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蘭蓀

《邵蘭蓀醫案》~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遺風王,暑風濕熱,寒熱交作,脈濡,舌滑微黃,脘悶欲嘔。宜和中祛邪。

青皮(八分),桂枝(五分),仙半夏(錢半),廣藿香(二錢),厚朴(一錢),炒知母(錢半)酒炒條芩(二錢),防己(錢半),大腹皮(三錢),原滑石(四錢),焦六曲(四錢)

白話文:

  • 青皮:8 公克

  • 桂枝:5 公克

  • 仙半夏:1.5 公克

  • 廣藿香:2 公克

  • 厚朴:1 公克

  • 炒知母:1.5 公克,用酒炒過

  • 條芩:2 公克,經過條芩加工

  • 防己:1.5 公克

  • 大腹皮:3 公克

  • 原滑石:4 公克

  • 焦六曲:4 公克,經過焦制

清煎二帖:

介按:暑挾濕邪,入於膜原,故寒熱脘悶嘔惡。治以辛香溫化之品,開達膜原之邪,確是對症療法。

阪里汪,暑邪寒熱,脈弦數,頭疼脘悶,溲數。宜和中清邪。(七月三號丙午二十九日)

青蒿子(錢半),藿香(三錢),佩蘭(錢半),青皮(八分),炒知母(錢半),白芷(八分),滑石(四錢),威靈仙(錢半),仙半夏(錢半),大豆卷(三錢),蔻殼(錢半),(引)荷葉(一角)

白話文:

青蒿子(0.5 兩)

藿香(1.5 兩)

佩蘭(0.5 兩)

青皮(0.4 兩)

炒知母(0.5 兩)

白芷(0.4 兩)

滑石(2 兩)

威靈仙(0.5 兩)

仙半夏(0.5 兩)

大豆卷(1.5 兩)

蔻殼(0.5 兩)

(引子)荷葉(1 張)

二帖。

又清解已效,脈虛細,寒熱交作,午後稍瘥,舌滑白根微黃,便利。宜清暑和中。(七月六號丙午初二日)

藿香梗(二錢),仙半夏(錢半),銀花(錢半),連翹(三錢),滑石(四錢),黃芩(錢半),赤苓(四錢),大豆卷(三錢),蔻仁(八分),扁豆衣(三錢),通草(錢半),(引)荷葉(一角)

白話文:

藿香梗(12克),仙半夏(7.5克),金銀花(7.5克),連翹(18克),滑石(24克),黃芩(7.5克),赤茯苓(24克),大豆卷(18克),蔻仁(5克),扁豆衣(18克),通草(7.5克),【引藥】荷葉(一片)

二帖。

介按:此與前案大同小異,而處方亦是開達膜原,但濕熱較輕,故初則頭痛而用祛風之品,繼則寒熱,至午後少瘥,而仍以清暑為主。

白話文:

中醫師按:這個病例和前面的案例大同小異,治療方法都是疏通腠理。但是本案例的濕熱症狀較輕,所以一開始出現頭痛時,應使用祛風的藥物。接著出現寒熱症狀,到了下午稍微緩解。治療時仍以清熱為主。

遺風龐,暑風夾濕,寒熱如瘧,渴飲,溲數,脈濡右大,舌白,中心嫩黃。宜清解,防重。(八月十一號丁未二十九日)

白話文:

夏季餘下的暑氣夾雜了濕氣,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症狀,感到口渴想喝水,小便次數多,脈象細濡,右手脈象較大,舌頭淡白,舌苔中部呈淡黃色。應當清熱解毒,防止病情加重。(八月十一日,農曆二十九日)

竹葉(錢半),香薷(七分),蟬衣(錢半),牛蒡子(三錢),連翹(三錢),光杏仁(三錢)六一散(四錢,包煎),通草(錢半),薄荷(五分),天花粉(三錢),銀花(二錢),(引)鮮荷葉(一角)

白話文:

方劑名稱: 六一散

組成:

  • 竹葉(半錢)
  • 香薷(七分)
  • 蟬衣(半錢)
  • 牛蒡子(三錢)
  • 連翹(三錢)
  • 光杏仁(三錢)
  • 六一散(四錢,包煎)
  • 通草(半錢)
  • 薄荷(五分)
  • 天花粉(三錢)
  • 銀花(二錢)

引藥:

  • 鮮荷葉(一片)

二帖。

又,寒熱未除,脈弦濡,舌黃滑,腹中濯濯。姑宜清暑和中。(八月十五號戊申初三日)

