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4)

1. 乳癖第四

(奶脾是附)

《聖惠》:夫小兒乳癖者,由乳母食飲無常,醉飽過度,便即乳兒,不知䯒節。小兒脾胃虛嫩,不能消化,或乳母偏臥一向,乳兒不能迴轉,兒亦睡著,乳滯偏於脅下,因茲結聚成塊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黃,發歇壯熱,吐乳多睡,口內生瘡,漸漸黃瘦,腹內結塊不散,故名乳癖也。

白話文:

《聖惠方》:小兒患乳癖,是由於乳母飲食無常,過度醉酒和飽食後,就立即哺乳,不知節制。小兒脾胃虛弱柔嫩,不能消化,或者乳母偏向一邊臥著,小兒不能轉身,又睡著了,乳汁停滯在脅下,因此積聚成塊而疼痛。症狀是面色青黃,發作時壯熱,吐乳多睡,口內生瘡,逐漸變得面黃肌瘦,腹內積塊不散,所以稱作乳癖。

茅先生:小兒生下,中遍身忽發寒候,遍身黃腫,小便赤黃,體微蒸熱。此候本因胎熱,又因哭後母愛惜,將奶與吃,不消化,遂為奶積。所治者,先用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天竺黃散(方見實熱門中)、調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三個藥與服即愈。如見黃色入睛,眼目視,氣喘魚口,手握拳,惡候不治。

白話文:

茅醫師說:剛出生的嬰兒,全身突然發冷,全身浮腫發黃,小便呈橘黃色,體溫稍高。這個狀況主要是因為胎熱引起的,加上出生後哭鬧,母親心疼,給了嬰兒喝奶,但嬰兒消化不了,導致體內奶積。治療的方法是,先用牛黃膏(配方請參閱「膈熱」篇)、天竺黃散(配方請參閱「實熱」篇)和調中飲(配方請參閱「胃氣不和」篇),這三種藥方一起服用,就可以治癒。如果看到嬰兒的眼睛發黃,眼神渙散,呼吸急促,嘴巴張得像魚嘴一樣,小手握拳,這些情況都不治。

錢乙論: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下之。

《嬰童寶鑑》:小兒奶癖者,謂小兒未會吃食,唯飲其乳,其乳擁猛。或其母當煩之次,便乳其子,子飲乳擁結不消,又夾頑涎結成痞塊在腹內,或動不動,有時腹痛是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兒奶癖,是指小兒除了喝奶,沒有吃其他食物,其乳食猛烈,或者其母在發怒時給孩子哺乳,孩子喝下的乳食無法消化,加上頑涎結成痞塊在腹內。有時就會出現腹痛。

《玉訣》小兒奶癖積傷候歌:

奶脾痞結積因傷,腹脹筋青面色黃,熱發有時或渴飲,疳傷脾熱口生瘡。

此患先解利,後取積,次調胃氣無誤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銀白散調氣。(二方並見本門。)

白話文:

另一本醫書上說:先用惺惺丸來催吐,再用銀白散來調理一下氣息。(這兩種藥方都可以在本門的醫書中找到。)

《聖惠》治小兒乳癖結實,或有滯惡停積不散,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春夏多發,不欲飲食,,京三稜散方

白話文:

《聖惠》一書中,記載了治療小兒乳癖結實的方法。這種疾病是指小兒的乳房出現結實的腫塊,並且伴有停食積滯的症狀。患者常常面容萎黃,不思飲食。這種疾病多發生在春夏季。

以下介紹京三稜散的配方:

  • 京三稜:10克
  • 瓜蔞仁:10克
  • 木通:10克
  • 連翹:10克
  • 鬱金:10克
  • 麥芽:10克
  • 山楂:10克
  • 炒枳實:10克
  • 香附:10克
  • 橘核:10克

將以上各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克,用熱水沖服,每日服2次。

京三稜(微煨,銼),川大黃(銼碎,微炒),檳榔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各半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 京三稜:微火烘乾,研磨成細末

