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膏

DI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六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4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3%
腎經 10%
脾經 10%
膽經 10%
膀胱經 5%
肺經 3%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地黃膏」,主治功效是外傷性眼疾。眼睛遭到撞擊,疼痛不間斷,瞳孔受驚嚇,昏暗模糊,眼眶內積有瘀血;或者因為風熱導致眼睛發紅,熱淚直流。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寒水石清熱瀉火之力強勁,尤擅清瀉肺胃之火,故可治療肺胃熱盛引起的咳嗽氣喘、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寒水石利水消腫,促尿泄,減水腫浮腫,消腫。瀉濕,除濕氣,消腫。治腫痛、浮腫、尿路感染等。寒水石清熱解毒,燥濕止痛,消腫散結。擅長治療風引熱勝,有餘之邪熱,丹毒諸症。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1升,松脂2兩,熏陸香1兩,羊腎脂1兩半,牛酥1兩半,蠟1兩。
排膿止痛。
於地黃汁中煎松脂及香,令消盡,即納羊脂、酥,蠟,慢火煎令稠膏成,塗軟帛上。
每日換1-2次。
方中牛酥原作「牛膝」,據《附廣肘後方》改。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膏由生地黃、黃連、黃柏、寒水石四味中藥組成。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寒水石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四味中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眼外障、風熱赤目等眼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2.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3. 本方劑有緩解眼部不適的功效,但不能代替正規的治療。

相關疾病


舌頭發癢氣喘貧血結膜炎容易流眼淚神經性厭食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產後乳汁不足背部膿瘡乾眼症全身性水腫身體容易出汗食慾不振多痰眼睛紅痛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膏,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生地黃(肥者)。 主治:赤眼。

地黃膏, 出處:《濟陽綱目》卷六十四。 組成:生地黃(酒洗淨)1斤。 主治:血虛生瘡,肌膚燥癢,自汗,遺精便多,婦人乳少。

地黃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生地黃汁1升,松脂2兩,熏陸香1兩,羊腎脂1兩半,牛酥1兩半,蠟1兩。 主治:排膿止痛。主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疼痛不止。

地黃膏,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生地黃1合,黃連1兩,黃柏半兩,寒水石半兩。 主治:逐去熱毒瘀血。主治:眼外障。目被撞打,疼痛無時,瞳仁被驚,昏暗矇矇,眼眶停留瘀血;或風熱赤目,熱淚出。

地黃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五。 組成:生地黃(切)1升,(搗絞取汁3合),熏陸香2兩,松脂2兩,羊腎脂5合(煎),烏麻油2升,杏仁2兩,蠟2兩,石鹽1兩(研如粉)。 主治:蝕惡肉,不著痂,先從內癒。主治:金瘡、火瘡、灸瘡不能癒者。

地黃膏,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山梔仁1兩半,綠豆粉1兩半,粉草6錢。 主治:小兒口內舌上,生瘡作痛,飲食難進,晝夜煩啼。嬰兒胎熱,生後旬日之間多虛痰,氣急喘滿,眼閉,目胞浮腫,神困,呵欠吸吸作聲,遍身壯熱,小便赤,大便閉,時驚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