廣藿香(二錢),青蒿子(錢半),炒青皮(八分),炒枳殼(錢半),焦山梔(三錢),連翹(三錢),山楂(三錢),原滑石(四錢),省頭草(三錢),條芩(錢半),通草(錢半),(引)鮮荷葉(一角)

白話文:

廣藿香(12 公克),青蒿子(7.5 公克),炒青皮(5 公克),炒枳殼(7.5 公克),焦山梔(18 公克),連翹(18 公克),山楂(18 公克),原滑石(24 公克),省頭草(18 公克),條芩(7.5 公克),通草(7.5 公克),鮮荷葉(一角)

介按:葉香岩曰。暑邪必挾濕,狀如外感風寒,忌用柴、葛、羌、防。如肌表熱無汗,辛涼輕劑無誤。香薷辛溫氣升,熱伏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黃連、黃芩,則不吐。宣通上焦,如杏仁、連翹、薄荷、竹葉,暑熱深入,伏熱煩渴,白虎湯、六一散。今此人寒熱如瘧,是屬暑而挾濕之候。初方悉宗葉氏之意,次因寒熱未除,故於清暑之中,又佐清少陽餘熱之味。

白話文:

介按:葉香巖說:暑邪必定伴隨濕氣,狀似外感風寒,忌用柴胡、葛根、羌活、防風。如果肌表發熱無汗,辛涼輕劑用錯了也沒關係。香薷辛溫氣升,熱氣上浮容易嘔吐。如果佐以苦降的杏仁、黃連、黃芩,便不會嘔吐。宣通上焦,如杏仁、連翹、薄荷、竹葉,暑熱侵入,內熱煩渴,用白虎湯、六一散。現在這個人寒熱如瘧疾,屬於暑邪夾濕的症候。初方完全遵循葉氏的見解,後因寒熱未除,故於清暑藥中,又佐以清少陽餘熱的藥味。

阪里汪,暑風傷肺,頭疼發熱,汗微不出,脈右浮濡,身痛,溲數,舌微黃。宜清解,防變重。(五月十九日)

香薷(八分),桔梗(錢半),薄荷(錢半),天花粉(三錢),連翹(三錢),象貝(錢半)六一散(四錢),蔻仁(八分沖),白芷(八分),炒知母(錢半),光杏仁(三錢)

白話文:

香薷(8 分),桔梗(5 分),薄荷(5 分),天花粉(3 錢),連翹(3 錢),象貝(5 分),六一散(4 錢),蔻仁(8 分沖泡),白芷(8 分),炒知母(5 分),光杏仁(3 錢)

清煎二帖。

介按:暑風先傷氣分,是屬上焦之病。治以辛涼微苦,廓清肺氣為主。

蜀阜馬,暑濕傷氣,脘悶發熱,脈濡,右弦細,舌滑白,溺數,噁心。宜開氣分為治。(八月初四日)

栝蔞皮(三錢),藿香梗(二錢),仙半夏(錢半),炒枳殼(錢半),川樸(一錢),省頭草(三錢),條芩(錢半),苦丁茶(錢半),通草(錢半),蔻殼(錢半),滑石(四錢)

白話文:

栝樓皮(15克),藿香梗(10克),半夏(7.5克),炒枳殼(7.5克),川樸(5克),香薷(15克),炒條芩(7.5克),苦丁茶(7.5克),通草(7.5克),蔻殼(7.5克),滑石(20克)

介按:暑為熏蒸之氣,濕為膩濁之邪,熱處濕中,阻於氣分,日久不解,蔓延中焦。故脘悶嘔惡,發熱溺數。治以芳香止嘔,苦辛開肺。

白話文:

翻譯:

說明:暑氣是悶熱潮濕之氣,濕氣是粘稠渾濁的邪氣,熱邪處於濕氣之中,阻滯於氣分,時間久了不消除,蔓延到中焦。因此,出現胸悶嘔吐、發熱小便頻繁的症狀。治療方法是使用芳香的藥物來止嘔,用苦寒辛辣的藥物來宣通肺氣。

馬安趙,暑濕傷氣,舌灰黃,汗出發熱,脈虛,右濡,頭目不爽,溲數。宜清熱利濕為治,防重。(七月二十五號丁未十二日)

白話文:

由於近期連日大雨,導致土壤潮濕且地表積水。(07 月 20 日及 22 日)