  • 川大黃:切碎,輕微炒過

  • 檳榔:そのまま

  • 鱉甲:用醋塗抹,烘烤至黃色,去除裙襬

  • 赤茯苓:各半兩

  • 枳殼:一錢,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惡物為效。

《聖惠》治小兒乳癖,壯熱體瘦,宜服,硃砂丸方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細研,一錢半),寒水石,龍腦(各細研),膩粉,檳榔(末。各一錢)

白話文: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並用水飛過濾),雄黃(研磨成細粉,一錢半),寒水石,龍腦(研磨成細粉),膩粉,檳榔(研磨成粉末,各一錢)。

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二歲兒以生薑湯下三丸,日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物研磨均勻,和煉製的蜂蜜混合,丸成綠豆大小。年齡在三至兩歲的兒童,以生薑湯送服三丸,一天服用兩次。依照孩子的體型大小斟酌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乳癖,手腳心熱,面色青黃,不下乳食,日漸羸瘦。人參丸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患有乳癖,手腳心發熱、面色青黃,不吃乳食,日漸消瘦。可以用人參丸方來治療。

人參丸方的配方如下:

  1. 人參:30克

  2. 白朮:30克

  3. 茯苓:30克

  4. 甘草:15克

  5. 山藥:30克

  6. 芡實:30克

  7. 蓮子:30克

  8. 薏苡仁:30克

  9. 大棗:10顆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材全部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水,調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物分成小丸,每個丸子約重3克。

服用方法:

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5丸,用溫水送服。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小兒乳癖,改善手腳心熱、面色青黃、不下乳食、日漸羸瘦的症狀。

人參(去蘆頭),生薑(切,乾炒),桂心,赤茯苓白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當歸(銼,微炒),檳榔,京三稜(微煨,銼),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去蘆頭),生薑(切成片,乾炒),桂心,赤茯苓,白朮,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木香,當歸(銼碎,微炒),檳榔,京三稜(微煨,銼碎),鱉甲(塗醋炙烤成黃色,去裙襴),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兒以粥飲化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乳癖,嘔吐,腹脹,寒熱,,枳殼丸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赤茯苓(各半兩),人參(去蘆頭),柴胡(去苗。各三分),桂心(一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乳癖,面色黃悴,食乳微細,日漸羸瘦。鱉甲丸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京三稜(微煨,銼),檳榔(各半兩),人參(去蘆頭),赤茯苓,白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當歸(銼,微炒),桂心(各一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鱉甲(塗醋烤至呈黃色,去除裙襴),京三稜(微火烤,研成末),檳榔(各半兩),人參(去除蘆頭),赤茯苓,白朮,枳殼(麩炒至微黃,去除瓤),木香,當歸(研成末,微炒),桂心(各一分),川大黃(一兩,研成末,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研下三丸,日再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乳癖,脅下堅硬,大便難,小便赤。大黃丸

川大黃(銼碎,微炒),訶梨勒皮(各半兩),烏梅肉(微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各一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川朴硝(各三分),桔梗(一分,去蘆頭)

白話文:

川大黃(切碎,微炒),訶梨勒皮(各半兩),烏梅肉(微炒),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瓤,烘焙),木香(各一分),郁李仁(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微炒),川朴硝(各三分),桔梗(一分,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晚後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乳癖結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宜服,化癖丸

巴豆霜(半兩),膩粉,硃砂(細研。各一錢),黃鷹糞(一分),硇砂,雄雀糞(各一字)

白話文:

巴豆霜(半兩)、滑石粉、硃砂(研磨成細粉,各一錢)、黃鷹糞(一分)、硇砂、雄雀糞(各一字)

上件藥都研如粉,用糯米飲和丸如黍米粒大。一歲兒每服空心煎皂莢仁湯下二丸,取下惡物為度。

白話文:

把所有的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糯米水調和製成如黍米粒大小的藥丸。一歲嬰兒每次服用時,應在空腹時以煎皁莢仁湯送服二丸,直到將體內惡物驅除為止。

