以增加服用劑量至三粒藥丸,用薄荷原汁與溫熱的酒混合後灌服。平常保養時,可以服用一粒藥丸,用濃煎的人參湯嚼服,也可以用薄荷湯送服。小孩子服用時,可以將藥丸磨成米粒大小,用薄荷湯送服即可。

太醫局,龍虎丹,治丈夫、婦人新得、久患急風緩風,半身不遂,手腳筋衰;及風毒攻疰,遍身瘡疥。頭風多饒白屑;毒風面上生瘡;刺風狀如針刺;癇風急倒作聲;頑風不認痛癢;癧風頸生斑駁;暗風頭旋眼黑;㾴風面生赤點;肝風鼻悶眼瞤:偏風口眼喎斜;節風肢節斷續;脾風心多嘔逆;酒風行步不前;肺風鼻塞項疼;膽風令人不睡;氣風肉似蟲行;腎風耳內蟬鳴;陰間濕癢,及小兒驚風方。

白話文:

太醫局:龍虎丹,治療男性、女性新患或久患急風、緩風,導致半身不遂,手腳筋脈衰弱;以及風毒侵襲,遍身瘡疥。頭風多有白色屑狀物;毒風在面上生瘡;刺風像針刺一樣;癇風突然倒下並叫出聲;頑風不辨疼痛;癧風頸部生有斑駁的瑕疵;暗風頭暈眼黑;㾴風面上生有赤點;肝風鼻塞眼睛昏暗;偏風口眼歪斜;節風肢體關節間斷;脾風心部多有嘔吐;酒風行走困難;肺風鼻塞頸部疼痛;膽風令人失眠;氣風肉中似有蟲子在爬行;腎風耳內有蟬鳴聲;陰間濕癢,以及小兒驚風的方劑。

大附子(炮,去皮臍,秤),天竺黃,牛膝(酒浸,去苗,焙乾,略焙),川芎(洗),川羌活(去苗洗,焙,秤),天麻(去苗,生制),半夏(湯浸七次,用生薑汁製),細辛(去苗洗,生),何首烏(去粗皮),獨活柴胡(務去苗),桔梗(生),藿香葉(生),黑牽牛(爁),硫黃(結砂子。

白話文:

  • 大附子(經過炮製,去除外皮和肚臍,稱量)

  • 天竺黃

  • 牛膝(用酒浸泡,去除根莖,烘乾,略微烘烤)

  • 川芎(清洗)

  • 川羌活(去除根莖,清洗,烘烤,稱量)

  • 天麻(去除根莖,生制)

  • 半夏(用湯汁浸泡七次,用生薑汁製備)

  • 細辛(去除根莖,清洗,生)

  • 何首烏(去除粗皮)

  • 獨活

  • 柴胡(務必去除根莖)

  • 桔梗(生)

  • 藿香葉(生)

  • 黑牽牛(爁,一種中藥製備方法)

  • 硫黃(結砂子,一種中藥製備方法)

各二兩),川烏頭(炮,去皮尖、臍,秤),官桂(去粗皮,生用),白殭蠶(爁),香白芷(生),舶上茴香(微爁),甘松香(洗去土,焙,秤),縮砂仁,菊花去土,生),五靈脂(生。各五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乾,秤半斤),白乾薑(炮),白蒺藜(爁),防風(去苗,銼),地龍(去土爁),硃砂(研水飛。各三兩),木香(生)雄黃(水飛),馬牙硝(研),水銀(與硫黃用慢火結成砂子。

白話文:

各二兩),川烏頭(炮製過,去掉皮尖、臍,稱重),官桂(去除粗皮,直接使用),白殭蠶(爁),香白芷(直接使用),舶上茴香(微爁),甘松香(洗去泥土,焙乾,稱重),縮砂仁,菊花去除泥土,直接使用),五靈脂(直接使用。各五兩),烏蛇(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焙乾,稱重半斤),白乾薑(炮製過),白蒺藜(爁),防風(去除苗,切碎),地龍(去除泥土,爁),硃砂(研磨並用水飛。各三兩),木香(直接使用),雄黃(用水飛),馬牙硝(研磨),水銀(與硫黃用慢火結成砂子。