淡竹葉(錢半),焦六曲(四錢),焦梔子(三錢),藿香(三錢),連翹(三錢),赤苓(四錢)條芩(二錢),光杏仁(三錢),苦丁茶(錢半),大豆卷(三錢),滑石(四錢),(引)鮮荷葉(一角)

白話文:

淡竹葉(0.5錢),焦六曲(4錢),焦梔子(3錢),藿香(3錢),連翹(3錢),赤苓(4錢),條芩(2錢),光杏仁(3錢),苦丁茶(0.5錢),杣卷(3錢),滑石(4錢),(輔助引藥)新鮮荷葉(四分之三)

二帖。

介按:肺主皮毛,今以肺氣被郁,則自汗發熱而頭目不爽,脈虛右濡,尤為傷暑挾濕之徵。治以辛涼輕劑清解上焦,兼以滲濕,方法極是

白話文:

現代文本:

中醫認為,肺部主管皮膚,如果肺氣受到阻滯,就會自汗發熱,頭部和眼睛不舒服,脈象偏虛弱和濕潤。這主要是暑熱和濕氣侵入的跡象。

治療方法是使用辛涼性質的清熱祛濕藥物,以疏通肺氣,同時兼具祛濕作用。這種方法十分有效。

安昌姚,暑濕傷氣,嘔渴身熱,大便自利,脈弦濡數,舌黃滑,腹痛,症非輕藐。宜清熱和中。候正。(七月十八號丁未初五日)

白話文:

安昌姚,因暑濕損傷氣血,嘔吐口渴、全身發熱,大便自發性腹瀉,脈象弦緊而濡潤,且跳動頻數,舌頭黃而滑潤,腹部疼痛,病情不輕。宜採用清熱和中的方法治療。等待候審。(七月十八日丁未初五日)

藿梗(二錢),焦六曲(四錢),炒黃芩(錢半),天花粉(三錢),六一散(四錢,包),連翹(三錢),枳殼(錢半),佩蘭(三錢),銀花(三錢),石菖蒲(八分),大豆卷(三錢)

白話文:

藿香(12克),焦山楂(24克),炒黃芩(9克),天花粉(18克),六一散(24克,包),金銀花(18克),枳殼(9克),佩蘭(18克),金銀花(18克),石菖蒲(4.8克),大豆捲心菜(18克)

清煎一帖。

又,清熱和中,自利嘔渴悉瘥,脈濡,右弦數,舌黃滑。身熱已緩,頭暈耳鳴,仍遵前法加減為穩。(七月二十二號丁未初九日)

白話文:

此外,清熱調和脾胃,嘔吐乾渴的症狀自然會好轉,脈象濡潤,右手脈弦而數,舌頭黃而滑。身熱已經減緩,頭暈耳鳴的症狀依然存在,仍按照之前的方子加減調整,這樣會比較妥當。(七月二十二日丁未初九日)

廣藿香(錢半),苦丁茶(錢半),條芩(錢半),省頭草(三錢),六一散(四錢),扁豆衣(二錢),赤苓(四錢),通草(錢半),銀花(三錢),連翹(三錢),焦山梔(三錢)

白話文:

廣藿香(5 克),苦丁茶(5 克),條苓(5 克),省頭草(10 克),六一散(15 克),扁豆衣(7.5 克),赤苓(15 克),通草(5 克),金銀花(10 克),連翹(10 克),焦山梔子(10 克)

清煎三帖。

介按:暑濕兼穢,由口鼻吸受而傷氣分,漸入膈膜,下滲大腸,以致嘔渴身熱,腹痛自利。故以清熱和中之劑,諸恙悉瘥。次診頭暈耳鳴,是屬肝膽餘熱,上犯清竅,而治法注重上焦濕熱。亦是良方。

白話文:

引言:當暑氣、濕氣和穢氣共同侵襲時,經由口鼻吸入體內,會損傷體內的氣分,逐漸進入膈膜,下滲到大腸,導致嘔吐、口渴、發燒、腹痛和腹瀉。因此,使用清熱和中的藥方,各種症狀都能治癒。

接下來診斷頭暈耳鳴,這是因為肝膽還有餘熱,上侵清竅所致,治療方法著重於清除上焦的濕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子。

西池余,暑濕傷氣,潮熱,溺赤,大便如醬,脈濡細數,舌心焦黃,口甜。宜清利,防變。

蠶砂(三錢),仙半夏(錢半),光杏仁(三錢),苦丁茶(錢半),連翹(二錢),赤苓(錢半),大腹皮(三錢),淡竹葉(錢半),大豆卷(三錢),炒黃芩(錢半),原滑石(四錢),荷葉(一圈)

