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7)

1. 宿食不消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宿食不消候: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脾胃則冷。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乳哺消化。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診其三部,脈沉者,乳不消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宿食不消的症狀:小兒宿食不消,是因為脾胃虛寒。小兒乳哺、飲食,如果過度食用生冷的食物,冷氣積聚在脾胃,脾胃就會虛寒。胃是水穀的海洋,脾氣把食物磨碎消化,胃氣和順調暢,乳哺就可以消化。如果受到冷氣的傷害,就會宿食不消。診斷時,查看三部脈象,脈沉的人是乳食不消化。

《聖惠》:夫小兒宿食不消者,由脾胃冷故也。凡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則冷氣傷於脾胃。緣胃為水穀之海,與脾為表裡,脾氣磨而消之。其二氣調和則乳消哺化,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也。

白話文:

《聖惠方》:小兒積食不消,是脾胃受寒所致。小兒喝奶或吃飯時,吃得太過寒涼,寒氣就會傷害到脾胃。脾胃是人體消化食物的地方,就像一個大海,脾和胃是表裡相通的。脾氣能夠磨碎食物並將其消化掉。脾胃之氣調和,奶汁和食物就能被消化吸收。如果脾胃受寒,就會導致積食不消。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宿食不消,身體發熱或發吐瀉,宜用水精丹利之(方見夾食傷寒門中),卻下補藥調理。如身上熱不退,瀉不止,仍發渴、心躁,宜進玉珍散二、三服。如更不退,須進銀涎散一、二服,卻將調胃氣藥相間服。若只瀉清水,宜用白龍丸二、三服。(三方並見本門。)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記載:小兒積食不消,身體發熱或嘔吐、腹瀉,宜服用用水精丹來理氣(方子見夾食傷寒門中),然後再用補藥調理。如果身上發熱不退,腹瀉不止,仍然口渴、心煩,宜服用玉珍散兩、三帖。如果仍不退,則需要服用銀涎散一、二帖,然後再服用可以調理胃氣的藥物。如果只拉清水,宜服用白龍丸二、三帖。(以上三個方子均見於本門中。)

錢乙論: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白話文:

錢乙的理論是:食物不能消化,脾胃寒冷,因此不能消化,應該補脾,服用益黃散為主。(藥方請參閱胃氣不和的條目。)

《千金》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牛黃丸

牛黃(三錢),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真珠,巴豆(去皮、膜),杏仁(湯浸,去皮、尖。各一兩)

白話文:

牛黃(三錢),附子(經過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兩枚),真珠,巴豆(去除皮和膜),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各一兩)

上五味,搗附子、真珠為末,下篩;別搗巴豆、杏仁,令如泥,內藥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藥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三,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當微轉,藥丸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藥丸全出為度。

白話文:

  1. 將附子、真珠搗碎成末,用篩子篩選。

  2. 將巴豆、杏仁搗成泥狀。

  3. 將以上藥物與牛黃一起搗一千二百次,直到藥物融合均勻。

  4. 加入少量蜂蜜,使藥物成為糊狀。

  5. 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如粟米大小的一丸,三歲兒童服用如麻子大小的一丸,五、六歲兒童服用如胡豆大小的一丸,每天三次。

  6. 服藥前先用乳汁哺餵嬰兒,然後再服用藥丸。

  7. 服藥後,藥丸會在消化道中移動,並逐漸溶解。

  8. 當藥丸完整地排出體外時,表示疾病已痊癒;如果藥丸散碎地排出,則需要繼續服用,直到藥丸完整地排出體外。

《千金》,崔文行平胃丸,治丈夫、小兒食實不消,胃氣不調;或溫壯熱結,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方在《千金》中)熱藥,後當進此丸調胃方。

白話文:

《千金》,崔文行平胃丸,治療大人和小孩吃東西消化不掉,胃氣混亂;或者溫壯熱結,大小便不通的人。有患有寒病的人,服用露宿丸(方子在《千金》中)熱藥之後,應該再服用這個平胃丸調理胃氣。

大黃(二錢),小草甘草(炙),芍藥,芎藭,葶藶(各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五十枚)

白話文:

大黃(二錢),小草,甘草(炙),芍藥,芎藭,葶藶(各一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五十枚)

上七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五丸,日三。一歲兒二丸,漸加之。《千金翼》有菖蒲、當歸乾薑茯苓麥門冬細辛,無杏仁,為十二味。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味藥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劑。每天服用五丸,像梧桐子那麼大。一歲的孩子服用兩丸,逐漸增加服用量。在《千金翼方》中,有菖蒲、當歸、乾薑、茯苓、麥門冬、細辛等藥物,沒有杏仁,總共有十二味藥物。

