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3)

回本書目錄

(3)

1. 食積

外症頭疼發熱惡寒,全類傷寒。惟身不痛,心腹飽悶,噯噎嘔逆,為異耳。甚者,用滾鹽湯調皂莢末五分探吐,復用加味平胃散。頭痛身亦痛者,謂之夾食傷寒,加味治中湯。如表症多,藿香正氣散。里症多,小承氣湯

加味平胃散

蒼朮 濃樸 陳皮(各二錢) 白朮(一錢) 甘草(八分) 乾薑(一錢) 山楂 神曲 草果(各三錢) 黃連(二錢) 枳實(一錢半) 薑臨服入木香磨汁調下。如腹痛,加桃仁。便實,去渣、曲、果、薑,加大黃

加味治中湯

陳皮 枳實 青皮 濃樸(各一錢) 白朮(八分) 甘草(五分) 蒼朮(一錢五分) 乾薑(五分) 草果 砂仁(各一錢二分)

熱甚,去白朮,加柴胡。嘔吐,加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甘草、白朮,加枳實。腹痛甚者,加芍藥、大黃,去乾薑、白朮。

2. 夾痰症

憎寒壯熱,惡風自汗,胸膈滿悶,氣上攻沖,頭不昏疼,項不強者,是也。自熱者,芎蘇飲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湯。無熱者,二陳湯溫膽湯通用,加味導痰湯。有痰結胸者,鶴頂丹枳桔二陳湯。有痰上隱隱頭疼者,瓜蒂散吐之。

加味二陳湯

甘草(八分)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南星 枳實 黃芩 白朮 黃連

去痰。後服此藥。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各五錢)

為末鹽湯調服。服後宜卧片時,欲吐且耐之,良久用指探之。

3. 虛煩

外亦發熱。有類傷寒初症,但頭身不痛,不惡寒,脈不緊數,但浮而無力,慎不可攻熱。去則寒生。

人參竹葉湯

石膏(五錢) 人參(二錢) 甘草(七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四片) 粳米(一撮) 水煎入薑汁二匙服。

如氣弱大渴,加倍人參。汗多加黃 。痰。加貝母。泄。加白朮。澤瀉。陰虛夜煩。加知母黃柏。生地。芍藥。嘔吐。去石膏。加陳皮茯苓

加減補中益氣湯

勞力傷寒。頭疼發熱惡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軟無力。此內傷氣血。外感風寒故也。

人參 黃 當歸 生地 川芎 柴胡 陳皮 甘草 細辛 羌活 防風 白朮 薑棗蔥。水煎溫服。

如元氣不足。加升麻少許。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細辛。加芍藥。胸中煩熱。加山梔。竹茹。乾嘔。加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生地。甘草。黃 。白朮。加枳殼桔梗。痰盛。去防風。細辛加栝蔞仁。貝母。腹痛。去 術。加芍藥。乾薑

4. 蓄血症

外症寒熱往來,但脈芤澀,日輕夜重,蓄於上焦,則衄血,善忘,嗽水不咽,胸脅腹皆滿痛,譫語昏憒,謂之血結胸中,用犀角地黃湯。蓄於中焦,則頭汗,發渴,發黃,用桃仁承氣湯。蓄於下焦,則如狂,便黑小腹急脹,按之則痛,用抵當湯丸,或用犀角地黃丸,加青皮大黃通用。小柴胡,加桃仁生地,兼梔子茵陳,一切血症藥。

此皆治法不易傷寒。有用承氣大下不解,反更兼善食者,瘀血也。所以打蹼傷損症,亦類傷寒。

犀角地黃湯

犀角 牡丹皮(各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生地(三錢)

一方有當歸錢半。如表熱,加柴胡黃芩。鼻衄,加山梔。內熱甚,加黃連。腹脹,或通瘀血未下,加桃仁紅花,大黃。小腹急痛,加青皮。陶氏加甘草桔梗陳皮,紅花,當歸,薑三片。臨服入藕節汁三匙,調下。

紫雪

治發斑,譫語,蓄血,三陽症,煩躁,作狂,氣喘。

赤金(十兩) 升麻(六錢) 寒水石 石膏(各四兩八錢) 犀角 羚羊角(各一兩) 玄參(一兩六錢) 沉香 木香 丁香(各五錢) 甘草(八錢)

上以水五升。以赤金同升麻先煮至三升去金,入諸藥再煎至一升濾去滓,投朴硝三兩二錢,微火煎熬,即成紫雪。

桃仁承氣湯

大黃(四錢) 桃仁(三錢) 桂枝 芒硝(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溫服。血盡為度,未盡再服。陶氏加枳殼,青皮,當歸,芍藥,柴胡,薑三片臨服入蘇木一錢,煎二沸熱服。

如傷寒犯內傷,食積蓄血,大便硬脹,不能言語神思盡脫,兩目直視,手足僵僕,難以下藥者。將紫蘇煎湯,用手巾泡熱,絞乾擁肚腹,及小腹上,輕輕探運。手巾漸冷即換熱者,連連探運,待宿糞硬塊,或積血下,才可用藥。如糞門結用蜜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