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三 補損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補損門 (2)

1. 療打撲傷損方論。(《本草衍義》)

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鷹,後遂飛去。今人打撲傷損,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酒調服,頓服,仍以手摩痛處。

2. 療墜馬折足方論

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腔骨折處,有銅末束之。(《朝野僉》載)

3. 療蹴鞦韆墜損方論

宣和中有一國醫,忽承快行,宣押就一佛剎醫內人,限目今便行。鞭馬至,則寂未有人。須臾,臥轎中扶下一內人,快行送至,奉旨取軍令狀,限日下安痊。醫診視之,已昏死矣。問其從人,皆不知病之由,皇恐無地,良久有二三老內人,至轎下環而泣之,才得其實。云:因蹴鞦韆自空而下,墜死。

醫者云:打撲傷損自屬外科,欲申明,又恐後時參差不測。再視之,微覺有氣。忽憶藥篋中有蘇合香丸,急取半兩於火上焙去腦麝,用酒半升研化灌之。至三更方呻吟,五更下惡血數升,調理數日得痊。予謂正當下蘇合香丸。蓋從高墜下,必挾驚悸,血氣錯亂,此藥非特逐去瘀血,如氣逆、鬼殗殜、傳屍、心痛、時疾之類皆治。《良方》載甚詳,須自合為佳耳。

(《本事方》)

4. 搓滾舒筋方論

道人詹志永,信州人。初應募為卒,隸鎮江馬軍二十二年。因習驍騎墜馬,右脛折為三,困頓且絕,軍帥命舁歸營醫救,鑿出敗骨數寸,半年稍愈,扶杖緩行,骨空處皆再生,獨腳筋攣縮不能伸,既落軍籍,淪於乞丐。經三年遇朱道人亦舊在轅門,問曰:汝傷未復,初何不求醫?對曰:窮無一文,豈堪辦此。

朱曰:正不費一,但得大竹管長尺許,鑽以一竅,系以繩,掛於腰間,每坐則置地上舉足搓滾之,勿計工程,久當有效。詹用其說,兩日便覺骨髓寬暢,試猛伸足,與常日差遠。不兩月,病筋悉舒,與未墜時等。予頃見丁子章以病足,故作轉軸踏腳用之,其理正同,不若此簡便,無力者可辦也。

(《癸志》)

5. 治臂臼脫方論

許元公入京師赴省試,過橋墮馬,上臂臼脫,路人語其僕曰:急與接入臼中,若血漬臼則難治矣。僕用其說,許已昏迷不覺痛,遂僦轎異歸邸。或曰:非錄事巷田馬騎不能了此疾。急召之,至已日暮,秉燭視其面曰:尚可治。乃施藥封腫處,至中夜方蘇,達旦痛止。去其封,損處已白,其青瘀乃移在臼上。

自是日日易之,腫直至肩背,於是以藥下之,瀉黑血三升,五日復常,遂得赴試。蓋用生地黃研如泥,木香為細末,以地黃膏攤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貼腫上。此正治打撲傷損及一切癰腫未破,令內消云。(《類說》)

續骨膏,治打撲傷損、骨折。

黃柏半夏桂花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塗腫痛處。其功全在生薑,如藥干,頻上薑汁為佳。

當歸散,治打撲傷損。

當歸沒藥(各一兩),芍藥,木香,川白芷,川烏(各半兩),川芎,生地黃(各三錢),鬱金(二錢)

上為末。空心,酒調,每服二錢。如未愈,加川牛膝紅花蘇木各半兩,調服。

神仙接骨丹

黃丹(飛過),密陀僧自然銅(各四兩),辰砂,血竭乳香,沒藥(一兩),黃蠟,白礬(飛過),臘月豬脂(各十三兩)

上件,新鍋子先下脂熔,濾去筋膜;次下蠟成油,去鍋於冷處;次下密陀僧、黃丹、自然銅末,更慢火煎,滴水中不散為度,便出鍋於冷處;下諸藥,用柳木篦子攪勻,入瓷器中不住手攪至凝,丸如彈子大。候極冷,收入通油新瓷合內,永不敗壞。若一切折傷,不問內外輕重,雖已無氣,但心頭尚暖者,分一彈作十五丸,熱蔥酒吞。

如已絕不能吞,即以熱蔥酒磨腫,但下喉即自省人識痛。病人痛亦定,仍取十丸入少油火炙軟,攤在帛上,貼痛傷處。如傷損處大,用二丸以上。此藥不黏肉,即以尋常膠黏膏藥。

平胃膏,治打撲傷損,不問皮破與暗傷,悉能治之。

平胃散以冷水調塗。則愈。

昔有一士夫與一同官交甚密,書柬往來止以一小廳子逕傳人宅,是日偶失去銀盞,遂以其事執之小廳,而同官以小廳根之,不覺打碎小廳子右手,破骨出。遇一道人,教以前藥,遂愈。安城劉克昭傳用之,果有效。

雙烏散,洽諸傷百損,如被打破傷折,久後時時疼痛,雖新被傷,縱不破皮,而內損者,尤宜服此。

川烏,草烏(略炮。各三錢),當歸,白芍藥,蘇木,大黃,生乾地黃紅曲(炒。各半兩),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用酒煮一瓦瓶,放冷服。如覺麻痹無害,但二烏頭生用有力,恐太猛,所以用溫火略炮。