《外臺》:《小品方》療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

當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心,黃芩,乾薑(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

白話文:

當歸、炙甘草、芍藥、人參、桂心、黃芩、乾薑(各1錢),大棗(5枚),大黃(2錢)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減量之。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化,少欲飲食,四肢消瘦,腹脅多脹。訶梨勒散方

訶梨勒皮(三分),人參(去蘆頭),白朮,麥櫱(炒令微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檳榔(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訶黎勒的樹皮(三錢),人參(去掉根鬚),白茯苓、麥芽(炒至微黃),陳橘的皮(用湯浸泡,去掉白色的瓤,烘乾),檳榔(各半兩),甘草(一錢,烤至微焦,搗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陳橘皮散

陳橘皮(湯浸,去瓤,焙),高良薑(銼),人參(去蘆頭),檳榔(各一分),白茯苓,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白話文: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果肉,烘乾),高良薑(切碎),人參(去除蘆頭),檳榔(各取一份),白茯苓,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取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各帖藥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以一小盞水,加入少許生薑、一顆棗子,煎煮至五分之二的量。不拘泥於服用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分減劑量,趁溫熱時服用。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壯熱腹脹。代赭丸

代赭(細研),當歸(銼,微炒),硃砂(細研,水飛過),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代赭(細磨成粉末)。

當歸(切片,略微炒過)。

硃砂(細磨成粉末,並用水洗過)。

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木香(各0.5兩)。

麝香(1錢,細磨成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化,發熱有時。檳榔丸

檳榔,牽牛子(微炒),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乾薑(炮裂,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檳榔、牽牛子(微炒)、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乾薑(炮裂,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晚後再服。更看兒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時以溫水服下五丸,晚上再服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病情,調整服藥的劑量。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多吐痰涎。人參丸

人參(去蘆頭),丁香,乾薑(炮裂,銼),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人參(去掉蘆頭),丁香,乾薑(用火炮裂後,鎅碎) 白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瓤,然後焙乾。各取一分),半夏(取半兩,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虛脹。丁香丸

丁香,木香,乳香(細研),雄黃(細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肉豆蔻(去殼),檳榔(各二顆),巴豆霜(半分),硫黃(半分,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半兩)

白話文:

丁香、木香、乳香(研磨成細粉)、雄黃(研磨成細粉)、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烘烤。各取一份)、肉豆蔻(去除外殼)、檳榔(各取兩顆)、巴豆霜(取半份)、硫磺(取半份,研磨成細粉)、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取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前一項藥物搗碎,過濾成末,放入研磨好的藥中,全部研磨均勻,以蜂蜜和藥丸成黍米大小。每次服藥時,以粥送服三粒。根據兒童大小加減用量。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五靈脂丸

五靈脂,代赭(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用麵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歲以溫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肉豆蔻散

肉豆蔻(一枚,去殼),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局,青木香丸,大人、小兒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方:

白話文:

太醫院利用青木香丸,治療大人、小兒的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問題。

該藥丸可治療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等症狀。

配方如下:

木香(二十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各四十兩),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別搗,取末一百二十兩),檳榔(四十兩。酸粟米裹,濕紙包,灰火中煨令紙焦,去飯)

白話文:

  • 木香(二十兩)

  • 補骨脂(炒香)

  • 蓽澄茄(各四十兩)

  • 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另外搗碎,取粉末一百二十兩)

  • 檳榔(四十兩。用酸粟米包裹,用濕紙包起來,在灰燼中烘烤,等待紙張焦黑,去除米飯)

上為細末,入牽牛末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後服。每酒食後可服五丸、七丸。小兒一歲服一丸。懷妊婦人不得服之。

白話文:

將上面弄成細末,加入牽牛末,攪拌均勻,逐漸加入清水調和,直到合適為止。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二十丸,用茶湯或熱水送服,飯後服。每次酒食後可服五丸、七丸。一歲的小孩服一丸。懷孕的婦女不得服用。

《譚氏殊聖方》:壯熱時時又作寒,都緣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為良藥,免得兒心似火煎。白朮、桔梗橘皮散,蜜調和合去頑涎。水銀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如果壯熱時時發作,又時常感到寒冷,都是因為飲食不正常造成的。早點清除肺熱是好方法,避免孩子的心像被火煎熬一樣。白朮、桔梗、橘皮散,用蜂蜜調和服用以去除頑固的痰液。將水銀磨入生犀角中服用,一粒神丹,就能永遠治癒疾病。

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分),銀箔(三片,水銀一錢。同結成砂子),犀角(末,一錢,研),巴豆(二粒。去皮。棗一個,裹燒熟)