各一兩),寒水石(燒通赤,研飛,一斤),麝香(一分,研),龍腦(半兩,研)

上為細末,煉蜜為劑。每服一丸,如雞頭大,用薄荷酒嚼下,日進一服,重即兩服。產後驚風,亂道見物,硃砂酒磨下。產後身多虛腫血風,頻增昏沉,身如針刺,發隨梳落,面黃心逆,並煎當歸酒嚼下,日進兩服。若治傷寒,炒蔥豉酒嚼下一、二服,蓋覆出汗立愈。小兒驚風,薄荷酒化下少許。

白話文:

  • 將「上等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蜂蜜做成藥丸,每服一丸,藥丸要像雞蛋那麼大,用薄荷酒嚼碎吞下去,每天服用一服,病情嚴重時可以服用兩服。

  • 產後患有癲癇,神志不清,常亂說胡話,可以服用硃砂酒來治療。

  • 產後身體虛弱,浮腫,經常感到昏沉,身體像被針刺一樣,頭髮一梳就掉,臉色發黃,心臟不適,可以服用當歸酒來治療,每天服用兩服。

  • 如果用於治療傷寒,那麼可以服用炒蔥豉酒,一兩服即可,蓋被發汗,即可立竿見影,治癒疾病。

  • 如果用於治療小兒癲癇,可以將藥丸磨成粉末,用薄荷酒調服,劑量要小。

大人急風,口噤失音等,薄荷酒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時候服。

太醫局,青州白丸子,治男子婦人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痰涎壅塞,及一切風他藥所不能療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風,婦人血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太醫局裡有一種叫做青州白丸子的藥,可以治療男性和女性的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痰液阻塞,以及其他一切風寒藥物無法治療的疾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風,婦女血風,都很適合服用。

天南星(三兩,生用),半夏(生用,以水浸洗過,白好者七兩),白附子(生用,二兩),川烏頭(去皮臍,生用半兩)

白話文:

天南星:三兩,生用。

半夏:生用,以水浸洗過,選擇色澤白淨者,七兩。

白附子:生用,二兩。

川烏頭:去除皮和臍,生用半兩。

上搗,羅為細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花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放瓷盆內,日中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後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如綠豆大。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細末,用生絹袋子盛裝,用井花水浸泡,沒有浸出的藥材用手揉搓,讓它浸出,如果有藥渣就繼續研磨,再放入生絹袋浸泡至藥材完全浸出為止。將藥材放入瓷盆中,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至天亮,把水倒掉,另外用井花水攪拌,再曬到第二天早上,再換新水攪拌。春、夏、秋、冬這樣重複此過程,用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將水倒掉。曬乾後如玉片,碎研成粉,用糯米粉煮粥澄清後,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

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如癱緩風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至三日後,浴當有汗,便能舒展。服經三、五日,呵欠是應。常服十粒已來,永無風痰膈壅之患。小兒驚風,薄荷湯下兩、三丸。

白話文:

一開始服用五丸,逐漸增加到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泥於時間。如果是癱瘓風疾,則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直到第三天後,沐浴時應該會出汗,就能舒展筋骨。服用藥物三到五天後,會有打呵欠的反應。經常服用十粒藥物後,就不會有風痰膈壅的毛病了。小兒驚風的話,則用薄荷湯送服兩到三丸藥物。

太醫局,八風散,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瘡癢痛,及治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小兒虛風方。

白話文:

太醫局的八風散,用於治療風氣上攻引起的頭暈目眩、肢體拘急疼痛或皮膚風瘡癢痛,以及治療寒氣鬱結不通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小兒虛風等症狀。

人參(去蘆頭),黃耆(去蘆頭,銼),甘草(銼,爁。各二斤),防風(去蘆頭叉枝者),羌活(去蘆頭。各三斤),白芷,前胡(去蘆頭。各一斤),藿香葉(去土,半斤)

白話文:

人參(去根鬚),黃耆(去蘆頭,切碎),甘草(切碎,烤焦。各兩斤),防風(去蘆頭和分叉的枝椏),羌活(去蘆頭。各三斤),白芷,前胡(去蘆頭。各一斤),藿香葉(去泥土,半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臘茶清調服一大錢亦得。小兒虛風,乳香、臘茶清調服半錢。更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白話文:

研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用一杯水煮,加入少量薄荷葉,一起煎至七分熟。過濾後,於飯後溫服。也可以取臘茶清1錢,直接用溫水調服。對於小兒虛風症狀,可以使用乳香和臘茶清,每次服用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臨時加減用量。

太醫局,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運,耳嘯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搔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稜骨痛,旋暈欲倒,痰逆噁心,及小兒虛風,目澀昏困,急慢驚風方。

白話文:

太醫局消風散,用於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引起的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轉、耳鳴蟬鳴,以及眼睛乾澀愛睡覺、鼻子不通暢,經常打噴嚏、皮膚頑固麻木,瘙癢和癮疹等症狀。此外,它還可以治療婦女血虛引起的風邪,症狀包括頭皮腫脹和瘙癢、眉毛骨疼痛、頭暈目眩、想吐、痰逆噁心,以及小兒虛風引起的目澀昏困、急慢驚風等病症。

羌活,人參(各去蘆頭),芎藭,白茯苓(去皮),白殭蠶(炒),藿香葉(去土),防風(去蘆頭),荊芥穗,甘草(銼,炒),蟬殼(以上各二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熟),陳橘皮(洗淨,焙乾。各半兩)

白話文:

羌活、人參(去蘆頭)、川芎、白茯苓(去皮)、白殭蠶(炒熟)、藿香葉(去土)、防風(去蘆頭)、荊芥穗、甘草(切碎,炒熟)、蟬殼(以上各二兩)、厚朴(去粗皮,用薑汁塗抹,烘烤乾燥)、陳橘皮(洗淨,烘乾。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脫著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身重,寒熱倦疼,用荊芥、清茶調下,溫酒調下亦得,可並服之。小兒虛風,目澀昏困,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半錢,並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藥二錢,以茶水調勻服用。如若患有長期偏頭痛,每日服用三次,很快就能感覺到症狀減輕。如果遭遇淋雨、沐浴後,突然遭受風寒,產生頭痛、身體沉重、寒熱交替、倦怠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荊芥、清茶調配服用,或者用溫酒調服也可以,可以同時服用這兩種藥方。小兒虛火旺盛、眼睛乾澀睏倦,以及急性和慢性的抽搐症狀,可以使用乳香荊芥湯調服半錢,不限服用時間。

太醫局,返魂丹,治小兒諸風癇癲,潮發瘛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目睛上視;及諸病久虛變生虛風,多睡昏困,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白話文:

太醫局所配製的返魂丹,用於治療小兒的多種風癇癲,症狀包括不定時發作的潮熱、痙攣抽搐、口眼歪斜、頭頸僵直、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翻,以及其他疾病久治不癒所導致的虛風,表現為長時間睡覺、昏昏沉沉,沒有好轉的跡象。這種情況應儘快服藥治療。

烏犀(鎊),當歸(去蘆頭,酒浸、細切,焙乾,微炒。各二兩),蟬殼(去土,微炒),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臍),石斛(去根銼),川芎,肉豆蔻(去殼,微炒),龍腦,牛黃(各別研),硃砂(細研,水飛),雄黃(細研,水飛。

白話文:

  • 烏犀:將犀角研成粉末。

  • 當歸:去除蘆頭,用酒浸泡,切細,焙乾,微炒。

  • 蟬殼:去除泥土,微炒。

  • 附子:用於浸泡後炮製,去除皮和肚臍。

  • 石斛:去除根部,切碎。

  • 川芎:使用川芎。

  • 肉豆蔻:去除外殼,微炒。

  • 龍腦:研磨成粉末。

  • 牛黃:研磨成粉末。

  • 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

  • 雄黃:研磨成細粉,用水飛。

以上各半兩),天麻(酒洗,切、焙),檳榔,天南星(湯洗,生薑自然汁煮軟,切,焙乾,炒黃),殭蠶(去絲嘴,微炒),白附子(微炮),肉桂(去粗皮),白花蛇,烏蛇(各酒浸一宿,炙令熟,去皮骨、用肉),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三宿後,炒令黃),乾蠍,萆薢(各微炙),細辛(去苗),沉香,附膠(杵碎,炒如珠子),陳橘皮(湯洗去白,微炒),防風(去蘆頭及叉枝),槐膠,藿香葉(去土),羌活,獨活(各去蘆頭),麻黃(去根節),川烏頭(燒令通赤,留煙少許入坑內,以盞子覆,用新土圍之,食頃取出,羚羊角(鎊),麝香(別研。

