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6)

回本書目錄

首卷 (6)

1. 里證

前證悉具者是也。或見數症而不具。《黃帝針經》曰:「邪在肝,則兩脅痛。」不言經而言肝,則傷寒邪熱有入用明矣。

承氣湯,三陽選而用之。

黃連竹葉石膏湯,邪未入腑為輕者用之。

2. 寒證

寒中厥陰,與傳經熱證不同。四肢厥冷,唇青,面黑,囊縮,遺溲,脈則緩而微欲絕。

四逆湯

附子湯

麻黃附子吳萸湯,仍當用艾火灸丹田氣海,或用薑蔥作為餅子,熨於臍下。若藥不便,用胡椒火酒,皆可應急用。

蓋三陰三陽雖各有表裡,然三陽終表多而里少,三陰終里多而表少。此人不可不知也。詳考三陰三陽皆有入腑,則再無所傳,以萬物同歸於土,則終於土而已,將復奚變哉?

師曰:陽經無腹痛,陰經少頭疼。

3. 附感冒諸方

《和劑》不換金正氣散,治四時感冒傷寒,瘟疫時行,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利赤白,及出遠方不伏水土,並皆治之。

厚朴(薑汁製炒),陳皮(去白),藿香(洗),半夏(薑製),蒼朮(米泔浸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藿香正氣散(方見中風),治四時感冒,頭痛,憎寒,壯熱,或風濕氣,霍亂吐瀉。常服除山嵐瘴氣。

九味羌活湯,《經》云: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誤服,則其變不可勝數,故立此法,不犯三陽禁忌。解利神方,此易老之法也,名曰九味羌活湯

羌活,治太陽肢節痛,君主之藥也。然非無為主也,乃能撥亂反正之主,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關節痛非此不能除。

防風,治一身盡痛,乃軍卒中卑下職也。一聽軍令而行,所使引之而至。

蒼朮,別有雄壯之氣,上行能除濕,下行能安太陰,使邪氣不傳之於足太陰脾也。

細辛,治足少陰腎苦頭痛。

川芎,治厥陰頭痛在腦。

白芷,治陽明頭痛在額。

生地,治少陰心熱在內。

黃芩,治太陰肺熱在胸。

甘草,能緩裡急,協和諸藥。

已上九味,雖為一方,然亦不可執一。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當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輕重冷熱之多寡增減用之,其效如神。姜二片、蔥二根,水煎服。若無內熱,去生地、黃芩;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羹粥不用投也。脈浮而不解者,宜先急而後緩;脈沉而不解者,宜先緩而後急。

此藥不獨解利傷寒,治雜病亦有效。中風行經者,加附子;中風秘澀者,加大黃;中風並三氣合而成痹等證,各隨十二經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時六氣,加減補瀉用之。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或四時感冒風熱,發熱憎寒,頭疼身痛,無汗。此藥不問陰陽兩感,並宜服之。

川芎,甘草,麻黃,白芷,乾葛,紫蘇,升麻,陳皮,赤芍藥,香附(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連須蔥白三個。如中滿氣實者,加枳殼一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渣熱服。

消風百解散,治四時感冒頭疼,發熱咳嗽,鼻塞聲重,喘急等證。

荊芥穗,白芷,陳皮,麻黃(去節),蒼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個,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熱服。咳嗽甚者,加烏梅一個同煎服。

張子和六神通解散,治夏月傷寒,得太陽陽明二經病,汗不出,頭項痛,腰脊強,目痛鼻乾不得臥。代麻黃、葛根等湯,發表藥也。

蒼朮,石膏滑石,黃芩(各一錢五分),麻黃(七分半),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服。春加防風一錢。

金沸草散,治傷寒咳嗽,頭疼發熱,胸膈痰壅,喘嗽等證。

前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半),細辛(三分),赤茯苓(一錢),甘草(三分),荊芥穗(二錢),旋覆花(一錢五分)(一名金沸草

一方無細辛、茯苓,有麻黃、芍藥。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東垣曰:「《經》云『兩感於寒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腧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息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也,水流濕,故腎受之。《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同氣相求耳。

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愈者有矣,未有不治而復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名曰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黃(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熱飲之。未解再服,三四劑病愈則止。

東垣加減涼膈散(見中風),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大熱不止,乾嘔煩渴,錯語呻吟,不得安臥。

黃連(一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