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5)

1. 治傷寒後發瘧諸方

夫傷寒病後。邪氣未散。陰陽尚虛。因為勞事。二氣交爭。陰勝則發寒。陽勝則發熱。寒熱往來。有時而作。故成瘧也。

白話文:

如果傷寒病後,邪氣還沒有散去,身體的陰陽氣血依然虛弱。如果此時勞累過度,身體中的陰氣和陽氣就會互相爭鬥。陰氣勝過陽氣,就會發寒;陽氣勝過陰氣,就會發熱。寒熱反覆出現,發作時間不定,於是就形成了瘧疾。

治傷寒後發瘧。寒熱不定。四肢無力。心煩頭疼。不思飲食。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旋覆花(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微黃)

白話文:

柴胡(3克,去除毛茸茸的穗) 鱉甲(15克,用醋擦拭後烤至微黃,去除裙襴) 知母(10克) 桑樹根白皮(15克,切碎) 旋覆花(3克) 甘草(3克,烤至微紅,切碎) 天靈蓋(15克,用酥油塗抹後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半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用上述藥材搗碎成粗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童子尿一茶杯。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加入生地黃汁半杯。再煎煮一兩次。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傷寒十餘日不解。往來寒熱。發如瘧。胸膈滿悶。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二(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柴胡(二兩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栝蔞根(二兩)

白話文:

  • 半夏(兩,先用湯洗淨七次除去黏滑)
  • 人參(一兩,去掉蘆頭)
  • 柴胡(兩,去掉根苗)
  • 黃芩(一兩)
  • 甘草(一兩,烤至微紅,切碎)
  • 栝蔞根(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6克),用一杯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枚棗。煎煮到只剩六成的量,過濾雜質。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朝暮發寒熱。或如瘧狀。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知母(一兩),葛根(一兩銼),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 黃芩:1 兩
  • 知母:1 兩
  • 葛根:1 兩(切成小塊)
  • 麻黃:1 兩(去除根和節)
  •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 大黃:半兩(切碎,略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以衣覆之。汗出為效。

治傷寒後經數日。發歇寒熱。四肢煩悶。喘息微急。狀如瘧病。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鱉甲(15 克,塗上醋炙至微黃,去除外殼),知母(15 克),桑白皮(15 克,切碎),甘草(3 克,炙至微紅,切碎),大黃(2 克,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三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五錢重。加水一大碗,放入蔥白三根、豉(豆豉)半合(約15克),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不限服用的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勞動過多。致成發瘧。肢節不利。宜服烏梅散方。

烏梅肉(三分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梔子仁(一分),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烏梅肉(三分,稍稍炒過) 桔梗(一兩,去掉根鬚) 赤茯苓(一兩) 鱉甲(一兩,塗上醋,炙烤至微黃,去掉邊緣) 梔子仁(一分) 柴胡(一兩,去掉頂部)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發瘧。動作無時方。

升麻〔一(二)兩〕,恆山(一兩),蜀漆(一兩)

白話文:

川升麻(1(2)兩)、恆山(1兩)、蜀漆(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當吐。未吐再服。

治傷寒後發瘧。或時寒熱。宜服松蘿散方。

松蘿(三分),烏梅肉(一兩微炒),恆山(一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一兩半),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白話文:

三分松蘿 一兩微炒過的烏梅肉 一兩恆山 半兩梔子仁 一兩半川升麻 兩兩鱉甲,塗醋炙烤至微黃,去除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以吐痰毒為度。

治傷寒後毒氣不解。變成瘧狀。發作無時。寒熱不止方。

恆山(二兩),鱉甲(二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升麻(一兩半),梔子仁(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水調下二錢。以吐為度。

治傷寒後餘毒不散。寒熱往來。變成瘧狀。豉心丸方。

豉心(一合),川大黃〔二(三)兩銼碎微炒〕,恆山(一兩),川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黃豆心(一升),四川大黃(二到三兩,切碎後微炒),恆山(一兩),四川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烤裂後剝皮去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傷寒後發溫瘧方。

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升麻煎湯下十五丸。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和成小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要在吃飯前,用升麻煎的湯液送服 15 丸。