白話文:

  • 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份)

  • 銀箔(三片,水銀一錢。一同研成細末)

  • 犀角(末,一錢,研磨)

  • 巴豆(二粒。去皮。裹在一個棗子裡,燒熟)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嬰孺》治少小腹大,短氣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方。

黃芩,大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芒硝(各二分),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白話文:

黃芩、大黃、甘草(經過炙烤)、麥門冬(去除中心)、芒硝(各二分)、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為三服。一歲以上為五服。

《嬰孺》治少小癖實,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牛黃鱉甲丸

鱉甲,麥曲(炒),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蘆頭),大黃,乾薑,芎(各一兩),牛黃(二分),厚朴(炙),茯苓,桂心(各半兩),芍藥(五分)

白話文:

鱉殼,炒過的麥曲,去核的麥門冬,去根的柴胡,大黃,乾薑,川芎(各一兩),牛黃(十分之一錢),烤過的厚朴,茯苓,桂枝(各半兩),芍藥(十分之一錢)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食不消,腹滿不利。雞子湯

雞子(五個,去白),亂髮(一雞子大,梳去垢惡)

上取雞子汁淋發上,及熱,數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兒大小與之。無毒,得下妙。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乳食不消,腮腫,舌腫,驚躁,渴瀉,驚熱、驚疳。玉珍散方

滑石(白者佳),石膏(煅。各半兩),甘草(炙),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卻連盞在火上煅通紅,刮下,用水飛過,細研,秤),白附子,白殭蠶(直者,去絲炒。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滑石(顏色越白越好),石膏(煅燒過的,各半兩),甘草(炙過的),蚌粉(用水淘洗,澄清掉砂石,連著杯子放在火上煅燒至通紅,刮下來,用水飛過,研磨成細粉,秤量),白附子,白色殭蠶(筆直的,去除絲線,炒過。以上各成分各取一份)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麥門冬熟水調下。如渴、瀉,烏梅湯調下;驚疳,燈心湯調下;小兒氣怯者,腦、麝須極少許。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全部研成粉末備用。腦麝之類的藥物需要少放一些。每服的劑量:嬰兒期只有指甲大,2、3歲的小孩半錢,5、7歲的小孩一錢,使用熟水調麥門冬服用。如果小孩渴或腹瀉,可先服烏梅湯再調藥服用;如果小孩有驚風症狀,可先服燈心湯再調藥服用;如果小孩容易恐懼膽怯,則腦、麝之類藥物需要更少一些。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發渴,心躁。銀涎散方

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缽研令極細。每服嬰孩一字,四、五歲以下半錢,煎蓮花湯下,冬月用蓮肉煎湯下。

白話文:

不管有多少粉霜,將其放進乳缽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給嬰兒服用一字分量的粉末,四到五歲以下的孩子服用半錢,用煎煮好的蓮花湯送服。在冬季,用蓮肉煎煮的湯送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瀉不止。白龍丸方

龍骨白石脂(各一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蘇、木瓜湯吞下,一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打成粉末,水滴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三粒,用紫蘇、木瓜湯送服,每天三次。依照兒童的身材大小增減藥量。

《劉氏家傳》小兒心腹脹滿,疳氣,傷食,臆肚,瀉痢不轉方。

青州棗(一個),巴豆(一粒,去心)

上巴豆安棗內,慢火炙令焦黑,乳缽細研,入麝少許,用少飯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如傷食,用熱米飲下;如瀉,用冷熟水下。忌生冷、油膩、熱物。

白話文:

將巴豆放在棗子裡,用慢火烘烤至焦黑,然後在乳缽裡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麝香,做成芝麻大小的藥丸,藥丸大小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一歲服一丸。如果是因為吃多了而引起的腹瀉,可以用熱米湯服用;如果是普通的腹瀉,可以用冷開水服用。忌食生冷、油膩、熱性食物。

《張氏家傳》,麝香安中丸,治小兒飲食不化,寬中止吐方。

甘松葉(二兩,去土),益智,丁香皮,香附子(各三兩),術(一兩),南木香(半兩),麝香(一錢)

白話文:

甘松葉(二兩,去除泥土),益智仁,丁香皮,香附子(各三兩),白朮(一兩),南木香(半兩),麝香(一錢)

上七味除麝別研外,余藥同為細末,白麵糊為丸。更用生蜜、熟油少許一處和。劑量大小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薑湯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在除了麝香以外的其他七種中藥中,將其研磨成細末,再用白麵糊製成丸劑。另外加入少量的生蜂蜜和熟油,混合均勻。每丸的大小約為黍米般大小。每次服用20至30丸,用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張氏家傳》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道氣,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孩皆可服。昭陵每食後嚼數片,身體安健。嘗賜呂申公。劉斯立名延年草。裕陵亦賜韓魏公。