龍骨膏,治金瘡。

龍骨(少許),海螵蛸五倍子赤石脂,國丹(煅過,不用亦可,如使血竭尤佳),石亭脂(一方不用,卻用麝)

上藥斟酌,或等分亦得。如傷大先以冷鹽水洗淨,卻用黃桑生漿塗四圍,待水乾皮斂,即以藥干傅,百發百中。如小小傷,只以冷鹽水略洗,便傅藥,此直截。妙甚。

上二方得之軍中,以重資購之,如傳用之,屢驗。

單方,治打損撲,金瘡悶絕。

蒲黃

以熱酒灌。

又方

淋過灰滓,水調塗半寸,收醋傾地上撩泥塗。生大黃末酒塗,並能見效。

又方

生地黃以米醋調傅瘡上。

又方

用冷水、麻油各一半,打和卵黃,用雞毛拂之。

治惡瘡、金瘡、刀斧傷見血。

降真香為末,貼之,入水並無妨。絕妙。

又方

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為末,取少許傅上,擦少時血止便安。崔元亮《海上方》,預製急用,無不效者。

治金瘡,昔張氏經驗方,治刀傷磕損血不止,痛難禁。此出於荊門軍點頭錄。余分教石城鄉人戴堯臣作尉,試馬於伴宮之前,馬劣,拶人予籬,戴損大指,甲離肉血淋。余偶記此方,亟令人將蔥白煨爛,乘熱縛定,痛與血隨止,蔥冷再易,遂不復痛,翌日洗面,全不見痕跡。活人甚眾,不可具述。(此三方,出《外科精要》。)

又方

蠶沙生用,細末,摻勻,綿裹之。隨手瘡愈,血止。

治刀箭及折傷

狗血和酒連吃數碗。蓋犬血能去惡血也。淮西總管李貴傳,親見效。邕管易倅,因會客於南樓,墜樓者二十餘人,亦用此收功。

神妙丸

威靈仙根和烏豆煮,焙乾,為末,酒麵糊為丸。空心下五十丸,見效。廣東馮帥干云:渠當年腰下為金瘡所傷,遇春則發,痛入小腹有不可忍。忽傳此方療之,神妙。

肘後方,治箭鏃入骨不可拔者。

巴豆(微炒,去殼),蜣螂

上二味研勻,塗所傷處。斯須痛定必微癢,且忍,待極癢不可忍,便撼動箭鏃,拔之立出。

治損折傷等疾(陳充國方)

自然銅(醋淬),木鱉(去油),草烏,川烏

上件四味為末,以醋煮麵糊為膏。熱塗損處,時時更易,痛盛以火熨之。

治金瘡方

周崇班緣捕海寇,被寇以提刀所傷,血出不止,分明筋如斷,骨如折。用花蕊石散掩之,血不止,痛亦不定。有兵士李高言:某在軍中被人傷中,欲死,見統領以藥一貼,名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瘡靨如鐵,遂安,又無癱瘓。後告統領求此方,只用紫藤香,磁瓦刮下,石碾碾細,傅之。救卻萬千人也。(《名醫錄》紫藤香即降真,是最佳者)

斂金瘡口止疼痛方

劉寄奴一味為末,摻金瘡口裡,立效。

宋高祖劉裕微時,伐狄,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復至,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傅之。帝曰:吾神何不死?答曰: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收藥而反。每遇金瘡,傅之良驗。寄奴,高祖小字也。

神散,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至多,並血妄行,口鼻俱出,但聲未失,無有不效。

百草霜蚌粉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糯米飲調下。側柏枝研汁尤效速。鼻衄,搐一字。皮破、灸瘡出血、舌上出血,並乾摻上,立止。

黃耆湯,治病證如前。

枳實(三十個,炒,為末),黃耆(二兩),甘草(半兩),紅棗(三十個,同枳實末搗爛,慢火焙焦黃)

上為末。用米飲調二錢,食後服。

地黃散,治打撲、金瘡,止血住痛,闢風,續筋骨,生肌肉。

地黃苗,地崧,青蒿蒼耳苗,赤芍藥(各五兩,用清水浸,取汁),生艾汁(三合),石灰(三升)

上五月五日午時修合,前藥汁拌石灰,陰乾,入黃丹三兩,更杵羅細。凡有金瘡折傷出血,用藥封裹,勿令動,著十日,瘥。不腫不膿。(《本事方》)

生地黃散

生地黃,川芎,赤芍藥,生藕節,當歸,蕓薹子,川芒硝荊芥馬齒莧(陰乾。各一兩)

上為細末。和勻,酒煎蘇木,取酒調藥二大錢,無時候服。如血不甚,發熱減芒硝,加桃仁荷葉干。

血醒散(世驗方)

生地黃,苧根(去皮,或苧燒灰,等分)

上杵爛。半酒、半男童子小便,急濾藥汁,調小便、酒灌之。仍生雞、鴨血調同服尤佳。

桃花散,貼法。

乾地黃(生),桃木(取白皮),劉寄奴(葉),枯桐皮(取白皮),生薑,左纏藤(葉),國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和勻,用生餅酒調塗損處。如因損而成風,則加服風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