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此事難知》~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大接經從陰引陽

手太陰脈之脈。起於大指端。出於少商。大指內側也。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其支者出次指內臁出其端。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入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為井。(一呼)

足陽明胃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為井。(呼)其支者大指出其端。

足太陰脾之脈。起於足大指端。循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隱白也。

手少陰心之脈。起於小指內出其端。循指內臁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

手太陽小腸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為井。

足太陽膀胱之脈。出於至陰。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金。足小指之端也。

足少陰腎之脈。起於小指之下為井。湧泉穴也。手厥陰心包之脈。其直者循中指出其端。去爪甲角如韭葉陷中為井。中衝穴也。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

  • 起源於小指下方的湧泉穴,這是井穴。

手厥陰心包經:

  • 直行的部分沿著中指內側行進,到指尖。距離指甲角一韭葉寬,在指腹內陷處是井穴,即中衝穴。
  • 支流的部分從手掌中分出,沿著小指旁的中指次指行進,到指尖。

手少陽三焦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

足少陽膽之脈。出於竅陰。足小指次指之端。如韭葉為井。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足厥陰肝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入聚毛之際。去爪甲如韭葉為井。大敦及三毛中。(六呼)

凡此大接經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東垣二十五論後錄

2. 諸經頭痛

陽明頭痛。自汗發熱。白芷。少陽頭痛。脈弦(往來)寒熱。柴胡。太陽頭痛。惡風惡寒。川芎。太陰頭痛。痰實體重腹痛。半夏。少陰頭痛手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逆為寒厥頭痛。細辛。厥陰頭痛。項痛脈微浮緩。欲入太陽其疾痊矣。然而亦當用川芎。氣虛頭痛。黃耆

白話文:

陽明頭痛:

  • 自汗伴隨發熱
  • 使用白芷治療

少陽頭痛:

  • 脈搏細而有力
  • 寒熱往來
  • 使用柴胡治療

太陽頭痛:

  • 怕風怕冷
  • 使用川芎治療

太陰頭痛:

  • 痰濕多,腹部疼痛
  • 使用半夏治療

少陰頭痛:

  • 手足三陰三陽經氣血不通
  • 雙足發冷
  • 使用細辛治療

厥陰頭痛:

  • 後頸疼痛,脈搏微弱而緩慢
  • 接近太陽頭痛的症狀,治療也會痊癒
  • 但仍建議使用川芎

氣虛頭痛:

  • 使用黃耆治療

血虛頭痛。當歸。諸氣血俱虛頭痛。黃耆當歸。傷寒頭痛。〔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太陽經所發陽明頭痛。白虎湯。少陽頭痛柴胡湯。太陰頭痛〔脈浮(桂枝湯)。脈沉(理中湯)〕少陰頭痛。(脈沉微熱。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頭痛。外傷本經(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話文:

血虛引起頭痛 使用當歸。

氣血兩虛引起頭痛 使用黃耆和當歸。

傷寒引起頭痛 沒有出汗(使用麻黃湯)。有出汗(使用桂枝)。

太陽經引起的陽明頭痛 使用白虎湯。

少陽頭痛 使用柴胡湯。

太陰頭痛 脈浮(使用桂枝湯)。脈沉(使用理中湯)。

少陰頭痛 脈沉微熱(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厥陰頭痛 外傷本經(使用桂枝和麻黃各半的湯)。

嘔而微吐水。(吳茱萸湯。內亦病也)

易老曰。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非天雄不能補上焦之陽虛。非附子不能補下焦之陽虛。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或亦妨近視或脈風成癘。(地芝丸)主之。

白話文:

易老說:

如果不使用白朮,就無法祛除濕氣。 如果不使用枳實,就無法消散痞塊。 如果不使用天雄,就無法補益上焦的陽氣不足。 如果不使用附子,就無法補益下焦的陽氣不足。

治療眼睛看不清遠處,但能看清近距離的事物,或者同時影響近距離視力,或者脈搏中有風邪化成的疾病。(地芝丸)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生地黃(爆干四兩),天門冬(湯炮去心),枳殼(麵炒去穰二兩),甘菊花(未開者秤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4 兩,洗淨後爆乾 天門冬:用湯泡軟後,去除中心部位 枳殼:2 兩,用麵粉翻炒後,去除穰(白色的內皮) 甘菊花:2 兩,尚未盛開的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如能飲食茶。清湯下。不能飲食。溫酒下。食後改熟地黃亦可。(此說亦見病喎氣直目門下亦有)

白話文:

上面為細小的部分。煉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蜜丸。如果能夠進食和喝茶,就用清湯送服。如果不能進食,就用溫酒送服。飯後改用熟地黃也可以。(這個說法也在病喎氣直目門下見到)

治目不能近視。反能遠視。服(局方定志丸)。

目能遠視。責其有火。不能近視。責其無水。法當補腎。目能近視。責其有水。不能遠視。責其無火。法當補心。補腎補足少陰。補心補手少陰。補腎。(六味地黃丸)加牡蠣。補心。(定志丸)加茯苓

白話文:

**目能遠視:**認為是體內有火氣。不能近視: 認為是體內缺水。治療方法應當補腎。

**目能近視:**認為是體內有水氣。不能遠視: 認為是體內缺火氣。治療方法應當補心。

補腎就是補少陰。補心就是補手少陰。

補腎: (六味地黃丸)加上牡蠣。

補心: (定志丸)加上茯苓。

不能近視。晨服(地黃丸)。

不能遠視。臥服(定志丸)。治精滑久不愈。(固真丸)。

手足少陰經

不能遠視。臥服(定志丸)。

單牡蠣不以多少。砂鍋子內煆醋淬七遍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六脈俱弦。指下又虛。脾胃虛弱痛也。食少而渴不已。心下痞腹中痛。或腹中狹窄如繩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調。精神短少。此藥專治大渴不止。腹中窄狹。所食減少。大有神效。

白話文:

六條脈搏都緊緊的,手指按下去感覺較空虛。這是脾胃虛弱導致的疼痛。食慾差,卻很口渴。胸口和腹部疼痛。或者腹部感覺緊縮,像被繩子捆住一樣。小便不順,大便不規律。精神萎靡不振。這個藥專門治療口渴嚴重、腹部緊縮、食量減少等症狀,效果很好。

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人參

生薑(先用滾湯掠過焙乾各秤一兩)秋時減姜一半。如脈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三錢)

白話文:

生薑(先用滾水燙過,再焙乾,各稱重一兩)秋天時薑的用量減半。如果脈象弦緊或腹部急痛。添加甘草(三錢)。

上同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食前空心細嚼。白湯送下亦可。忌生冷硬物。及怒發思慮過節。

白話文:

上中所述各種藥材,都要磨成細粉。將蜂蜜煉製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和彈珠差不多。每次服一粒,用白開水化開後服用。空腹細嚼服下也可以。服用丸藥時,應忌食生冷硬物以及怒氣衝天、思慮過度的情緒。

六脈沉緊。按之不鼓。膀胱勝小腸也。或瀉利不止而腹脹。或純便血赤血。或雜膿血。便雖多而不渴。精神短少。或面白脫色。此失血之故。或面黃而氣短。此元氣損少之故。且小腸者。手太陽經丙火也。膀胱者。足太陽經壬水也。是壬水來丙小腸之位。小腸為壬所克而外走也。

白話文:

六條脈象都又沉又緊。按壓不動。這是膀胱勝過小腸的表現。可能出現腹瀉不止,同時伴有腹脹的症狀。或者只排出血紅色的鮮血,或者血中混有膿液。雖然大便次數多,但沒有感到口渴。精神萎靡。或者臉色蒼白,沒有血色。這些都是失血過多的表現。或者臉色發黃,氣息微弱。這是元氣受損的表現。另外,小腸屬於手太陽經丙火。膀胱屬於足太陽經壬水。因此,壬水剋制丙火,所以小腸被壬水剋制,而向外排出。

諸手經短。而足經長。兼以五行相剋論之。俱是足經。此火投於水大寒之證。宜溫之則愈。其與難經一證寒熱相反。亦名曰小腸瀉。亦作泄。海藏云。此雜病火投於水。變為寒證。又外傷足太陽膀胱經。左脈俱浮為表陽之候也。忽變為內寒。亦旺火投盛水。而屈丙就壬化。脈反不浮而微沉。

白話文:

手上所有的經絡都比較短,而腳上所有的經絡都比較長。加上根據五行相剋的理論,所有腳上的經絡都屬於水,這是一個火(陽氣)投進水(寒氣)中的病症,所以如果用溫熱的方法去治療,就會好轉。這和《難經》中所記載的一個病症寒熱相反,這個病症也叫做小腸瀉。海藏說,這是雜病中火投進水裡,轉化為寒證的病症。此外,如果足太陽膀胱經受到外傷,左邊的脈搏都浮出的話,這是陽氣在表面的徵兆。如果突然轉變為內寒,也是因為旺盛的火投進了水裡,丙火屈服於壬水而發生了轉化。所以脈搏反而沒有浮出來,而是微微下沉。

