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 (6)

1. 論癍疹證治

王海藏云:夫癍之為病,皆由子在母腹中時,浸漬食母血穢蘊而成毒,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也。因小兒真氣既盛,正氣又旺,邪無所容,或因天寒傷表,或傷里,癍由是而生焉。治當外者外治,內者內治,中外皆和,其癍自出。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大熱者,奪之;渴者,清之;秘者,通利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不可執一。一大抵傷寒同治,隨經用藥,最為高論。

假如五日以里諸病與癍疹不能別辨者,不可疑似,必須發之,但各從其所傷,應見治之,皆不妨癍出。若強發之,其變不可勝數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為癍未顯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證有表而無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為癍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無一切里證,下之則癍氣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言溫暖不令通風。

癍若已出身熱,天暄,何必蓋覆,不使之通風乎?後人執此二句,不知天令人事通變,致誤者多。大抵以脈為主,浮中沉之診,平舉按之,候察其虛實,定其中外,則可以萬全矣。

2. 論未顯癍證所用之藥

外傷升麻湯;內傷枳實丸;大便蟧者枳朮丸;傷冷者溫之神應丸;惡寒者發之防風蒼朮湯;表大熱者奪之,此表者通言三陽也,夫陽盛則氣必上行,言奪者治之不令上行也;大便秘結者下之桃仁承氣四順飲柴胡飲,選用察其在氣在血;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湯,小渴者涼膈散;小便不通者利之,導赤散八正散之類,當求上下三焦何經而用藥,驚者分輕重安之;泄者察寒熱分之

已顯癍證所用之藥

出不快化毒湯;出太多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黏子湯;咽不利桔梗甘草黏子湯;煩者桔梗甘草梔子湯

肺不利紫草甘草枳殼湯

太陽出不快荊芥甘草防風湯

陽明出不快升麻加紫草湯

少陽出不快柴胡防風湯

四肢出不快防風芍藥甘草湯

3. 治風之劑

小續命湯(一名寬筋湯)治小兒吐瀉之後因虛生風瘛瘲神昏涎盛不利

麻黃(去節半兩) 防風(一分半) 芍藥 附子 人參 川芎 白朮 防己(各一兩) 黃芩(一分) 桂枝 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三歲一錢水煎入薑棗有汗者去麻黃

錢氏大青膏治小兒熱盛生風欲為驚搐血氣未實不能勝邪故發搐也大小便依度口中氣熱當發之

天麻末(一錢) 白附子(一錢半) 蠍梢(半錢) 硃砂(一字) 麝(一字) 烏蛇肉(酒浸焙乾半錢) 青黛(一錢) 天竺黃(一字)

上同為末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月中兒粳米大

天麻防風丸(見後)

按以上三方風自內因者宜此汗之可見里之表證與外因不同矧有驚風痰熱食熱等類者臨證並宜選擇

驅風膏

瀉青丸加辰砂蠍尾

按此表裡藥也

浴體法

天麻末(二錢) 蠍尾 硃砂(各半錢) 烏蛇肉(酒浸為末) 白礬(各三錢) 麝(一字) 青黛(三錢)

上同研勻每三錢水煎入桃枝一握並葉五七枝溫洗之勿浴背

塗囟法

麝(一字) 蠍尾(半錢) 薄荷葉(半錢) 蜈蚣末 牛黃末 青黛末(各一字)

上研勻熟棗肉劑為膏新綿上塗勻貼囟上四方可出一指許火上灸手頻熨百日裡外兒用此法

謹按世俗周歲上下小兒諸風搐證用浴體掐洗法得汗立效殊勝火灸蓋艾有誤加於風熱陽癇也慎之

局方敗毒散治小兒傷風身熱鼻塞

(方見熱門)

拔萃防風蒼朮湯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風寒所傷

防風(半兩) 蒼朮 石膏(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川芎 黃芩(各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二錢入姜薄荷葉煎

升麻黃芩湯治小兒中風身熱頭項強自汗表不和也

升麻 葛根 黃芩 芍藥(各五錢半) 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每二錢水煎

按此二方陽明經藥也

大羌活湯治風熱

(方見寒門)

錢氏塌氣丸治脾風腹脹

胡椒(一兩) 蠍尾(半兩)

上糊丸粟米大每五七丸至一二十丸

按此宣風補脾藥也

羌活膏

(見後驚劑)

全嬰方加減惺惺散治小兒傷風風熱及傷寒鼻塞發熱驚悸頭痛咳嗽時行風熱

蒼朮 川芎 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