白話文:

《張氏家傳》中記載的邢和璞真人常服的藥方,具有安神益氣、消食化積、健脾益胃的功效,老幼皆可服用。唐朝昭陵皇帝每餐後嚼幾片,身體健康。宋朝皇帝曾將此藥方賜給呂申公。劉斯立將此藥方命名為「延年草」。宋朝裕陵皇帝也曾將此藥方賜給韓魏公。

青皮(一斤。湯浸三日,日三換。候苦味去盡,然後去瓤,切做指面大方片子),上等白鹽花(五兩,再淋煎用,要雪白),甘草(六兩,銼,秤,炙),新舶上茴香(四兩)

白話文:

  • 青皮(一斤。浸泡在水裡三天,每天換三次。等到苦味去除乾淨了,再去掉果瓤,切成手指大小的方形片。)

  • 上等白鹽花(五兩,再用水煎一下,要雪白的。)

  • 甘草(六兩,切碎,秤重,炙烤。)

  • 新舶上的茴香(四兩)

上用甜水一斗,同藥入金鍋內熬(銀鍋亦得),不住手攪,勿令著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氣。候水盡取出,慢火炒令乾,不得有進氣。選謹慎者一人專主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收貯青皮。如傷生冷及果實、蔬菜之類,即嚼數片,隨即無恙。常服一、二片極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萬年草,斯立又以延年草目之也。

白話文:

用一斗水加入藥材混合後倒入金鍋中熬製(銀鍋也可以),不停攪拌,防止藥物沉到底部。將藥物置於密閉的容器中保存,避免走氣。等到水分全部蒸發後,用小火炒至乾燥,不能讓空氣進入藥物中。選擇謹慎的人專門負責此藥。去除甘草、茴香不用,只收貯青皮。如果患有因生冷、果實、蔬菜等引發的疾病,只需咀嚼幾片藥物,很快就能痊癒。經常服用一或兩片很有好處,特別適合老年人服用。邢和璞因此將它命名為「萬年草」,斯立又將它命名為「延年草」。

《莊氏家傳》小兒常服消乳食方。

白芷(半兩),檳榔(一個),青橘(一分,去白),巴豆(四粒,炮去皮,去油)

白話文:

  • 白芷(30公克)

  • 檳榔(一個)

  • 青橘(15公克,去皮)

  • 巴豆(四粒,烘焙去除皮和油)

上件為末,同研,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溫水下三丸至五丸,常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熱。化聚滯、奶食,墜涎,利大腸。宜服,真珠丸

白話文: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驚熱。化解積聚停滯、奶食不化、吐涎不止,利於大腸通便。宜服用真珠丸。

真珠(細研,水飛),天竺黃(為細末),硃砂(研,水飛。各一分),丁頭代赭,雄黃(各研,水飛),麝香(研。各半兩),杏仁(三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者,麩炒令微黃),巴豆(十個。去皮,用油煎令褐色,杏仁同研)

白話文:

真珠(研成細末,用清水洗淨雜質),天竺黃(研成細末),硃砂(研成細末,用清水洗淨雜質,各取一分),丁頭代赭,雄黃(各研成細末,用清水洗淨雜質),麝香(研磨成粉,各取半兩),杏仁(取三十粒,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雙仁的杏仁,用麩炒至微黃),巴豆(取十個,去皮,用油煎至褐色,與杏仁一起研磨)。

上件藥都搗細為末,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薑湯下一丸。三歲以上,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都搗成粉末,並且研磨均勻,再加入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生薑湯送服一丸。三歲以上的小孩,可以根據年齡增減藥丸的數量服用。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風,奶食不化;或外風傷冷毒、瀉血,一切諸疾,悉皆治之。金箔丸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記載的治小兒驚風、奶食不化、外風傷冷毒、瀉血等一切諸疾的藥方,叫做金箔丸。

金箔丸的配方如下:

  • 金箔一錢
  • 硃砂一錢
  • 雄黃一錢
  • 石菖蒲二錢
  • 遠志二錢
  • 麝香一錢
  • 冰片一錢
  • 珍珠母一錢
  • 琥珀一錢
  • 沉香一錢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 安息香一錢
  • 乳香一錢
  • 雞內金一錢
  • 茯苓一錢
  • 白朮一錢
  • 山藥一錢
  • 當歸一錢
  • 川芎一錢
  • 赤芍一錢
  • 丹參一錢
  • 生地黃一錢
  • 熟地黃一錢
  • 山茱萸一錢
  • 五味子一錢
  • 麥門冬一錢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米湯或牛奶調和,讓小兒服用。一日兩次,一次一丸。