2.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諸方

夫傷寒後肺萎勞嗽者。是大發汗後。因復下之。則亡津液。而小便反利者。此為上虛不能制於下也。上虛不能制於下者。是虛邪之氣。聚於胃。傷於肺。使人咳嗽。多骨熱而面虛腫。久嗽不已。遂成肺萎勞嗽之病也。

白話文:

如果傷寒後出現肺萎縮和咳嗽,是由於大發汗後又用下法治療所導致的。這是因為下法會耗損體液,導致小便頻繁。而小便頻繁的現象,正是因為上虛不能制約下焦所致。所謂上虛不能制約下焦,是指虛邪之氣聚集在胃中,損傷肺部,導致咳嗽。患者會感到骨熱,面部虛腫。長期咳嗽不癒,就會演變成肺萎縮和咳嗽的疾病。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四肢煩疼。痰唾不止。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桔梗(一兩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五味子(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白話文:

麻黃:取三分量,去除根部和節點。 桔梗 :取一兩,去除蘆頭。 天門冬 :取一兩,去除中心。 白蒺藜 :取一兩,稍微炒一炒,去除刺。 五味子 :取一兩。 紫蘇莖葉 :取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6公克)。加入一中盞(約150毫升)水和半片生薑。煎煮成六分之四(約90毫升)。濾去藥渣,不拘時限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連連不絕。四肢煩熱。兩頰色赤。飲食全少。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桔梗(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苗土),知母(三分),貝母(三分煨令微黃),訶黎勒皮(三分),烏梅肉(半兩微炒),百合(三分)

白話文:

柴胡(取三分量,去除根部細毛) 桔梗(取三分量,去除根頭) 紫菀(取三分量,洗去根部泥土) 知母(取三分量) 貝母(取三分量,微火烘烤至淡黃色) 訶子皮(取三分量) 烏梅肉(取半兩,微火炒制) 百合(取三分量)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下地黃汁半合。攪勻。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三分之二時,去渣滓。加入半合地黃汁,攪拌均勻。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如牛涎。日夜數升。坐臥不安。脅下痛。宜服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半兩),桑枝(一兩半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獺肝(三分微炙),蛤蚧(三分塗酥炙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貝母(半兩煨令微黃),赤芍藥(三分),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款冬花:半兩
  • 桑枝:一兩半,切成碎塊
  • 紫菀:半兩,洗淨根部泥土
  • 獺肝:三分,微炙
  • 蛤蚧:三分,塗上酥油微炙呈微黃色
  • 桔梗:半兩,去除根莖
  • 貝母:半兩,煨至微黃
  • 赤芍藥:三分
  • 赤茯苓:三分
  • 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切成碎塊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涕唾稠黏。骨節煩悶。發歇寒熱。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半),赤茯苓(三分),款冬花(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烏梅肉(三分微炒),梔子仁(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中醫古文: 鱉甲(一兩,塗上醋烤至微黃,去除裙邊) 柴胡(一兩,去掉細根) 知母(一兩半) 赤茯苓(三分之一兩) 款冬花(半兩) 桑根白皮(半兩,切碎) 烏梅肉(三分之一兩,微微炒過) 梔子仁(一分之一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鱉甲(約 30 克,塗上醋,烤至微黃,去掉外殼) 柴胡(約 30 克,去除根鬚) 知母(約 45 克) 茯苓(約 10 克) 款冬花(約 15 克) 桑白皮(約 15 克,切碎) 烏梅肉(約 10 克,略微炒過) 梔子(約 3 克) 甘草(約 15 克,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蔥白兩根、生薑半塊。煎煮至六分(原液的四成),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濃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

白話文:

紫菀(一兩,洗去根莖上的泥土) 桔梗(一兩半,去除根莖頭部) 天門冬(一兩,去除中心) 貝母(一兩,藥燉至呈現微黃色) 百合(三分之一) 知母(三分之一) 生地黃(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多稠涎。羸瘦喘促。仍多盜汗。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半燒為粉),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一兩去蘆頭),萎(葳)蕤(一兩),沙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一兩銼),柴胡(一兩去苗)

白話文:

牡蠣(15 克,燒成粉末),紫菀(15 克,洗淨泥土),旋覆花(7.5 克),炙甘草(7.5 克,略烤至微紅後切碎),桔梗(15 克,去蘆頭),葳蕤(15 克),沙參(4.5 克,去蘆頭),黃耆(15 克,切碎),柴胡(15 克,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放令溫。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研磨上方的藥材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將粉末放入,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之水量。過濾掉藥渣。加入半合生地黃汁。再煎煮一兩沸。放涼。不拘時間服用。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涎唾不止。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三分銼),木通(半兩銼),赤茯苓(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兩銼)

白話文:

黃耆(3 分,切碎) 木通(半兩,切碎) 赤茯苓(3 分) 桔梗(3 分,去除內部絨毛) 葶藶(半兩,隔紙炒製至紫色) 桑樹白皮(半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上氣。痰嗽。多唾稠黏。胸膈不利。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三分),細辛(一分),貝母(半兩煨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桑根白皮(三分銼),射干(半兩),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五味子(3份) 細辛(1份) 貝母(半兩,煨至微黃) 柴胡(半兩,去除根須) 桑根白皮(3份,切碎) 射干(半兩) 陳皮(1份,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肉,後烘烤) 甘草(1份,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氣喘唾血。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桔梗(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苗土),五味子(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續斷(三分),貝母(三分煨微黃),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麥門冬(60克,去除中間的芯),桔梗(18克,去除根部),紫菀(18克,洗去根部的泥土),五味子(18克),麻黃(18克,去除根部和節點),續斷(18克),貝母(18克,燉煮至微黃),桑根(18克,切成細絲),甘草(30克,烤至微紅並切成細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竹茹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為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放入生地黃一分,竹茹一大顆。煎煮至六分濃度。濾去渣滓。不論時間,趁溫熱服下。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上氣喘促。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白前(半兩),桔梗(一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

白話文:

馬兜鈴(半兩) 桑樹根白皮(一兩,切碎) 甘草(一分,烤至微紅,切碎) 白前(半兩) 桔梗(一兩,去根) 款冬花(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燈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勞嗽。宜服貝母丸方。

貝母(一兩半煨令微黃),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貝母(15 克,加水煨至微微泛黃) 桔梗(15 克,去除根鬚) 甘草(15 克,炙至微紅,切碎) 紫菀(15 克,洗淨,去除根鬚) 杏仁(7.5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切成兩半,麩炒至微微泛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如彈子大綿裹一丸。含咽亦佳。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粥送服 20 丸。如果想要服用的丸子大小如彈子,可以用棉花包住一丸含著融化服用也很好。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成五色。喘息漸急。食少羸瘦。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大麻仁(一兩銼研如膏),桔梗(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二分),貝母(三分煨令微黃),五味子(三分),款冬花(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麻黃(半兩去根節)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子(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天冬(75公克,去心後烘乾) 大麻仁(50公克,研磨成膏狀) 桔梗(50公克,去蘆頭) 川升麻(2錢) 貝母(3錢,煨至微黃) 五味子(3錢) 款冬花(3錢) 紫菀(3錢,洗淨去除鬚根) 麻黃(25公克,去根節) 陳皮(25公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再烘乾) 甘草(25公克,炙至微紅,再研磨) 紫蘇子(25公克) 訶黎勒皮(3錢) 川大黃(50公克,研磨成細碎狀,微炒) 杏仁(25公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和麩皮,再炒至微黃) 厚朴(3錢,去皮,塗上生薑汁烘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蜜水下二十丸。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涕唾稠黏。日晚即發寒熱。面色或赤。心肋妨滿。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半兩微炒),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知母(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柴胡(三分去苗),檳榔(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秦艽(半兩去苗)

白話文:

獺肝(10 克,微炒) 鱉甲(6 克,用醋塗抹後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知母(10 克) 桔梗(10 克,去除蘆頭) 旋覆花(10 克) 川大黃(6 克,切碎,微炒) 柴胡(6 克,去除根) 檳榔(10 克) 赤茯苓(10 克) 枳殼(6 克,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赤芍藥(10 克) 秦艽(10 克,去除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