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

《張卿子傷寒論》~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白頭翁湯方第一百零五

白頭翁(三兩苦寒),黃連(三兩去須苦寒),黃柏(三兩去皮苦寒),秦皮(三兩苦寒),

白話文:

白頭翁(三兩,苦寒)。

黃連(三兩,去鬚,苦寒)。

黃柏(三兩,去皮,苦寒)。

秦皮(三兩,苦寒)。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內經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利則下焦虛。是以純苦之劑堅之。

下利胸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

白話文:

腹瀉、胸口悶脹。身體疼痛的人。首先溫暖他們的內部。然後治療他們的體表。溫暖內部的湯方:四逆湯。治療體表的藥方:桂枝。

下利腹滿者。里有虛寒。先與四逆湯溫里。身疼痛。為表未解。利止里和。與桂枝湯攻表。

白話文:

有腹瀉腹滿症狀的人,是體內有虛寒的緣故。先用四逆湯溫暖腸胃。如果還有身體疼痛的症狀,是因為表邪尚未解除。當腹瀉停止、腸胃溫和後,再用桂枝湯攻表。

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自利不渴。為臟寒。與四逆湯。以溫臟。下利飲水。為有熱。與白頭翁湯以涼中。

羅天益云。少陰自利而渴。乃下焦虛寒。而用四逆者。恐不可以渴不渴分熱寒也。正當以小便黃白別之耳。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經曰。實則譫語。有燥屎。為胃實。下利為腸虛。與小承氣湯。以下燥屎。

白話文:

拉肚子腹瀉後,不煩躁,這是欲解的現象,若拉肚子後,再煩躁並伴有肚子裡感覺堅硬的,可能因飲食不適造成腹瀉。若是煩躁伴有肚子裡感覺濕潤的,這是邪熱乘虛寄居於胸中所致的虛煩。這時,可以服用梔子豉湯,吐了後便會痊癒。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下利後不煩。為欲解。若更煩而心下堅者。恐為谷煩。此煩而心下濡者。是邪熱乘虛。客於胸中。為虛煩也。與梔子豉湯。吐之則愈。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胃脘有癰。則嘔而吐膿。不可治嘔。得膿盡。嘔亦自愈。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嘔而脈弱。為邪氣傳裡。嘔則氣上逆。而小便當不利。小便複利者。裡虛也。身有微熱見厥者。陰勝陽也。為難治。與四逆湯。溫里助陽。

白話文:

嘔吐同時脈搏微弱的話,就是邪氣傳至裡部,嘔吐則是氣往上運行,因此小便也應該不利於排泄。小便又多又利,這是裡虛症狀。身體有微熱,同時又有手足冰冷等狀況,這是陰盛陽衰,難以治療的病症。在此時應該服用四逆湯,溫暖裡部、促進陽氣。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乾嘔吐涎沫者。裡寒也。頭痛者。寒氣上攻也。與吳茱萸湯。溫里散寒。

白話文:

不斷乾嘔吐涎沫的。是裡寒證。頭疼的。是寒氣上攻。服吳茱萸湯。溫暖裡臟,驅散寒氣。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經曰。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白話文:

傷寒。大吐大下之後,極度虛弱。不料又大汗淋漓,這是由於他的元氣鬱結在體內,又給了他水,使汗液排出。因此,他會嘔吐,原因是胃裡寒冷。

大吐大下。胃氣極虛。復極發汗。又亡陽氣。外邪怫鬱於表。則身熱。醫與之水以發其汗。胃虛得水。虛寒相搏。成噦也。

白話文:

大吐大瀉。胃氣虛弱到了極點。又大發汗,導致陽氣也虛弱到了極點。外邪鬱結於體表,就會發熱。醫生給他喝水,讓他出汗。胃虛得水,虛寒互相搏擊,就會嘔吐。

或云。吳茱萸湯。理中湯

白話文:

活人云:

橘皮乾薑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寒濕症狀,表現為頭痛、鼻塞、流清涕、惡寒、無汗、口淡、苔白膩。

羌活附子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症狀為肢體痠痛、腫脹、屈伸不利,畏寒怕冷,舌苔薄白。

半夏生薑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痰飲內阻,症狀為咳嗽、痰多、胸悶、噁心、嘔吐、口淡、苔白膩。

退陰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症狀為泄瀉、腹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痛、舌苔黃膩。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噦而腹滿。氣上而不下也。視其前後部有不利者。即利之以降其氣。前部。小便也。後部。大便也。

活人云。前部宜豬苓湯。後部宜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如要救活病人,在前胸時宜採用豬苓湯。後背時宜採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