白話文:

以上各藥各取二錢,天麻(用酒洗過,切片後烘焙),檳榔,天南星(用熱水洗過,用生薑自然汁煮軟,切片後烘焙成乾,再炒至黃色),殭蠶(去除絲毛和尾部,稍微炒一下),白附子(微微炒過),肉桂(去除粗皮),白花蛇,烏蛇(分別用酒浸泡一晚,烤熟,去除皮骨,只用肉),半夏(用熱水洗七次,用薑汁浸泡三宿,再炒成黃色),乾蠍子,萆薢(各稍微烤一下),細辛(去除根部),沉香,附膠(搗碎,炒成像珠子一樣),陳橘皮(用熱水洗過,去除白皮,稍微炒一下),防風(去除蘆頭和叉枝),槐膠,藿香葉(去除泥土),羌活,獨活(各去除蘆頭),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川烏頭(燒至通紅,留一點煙在坑內,用盞子蓋住,用新土圍起來,過一會兒取出),羚羊角(研磨成粉末),麝香(另外研磨)。

各一兩),天竺黃(細研),木香,人參(去蘆頭),乾薑(炮),茯苓(去黑皮),蔓荊子(去白皮),晚蠶蛾,桑螵蛸(各微炒),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過,切、焙),藁本(去土),白朮(米泔浸一宿,切、焙乾,微炒),縮砂仁,白芷,枳殼(麩炒,去瓤,切),敗龜,虎骨(各酒醋塗,炙令黃),丁香,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令熟。

白話文:

各取一兩重,天竺黃(研細末),木香,人參(去除蘆頭),乾薑(炮製過),茯苓(去除黑皮),蔓荊子(去除白皮),晚蠶蛾,桑螵蛸(微微炒過),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一宿,煮熟後切片、焙乾),藁本(去除泥土),白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宿,切片、焙乾後,微微炒過),縮砂仁,白芷,枳殼(用麩皮炒過,去除瓤,切片),敗龜,虎骨(用酒醋塗抹,炙烤至黃色),丁香,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塗抹並炙烤至熟)。

以上各三分),膩粉(別研,一錢),金箔(二十片為衣),烏鴉(一隻,去嘴、翅、足),狐肝(三具。以上二味臘月採取,入新瓦罐內,以瓦盆子蓋頭,用泥圍濟;用炭火一秤燒令通赤,待煙盡取出,候冷,研令極細用),水銀,硫黃(為末。各半兩,用瓷盞盛,慢火養成汁,同水銀急炒如青泥,成砂細研)

白話文:

以上各三分,滑石粉(別研製好的,一錢),金箔(二十片用來包覆),烏鴉(一隻,去除嘴、翅膀、腳),狐肝(三具。以上兩種藥材在臘月採集,放入新的瓦罐中,用瓦盆子蓋住,用泥巴圍好;用一秤炭火燒至通紅,待煙散盡取出,待冷卻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水銀,硫磺(研磨成末。各半兩,用瓷盞盛裝,用文火慢慢熬成汁,與水銀一起快速翻炒,直到像青泥,研磨成細砂般的粉末)

上件藥五十八味並須如法修事,搗研令細,煉白蜜合和,入酥,再搗三、五千下,丸如桐子大。每一歲兒一丸,溫薄荷自然汁化,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五十八種,都必須根據規矩研製處理,搗製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好的白蜜混合均勻,再加入酥油,再次搗製三到五千下,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個一歲的孩子服用一粒藥丸,用溫熱的薄荷自然汁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嬰孺》治少小心氣不足,風歷五臟,神氣錯亂,發作有時,夢寐驚恐,結氣,口唇乾躁。宜服,鎮心酒方

秦艽,乾地黃,柴胡,銀屑,麥門冬(去心),薯蕷,獨活,桂心,茯神,鐵精,防風,當歸,人參,丹砂,芎(各四分),牛黃,杏仁(去皮。各三分),黃耆(一分),桑螵蛸(二分),雞頭(一個)

