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蕤仁
中藥名稱:蕤仁 相關方劑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RUI REN
英文名稱: Prinsepiauniflorabatal. Nuxprinsepiae, Hedge Prinsepia Nut
其他名稱:蕤核、蕤子、白桵仁、棫仁、美仁子、單花扁核木、蕤李子、山桃、小馬茹子、蕤核仁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該品為薔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或齒葉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的乾燥成熟果核。夏、秋間採摘成熟果實,除去果肉,洗淨,曬乾。叢生有刺,實如五味,圓扁有紋,紫赤可食。取仁,浸去皮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草經疏》:目病非關風熱,而因於肝腎兩虛者,不宜用。
主治功效:
- 祛風,散熱,養肝,明目。治目赤腫痛,昏暗羞明,眥爛多淚,鼻衄。
亦治心腹邪熱,結氣痰痞。今人惟用療眼。(陳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7.5—15克。外用:去油研成膏點眼或煎水洗。
外觀:
本品呈類卵圓形,稍扁,長7~10mm,寬6~8mm,厚3~5mm。表面淡黃棕色或深棕色,有明顯的網狀溝紋,間有棕褐色果肉殘留,頂端尖,兩側略不對稱。質堅硬。種子扁平卵圓形,種皮薄,淺棕色或紅棕色,易剝落;子葉2,乳白色,有油脂。無臭,味微苦。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曬乾。用時搗碎。
化學成分:
種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質3.53%,脂肪7.57%,纖維56.91%。種仁含油脂36%。幼枝含氰(cyanogen)。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1.陶弘景:「蕤核,今從北方來,雲出彭城間。形如烏豆,大圓而扁,有文理,狀似胡桃,今人皆合殼用為分兩,此乃應破取仁秤之,醫方惟以療眼。」
2.《蜀本草》:「《圖經》雲,蕤核樹生葉細似構杞而狹長,花白,乾附莖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莖多細刺,六月熟。今出雍州。五月、六月採,日乾。」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