金箔(四十九箔),硃砂(水飛),水銀,牛黃,青黛(各研),白殭蠶(微炒),蟬殼(洗去泥土),麻黃(去節),白附子,天麻(酒浸,炙),麝香(別研),犀角,乾蠍,天南星(炮。各一分),膩粉(一錢,研)

白話文:

  • 金箔:49片

  • 硃砂:用水飛過的硃砂

  • 水銀

  • 牛黃

  • 青黛:研磨成粉末

  • 白殭蠶:微炒過的

  • 蟬殼:洗去泥土的蟬殼

  • 麻黃:去掉節的麻黃

  • 白附子

  • 天麻:浸泡在酒中,然後炙烤過的

  • 麝香:研磨成粉末

  • 犀角

  • 乾蠍

  • 天南星:炮製過的

  • 膩粉:一錢,研磨成粉末

上件修事了,入乳缽內研令勻細,用生蜜和為錠子,以油罩子裹。每服二丸,梧桐子大,薄荷汁化下。傷寒用生薑、薄荷湯化下。小兒諸疾,無不神效。

白話文:

把上一個步驟做完後,將藥材放入藥缽中,研磨均勻,加入生蜂蜜混合後製成藥丸,再用油皮紙包起來。每次服用二丸,大小如梧桐子,用薄荷汁送服。若是因傷寒服用,則用生薑、薄荷煎煮的湯汁送服。小兒各種疾病,服用後都有奇效。

《莊氏家傳》治小兒驚疳,化涎消食。胡黃連丸

胡黃連,牛黃,硃砂,麝香(少許),蘆薈(四味各研),青黛,鉤藤(炙),管仲,膩粉(少許),鶴蝨雷丸,天竺黃(研。各等分)

白話文:

胡黃連、牛黃、硃砂、麝香(少許)、蘆薈(四味各研)、青黛、鉤藤(炙)、管仲、膩粉(少許)、鶴蝨、雷丸、天竺黃(研,各等分)。

上件一十二味搗,羅為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如有驚食,只取下食,如無不動。

《王氏手集》,進食丸,安和脾胃,消化積滯,止嘔啘吐利;除心腹脹滿,利胸膈,散滿痞。常服消水穀,進乳食方。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記載的進食丸,具有安和脾胃、消化積食、止嘔吐、利胸膈、散滿痞的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消化食物,促進乳食的吸收。

丁香(一錢),肉豆蔻(二個),木香(半錢),巴豆(九個,去皮,生用),五靈脂(七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歲一、二丸,食後生薑湯下,日二服。

《吉氏家傳》,千金丸,治小兒食不消方。

木香,烏梅(炒),肉桂(各一錢),硇砂(半錢),胡椒(半分),巴豆(三十粒,取霜)

白話文:

  • 木香:一錢

  • 烏梅(炒):一錢

  • 肉桂:一錢

  • 硇砂:半錢

  • 胡椒:半分

  • 巴豆(取霜):三十粒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芥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紫蘇湯下。

白話文:

做成細末,用水調稀糊狀製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五丸,用紫蘇湯送服。

《朱氏家傳》治小兒氣,開胃進食。木香丸

木香,人參,白茯苓,青皮,陳皮(各去瓤),肉豆蔻(以上各一分),京三稜(一兩,炮)

白話文:

  • 木香:1分

  • 人參:1分

  • 白茯苓:1分

  • 青皮:1分(去除果肉)

  • 陳皮:1分(去除果肉)

  • 肉豆蔻:1分

  • 京三稜:1兩(烘烤過)

上為末,麵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薑湯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奶食傷心,作壯熱,喘息不調,咳嗽,多睡。洗心散

白話文:

《朱氏家傳》中的洗心散方,用於治療小兒因奶食傷心而引起的心熱、喘息不調、咳嗽、多睡等症狀。

洗心散方:

  • 人參五分
  • 黃連三分
  • 半夏二錢
  • 陳皮二錢
  • 茯苓二錢
  • 麥芽二錢
  • 甘草一錢

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每日三次,以溫開水送服。

功效:

益氣養陰,清熱化痰,寬胸利氣。

主治:

小兒奶食傷心,作壯熱,喘息不調,咳嗽,多睡。

甘草(一錢,生),麥門冬(一分半,洗淨),皂角(半兩,入沙糖塗酥,炙後於盆下蓋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爛杵,不羅。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作五服,時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