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丸

ZHEN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一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0%
脾經 18%
肺經 12%
腎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4%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真珠丸」,主要成分是:珍珠、當歸、生地黃、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龍齒;主治功效是:肝經由於虧虛,內部受到風邪侵襲,晚上睡覺時,魂魄散亂,不能安守體內,出現驚悸的狀況。小便呈現紅色,沒有疼痛或澀痛的感覺。

  1.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2.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3.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4.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5.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6.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7.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

  8.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

  9.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真珠丸」具有安神定驚、養血補虛、清熱解毒、止血化瘀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肝經虧虛、內受風邪侵襲所致的驚悸、小便血赤等症狀,對失眠、心悸、神經衰弱等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真珠未、生附子尖、川烏頭、尖蠍梢、蛇含石(煅)、半夏曲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糊為丸,如黍米大。
半歲小兒每服5丸,週歲十丸,3歲十丸加至15丸。昏困,冬瓜子煎湯送下;驚搐,金銀花薄荷湯送下;夜臥不安,薄荷湯送下;夜啼,乳香湯送下;腸急,五皮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滋陰潛陽,鎮肝安神。

當歸:補血和血,活血調經。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

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茯神:寧心安神,健脾益氣。

沉香:降氣止痛,溫中止嘔。

龍齒:定驚安神,化痰止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潛陽、鎮肝安神的功效,適合肝經虛弱、風邪內侵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但本方含有珍珠、犀角等成分,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具有一定的滋陰作用,陰虛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氣喘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癲癇小兒驚巒排尿困難尿道炎高血脂症乳房腺體瘤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前列腺增生麻疹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妄想狀態

相同名稱方劑


真珠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真珠半兩,麥門冬1兩,蕤仁200枚,巴豆40枚。 主治: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

真珠丸,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組成:真珠1錢(另研),玉蛤蜊殼4兩(煅),黃柏(末)4兩(鹽水炒),知母4兩(鹽水炒)。 主治:遺精,白濁。

真珠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天南星(爲末)1錢,巴豆24枚(去心膜,以水浸1宿,研末,不出油用)。 主治:小兒驚熱有痰,及多溫肚,夜卧不穩,吃食過多。

真珠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 組成:水銀(砂子)1錢,輕粉1錢,丁香1分,紅芽大戟1兩半(煮過),乳香半兩,五靈脂(末)半兩。 主治:小兒久吐,諸藥不效。

真珠丸,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南星(泡)1錢,天麻1錢,白附子(泡)1錢,膩粉5錢,巴霜1匙,蕪荑(炒)2錢半,全蠍(面煨)2錢半,滑石2錢半。 主治:小兒急驚風及撮口。

真珠丸, 出處:《本事》卷一。 組成:真珠母3分(未鑽真珠也,研如粉,同碾),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後稱)1兩半,熟乾地黃(酒灑,九蒸九曬,焙乾)1兩半,人參(去蘆)1兩,酸棗仁(微炒,去皮,研)1兩,柏子仁1兩,暹邏犀角(鎊爲細末)半兩,茯神(去木)半兩,沉香(忌火)半兩,龍齒半兩。 主治:安神熄風。主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卧則魂散不守,狀若驚悸。小便赤色,不痛不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