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3)

回本書目錄

(3)

1. 桂枝新加湯 (62)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白話文:

發汗後,出現身體痠痛,脈搏沉細遲緩的症狀,可用桂枝、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合在一起煮成方劑來治療。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生薑四兩

白話文:

新加湯方的製作方法:

  • 桂枝三兩,去皮
  • 芍藥四兩
  • 甘草二兩,炙烤過
  • 人參三兩
  • 大棗十二枚,切開
  • 生薑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今加芍藥、生薑、人參。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加入一斗二升的水中,煮開後取三升湯汁,過濾後,溫熱服用一升。原方中記載的是桂枝湯,現在加了芍藥、生薑、人參。

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63)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白話文:

在發汗後,不適合再服用桂枝湯。如果已經出汗但伴有喘息,但不發高燒,可以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組成的湯藥。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處方: 麻黃 四兩,去掉根節。 杏仁 五十顆,去掉皮與尖端。 甘草 二兩,烤製過。 石膏 半斤,搗碎,用棉布包起來。

將以上四種藥材,加入七升水,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兩升,去除浮沫,放入其他藥材,繼續煮到水量剩下兩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

3. 桂枝甘草湯 (64)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桂枝甘草湯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白話文:

大量流汗後,患者會叉手抱胸,自覺心神不寧,心跳悸動,想要壓住心臟,這時可以使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

桂枝甘草湯方劑:

  • 桂枝:4 兩,去除樹皮
  • 甘草:2 兩,經過炙烤

製作方法:

將以上兩味藥材放入 3000 毫升的水中熬煮,取其中的 1000 毫升藥液,去除渣滓,一次性服用。

4.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65)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白話文:

流汗後,如果肚臍下方出現跳動感,像是奔馳的野馬,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配方

  • 茯苓半斤
  • 桂枝四兩,去掉樹皮
  • 甘草二兩,烘焙過
  • 大棗十五枚,掰開

上述四種材料,加入一斗甘瀾水,先煮茯苓,煮到剩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過濾雜質,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三服。

製作甘瀾水的方法:

  • 取水兩鬥,倒入大盆中。
  • 用湯杓舀水潑灑,讓水面上出現五、六千顆水珠。
  • 取這些水珠使用。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配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

白話文: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配方

  • 茯苓半斤
  • 桂枝四兩,去掉樹皮
  • 甘草二兩,烘焙過
  • 大棗十五枚,掰開

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白話文:

上述四種材料,加入一斗甘瀾水,先煮茯苓,煮到剩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過濾雜質,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三服。

製作甘瀾水的方法:

  • 取水兩鬥,倒入大盆中。
  • 用湯杓舀水潑灑,讓水面上出現五、六千顆水珠。
  • 取這些水珠使用。

5.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66)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流汗後,腹脹滿悶者,可服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薑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配方: 厚朴半斤,烤過後去皮。生薑半斤,切片。半夏半升,洗淨。甘草二兩,烤過。人參一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放入一斗水煮成三升湯,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6.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67)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得了傷寒,如果吐了又拉了,胸中感到逆氣難受,氣往上衝到胸口,站起來就會頭暈,脈搏又沉又緊,發汗會驚動經脈,全身發抖晃動,應使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來治療。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配方:

  • 茯苓四兩
  • 桂枝三兩,去皮
  • 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將上述四味藥材放入六升水中煮沸,取三升湯液,去除藥渣,分三次溫熱服用。

7. 芍藥甘草附子湯 (68)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甘草各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大量流汗卻未好轉,反而惡寒的狀況,是體虛所致,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來治療。

芍藥甘草附子湯配方: 芍藥三錢,甘草三錢,先烤過。附子一顆,先炮製過,去皮,切成八片。

把這三味藥材加入五杯水煮,煮到只剩一杯半,濾掉藥渣,分三次溫熱服用。

8. 茯苓四逆湯 (69)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

白話文:

如果發汗後,腹瀉還是無法緩解病情,且十分煩躁,則使用茯苓四逆湯來治療。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四兩,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白話文:

茯苓四逆湯配方:

  • 茯苓四兩
  • 人參一兩
  •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 甘草二兩,炙烤過
  • 乾薑一兩半

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入五升水中煮沸,煮到剩三升,過濾渣滓,溫熱服用七合,每天服用兩次。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白話文:

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入五升水中煮沸,煮到剩三升,過濾渣滓,溫熱服用七合,每天服用兩次。

9. 調胃承氣湯 (70)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出汗後,若仍覺得惡寒,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不出汗,只覺得發熱,是因為體內有實邪,需要調理胃氣,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

10. 五苓散 (71)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得了外感發燒的疾病,出汗後,出汗太多,胃中乾渴,心煩意亂睡不著,口渴想喝水的人,給他一點點水喝,讓胃氣得到調和就會好。如果脈象浮而無力,小便不通暢,微微發熱口渴的人,可以用五苓散治療。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朮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

白話文:

五苓散配方: 豬苓18銖(去皮) 澤瀉1兩6銖 白朮18銖 茯苓18銖 桂枝半兩(去皮)

右五味,搗爲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白話文:

將這五味藥材搗碎成細粉,用白開水送服方寸匕(約3公克),一天服用三次。另外要多喝溫水,讓汗水排出後,病情會逐漸好轉。遵照上述方法調理與休息,就能康復。