此內病與外病俱有此。火投水例。非精於脈診者。孰能知之。(姜附赤石脂硃砂丹)

白話文:

這種內病和外病都存在的疾病,就像火投進水裡一樣。如果不精通望聞問切的人,誰能知道呢?(姜附赤石脂硃砂丹)

生附子(半兩),生乾薑(半兩不泡),硃砂(一兩另研),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白話文:

生附子:半兩,不需泡製 生乾薑:半兩,不需泡製 硃砂:一兩,研磨成粉 赤石脂:一兩半,用水飛法提純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黑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米飲湯下。茯苓煎湯下尤妙。

白話文:

上層藥方為細微藥粉。用米酒糊成丸,大小像黑豆。每次服用 15 至 23 顆藥丸。用米水或湯藥送服。用茯苓煎制的湯藥送服效果更佳。

東垣云。因看盧氏醫鏡。見此一藥味數分兩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不同耳。見其不同審而詳之乃得此之治法不瘥且泛舉之。經言腎主大小便。肝主小便淋溲。難經云。小腸為赤腸是面赤色。及便溺赤色者。皆出心與小腸。

白話文:

東垣說:「我看了盧政的《醫鏡》著作。發現其中有一種藥物,有幾兩的不同。只有丹砂使用伏火製法。此外,對於治療疾病,雖然也都有效果,但所治療的小便頻數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等病症並不相同。」我觀察到這些差異,仔細研究才發現,這種治療方法並不能治癒所有病症,只是泛泛而論。經書上說:腎臟主管大小便;肝臟主管小便淋漓。難經中提到:小腸是赤色的,因此如果面色發紅或大小便呈紅色,都是心和小腸出問題所致。

南方赤色。顯於外也。經言。下焦如瀆者。正謂大小便也。大便為陰為有形。乃下焦之下者也。腎臟病為腎主大便不言大腸者。明子行父之道。小便為氣所化。乃下之高者也。謂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為腑病。諸氣化者皆腑。諸有形血化者皆臟病所主。此腑言膀胱病二證俱在下焦則同染有形無形及在腑在臟有殊。

白話文:

南方屬赤色。這表現在外。經書上說:「下焦如水溝。」正是指大小便。大便屬陰,是有形的。是下焦最下面的部分。腎臟出問題,會導致大便異常,但書中不提大腸,這是因為明白後代由父而生的道理。小便是由氣轉化而來,是下焦最高的部分。肝臟主掌小便和尿液排泄,也是後代由父而生的道理。因為是小腸的疾病,所以是腑的病。所有由氣轉化的疾病都是腑病。所有由血轉化成的有形疾病都是臟器的病。這段話說的膀胱病是腑病,但大小便的異常都在下焦,因此同時涉及有形和無形,以及腑和臟的區別。

俱是丹田衰敗。不言及心火者。以其相火化行君之令故也。細分之。則膀胱壬水勝丙小腸者。是不傳入陰故泄血。泄血利不禁為有形質病。且不傳陰則陰不病。何為有形病。此為陰之體也。為腑之用也。天地陰陽互為體用。以斯可見。是明五臟者。為六腑所用。六腑為五臟所用明矣。

白話文:

這都是丹田衰敗的緣故。不說心火的原因,是因為君火可以化生相火來執行命令的緣故。進一步分析,膀胱的壬水勝過小腸的丙火,是因為無法傳入陰中才會洩血。洩血過多導致約束不住,是因為有實質性的病症。而且無法傳入陰中,所以陰中不會生病。什麼叫做實質性的病症?這是陰的本體,也是腑的功能。天地間的陰陽互相作為身體和功能。從這裡可以看出,五臟是六腑的根基,六腑是五臟的輔助。

是有形皆為傳陰也。夫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約為遺溺。此不傳陰也。是丹田胞絡受寒。為壬所克。大抵諸腑皆盛有形物。有形病者。在腑責其所來皆在臟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補諸形火同在胞絡耳。以其胞與腎相對有渠相通故也。腎主大便。

白話文:

出現具體症狀都是傳經於陰的表現。尿液不能控制是膀胱功能失常,導致小便失禁。這不是傳經於陰,而是丹田和胞絡受寒,被壬水所克。大概來說,所有臟腑都容納有形的物質。如果有形的物質出現病症,追究其來源,都在於臟腑。使用伏火丹砂,是為了去除寒性。治療方法相同,因為它們都位於下焦,補益有形的火氣都在胞絡,因為胞絡與腎臟相對,有通道相通。腎臟主導大便。