白話文:

晚蠶砂(15 克),浙貝母(7.5 克),生杏仁(15 克),苦丁茶(7.5 克),連翹(10 克),茯苓(7.5 克),大腹皮(15 克),淡竹葉(7.5 克),大豆卷(15 克),炒黃芩(7.5 克),生滑石(20 克),荷葉(一片)

二帖。

次診,潮熱已退,脈左濡,右細,舌黃燥,口甜,溲溺赤,大便閉。宜瀉心湯加減,防變。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潮熱已經退去,左手脈象濕潤,右手脈象細弱,舌苔黃色且乾燥,口中感覺甘甜,小便呈紅色,大便乾燥。適合使用「瀉心湯」加減調理,以預防病情變化。

仙半夏(錢半),炒黃芩(錢半),廣鬱金(三錢),省頭草(三錢),炒川連(六分),炒枳實(二錢),厚朴(一錢),通草(錢半),生白芍(錢半),光杏仁(三錢),赤苓(三錢)

白話文:

炒半夏(半錢),炒黃芩(半錢),廣鬱金(三錢),省頭草(三錢),炒川連(六分),炒枳實(二錢),厚朴(一錢),通草(半錢),生白芍(半錢),光杏仁(三錢),赤苓(三錢)

二帖。

三診,舌轉嫩黃尚膩,脈兩手弦細,口尚甜。系脾癉,胃鈍。宜瀉心湯加減。

仙半夏(錢半),焦神麯(三錢),炒穀芽(三錢),新會皮(錢半),炒川連(六分),杏仁(三錢),赤苓(三錢),滑石(四錢),炒枳實(錢半),蔻殼(錢半),省頭草(三錢)

白話文:

生半夏(15克),焦神麴(9克),炒谷芽(9克),陳皮(15克),炒川楝子(2克),杏仁(9克),豬苓(9克),滑石(12克),炒枳實(15克),蔻仁(15克),蛇頭草(9克)

清煎三帖。

四診,舌色猶黃,胃氣不振,脈濡,左弦細,便結,心泛。宜養胃清利,最怕變端。

金釵(三錢),栝蔞皮(三錢),藿梗(二錢),雞內金(三錢),省頭草(三錢),光杏仁(三錢),穀芽(四錢),淡竹葉(一錢),原滑石(四錢),陳皮(錢半),晚蠶砂(三錢)

白話文:

金釵(3錢)

栝蔞皮 (3錢) 藿梗 (2錢) 雞內金 (3錢) 省頭草 (3錢) 光杏仁 (3錢) 穀芽 (4錢) 淡竹葉 (1錢) 原滑石 (4錢) 陳皮 (0.5錢) 晚蠶砂 (3錢)

五診,舌色未清,大便稍下,飢不欲食,頃六脈虛細,胃逆噁心。濕熱猶存,仍遵前法加減,不致變端無慮。

遍金釵(三錢),柏子仁(三錢),栝蔞皮(三錢),通草(錢半),省頭草(三錢),合歡皮(三錢),藿梗(二錢),蕤仁(錢半),雞內金(三錢),白茯神(四錢),炒穀芽(四錢)

白話文:

金釵花(3錢),柏子仁(3錢),栝樓皮(3錢),通草(0.5錢),牛膝頭(3錢),合歡皮(3錢),藿香(2錢),蕤仁(0.5錢),雞內金(3錢),白茯苓(4錢),炒麥芽(4錢)

介按:暑而兼濕,錮結不解,最為淹纏難愈之症。治療之際,務須辨明暑多與濕多之異,蓋因過用清涼以治暑,則濕愈留戀,過用溫燥以利濕,則化熱劫津。故此案歷經四診,而尚慮變端,實因濕熱膠結,一時難以分化。至於方法,尚屬步驟井然。惟釵斛一味,雖是滋養胃液之妙品,但濕熱尚存,用得太早,須防有戀邪之患。

白話文:

中醫注釋:暑熱合併濕氣,鬱結不散,是最難纏難癒的病症。治療時,必須區分暑氣較重或濕氣較重,因為過度使用清涼藥物來治療暑熱,會讓濕氣更難以排出;過度使用溫熱乾燥藥物來去除濕氣,則會轉化為熱邪,損耗津液。所以這個案例經過四次診斷,仍擔心病情的變化,實因濕熱混合糾纏,難以一時分開。至於治療方法,步驟還算井然有序。但釵斛這個藥材,雖然是滋養胃液的良藥,但濕熱尚未去除,若使用過早,恐怕會讓邪氣滯留。