白話文:

秦艽、乾地黃、柴胡、銀屑、麥門冬(去心)、薯蕷、獨活、桂心、茯神、鐵精、防風、當歸、人參、丹砂、芎(各四分)、牛黃、杏仁(去皮,各三分)、黃耆(一分)、桑螵蛸(二分)、雞頭(一個)。

上二十味,絹袋中,酒三斗浸,春夏五日、秋冬十日。三歲兒半合,五歲一合。

《嬰孺》治小兒體上㿇㿇方

馬尿

上取洗之。

《嬰孺》又方

牛鼻上津

上取塗之。

《良方》治大人小兒諸風傷寒。通關散

旌德烏頭(四兩,皺皮,旌德有蘆頭肌白者),藁本,防風,當歸,芎,天南星,白芷,乾薑,雄黃(細研),桂(各半兩,並生,勿近火)

白話文:

旌德烏頭(四兩,皺皮,旌德有一種蘆頭肌膚白皙的),藁本,防風,當歸,芎,天南星,白芷,乾薑,雄黃(研磨細)),桂(各半兩,都是生的,不要靠近火)。

上為細末。煨蔥、酒下一字或半錢。癱緩加牛黃、麝香。小兒減半,薄荷酒下。

《莊氏家傳》,羌活膏,治小兒虛風及吐瀉後,精神昏困,歐行之方。

川羌活,防風(各一兩),川芎,荊芥穗,蠍梢(酒浸三日,焙乾),天麻(酒浸三日,焙乾),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

白話文:

川羌活、防風(各 30 克),川芎、荊芥穗、天麻、蠍梢(以酒浸泡三天,烘乾)、人參、白朮、白茯苓(各 15 克)

上同為末,棗肉或蜜和丸櫻桃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棗肉和雖佳,久之大堅硬。尋常多用蜜和,味美小兒易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棗肉或蜂蜜和成櫻桃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作外衣。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用棗肉和藥末雖然好,但時間久了就會變得又大又硬。通常多用蜂蜜和藥末,味道好,兒童也容易服用。)

長沙醫者丁安中傳,太乙丹,治小兒諸風,驚癇,潮熱發搐,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一切虛風宜服。

白話文:

長沙的醫生丁安中曾經傳下一個藥方,叫做太乙丹,可以治療小兒諸種風疾,包括驚癇、潮熱引起的抽搐、口眼緊閉、項背僵直、不明原因昏迷睏乏、痰涎不暢、一切虛證引起的風疾,都適用。

烏蛇肉(酒浸一宿),天南星(炮裂),雄黃(研。各三錢),白附子(炮三錢半),硃砂(研),麻黃(去節。各七錢),全蠍,天麻(酒浸一宿。各一錢半),琥珀,生地黃(末。各一錢),甘草(半錢,炙)

白話文:

烏蛇肉(浸泡一晚),天南星(爆裂),雄黃(研磨。各三錢),白附子(炮製三錢半),硃砂(研磨),麻黃(去節。各七錢),全蠍,天麻(浸泡一晚。各一錢半),琥珀,生地黃(末。各一錢),甘草(半錢,炙)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粒,用薄荷湯調下。

長沙醫者丘松年傳,摩熨法,治小兒虛風瘛瘲。

白丁香(直者),蠍梢(各七個),蜈蚣(一條),胡黃連(末,抄半錢),白附子(一個大者,串數竅,取薄荷汁浸透令軟,掘地坑,先用火燒令坑赤,放在坑內;用好醋一盞,浸令氣盡為度)

白話文:

白丁香(直的)、蠍梢(各七個)、蜈蚣(一條)、胡黃連(末,抄半錢)、白附子(個頭大的,鑽幾個孔,用薄荷汁浸泡使其變軟,挖一個坑,先用火燒使坑變紅,把白附子放進坑內;用好醋一盞,浸泡直到氣味消失為止)

上為細末,取蔥涎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蔥湯化開,填在臍內,常用熱手熨摩。候兒作聲為效。

《聖惠》灸法:小兒但是風病,諸般醫治不瘥。炙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率谷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