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經曰腎肝同歸一治。經又云。少陽主骨所生病。膀胱卻主節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湯下。大便有病米飲湯送下。凡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有虛秘有實秘。實秘者。能飲食。小便赤。麻仁丸七宣丸之類主之。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

白話文:

肝臟掌管小便。治療它的疾病和治療其他疾病沒有什麼不同。經典醫書上說:「腎和肝同歸一治。」又說:「少陽經絡主管骨骼的疾病,膀胱經絡主管關節的疾病。」由此可知,小便失禁的疾病可以用茯苓湯治療,大便失禁的疾病可以用米飲湯送藥治療。所有的臟腑疾病的治療方法都不能一概而論。有虛證便祕,也有實證便祕。實證便祕的人,可以吃東西,小便呈紅色,可以使用麻仁丸、七宣丸等藥物治療。胃虛引起的便祕,不能吃東西,小便清澈。

厚朴湯)主之。

厚朴(生薑制)白朮(五兩),枳實(麥皮炒一兩),陳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半夏曲(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煎至一盞空心服。

白話文:

厚朴(用生薑製備)5兩,白朮5兩,枳實(用麥麩炒過)1兩,陳皮3兩,甘草(炙過的)3兩,半夏曲3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

每次服用5錢,用1.5碗水煎煮至剩1碗。加入5片生薑和3顆紅棗,煮沸後趁空腹服用。

實秘者物也。虛秘者氣也。

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胸中元氣不及也。加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益智仁沉香丁香,川芎,白豆蔻,氣血弱者。不可服枳殼以損其氣也。

白話文:

脈搏微弱無力,浮在表面就像要消失一樣,這是因為胸中的元氣不足。如果加上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益智仁、沉香、丁香、川芎、白豆蔻等藥材,對於氣血虛弱的人有幫助。但是,氣血虛弱的人不能服用枳殼,以免損傷氣血。

氣血盛者不可服丁香以盛其益氣也。

脈弦而虛。不可損氣。脈大而實。不可益氣。

氣虛則(生脈散)氣實則(三才丸)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內托散)主之。以其外受也膏粱之變足生大丁。辛甘之過也。(七聖散)主之。以其內發也(去桂加當歸)瘡腫消者。生薑自然汁。調輕粉塗之。

白話文:

地之濕氣: 大地上的濕氣。

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如果感受濕氣,會損傷皮膚、肌肉、筋脈(內在濕熱散發)。

主之: 治療方法。

以其外受也膏粱之變: 因為外受濕邪,飲食過於肥甘厚味,造成濕氣過盛。

辛甘之過也: 辛辣和甜膩的食物吃太多了。

主之: 治療方法。(七聖散)

以其內發也(去桂加當歸): 因為濕氣從體內發出。(去除肉桂,加入當歸)

瘡腫消者: 瘡腫消退時。

生薑自然汁: 用新鮮的薑汁。

調輕粉塗之: 加入輕粉調成膏狀塗抹在患處。

諸瘡有惡肉者。膏藥內入巴豆雄黃少許。不傷艮肉止去惡肉。不惟惡瘡若癰疽有死肉不能去者。巴豆霜上之。深則紝之淺則乾摻之。以膏藥外護之大效。

白話文:

各種傷口有長出腐肉的情況。將雄黃、巴豆粉少量摻入膏藥中。不傷好肉,只去除腐肉。不只是惡性瘡瘍,例如癰疽等有死肉無法清除的。用巴豆霜敷上去。深的就用鑷子拔,淺的就直接用粉狀敷料敷上。再用膏藥在外敷保護,效果很好。

梔子黃經云無陽則陰無以芩黃連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芍藥黃又云。膀胱者。津液之柏大黃府。氣化則能出矣。陳皮厚朴藿香白芷,有一身盡熱,乾薑丁香肉,有一身盡寒,桂附子沉香有一身盡寒

白話文:

梔子黃經原文: 無陽則陰無以芩黃連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黃芩和黃連等藥物。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轉化。

芍藥黃原文: 膀胱者。津液之柏大黃府。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倉庫。氣化後,津液才能排出體外。

其他中醫古文:

  • 陳皮、厚朴、藿香、白芷:有一身盡熱,適合用來治療全身發熱的疾病。
  • 乾薑、丁香、肉:有一身盡寒,適合用來治療全身發寒的疾病。
  • 桂附子、沉香:有一身盡寒,適合用來治療全身發寒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