口甘一證,古人名曰脾癉,因五味入口,必藏於胃,賴脾臟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口甘。其人必素食甘美多肥之品,肥則令人內熱,甘則令人中滿,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內經謂治之以蘭,除陳氣也,後人均以佩蘭治之,但佩蘭之功效,不如建蘭葉之生津止渴,以除胃中陳積蓄熱之氣為愈也。

白話文:

口乾口渴這一症狀,古人稱為「脾癉」。這是因為食物進入口腔後,必定會被儲存在胃中,然後由脾臟將其精氣輸布到全身。津液儲存在脾臟,所以會導致口乾。出現這種症狀的人通常食用過多甜美肥膩的食物。肥膩的食物會讓人內熱,甜味食物會讓人腹中飽滿。這些氣息向上升騰,就會轉化為消渴症。醫典《內經》中提到,治療這種症狀可以用蘭草,可以去除體內的陳舊之氣。後人普遍使用佩蘭來治療。但佩蘭的效果不如建蘭葉,建蘭葉不僅能生津止渴,還可以去除胃中的陳舊積熱。

蜀阜馬,冒暑受風,頭疼發熱,肢戰,脈浮數,右關勁,脘悶氣衝,咽喉如有物阻,舌微黃,根厚,症屬棘手。宜防痙厥,候正。(六月初二日)

白話文:

四川馬姓病人,冒著暑氣受了風,出現頭痛發熱、四肢顫抖的症狀。把脈時發現脈相浮數,右側關脈強勁有力。病人感覺腹部悶脹、氣體上衝,喉嚨裡像是被東西堵住一樣。舌苔微黃,舌根又厚又硬。病情棘手。需要預防痙攣抽搐,等待病情的變化。(六月初二日)

銀花(三錢),連翹(三錢),橘核(錢半),射干(錢半),廣橘紅(一錢),焦山梔(二錢),甘菊(二錢),薄荷(一錢),炒殭蠶(二錢),光杏仁(三錢),竹葉(錢半),(引)荷葉(一角)

白話文:

金銀花(3錢),連翹(3錢),橘子核(0.5錢),射干(0.5錢),廣橘紅(1錢),焦山梔子(2錢),甘菊花(2錢),薄荷(1錢),炒僵蠶(2錢),苦杏仁(3錢),竹葉(0.5錢),(以)荷葉包(1大張)

一帖。

介按:暑月受風,先傷氣分,是以頭疼發熱,日久不解,化熱而引動肝風,以致肢戰氣衝。治以清氣分之熱,迨氣分之熱肅清,則肝風自平。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季受到風寒侵襲,首先會損傷人體的氣分,因此會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較長時間,熱氣就會引發肝風,導致肢體顫動和氣機衝逆。治療的方法是清瀉氣分之熱,如果氣分之熱得到清瀉,那麼肝風自然就會平息。

大義汪,稚孩暑風夾濕,脈浮大,舌滑白,汗多發熱,渴飲。恐變驚風,姑宜清熱祛邪。(又月二十四日)

栝蔞根(三錢),密銀花(二錢),大豆卷(三錢),淡竹葉(錢半),連翹(三錢),扁豆衣(三錢),赤苓(四錢),白蔻仁(八分,沖),六一散(三錢),光杏仁(三錢),枳殼(錢半)

白話文:

蕨菜、竹筍、黃豆芽、木耳、香椿、扁豆、蓮藕、薄荷、水芹、枸杞、枳殼

清煎二帖。

介按:稚年純陽之體,感受夏月之風熱與濕,最防化熱劫液,引動肝風而為痙厥,況其汗多發熱渴飲諸端。是屬熱熾顯然。故治法宜清熱達邪。

白話文:

注意:幼年純陽體質,容易受到夏季風熱濕邪的影響,最需要注意的是化熱傷津,誘發肝風,從而導致驚厥。再加上多汗、發熱、口渴等症狀,表明熱邪旺盛。因此,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通絡為主。

遺風龐,右耳下腫,夾雜暑濕,便瀉,腹痛,脈弦濡,舌根微黃。姑宜清暑和中。(六月二十四日)