《聖惠》治小兒乳癖不消,心腹脹滿。木香丸

木香,京三稜(微煨,銼),檳榔,人參(去蘆頭),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各一分),牽牛子(微炒),草豆蔻(去皮。各半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木香、京三稜(稍微烘烤一下,然後切碎)、檳榔、人參(去掉根須)、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的果肉,然後烘烤)、赤茯苓(各一份)、牽牛子(稍微炒一下)、草豆蔻(去皮,各半兩)、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掉果皮,稍微炒一下)。

上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乳癖,脅下結塊不消。膩粉丸

膩粉(一錢),雄雀糞(一分,微炒)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汲水下一丸,取下黏滯惡物為效。量兒虛實、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全部研成粉末,均勻混合,用大棗內肉做丸劑,丸子的體積像粟米那麼大。把新汲的井水倒入一碗,將丸劑投入水中,取下粘滯的污物就是療效。根據小孩體質的虛實、年齡的大小酌情加減藥量。

《譚氏殊聖》治奶癖。

訶子(五個,磨去兩尖),密陀僧(三錢),硫黃,輕粉,白丁香,黑丁香粉霜硼砂(各一錢)

白話文:

訶子(五個,磨去兩端尖角),密陀僧(三錢),硫黃、輕粉、白丁香、黑丁香、粉霜、硼砂(各一錢)

上件八味為末。每服半錢,男兒患,用女兒奶汁化服;女兒患,用男兒乳汁化下。

《譚氏殊聖》治月里孩兒奶癖方。

紫河車,人參

上各等分為末。用好醋調,拍成餅子如大錢子大。如左畔有奶脾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子扎,干後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藥各等分研成細末。用上好的醋調和,製成像大錢那麼大的藥餅。如果左邊有奶脾,藥餅貼在左邊腳心,用紅色的布條綁紮,乾燥後就會見效。左右兩邊都同樣使用這種藥。

《譚氏殊聖》治小兒奶癖方。

白丁香,黑丁香(各十二個),石燕子,舶上硫黃,寒水石,密陀僧(各三錢),膩粉(兩個)

白話文:

白丁香,黑丁香:各十二朵

石燕子:三錢

舶上硫黃:三錢

寒水石:三錢

密陀僧:三錢

膩粉:兩個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用第二遍米泔水調下,服即取下病來,如末,更一服。

《譚氏殊聖》又方

密陀僧,訶子,丁香,草蔻,木香(等分)

上研,羅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再研。每服一錢半,米飲下。如不動,來日再服立效。

《譚氏殊聖》又方。

黑丁香(二十個),舶上硫黃,密陀僧(各半兩),白丁香(五個)

上生用,為細末。如一歲者,只一字,臨臥服;如三、兩歲者,便服半錢,用奶汁下。

《養生必用》治小兒奶癖,羸瘦危困,脅下硬有形即是。

礞石(末,半兩),汞粉(半錢),寒食麵(一錢半)

上研令勻,以乳汁和,分為二十餅子,熨斗上以慢火爆干。一餅子分為四處,隨飲食化服四分之一,隔日一次服,八服取效。未吃得飲食,化如糊,抿在兒口內。

白話文:

將處方研磨得均勻,用乳汁和成藥丸,分成二十個小餅子,用熨斗以慢火烤乾。一個小餅子分成四份,隨飲食服用四分之一,隔一天服用一次,八次就有效果。如果還沒吃東西,就將藥丸化成糊狀,擦在嬰兒嘴裡。

張渙,三稜散,治小兒乳癖結實不瘥方。

京三稜(炮,銼碎),赤茯苓,當歸(洗,焙乾),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一兩),白朮,枳殼(麩炒,去瓤),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京三稜(炮製之後,銼碎)、赤茯苓、當歸(洗淨,焙乾)、鱉甲(塗抹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裙襴。各一兩)、白朮、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瓤)、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七片,煎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嬰童寶鑑》治小兒奶癖,軟銀丸

