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4)

1. 治傷寒煩躁諸方

夫傷寒煩躁者。此由陰氣少。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少陰病惡寒而拳。時自煩欲去其被者。可治也。病已解而反發暴煩者。由病新瘥。強為食。脾胃尚虛。不能消化。故令微煩。損谷即愈。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發汗後下之。脈平而小煩者。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白話文:

患有傷寒而煩躁不安的人。這是因為陰氣不足,陽氣過剩。所以感到發熱和煩悶。少陰病症狀是畏寒蜷縮,時常煩躁不安,想要脫掉被子。這種情況可以治療。如果病情已經好轉,但又突然發作劇烈煩躁,這是因為病情剛癒,勉強進食,脾胃還虛弱,無法消化食物。所以導致輕微煩躁。如果減少進食,就會好轉。少陰病脈象微弱細小而沉穩,只想臥牀休息。出汗不煩躁,時常嘔吐,五六天後開始腹瀉,再次煩躁不安,無法睡眠的,會死亡。發汗後再使用瀉法,脈象平和而稍微煩躁的,這是因為身體虛弱不能消化食物造成的。

治傷寒。四肢煩躁。頭痛口乾。壯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葛根(銼)(以上各半兩),石膏〔一(二)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甘草(炙烤微紅,切碎),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果肉),赤芍藥,麥門冬(去掉芯,焙乾),赤茯苓,葛根(切碎)(以上各 15 克),石膏(30 克或 6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盛。口乾煩躁。不得汗。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梔子仁(三分),生乾地黃(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木香(一分),黃芩(一分)

白話文:

麥門冬(25 克,去除內部) 人參(25 克,去除鬚根) 麻黃(50 克,去除根和節) 梔子仁(1.5 克) 生乾地黃(25 克) 赤茯苓(25 克) 甘草(0.5 克,烤至略微變紅,切成小塊) 木香(0.5 克) 黃芩(0.5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加半塊生薑,煮至只有六分之一的水量。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身體痠疼。頭面如火。心胸煩躁。背膊壅悶。不思飲食。宜服升麻散方。

升麻〔三(二)分〕,葛根(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馬牙硝(一兩),子芩(半兩)知母(半兩),赤芍藥(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大腹皮(一兩銼)

白話文:

川升麻〔6克〕,葛根〔30克,切片〕,前胡〔30克,去蘆頭〕,馬牙硝〔30克〕,子芩〔15克〕,知母〔15克〕,赤芍藥〔15克〕,犀角屑〔15克〕,甘草〔15克,炙至微紅,切片〕,玄參〔15克〕,麥門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切片〕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後。大下。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臥。欲得飲水者。少與飲者。令胃和則愈。若脈浮。小便利。微熱煩渴者。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去黑皮),白朮澤瀉,桂心(以上各一兩),赤茯苓(二兩)

白話文:

豬苓(去除黑色外皮),白朮,澤瀉,桂皮(以上各 30 克),赤茯苓(6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治傷寒。頭痛鼻塞。痰壅。四肢壯熱憎寒。恍惚煩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柴胡〔一(二)兩去苗〕,貝母(半兩煨令微黃),赤茯苓(半兩),地骨皮(一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二(三)兩〕

白話文:

知母(60 克),麥門冬(60 克,去中心),川升麻(60 克),桔梗(30 克,去根部),犀角屑(30 克),柴胡(60 克或 120 克,去根鬚),貝母(30 克,煨至微黃),赤茯苓(30 克),地骨皮(60 克),木通(30 克,切成小塊),赤芍藥(30 克),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石膏(120 克或 18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疼痛。頭面如火。胸心煩躁。背膊妨悶。不思飲食。宜服子芩散方。

子芩(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葛根(半兩銼),川升麻(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檳榔(半兩),馬牙硝(一兩)

白話文:

  • 半兩 厚朴
  • 一兩 麥門冬(去芯)
  • 半兩 葛根(切細)
  • 一兩 川升麻
  • 一兩 前胡(去蘆頭)
  • 半兩 玄參
  • 半兩 犀角粉
  • 半兩 赤芍藥
  • 半兩 檳榔
  • 一兩 馬牙硝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煩躁恍惚。或多驚恐。及不得眠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茯神,梔子仁,赤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以上各半兩),犀角屑(一分),生乾地黃(一兩)

白話文:

茵陳、茯神、梔子仁、赤芍藥、麥門冬(去除果核)、黃芩(以上每種半兩) 犀角粉末(一分) 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後。身熱未退。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黃柏(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躁。不得睡臥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豉(一合)

上件藥。搗篩。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未得汗。發煩躁。心悶。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麥門冬(半兩去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1. 麻黃(6克,去掉根和節)
  2. 甘草(3克,烤至微紅後弄碎)
  3. 肉桂(6克)
  4. 麥門冬(3克,去掉中間的種子)
  5. 杏仁(3克,用熱水泡軟後去掉皮和尖端,用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衣覆出汗。如人行十里未得汗。再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粗末,做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杯水,煎煮至五分之一量。過濾去渣,溫熱服用。服後蓋上衣服,發出汗來。如果像走十里路一樣,還沒有出汗,可以再次服用。

治傷寒五六日。心膈煩躁。壯熱。不得臥。宜服梔子仁散方。

梔子仁,川升麻,柴胡(去苗),石膏,生乾地黃,甘草(炙微赤銼),葛根(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及未得汗。煩躁悶亂。宜服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一兩用牛糞火燒通赤),延胡葉(半兩),子芩(半兩),黃藥(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

白話文:

不灰木(一兩,用牛糞火燒到通紅)、延胡索葉(半兩)、柴胡(半兩)、黃芪(半兩)、甘草(三分,烤微紅,切碎)、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用淡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半杯淡米湯。煎至藥液剩六分之一,不限時間。將藥渣一同溫服。

治傷寒煩躁。干逆。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銼碎微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檳榔(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葛根(切碎),枳殼(炒至微微發黃,去除果肉),川大黃(切碎並微微炒過),麥門冬(去除果核),炙甘草(炒至微微發紅並切碎),檳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