藿香梗(三錢),大腹皮(三錢),通草(錢半),左金丸(八分),益元散(三錢),赤苓(三錢),扁豆衣(三錢),南木香(六分),苦丁茶(錢半),焦山梔(三錢),新會皮(錢半)

白話文:

藿香梗(15克),大腹皮(15克),通草(7.5克),左金丸(4克),益元散(15克),赤苓(15克),扁豆衣(15克),南木香(3克),苦丁茶(7.5克),焦山梔(15克),新會皮(7.5克)

清煎三帖。

介按:暑氣下降,濕濁上騰,人在濕熱蒸騰之中,感受其氣,兼以穢濁夾雜,歸於脾胃而為泄瀉,走於中道則腹痛。治宜清熱開鬱,佐以芳香淡滲。俾穢濁濕邪,由此可以分消。

白話文:

翻譯:

當暑氣下降,濕氣上升時,人處在濕熱的環境中,吸入濕熱之氣,加上夾雜的不潔之氣,進入脾胃就會導致腹瀉,如果濕熱之氣循著中焦運行,就會導致腹痛。治療時應該清熱解鬱,配合芳香化濕的藥物。這樣,不潔的濕邪就能夠因此而消散。

杭垣施,素患痰飲,新受暑氣夾濕,潮熱,咳嗽氣急,脈濡滑數,舌白,根微黃。姑宜清氣消痰。

栝蔞皮(三錢),光杏仁(三錢),廣橘紅(一錢),赤茯苓(四錢),川貝(二錢),連翹(三錢),扁豆衣(三錢),白蔻仁(八分),六一散(三錢,荷包),淡芩(錢半),白前(錢半)

白話文:

栝樓皮(15克),杏仁(15克),廣陳皮(5克),赤茯苓(20克),川貝母(10克),連翹(15克),扁豆衣(15克),白蔻(4克),六一散(15克,裝入荷包中),黃芩(7.5克),白前(7.5克)

清煎三帖。

介按:治痰飲當以溫藥和之,但新受暑邪,先犯氣分。故其治法,先清其暑,兼消痰濕。

遺風徐,暑風熱濕,嗆咳,耳木,脈濡數,舌白,根微黃。神識乍憒,症勢重險。宜防厥閉,候正。(七月二十四日)

白話文:

天氣炎熱而潮濕,導致嗆咳,耳朵發熱疼痛,脈博濡弱而跳動頻繁,舌頭白苔,舌根微黃。神識時而昏沉,病情危重。應預防突然昏厥停止呼吸,等待病情好轉。(7月24日)

石菖蒲(八分),焦山梔(三錢),橘紅(一錢),老式天竺黃(錢半),遠志(八分),滑石(四錢),光杏仁(三錢),炒黃芩(錢半),苦丁茶(錢半),象貝(三錢),淡竹葉(三錢,引)荷葉(一角)

白話文:

  • 石菖蒲:8 分
  • 焦山梔:3 錢
  • 橘紅:1 錢
  • 陳年天竺黃:0.5 錢
  • 遠志:8 分
  • 滑石:4 錢
  • 光杏仁:3 錢
  • 炒黃芩:0.5 錢
  • 苦丁茶:0.5 錢
  • 象貝:3 錢
  • 淡竹葉:3 錢(用於引藥)
  • 荷葉:四分之一

三帖。

介按:暑熱下逼,濕濁上騰,其邪從口鼻吸受,氣分先阻,而上焦清肅不行,以致嗆咳。但暑而挾濕,系是熏蒸黏膩之邪,最難分解。郁久化熱爍津,遂變神昏耳聾,險象畢露。此種症候,先須認明暑風濕熱,何者為重,分別施治,庶幾奏效。今以暑熱挾痰濕,由肺而漸逼心胞,最防厥閉之候。治以肅肺化痰,滌暑開竅,以解胞絡之危,洵是佳計。

白話文:

引言:暑熱由下而上,濕氣由上而下,邪氣通過口鼻進入體內,首先阻礙氣分,導致上焦清氣無法運行,進而引起咳嗽。然而,暑氣挾濕,形成黏膩難解的邪氣,最難化解。長期鬱結會化熱消爍津液,導致神志不清、耳聾等嚴重症狀。針對此種症候,首先要辨別暑氣、風氣、濕氣、熱氣哪種較重,分別施治,才能收到效果。現在的症狀是暑熱挾痰濕,從肺部逐漸逼近心包,最需要防範胸腹 بسته شدن。治療方法是宣肅肺氣,化解痰濕,祛暑開竅,以解除胸腹閉塞之危,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西柱沈,暑風夾濕,嗆咳,面浮,舌紅,根黃,口渴,溺多,素患脾泄。宜清暑消痰為法,防重。(七月二十二日)

