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5)

1. 治傷寒煩渴諸方

傷寒病煩渴者。此謂經發汗吐下以後。腑臟空虛。津液竭絕。腎家有餘熱。故使其煩渴也。

治傷寒大汗後。煩渴。熱不解。脈大者。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知母(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二兩)

白話文:

人蔘(一兩,去掉根鬚) 知母(一兩) 炙甘草(半兩,微烤成紅色後切碎)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取五錢。加一大盞水(中號),(加入生薑半錢)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服下。

治傷寒。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去黑皮),赤茯苓秦艽(去蘆頭),滑石澤瀉(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豬苓(去除黑皮),赤茯苓,秦艽(去除蘆頭),滑石,澤瀉(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烘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大熱。小便黃赤。煩渴不止。心中悶絕。言語錯亂。睡多驚恐。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半兩),茵陳(半兩),細辛(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6克),人參(3克,去除根須),赤茯苓(3克),茵陳(3克),細辛(3克),陳橘皮(3克,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麻黃(3克,去除根部和節狀物),甘草(3克,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柴胡(去苗),葛根(銼)(以上各一兩)桂心(半兩)

白話文:

黃芩、人參(去掉蘆頭)、炙過的甘草(切成片,略微焦赤)、麥門冬、柴胡(去掉幼苗)、葛根(切片)、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大腸秘澀。煩渴不止。宜服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一兩),黃芩(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川芒硝(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栝樓根(60克),黃芩(60克),人參(30克,去蘆頭),桂心(30克),大黃(60克,切碎,微炒),梔子仁(30克),芒硝(60克),甘草(30克,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下後。煩渴。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五味子(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

白話文:

麥冬(半斤,去除中心),五味子(半斤),人參(半斤,去除根須),甘草(半斤,烤至微赤,切碎),石膏(半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渴不止。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話文:

土瓜根(15克) 麥門冬(15克,去中心) 甘草(7.5克,炙烤成微紅色,切碎) 枇杷葉(7.5克,擦去毛,炙烤成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治傷寒煩渴不止。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麥門冬(去心),黃芩,葛根(銼),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梔子仁,人參(去蘆頭),赤茯苓,柴胡(去苗),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麥門冬(去除內心),黃芩,葛根(切碎),枇杷葉(擦去絨毛,炙烤至微黃),梔子仁,人參(去除根鬚),赤茯苓,柴胡(去除苗),赤芍藥,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項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是瘀熱在裡。身欲發黃。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滑石,木通(銼)(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茵陳、梔子仁、川大黃(切碎後稍微炒一下)、滑石、木通(切碎)(以上各 1 兩),甘草(半兩,烤到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小便快利為度。

白話文:

上述藥方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煎至藥液只剩下五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服藥後,如步行十里後再服用一次。以小便通暢為服藥原則。

治傷寒。已大汗。後下利。其人頻渴不解。其脈洪大。宜服石膏湯方。

石膏(二兩),知母,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石膏(120 克) 地骨皮(60 克) 知母(60 克) 炙甘草(微烤紅,切碎)(60 克) 人參(去鬚)(6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壯熱。煩渴頭痛。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去根節),葛根(銼),知母,柴胡(去苗),梔子仁,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石膏〔一(二)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部和節點),葛根(切成碎末),知母,柴胡(去掉幼苗),梔子仁,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後烘焙),甘草(烤至微紅,切成碎末)(以上各 15 克),石膏(30-6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下後。上氣。煩渴不止。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五味子,人參(去蘆頭),葛根(銼),甘草(炙微赤銼),石膏,芎藭,桑根白皮(銼)(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5錢,五味子5錢,人參(去除根鬚)5錢,葛根(切成塊狀)5錢,甘草(烤至微紅並切成塊狀)5錢,石膏5錢,芎藭5錢,桑樹根白皮(切成塊狀)5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嘔吐。煩渴欲飲水。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蘆根(一兩銼),赤茯苓(三分),澤瀉(三分),桂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麥門冬(三分去心)

白話文:

中藥材:

  • 半夏:取三分,用湯洗七次去除黏滑
  • 蘆根:取一兩,切片
  • 赤茯苓:取三分
  • 澤瀉:取三分
  • 桂心:取半兩
  • 甘草:取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片
  • 麥門冬:取三分,去除中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或已吐下。餘熱不盡。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半),葛根(一兩半銼),石膏〔三(二)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吐利後。煩渴不止。宜服竹茹飲子方。

竹茹(一雞子大),人參(半兩去蘆頭),烏梅肉(二兩)

白話文:

青竹茹(約一個雞蛋大小) 人參(半兩,去掉根鬚) 烏梅肉(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

治傷寒後。熱結在胸膈。煩渴。宜服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一兩),黃芩,龍膽(去蘆頭),梔子仁,苦參(銼),黃柏(銼),栝蔞根(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青葙子(40 克),黃芩,龍膽草(去掉蘆頭部分),梔子仁,苦參(搗碎),黃柏(搗碎),栝樓根(以上各 4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一個方子裡的藥材搗碎成粉。加入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樹的種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水送服 30 顆。

治傷寒。心神熱躁。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以牛乳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三)服。

又方。

栝蔞根(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新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方搗成粗末。每次服三錢,用一杯水放入二、七片新竹葉,煎至五分之三,去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