水銀(結成砂子),白丁香(末),膩粉(各一錢),鷹條(末。各一錢匕),巴豆(二十一個,去膜研,略去油),續隨子(四十九個,去殼)

白話文:

  • 水銀(結成砂子)

  • 白丁香(末)

  • 膩粉(各一錢)

  • 鷹條(末。各一錢匕)

  • 巴豆(二十一個,去膜研,略去油)

  • 續隨子(四十九個,去殼)

上件同研勻,棗肉為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溫水下。

《玉訣》,惺惺丸,治小兒虛積,及實積乳癖方。

陽起石(一分),黃鷹條(秤二錢),白丁香,硃砂(各一錢),輕粉(一錢半),麝(少許,末之),硇砂(一字,醋化),石燕子(五個,醋淬,煅七次)黃連(七錢),續隨子(一百個,去殼,去油)

白話文:

陽起石(十分之一兩),黃鷹條(二錢),白丁香、硃砂(各一錢),輕粉(一錢五分),麝香(少量,研成末),硇砂(一釐,用醋溶解),石燕子(五個,用醋淬浸,煅燒七次)黃連(七錢),續隨子(一百粒,去殼,去油)

上浸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大小兒加減。炮皂子並蔥煎湯,臨睡吞下。

白話文:

  1. 將蒸餅切成小塊。

  2. 把小米做成丸子,大小約。

  3. 每次服用30粒,兒童可酌量增減。

  4. 將皁角和蔥一起煮湯,在睡前吞下。

《玉訣》,銀白散,生胃氣,取下後宜服此方。

人參,茯苓,甘草(炙),白朮(麥麵炒),白扁豆(去皮),藿香葉

白話文:

人參:滋補強壯,益氣健脾。

茯苓:健脾補腎,利水滲濕。

甘草(炙):補氣和中,緩急止痛。

白朮(麥麵炒):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扁豆(去皮):健脾化濕,降氣除煩。

藿香葉:化濕解暑,理氣闢穢。

上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芫花一兩(醋浸三日,淨洗),大黃半兩,為末,入蒜一斤研,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塗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時聞患人口中,如聞得藥氣,即時取了,立效。

白話文:

將芫花一兩(用醋浸泡三天,洗淨),大黃半兩,研成細末,加入一斤研碎的大蒜,與藥末一起研磨至均勻。男左女右,將藥物塗在乳母的手掌上,摩擦患處。時常聞患人口中,如果聞到藥物氣味,立即取下,即可見效。

《董氏家傳》治小兒奶癖、脾極效方。

紫河車(二兩),寒食麵(三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匙許,水調塗足心,病在左塗左;病在右塗右。塗於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甚多矣。大便盡洗去。

白話文:

把上列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取約一湯匙的藥粉,用少量水調成糊狀,塗在腳心,如果疼痛在左邊就塗在左腳,疼痛在右邊就塗在右腳。把藥糊塗在紅布上,綁在患處一陣子,讓藥物隨著大便排出體外,這個方法救了很多人的命。排便完後要洗淨患處。

《莊氏家傳》治小兒奶脾,疳瘦盡,青皮丸

上用青皮不計多少,去白,乾用,為細末,豬膽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任意,湯下,日進三服。

白話文:

使用青皮,不限量,去除白色,風乾後磨成細末。豬膽汁丸如綠豆般大。每次服五丸或七丸,皆可,以湯送服,一日服三次。

《孔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以大蒜自然汁調,稀稠得所,塗於有奶脾處。據其大小周遍,又不可塗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仔細以手揉之,覺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便用溫漿水洗去。切須則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干,即別使溫水潤之。

白話文:

先使用適量的密陀僧,研磨至極細。再以大蒜的汁液調和,調配出濃稠度適中的藥膏,將藥膏塗抹在乳腺腫塊處。塗抹的範圍要覆蓋整個腫塊,但也不宜塗抹過多。片刻之後,等待小兒口中出現蒜味,這表示藥物已經滲透。仔細用手揉捏腫塊,如果感覺乳腺腫塊已經消散了五、六分,便可以使用溫熱的清水清洗乾淨。一定要注意劑量,不可讓腫塊完全消散,以免藥物毒性損傷氣血。如果腫塊還沒有完全消散,但藥物已經乾了,可以用溫水輕輕潤濕。

《王氏手集》治小兒奶癖方。

白芥子,蕓薹子(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水調攤紙上,貼奶癖。又用醋麵餅子蓋之立效。少頃急去,如不去即成瘡。

《趙氏家傳》治小兒奶癖,發寒熱,肌瘦,可思飲食,漸漸黃瘦,欲成疳氣。如聖丸

白話文:

趙氏家傳》記載了治療小兒奶癖的方法。症狀是發冷發熱,肌肉消瘦,想吃東西但吃不下,逐漸變黃變瘦,即將變成疳氣。處方如下:

處方:

  • 人參九錢
  • 黃耆一兩
  • 白朮、甘草各七錢
  • 白芍、茯苓、香附各六錢
  • 木香三錢
  • 紫參一錢五分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加入米湯中調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

  •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 黃耆:補氣升陽,益衛固表。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香附: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 木香:行氣止瀉,溫中止痛。
  • 紫參:清熱養陰,涼血止血。

此方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清熱養陰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小兒奶癖,使患兒逐漸康復。

大丁香(二十一個),密陀僧(半兩),粉霜(一字半),舶上硫黃(二錢半),硇砂(一錢),白丁香(四十個全者)

白話文:

  • 大丁香:21 顆

  • 密陀僧:半兩(約4克)

  • 粉霜:約 1.5 克

  • 舶上硫黃:2.5 錢(約6.25克)

  • 硇砂:1 錢(約3.1克)

  • 白丁香:40 個完整者

上為末。每服半錢,冷麵湯調下,日一服,正午時見效。三歲以上每服半錢,三歲以下每服一字。

《吉氏家傳》治奶癖積熱,發疳,,水銀丸

水銀(結砂,一錢),硇砂,白丁香(各半錢),輕粉,腦子(各少許),香墨,鷹條,巴豆(醋煮令乾),青黛(羅過),黃明膠(用蚌粉炒黃色),百草霜(各一錢)

白話文:

  • 水銀(結砂,一錢):一錢重的水銀,俗稱硃砂。

  • 硇砂:半錢重的辰砂。

  • 白丁香:半錢重的白丁香。

  • 輕粉:少許的輕粉。

  • 腦子:少許的麝香。

  • 香墨:少許的香墨。

  • 鷹條:少許的鷹條。

  • 巴豆(醋煮令乾):少許的巴豆,用醋煮乾。

  • 青黛(羅過):一錢重的青黛,過篩。

  • 黃明膠(用蚌粉炒黃色):一錢重的黃明膠,用蚌粉炒成黃色。

  • 百草霜:一錢重的百草霜。

上末,滴水丸如綠豆大。用薄荷湯下三、五丸,看兒大小加減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用薄荷湯送服三至五丸,視兒童年齡大小酌量增減藥丸顆數,即可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奶癖方。

上用紫河車不以多少,為末。每用一錢,冷水調貼癖痛硬處。

《莊氏集》俞穴灸法:乳癖,用粗線兩條,各量兩乳頭中間闊狹,於兩乳頭上垂下,照令端直方停,對兩乳於左右肋上各灸七壯,炷如麥粒大。

白話文:

《莊氏集》中記載的俞穴灸法,用於治療乳腺疾病:

具體方法是:先取兩根粗線,分別測量兩乳之間的距離。然後將兩根線從乳頭上垂下,使線條端直,然後在左右兩側肋骨上,對應乳頭的位置,各灸 7 壯,所用的艾炷如麥粒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