白話文:

肺熱加濕氣,導致咳到東西都吐出來,臉腫脹,舌頭紅、舌根黃,口渴,小便多,原本就有脾虛拉肚子的問題。治療應以清熱化痰為主,預防病情加重。(7月22日)

烏元參(三錢),橘紅(一錢),天花粉(三錢),石蓮子(三錢),益元散(四錢),扁豆衣(三錢),茯苓(四錢),省頭草(三錢),銀花(二錢),川貝(錢半),淡竹葉(三錢)

白話文:

,中藥材,這些藥材,對腎有益處。

清煎三帖。

介按:暑濕挾痰,留戀上焦,濕痰阻氣,氣不化津,則口渴而舌紅根黃。但素患脾泄之人,尤防濕熱橫滲而化浮腫,治以清熱消痰,兼用扁豆衣、石蓮子、茯苓等之扶脾滲濕,是標本兼顧之方。

白話文:

引言:當濕熱之氣挾帶痰液,停留在上半身,濕痰阻滯氣機,氣無法化為津液,就會導致口渴,舌頭紅色而舌根發黃。但對於本身就患有脾胃虛弱的人,特別要預防濕熱之氣橫向滲透形成水腫。因此,治療上採用清熱化痰的方法,同時加入扁豆衣、石蓮子、茯苓等藥物來扶脾滲濕,這樣才能標本兼顧。

安昌李,暑風夾濕,咳嗽吐血,脈寸大,舌白,根微黃,潮熱。宜防瘵。(六月十二日)

栝蔞皮(錢半),淡竹葉(錢半),茜根(二錢),小薊草(三錢),川貝(三錢),扁豆衣(三錢),焦山梔(三錢),銀花(三錢),六一散(四錢),光杏仁(三錢),白前(錢半),荷花露(二兩沖引),茅草根(一兩),三貼。

白話文:

栝樓皮(半錢),淡竹葉(半錢),茜草根(二錢),小薊草(三錢),川貝母(三錢),扁豆衣(三錢),焦山梔子(三錢),金銀花(三錢),六一散(四錢),光杏仁(三錢),白前(半錢),荷花露(二兩用於送服),茅草根(一兩),共三帖。

介按:此是暑熱爍肺,復燃陽絡,以致絡血上溢。治以滌暑保肺,清絡止血。較諸葉香岩治五姓一方,尤為敏捷。

白話文:

按:這種情況是因為暑熱灼傷肺部,同時燃燒陽絡,導致絡中血液上溢。治療方法是清除暑熱,保護肺部,清理絡脈,止血。與葉香巖治療五姓人的方法相比,此方更加靈敏。

某婦,伏暑嘔渴發熱,脈寸滑數,沖氣撞脘,溲數。癸水趲遲,慎恐變端。宜瀉心湯加減,候正。(十月十一號九月初二日)

白話文:

一位女性因患熱暑,發燒、心悸,脈搏滑數,氣息沖撞,胸中鬱悶,小便清而量多。擔心病情會發生變化,建議服用加味苓甘五味子湯,觀察後續情況。(十月十一日,九月初二日)

炒川連(八分),枳實(錢半),省頭草(三錢),原滑石(四錢),仙半夏(錢半),生白芍(三錢),廣鬱金(三錢),蔻殼(錢半),酒炒黃芩(錢半),光杏仁(三錢),橘白(一錢)

白話文:

川連(8錢) 半生首烏(3錢) 滑石(4錢) 半夏(3錢) 白芍(3錢) 廣金(3錢) 甘草(3錢) 黃耆(3錢) 杏仁(3錢) 陳皮(1錢)

清煎二帖。

介按:暑熱伏於心膈之間,治以芩、連、半夏,仿瀉心湯之意而泄其熱,又佐杏仁、蔻殼以止其嘔。惟沖氣撞脘,尚少鎮沖之品,而癸水趲遲,系是血虛之候。此方先清其暑,治法最佳。待暑解之後,再行調經補血,自無內外夾雜之虞。

白話文:

註解:

在夏季,暑熱容易積聚在心臟和橫膈膜之間。治療方法是使用黃芩、黃連、半夏等藥物,模仿瀉心湯的作用,以瀉火熱。此外,還可以加入杏仁、蔻殼等藥物來止吐。

但是,如果氣體衝撞胃部,還需要使用理氣藥物來鎮降氣體。如果月經來潮遲緩,這是血虛的徵兆。這個方子的首要任務是清暑熱,這種治療方法是最合適的。等到暑熱解除後,再進行調經補血,這樣就可以避免內外夾雜,導致疾病複發。

安昌余,伏暑秋髮,始起寒熱,脈濡細,舌微白,底紅,潮熱,頭脹,肢楚,大便不爽。姑宜清利。

晚蠶砂(四錢包),青皮(八分),苦丁茶(三錢),川石斛(三錢),光杏仁(三錢),焦山梔(三錢),廣鬱金(三錢),新會皮(錢半),六一散(三錢,包),淡竹葉(三錢),天花粉(三錢)

白話文:

  • 晚蠶砂(12克,包)
  • 青皮(2.4克)
  • 苦丁茶(9克)
  • 川石斛(9克)
  • 光杏仁(9克)
  • 焦山梔(9克)
  • 廣鬱金(9克)
  • 新會皮(1.5克)
  • 六一散(9克,包)
  • 淡竹葉(9克)
  • 天花粉(9克)

介按:伏暑內發,新涼外束,故始起寒熱,舌苔微白。清熱利濕,方極穩妥,在鄙見宜去川斛而加入透達之品,則新邪易退,且免戀濕之患。

白話文:

前言:夏季末期,內有暑熱,外有寒涼,所以出現寒熱症狀,舌苔略白。去暑熱濕氣,方劑穩妥,個人認為應去除川斛,加入發散之品,如此新發之邪氣易於祛除,避免濕邪滯留。

安昌顧(建記),陽明伏暑,舌焦膩,脘悶嘔惡,脈弦細,暮夜煩熱。症屬棘手,宜防外脫內閉,候正。(八月二十四日)

白話文:

安昌縣的顧先生(建記),患有暑邪陽明證,舌頭發焦發膩,胸腹脹悶伴有嘔吐,脈象弦細,傍晚和夜晚感覺發熱。症狀比較棘手,應當預防外邪脫出體外和內邪閉阻體內,觀察病情變化。(八月二十四日)

栝蔞子(四錢,杵),枳實(錢半),淡竹葉(錢半),廣鬱金(三錢),炒川連(八分),焦梔子(三錢),赤苓(四錢),晚蠶砂(四錢),仙半夏(錢半),原滑石(四錢),光杏仁(三錢)

白話文:

西瓜子(四錢,搗碎),枳實(半錢),淡竹葉(半錢),廣鬱金(三錢),炒川連(八分),焦梔子(三錢),赤苓(四錢),晚蠶砂(四錢),仙半夏(半錢),生滑石(四錢),杏仁(三錢)

介按:伏暑發自陽明,古人以白虎湯為主方,此人系是濁熱黏膩之邪,由陽明而留戀脘膈。治宗小陷胸湯之意,是屬對症療法。

白話文:

翻譯:

序言:暑氣侵入身體是由陽明經引起的。古人以白虎湯作為主方。此人的病情是由於濁熱黏膩之邪氣,由陽明經停留在胸脘處。治療的原則是使用小陷胸湯,這屬於對症療法。

安昌高,秋暑未清,脈澀滯,氣機不和,神識乍憒,溺後精關不固,舌微白,腹痛,仍遵前法加減治之。(七月二十九日)

白話文:

安昌高,秋天暑熱未消,脈象沉澀不暢,氣機不和,精神有時恍惚,遺精後腎氣虧虛,舌苔微白,腹痛。仍然遵循之前的治療方法,加減調理。(七月二十九日)

廣藿香(二錢),仙半夏(錢半),生牡蠣(四錢),石蓮子(三錢),省頭草(三錢),茯苓(四錢),蔻殼(錢半),通草(錢半),川楝子(三錢),香附(三錢),左金丸(八分)

白話文:

廣藿香(12 克),仙半夏(6 克),生牡蠣(24 克),石蓮子(18 克),省頭草(18 克),茯苓(24 克),蔻殼(6 克),通草(6 克),川楝子(18 克),香附(18 克),左金丸(4 克)

清煎三帖。

介按:素患遺精,兼受秋暑,故其治法,於清暑理氣之中,仍佐澀下之品。雖則標本兼顧,尚宜注重新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